书城心理病由心生(珍藏版)
6909700000027

第27章 走出不良行为的心理桎梏(4)

现代人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情绪极易趋向不稳定。于是有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选择“购物”来排解心中的烦闷,缓解压力。不可否认,大多数女性都有购物的嗜好,但有的人却是不折不扣的“购物狂”。所谓“购物狂”,是指人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哪怕对自己来说毫无用处,也会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甚至一天不买几样东西,就觉得心里堵得慌。专家称,“购物狂”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是心理亚健康的早期信号。

疯狂购物的背后“秘密”

27岁的凌子在一家外企工作,虽然忙碌,但收入颇丰。最近,她一直很苦恼,原因是她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要去购物的欲望。无论走到哪条街上,只要一看到商场、饰品店等,就忍不住想去逛一逛。进去之后,看到那些前卫时尚的衣服、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她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属于自己了。整个商场里,仿佛每一件商品都在向她招手,到处都是诱惑。看到中意的,凌子就忍不住要买下来,完全不管实不实用,甚至有时还会重复购买。在四处闲逛和刷卡的过程中,凌子完全没有自控能力,充斥内心的只有疯狂购物的兴奋和快乐。常常从店里出来,凌子的信用卡里就少了几千块,这时她的头脑才渐渐清醒了一点。而最让她头疼的是,虽然自己买衣服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但还是感觉没有合适的衣服穿,那些因为一时冲动而买回家的衣服,有些只穿了几次,有些根本就没穿过,一拿回家就遭到了“冷藏”的待遇。凌子就是这样的人,她的购物欲望一旦被满足,就对那些东西失去所有的兴趣。

像凌子这样的年轻白领,很大一部分都有过疯狂购物的经历,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得她们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心中的压抑。然而这种放松只是暂时的,疯狂“败家”之后,忙碌依旧,心情依旧……

近年来,“购物狂”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心理疾病。心理学家认为,诱发“购物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购物狂患者主要是一些精神孤独或妄自菲薄的人,企图依靠疯狂采购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信用卡的结算方式更加助长了这一病情的发展,在购物的时候,刷卡一族因为不能及时发现卡里余额不足而买下更多不必要买的东西。

2.疯狂购物与她们感情脆弱、性格浪漫、富于幻想有一定关系,更何况一些商品对于展示女性的魅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服装、化妆品、首饰、香水、名包等。因此,很多女性经常为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而展开疯狂采购。

3.设置在购物大厅中的广告及播放的画面音响会给消费者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女性往往经不起商家精心策划的这些“诱惑”而乖乖刷卡。

4.受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如“购物是享受”、“购物有益健康”等,甚至有些人把购物作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精神抑郁症的疏导方法,这样在潜意识里加重了疯狂购物的实践性尝试。

5.缺乏健康的压力宣泄渠道。女性由于心理补偿与发泄的渠道较窄,购物往往成为她们首选的平衡情绪、舒缓压力与宣泄情绪的方式。

大部分消费者都有这样的购物心理,只要是名牌,只要是打折的,都要统统买回家去。但是在消费的时候请你不要忘记一点:买到的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购物不光是图心里痛快,更要合理消费。

不要把“购物”当“心药”

有这么一个笑话:天上掉下一个外星人,北京人说搞个研究,上海人说开个展览,广东人说煲个汤!商人们说:卖给白领吧!

在北京、大连、上海、厦门、深圳五地进行的白领消费专题调查显示,白领生活消费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白领逐渐成为时尚消费的主力军。随着购物环境越来越好,美轮美奂的商品越来越多,商场里到处游荡着白领“购物狂”。

大多白领因为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用疯狂购物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压抑,如果仅仅是为了平衡情绪或缓解压力去大肆购物,或许能在买东西的过程中感到快乐,但事实却是,疯狂购物并不是宣泄无奈的最佳方式,更不要拿购物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有过疯狂购物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次买完东西都会感到非常后悔,他们悲哀地发现,物品一旦到手就失去了曾有的魅力。久而久之,这些疯狂购物的贪购狂就会掉入自卑的恶性循环中。他们除了用疯狂购物来宣泄不良情绪外,实在找不到其他方式来让自己的情绪得以平缓。

患有疯狂购物症的人往往在面对生活或工作的压力时产生逃避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素质较一般人更加脆弱。他们只有在商场购物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个人魅力的展现,面对服务员的关注和他人羡慕的目光,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一旦离开商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就无法被激起,而且会有更多的烦恼。

疯狂购物是一种非理性的表达,偶尔一次情有可原,但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后果将不堪设想。当心中空虚、无聊、压抑时,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去做一些较为激烈的体育运动,跳有氧操或练跆拳道,随便你选,反正不要去逛街购物。

为它“疯狂”耗费金钱又受累

患上疯狂购物的人,并非个个都是大款富婆,相反,绝大多数人的经济条件不是十分优越。因此,疯狂购物不但使他们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更有甚者,因为盲目消费导致负债累累,破坏了原本幸福的生活,可谓“劳民伤财”。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和分析,将“购物狂”大体分为五类。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患者,专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参考一下,让自己在购物的时候不再疯狂,不再让金钱都打了水漂。

1.踌躇不决型——“我对自己买的东西总是不满意。”

这一类人买东西时很难自己拿主意,总是摇摆不定,直到导购小姐忍无可忍几乎要失去耐心时,才会犹豫不决地做出决定。但过不了多久,甚至还没有回到家,他们就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不满情绪往往来源于内心的“完美情节综合症”,这类患者总想找到只为她而存在的那件衣服,而事实上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而只是一种青春期的幻想。

专家建议这类患者最好不要去大百货公司和专卖店,因为那里的品牌太具诱惑力。他们需要做的是重新构筑自己的购物观,学会认可自己的选择。

2.购物上瘾型——“我一刻不停地想要买东西,而且越贵越好。”

这类购物狂一般薪水颇丰,一个月的收入有一大半会被用来买衣服,每周至少花一天时间来购物。他们熟悉各类品牌,会在第一时间买到最新的款式。每年他们的衣橱里都会有大批的衣服被淘汰,或送去二手店。

据心理学家分析,这类患者对时尚的“食欲过盛”与瘾君子对药物的依赖相差无几。对他们而言,对物质的拥有只是为了填补空虚感和,只有消费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专家建议:首先,为所有准备送去二手店的衣服设立一个特别账户,每次去购物的钱都只能从这个账户中取,不能超支。其次,定期“节食”。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减少盲目消费的次数。

3.盲目拷贝型——“我总是不自觉地模仿别人。”

这类患者不清楚自己的喜好,盲目模仿别人,看人家穿得得体大方就买同样的衣服给自己,殊不知由于气质、体形等差异,同样的衣服会有不同的效果。这类患者的衣橱差不多被失败的购物填得满满的。

心理学家分析,个人风格的建立来自于对自身的清醒认识,一旦把这看成是自我欲望和虚荣心的满足,就会觉得别人的东西更好,所以这类人以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为榜样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专家建议:选一个与自己有些相像的时尚偶像,并坚信到底。同时,要学会多听朋友的意见。

4.痴迷高跟鞋型——“我买了数不清的高跟鞋,却从来不穿。”

这类人对鞋子有特殊的癖好,特别钟情于收藏各式各样的高跟鞋!每个月都会带一两双新鞋子回家,虽然自己从来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