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大学子美文
6909400000029

第29章 谁的诗,谁的火车

鱼儿

很久没有安静下来看场电影了,不是不喜欢,只是觉得自己没有那种心境,安静下来,坐一个小时或者更久,去看一个完全属于别人的故事。没有心情,去体会别人的哀伤和欢喜。一颗心在胸腔里总是跃跃地想要出去,想要到远处去,没办法给自己一个停下来的理由。

那天晚上也是无聊,就打开了机器里早就当下来的《周渔的火车》,关了灯,一个人安静地看。不知不觉地,一个故事就这样地结束了。心里淡淡的,没有什么感觉……不过是爱情罢了,不过是爱情。

与其说周渔是个追逐爱情的女人,不如说,她是个追求自我的女人。就像她在舞池里独自起舞,不是为了打动谁,只是让自己陶醉在音乐的漩涡里。就这样,她不经意间水汽般地淹没了陈清。诗人的心总是敏感的,爱情的泉眼打开了,诗句便源源而出。每一个女人,在爱情上都是个浪漫过头的理想主义者,周渔被打动了。爱情就是这样简单的东西。

于是拥抱,于是吻,于是更多更多……

只是,周渔投入的太多。她是那种等待点燃的女人,或曰,她本身就是一颗火种。

等待着等待着燃烧,只要一点点温度,她便被引燃了。之后便是忘我的,全身心地燃烧,全然不顾,燃烧到最后,必然是灰烬。她在燃烧中得到的是释放自我的狂喜,却不曾想到。她会灼伤她爱的人,灼伤陈清,灼伤那个敏感的自尊。

是陈清退却了,再内敛再安稳的男人,也需要自我吧。当一个女人,深入他的生活太多太多,恐怕没有一个男人,不会感到恐惧。陈清任周渔这样在两个城市之间穿梭,没有做出一个男人应该做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努力。

这时周渔遇到了张强,那是一个更世俗的男人。简单,直接,有点玩世不恭,却绝不敷衍生活。我不知道导演为什么为他安排一个兽医的职业,或者正是为了和诗人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或者张强很现实很俗气,然而对于生活,却是他更真实些。他吸引了周渔,很显然的,没有一个人能够一直飘在半空这么久。

如果做一个脸谱化的类比,陈清代表的是缥缈美丽的诗情,而张强代表的却是现实沉重的欲望。然而,不止于此。周渔和陈清之间的感情,是从肉体开始的,女人的吻和男人的拥抱。而周渔最初与张强却是共同去寻找那个诗句里的仙湖。或者,感情和欲望从来都是交错存在的,没有一份感情可以脱离肉体吧,没有一个感情可以飘在半空,所有的浪漫都必须落入现实的彀中。周渔的火车,你说,是爱情的火车还是欲望的火车?

只是无论如何,这是每一个相爱的人必须面对的东西……

陈清最后选择的是离去,因为他无法承受那样分量的爱情。而周渔,我想她在追逐火车的那一刹那,一定会明白,有些东西,不是努力就可以拥有的,就像爱情不是追逐就可以留下的,就像幸福不是爱了就可以拥有的。

周渔不会停下来,她不是去追逐陈清,她只是在寻找自己。她是个骨子里有火山湖躁动的女子,她无法冷却下来,她的热情和欲望总是那样真实而灼人,而她,也就这样真实地将它们呈现出来,不做一点点或许必要的掩饰和伪装。没有一个人留得住她,无论是陈清的诗,还是张强的手臂。尽管那堵土墙边,那个男人的眼神和拥抱,连同她孤独地执著地伫立的影子,似曾相识地打动了我。

张强也好,陈清也罢。周渔拥抱的是她自己。那些月光洒满的夜晚,那些阳光暧昧的午后,那些日益丰盈的湖水,那些沉沉欲醉的酒气。这个执著的女人,淹没在自己以为的爱情的声音里,淹没在自己孜孜地追寻中。忘了自己在哪里……

周渔最后离开了火车,那个她称之为家的地方……自由地,在青草的气息和仙湖的水汽中,欢笑游荡。不知道,这对周渔,是种解脱,还是一个不祥的预示?

火车对于周渔,或许是种束缚。然而她却在那里找到了自我,这样的失去,是否是种太过轻率的离弃?只是,无论如何,总是命运……周渔不能选择,或者说,周渔没有任何选择。彻底地离开,是她最好的结局。

汽车坠落悬崖的时候,我看到了周渔的微笑。

是的是的,这是个或许仓促,却实在圆满的结尾。

青瓷在我手中,柔软如你的皮肤。

你不知道,坚硬的,是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