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6907500000011

第11章 学会诡辩地说话(1)

语言是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在需要随机应变时,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将发挥突出的作用。由于很多事件是无序的非程序化的,又受到时间的限制,机智的反应和应对对人们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也就是要在相应的场合学会诡辩。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就容易对眼前的事变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行了解和分析,抓到应对的根据,不致于临阵茫然、束手无策。假如经验丰富,在遇到意外事件时,容易触类旁通,从容辩答。若智慧过人,就能作出迅速而灵敏的反应。

诡辩的手法是千变万化的,而反驳诡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具体论题具体分析,采用灵活机动的反驳战术,去战胜诡辩。

1.喻仿法

喻仿式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诡辩构造出一个相似的喻例,然后以喻例向诡辩者设难,造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效果。这里介绍三种基本类型:

(1)肯定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追求幽默性,使人能在微笑中会意;

②根据诡辩所选择的喻例要有明显的荒谬性和趣味性;

③必须用断定性语气表述喻例。例:

A:你同C以后少接触点。

B:C为人不错,你怎么这样说?

A:他经常抱着“吉他”哼唱流行歌曲。

B:那又怎么样?

A.情趣低下的人,像街头小癞子,才喜欢“吉他呀、流行歌曲呀”之类乌七八糟的玩意,C也喜欢这类玩意,你想他能情趣高雅吗?

B:你记得武松在景阳冈上打死过什么吗?

A:老虎。

B:不对,是老猫。

A:怎么能是猫?

B:老虎喜欢吃肉,猫也喜欢吃肉,就此,老虎当然就是老猫。

例中B使用的就是肯定型喻仿式技巧。这种技巧的“力度”有两个来源:一是它的幽默性,这种幽默性,可以使听众发笑,从而以笑声征服听众,在辩论中形成一种有利的气氛;二是喻例的谬误性,这种谬误性可以留有余味,使听众能在笑声中产生思索,体会出诡辩的荒谬,从而成为己方的支持者。

(2)副问型。这种方法的要点是:

①重视言辞的讥讽性,给人以锋芒毕露的感觉;

②根据诡辩所选择喻例要具有较强的谬误性;

③必须用反问式疑问的语气表述喻例。例:

A:你一连迟到三次,领导自然要批评你,难道批评的不对吗?

B:当然不对!

A:怎样做才对呢?

B:他应该表扬我才对!

A: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再三”,你接连迟到,属于屡教不改,凭什么还要表扬你?

B:比如你身上有一百种缺点,你能一下子全部克服掉吗?俗话说“病去如抽丝”,我第一次迟到15分钟,第二次迟到10分钟,第三次迟到5分钟,这说明我在逐渐改正错误,这难道不是在进步吗?所以说他应该表扬我,不应该批评我!

A: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他一天偷了人家10个钱包,被抓住后发誓要改正。于是第二次只偷了9个,第三次减少到8个,我们是否应该对他的“进步”加以表扬呢?如果他减少到一天偷一个,是不是应该对他大加赞赏,以表彰他“飞速”的进步呢?

例中A使用的就是逼问型喻仿式技巧。这种技巧的特点是犀利,因此,掌握这种技巧首先要力争使喻例有强烈的荒谬意味,这样才能在基本内容上保证反驳的锐利性;其次在语言修辞和表述方式上要保证讥讽的指向性。讥讽不同于幽默,后者用画笔把诡辩打扮成小丑,前者则用刀剥去诡辩的画皮。这两方面功夫用到,逼问式才会真正地咄咄逼人。

(3)连珠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追求语辞的连贯气势,给人以辩论的感觉;

③要选择和使用两个以上具有明显谬误性的喻例;

③喻例的表述要力求简洁,并且尽可能用形式工整的排比句加以表述。例:

A:你刚才说“君子爱财”?

B:我说的是“君子爱财,得之有道”。

A:你肯定“君子爱财”这一点就足够了。爱财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有的盯住人家的口袋,趁人不注意拿走里面的钱,我们称之为小偷;有的拿着凶器,戴着面具,威逼别人交出钱财,我们称之为强盗;还有的用微笑换取别人的信任,然后拿走人家的钱财,我们称之为骗子。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总喜欢自称“君子”,自谓“有道”,其实他们不过是“梁上君子”,搞的是“歪门邪道”罢了!“君子爱财,得之有道”纯粹是鬼话。

B:坏人爱财,所以爱财就是坏人,对吧?请问,猪贪睡,人也贪睡,人就是猪吗?猴子喜欢吃桃,人也喜欢吃桃,人就是猴子吗?黄鼠狼喜欢吃鸡血,你也喜欢吃鸡血,你是否自认是黄鼠狼呢?

例中B使用的就是连珠型喻仿式技巧。这种技巧的优点是喻例较多,它们一方面互相印证,另一方面可以适合不同听众的口味,从而使主题得到较好的烘托。这种技巧的要点是:选择喻例要注意使它们既能“同步”又能“互补”;表述喻例要注意使它们既层次清晰,又语气连贯。

2.顺推法

顺推式的基本方法是:以诡辩的核心论点为前提进行演绎推论,得出有明显谬误性的结论,造成顺水推舟的反诡辩效果。这种方法的基本类型有三:

(1)直推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以诡辩的结论为前提;

②根据前提做演绎推论;

③得出一个结论并且这个结论与诡辩的结论相矛盾。例:

A:明后天你们几个别出操了,帮我整理一下“内务”。

B:连长,这……行吗?

A:你是不是军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懂不懂?

B:连长,如果营长命令我们偷东西或者抢银行,我们该怎么办?

例中B使用的就是直推型顺推式技巧。“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句话是A的核心论点,他取消了这句话的前提,使之变成“不管让你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你都必须去做。”B就是从这一前提出发作推论,使前提的“必须做”与结论的“不能做”形成了矛盾,诡辩内在的荒谬性就被显示出来了。这种技巧的特点是追求简快,一击致命的辩论效果。因而,只有当对手的核心论点有明显的荒谬性并且易于指出时,才适用于这种方法。

(2)双向型。这种形式的要点是:

①以含有内在矛盾的诡辩论题为前提;

②对其中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加以展示;

③得出的两个结论不能同时是真的。例:

A:请问你对上帝怎样看?

B:上帝将人类从沉沦中拯救出来,所以它是仁慈的;上帝使世界和谐,所以它是全能的。它仁慈而全能,所以我诚心信奉它。

A:如果上帝是全能的,它一定知道世间存在着这么多的丑恶和不平;如果它是仁慈的,它一定不会允许这些丑恶和不幸的事情发生。可是事实怎样呢?我们的人世间不是存在着许多的丑恶和不平吗?上帝究竟是不知道呢,还是不消灭它们呢?

例中A使用的就是双向型顺推式技巧。仁慈与全能这两种属性含有内在矛盾,但不是一眼就能发现的。必须经过“放大”,才能使之一目了然。怎样“放大”呢?首先要从诡辩的核心论点中准确地提取出两个相矛盾的要点;其次要分别以这两个要点为前提进行推论,得到具有可比较性的结论;再次要尽可能使听者能根据自己的常识承认两个推论都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当以两个人承认的结论做比较而又产生矛盾时,内在的谬误性就被强烈地表现出来了。这是此种技巧“放大”性特点的内在机制。

(3)递进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以诡辩的结论为前提进行推论;

②从第一次推断出的结论引出新的前提,再进行第二次推断;

③每次推断的结论都应该是荒谬的,并且力求荒谬性越来越明显;

④至少做两个层次的推论。例:

A:水能淹死人,茶杯里的水也是水吧?所以,茶杯里的水也是能淹死人的。

B:这个茶杯是你的,你也是人吧?所以,你的茶杯里的水能淹死你;淹死你的茶杯高15厘米,所以,你身高不足15厘米;身高不足15厘米的人是侏儒。所以你是侏儒。

例中B使用的就是递进型顺推式技巧。这种技巧的突出特点是连贯而且具有辩论气势。它不是证明了诡辩的荒谬性就完事大吉,而是刻意追求淋漓尽致的效果。这个特点使用这种技巧具有了一定的难度。首先,在构思上要力求一层深于一层,对诡辩者的影响要由少到多,由小到大,这样才能表现出递进的特点,才容易形成气势。其次,在表述方式上,一般应使用排比句的形式,句子之间应该相互照应,说出来朗朗上口,匀称动听。不能一短一长,听起来高低不平。此外语音语调也要逐渐推向高潮。再次,这种方法一定要从诡辩的结论开始推论。只有接过诡辩者递来的“接力棒”跑下去,才能表现出连贯而自然的姿态。

运用顺推式的反诡辩技巧,应注意二点:首先,它必须以诡辩的核心论点为出发点。只有如此,才能较好地实现从观点上驳倒诡辩的目的;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出这种方法承续性的特点。其次,这种方法的结论一定要突出明显的荒谬性。原因在于推论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结论来丑化推论的前提,结论越不能让人接受,它所依据的前提也就越不能让人接受。

3.矛盾法

矛盾式的基本方法是:从诡辩中寻找出隐含的或外显的矛盾点,然后以简洁的方式挑明,造成一针见血的辩论效果。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矛盾式反诡辩技巧。

(1)悖示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以具有隐含矛盾的诡辩为对象;

②构造一个事例,以该事例的解析显示诡辩的隐含矛盾。例:

A:我这个人吃软不吃硬,谁对我好就听谁的,否则,天王老子的话也不听!

B:不信。

A:有什么不信?我从来就这样做!

B:你父母谁对你不好?

A:他们对我一样好。

B:假如你去理发,你母亲让你留长发,你父亲让你剃光头,你听谁的?

例中B使用的就是悖示型矛盾式技巧。例中诡辩的结论是“谁对我好就听谁的”,这句话听起来就有点不对劲,但从表面上又说不出什么来,原因在于它包含的矛盾是隐含的。B构造了“剃头”的事例,通过解析,显示出了其内在的矛盾,确证了“谁对我好就听谁的”实质上是不可能彻底做到的。悖示型技巧的特点是构造事例显示诡辩的悖谬。使用中要注意:其一,它使用的事例可以是虚构的,但不允许采用感性夸张的手段来使用它,而应该重在对它进行理性解析。其二,表述事例不允许采用非客观性的修辞手段,而应该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作客观的叙述和分析。

(2)悖问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以具有隐含矛盾的诡辩谬点为对象;

②把诡辩隐略了的矛盾的另一方面用发问的形式强调出来;

③发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结构上只有一句问话,不做任何发挥和解释。例:

A:你说过“如果我输了,就从马路上爬回家去”,现在你输了,请爬给我们看吧!

B:我是说过,但我从来不说真话,所以我不爬。

A:你真的没有说过真话吗?

B:当然。我说假话是出了名的,如果你能证明我说过真话,我马上爬给你看!

A:你刚才说“我从来不说真话”,请问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例中A使用的就是悖问型矛盾式技巧。B诡辩的依据是“我从来不说真话”。如果肯定地表述这句话,那么它便具有了不可摆脱的内含矛盾,因为它没有把自身考虑进去。A抓住这个被忽略的方面,把它强调出来,使诡辩者既不能承认其真,又不能承认其假,结果不得不同意说过真话。悖问型技巧的特点是只用简单的提问来显示诡辩的内在矛盾。使用这种技巧要注意:其一,找准隐含矛盾点是第一关键;其二,在悖问之前,可以做一些铺垫工作,目的是使诡辩者自己确认某种东西,以防他再做狡辩。

(3)联结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以具有外显性矛盾的诡辩推论为对象;

③将两个矛盾点精炼之后联结在一起,通过比较,鲜明地显示出诡辩的谬误。例:

A:庄子说得对,辩论分不出胜负的。

B:辩论可以分出胜负。

A:谁来评判胜负呢?你评判我不同意,我评判你不同意,那么让第三者来评判吗?怎么知道他的评判是对是错呢?可见他的评判还需要别人评判。这样一来,实质上是找不到最终的评判标准的。所以,辩论是分不出胜负的。

B:我看辩论可以分出胜负。

A:你只讲空话,说不出道理,可见已经理屈辞穷了,还是服输吧!

B:你不是说辩论分不出胜负吗?怎么又说我们俩的辩论是你胜我负了呢?

例中B使用的就是联结型矛盾式技巧。A在表述中首先断定“辩论分不出胜负”,继而又断定他与B的辩论是B输了,这样一来,其论断过程就具有了外显性的矛盾。B将其矛盾点指出并联结在一起,达到了驳斥诡辩的目的。方法简单、效果显著是这种技巧的突出特点。然而这种简单仅仅是从形式上说的,其实,它对使用者的辨察能力要求是较高的。谁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对方的语言出现两个明显的矛盾点时,我们往往不能敏感地发现,直到别人点明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只有能在人人都见到的东西里发现新的东西,才能有效地使用这种技巧。

4.诘难法

诘难式的基本方法是:找出诡辩者的意图或花招的核心点,以简洁、直击要害的诘难截击诡辩,使它无法实现其意图或无法完成其诡辩。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诘难式反诡辩技巧。

(1)驳问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以隐藏花招,玩弄伎俩的诡辩为对象;

②以简洁的问句点透诡辩者将要施展的伎俩,使之无法进一步发挥。例:

A:你未曾失去过的东西,你是不是还具有它呢?

B:你未曾失去过蹄子,请问:你是否有蹄子呢?

例中A的问话是一个藏着花招的复杂问句。如果给以肯定回答,诡辩者就会说:“你未曾失去过角,所以你长着角”;如果给以否定回答,诡辩者又会说:“你未曾失去过头,所以你没有头”。这种诡辩的特点是先引人上钩,然后再加以利用。驳问型技巧就是在这种诡辩抛出诱饵时,给它以截击,点明其预谋。使用这种技巧要注意:驳问是浓缩诡辩者将要施展的诡计,再以问的形式加以表述,它既有“仿”的色彩,又有驳的要素,但是绝不可加入冗长的分析,因为它会破坏这种技巧简洁性的优点。

(2)求疑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以含有某种无理要求的诡辩为对象;

②根据诡辩的谬点,设计一个疑难问题,以此疑难问题向诡辩者寻求答案。例:

A:快拍摄了,怎么还不做准备?

B:拍醉酒场面,您不给我们来一点真的酒席,我们进入不了角色。

A:不喝酒就拍不了醉酒场面吗?

B:当然!

A:下一场拍服毒镜头时怎么办?

例中A使用的就是求疑型诘难式技巧。这种技巧的特点是从诡辩的借口上截击诡辩。使用中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找到诡辩的借口之后,要设法让诡辩者自己肯定一下,这样可以立牢根基,使诡辩者无话可说。例中A的“不喝酒就拍不了醉酒的场面吗”的提问,就是这个目的。第二,设计的疑难问题是从诡辩的借口中引出来的,它必须与诡辩者的借口有可推断关系。如果没有可推断关系,疑难就没有什么“难”度了,当然也就无法收到使诡辩者哑口无言的效果了。

(3)追证型。这种方式的要点是:

①以论据不足或虚假的诡辩为对象;

②从诡辩的论据上找出破绽作为突破口,要求诡辩者对论据中的破绽做出解答。例:

A:你买的是小孩票,不能入场。

B:我应该买半票。

A:为什么?

B:因为我只有一只眼睛能看东西。

A:一只眼睛怎样?

B:两只眼睛的人买全票,一只眼的人自然应该买半票了!

A:一只眼睛看不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