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穷人姓仁名王。地方官认为这仁王的谐音是“人王”,犯了大讳,便报到皇上那里。皇上心想:“我是人王,你怎么也能叫‘人王’呢?”便命令地方官将这个穷人抓送到京城。皇上问明情由,知道并非故意犯讳,便也没有降罪,对那穷人说:“我把你的名字添上一点,叫仁玉吧!”那人谢恩以后,回家却改成“仁主”。又被地方官报告上去了。
皇上第二次将这穷人抓来,龙颜大怒道:“你怎么改名仁主呢?我是人主,你也想当人主?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吧!”
穷人说:“圣上息怒。你是人主,我是你的臣民,你赐给我一点,我应该顶在头上,岂能插在腰里呢?”
一眼便知,这故事缺乏现实依据,纯粹是故事人的杜撰。你看,皇上拥有那么巨大个权力,日理万机,批文件,会外宾,哪有时间跟一个平民百姓耍贫嘴;再说,古时交通不便,跋涉千山万水,往返京城,旅差费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到哪去报销?皇上自然不能给他报,地方官也不能给他报,因为他还不够级。是自费进京吗?不可能。仁王这小子是个穷光蛋,哪能掏得起腰包。好了,我们不必为它的真实性打官司了。作为一则文字游戏,其中的语言滋味,还是可供我们品尝的。仁王是表示对天子的恭敬,把这“点”顶在了头上,成了“主”;他的一番解释,更说明他是一个大大的良民。这是在原词的基础上增加某个部分来造成幽默的。另有在原词的基础上减损某个部分来造成幽默的,因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故不举例。
10拆词混合法
先把一个词分成若干词来说,然后合起来理解。
焦芳是明英宗时的进士,后在宫廷多年,位居高官,不学无术,助纣为虐,他的长相有个特点,就是下巴特别长,看上去如同一张驴脸。
有一天,他找到同僚李东阳,想请他给自己看相算命。李东阳左看看、右看看,看他那副长脸,不禁暗暗地笑了:“我看大人的左边,像马尚书;再看大人的右边,像卢侍郎。您啊,一定会达到‘马尚书’、‘卢侍郎’那样的高位!”焦芳乍一听,还挺高兴;可他身边的随从告诉他:“左边的‘马’,右边的‘卢’,合起来是个‘驴’字呀!”这时候,焦芳才知道自己已被李东阳耍弄了。
古代的文人学士,作诗为文,多讲温柔敦厚,平时开玩笑也不忘弘扬这种精神。李东阳骂人骂得多含蓄,多文雅,没点学问的人还真听不出来,亏了焦芳还是进士,人家骂他,他都听不出,可见焦芳也是个有学历没学识的混世魔王。需要指出的,现代人借鉴这个玩笑,要做点调整,因为现在汉字简化了,“马”和“户”合成“驴”字,而“马”和“卢”合不成“驴”字了。
11联想衍义法
就是利用汉字字面上的相同,通过拆换、代替、牵连等手段,演变词义。
清代学者纪晓岚学问非常渊博,应答也以机智幽默见长。
有一次,纪晓岚嫌热,便赤膊坐于案前编纂《四库全书》,不料乾隆皇帝突然驾到,赤身露体无法见驾,纪晓岚便躲到书案底下。过了好久,纪晓岚以为皇上已走,便问书童:“老头子走了没有?”岂料皇上未走,闻言大怒:“你罪当诛杀;为何称朕是老头子,你说说道理,若说不出,定斩无赦!”纪晓岚虽然汗颜,却没有惊惶失措,他机智无比,转眼之间便道:“陛下贵为天子,人称‘万岁’,难道不老?皇上乃一国之首,万民拥戴,岂不是头?‘子’乃男子之美称,君乃‘天之骄子’,天下之伟男,岂不是子?故而‘老头子’乃至尊至贵之称,望皇上明察。”乾隆听后,不禁开怀大笑,免去了他的罪责。
纪晓岚在乾隆当朝混得不错,他博古通今,为人机警,能言善辩,正是以此为法宝,赢得了乾隆帝的欢心。在这个故事中,“老头子”是不尊敬的称呼,加于一般人尚且不满,何况万岁天子呢。这下可闯下了大祸,弄不好判个欺君罪,下狱坐牢,那可是冤枉死了。纪晓岚不愧为语言大师,在一般人看来已是山穷水尽之处,他却能顺利地爬出语言黑洞。他用拆词法,把“老头子”三字拆开来解,这一下仿佛使乾隆豁然开朗了,原来“老头子”一词不仅没有不礼貌的意思,而且还是个效忠之语啊。在语言高手那里,词语简直就是一块变幻无穷的魔方。
12巧钻空子法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诱使对方误解语义,喜剧效果便油然而生。汉语词语的多义性为幽默的构思提供了诸多方便,利用词语的多义性造成言语歧义来制造幽默,便是其中之一。所谓歧义法,是利用某个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诱使对方误解为语义甲,却又自己解释为语义乙,从而构成某种喜剧场景。
一般来说,幽默的制造者常利用歧义词语或句子来钻别人的空子捉弄人。
幽默的制造者也可以有意违反汉语的构词,制造出歧义,让人做出违反事理的解释,造成荒谬,引发笑料。
199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特别节目“汉语风——首届外国人汉语知识大赛决赛”中,第一个节目,要求参赛的外国朋友在规定的30秒钟内,用汉语讲一件完整的事,事里要包含汉语知识。
当轮到一位美国朋友表演时,他拿起话筒,流畅地说:
“汉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表达力最强的一种语言,但用得不好也最容易闹笑话。”开场白之后,他举出例证:“有一天,我去拜访一位中国朋友,他留我吃中午饭。我说:做饭挺麻烦。他说,又不是请客,做顿便饭吃不麻烦。我说,你就做顿小便饭吃,不要做大便饭了,大便饭也麻烦的。”
他的最后几句话引得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
“便饭”是个名词,按汉语构词习惯是不能同形容词“小”和“大”搭配的。如果“便饭”前面加上“大”或“小”,“便”字就不再是“简便”、“方便”的意思,而变成拉屎和排尿了。这位参赛的美国朋友一定对汉语语法很在行,他明知故犯,有意违反汉语的构词,荒谬地把“便饭”同“小便(饭)”“大便(饭)”联系起来,制造出歧义,以引人发笑的材料来证明题旨——汉语用得不好也会闹笑话。
13故作精细法
生活中有些模糊之处,本不需要精细,比如每天吃多少粒米饭,每天走多少步等;这些事情要是也精细统计起来,就显得十分可笑了。故作精细就是在无须精确计算之处,却用非常精确的数字表达,或者应该模糊之处却做了精确划分。
数字上故作精细的:
有一个从未管过自己孩子的统计学家,在一个星期六下午妻子要外出买东西时,勉强答应照看一下4个年幼好动的孩子。当妻子回家时,他交给妻子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擦眼泪11次;系鞋带15次;给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个气球的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穿过马路26次;我还想再过这样的星期六零次。”
统计学家很精确,因为不精确,他的科学研究就无法进行。可是“精确”成了他的习惯动作,成了他的职业病,所以,即使是在看小孩子这样的“非科研问题”上,也要进行精确统计,这就十分不协调,也就十分可笑了。
比尔违犯制度,上班时间去理发,恰巧被经理发现。
经理说:“我看见你上班时间在理发。”
“是的,先生。”比尔平静地说,“可是头发是在上班时间长的呀。”
“不全是这样。”经理说,“有些头发是下班时间长的。”
“先生,您说得好。”比尔客气地说,“所以我只剪掉了上班时间长的那部分,而业余时间的还留在头上没剪掉呀!”
比尔平时肯定是个松松垮垮、很不严谨的人,但是他在这场论辩中却很严谨,很精细。经理的口才实在不高明。比尔说头发是在上班时间长的,本是一句诡辩,经理没有及时指出其谬误,反倒顺着谬误的思路走下去,说有些头发是上班时间长的。这下可给比尔抓住了话把,比尔以此推理,精细划分:有些头发是上班时间长的,那么另一些就是业余时间长的,而我只剪掉了上班时长的头发,业余时间长的都留着呢。比尔把头发分为上班时间长的和业余时间长的,以此来为自己辩护,精细之中显现出言辩的智慧和幽默。
14、逐层展开法
逐层展开就是把类似的说话、事件反复了多次,一次比一次更接近主旨所在,最后一次的反复,则点出了对象的本质问题,引起笑声。
头顶上是什么
父亲教儿子认字,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就问:“你头顶上是什么?”儿子想了想说:“头发。”
“头发上面呢?”“屋顶。”
“屋顶上面呢?”“瓦片。”
父亲问得发火了,一拍桌子说:“笨蛋!你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
儿子吓得“哇”地哭了,呜咽道:“还有……小鸟在飞……”
最需要什么
江青厚颜无耻地问老百姓:“等我上台掌权以后你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老百姓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最需要的是毛竹。”
“光要毛竹干啥?”
“打篮子和削筷子!”
“作啥?”“讨饭!”
猫死了
从前,有个财主的少爷,自称善察明断,料事如神。每当佣人向他禀报什么情况时,佣人只说一句话,就被他制止住,不让再说下去,由他自己来分析佣人没说出口的话的内容。他说,这就是“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因此,他给佣人们立下一条规矩:不准他们直截了当地回禀情况,否则就要挨打。
有一天,少爷正在书房里念书,看见有个佣人满头大汗、慌里慌张地跑进来,便问:“何事,如此慌张?”佣人一边擦汗,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答道:“少、少爷,大、大事不好了!”少爷一听,便吃惊地问道:“快说!到底发生了何事?”佣人说:“家中猫死了。”少爷听了,“扑哧”一声笑了:“我以为什么大事哩!猫死了扔掉算了,区区小事也值得大惊小怪的?”说完,仍低头继续看书。
一页书看完后,他抬头见佣人仍站在那里不走,就问:“猫是怎么死的?”佣人回答:“是吃死马肉胀死的。”“噢!那么马又怎么死的?”“马拉水累死的。”
少爷十分不解地问:“家中拉那么多水何用?”“救火。”少爷大吃一惊:“这么说家中失火了?怎么引起失火的?”“给你娘烧纸,不当心烧着了房子。”少爷听了,惊得脸色“刷”变了,气急败坏地问道:“我娘怎么死的?”“你爹一死,你娘心中悲痛,硬是活活地哭死了。”
少爷一听,顿时暴跳如雷,大叫道:“明明是我爹娘死了,你怎么还要绕这么大的圈子?”
佣人说:“我要是一句话说明白,不挨打吗?”
15正反对照法
这就是把两种语言、思想、行动,一正一反或一好一坏,互相比较;或把同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语言、思想、行动,互相比较,以突出滑稽对象在某方面的荒唐之处,引出笑声。
不同场合
厂里。老王:“小张……”小张:“呵,王师傅!”
家里。哥哥:“你师傅是谁?”小张:“喏,姓王的。”
路上。同学:“谁是你师傅?”小张:“嗨,王老头。”
还有一个:
老王发现儿子说谎,大声教训道:“记住,以后不准说谎!”
这时,门外同机关的小张喊道:“老王,今天晚上在礼堂听报告。”老王马上往床上一躺,小声对儿子说:“快,快去对小张叔叔说,爸爸病了,开会请假。”
黄仁背鞍
解放前的一天晌午,李二来到了医生黄仁家的门前,轻轻地敲了三下。“谁呀?”随着一个破锣似的男子声音,门开了一条缝,从缝里伸出个光秃秃的脑袋,冷冷地问,“你找谁呀?”
“您是黄先生吧?”
“嗯。”
“黄先生,我来请您给我娘看病。”
“噢!”
黄仁的两只小眼睛开始上下打量李二,见李二皮肤黝黑,衣衫褴褛,赤着双脚,心想:这是赵匡胤的兵器——穷棍一条!他冲着李二怪笑了笑,说:“本人医道尚浅,还是另请高明吧!”说罢,“乓”一声,把门关上了。李二见黄仁这样神气,气得牙根咬得“咯咯”直响,怒视着那两扇紧闭的黑门,好一会才走。
第二天一清早,李二又来了。他举起右手狠狠地敲门。黄仁开门一看,还是昨天请他看病的那个人,只是今天穿着不同,手里还牵着一匹毛色纯正、腿壮膘肥,两眼又大又亮的枣红马。
李二说:“黄先生,请您给我娘看病。”
黄仁心里一亮,忙说:“小伙子,咱们快走,看病可不能耽搁时间。”说完,拎起药箱,走出门来。他来到马前,刚要上马,这才发现马背上没有马鞍。
李二抱歉地说:“怪我来得太急,把马鞍忘在家里了。”
“不要紧,不要紧,我家有。”说着回身走进家门,取出个簇新的马鞍来,帮李二架好了。便一跃上马,心里是猪八戒吃蜜桃——甜极了。他眯起眼睛,得意地盘算着,怎么再进账一笔钱财。
走了一庄又一庄,过了一村又一村,近晌午时,李二这才牵马进了一片小树林,勒住缰绳喝一声:“到了。”
黄仁莫名其妙地问李二:“你娘在哪?”
李二指着一个新坟,冷冷地说:“在这!”
李二气愤地说:“黄仁,老实告诉你,我娘昨晚已经死了。我这身穿戴和这匹枣红马是乡邻们给我借来的。要不是它,你还不会来呢。”说着,叫黄仁下马,再从马背上卸下鞍子,扔到地上,“这是你的,对不起了。”说完,跨上马飞也似地出了树林。
这下,黄仁可傻眼了。没奈何只好背起足足有三十斤重的鞍子往回走。这时,骄阳似火,黄仁又热、又饿、又累,浑身直冒汗,背上的鞍子越背越重。每过一个村子,就有一群孩子围着他喊“疯子”。他是又气又恼,回到家里,害了一场大病,差点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