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零开始读懂领导学
6907000000004

第4章 借来慧眼看莲花--领导者的识人艺术(1)

领导者要成就大业,必需拥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拥有一批有所作为的人才,拥有一批能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人才。身边人才济济,事业如日中天。得人才者得天下。但是,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的才能,就需要领导者具备一双识才的慧眼了。

不识人就用不好一个人

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用好一个人。这句话对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而言,都是真理!唯其如此,才能力戒盲目用人。因此,现代企业中流行“识人才能用人”的口号。

人才犹如冰山,浮于水面者仅30%,沉于水底者达70%。怎样才能识人?其先决条件在于能公正无私,一视同仁;老板必需具备如此胸襟,方能发掘真正人才。

归纳知人之难原因,首先是客观障碍:

(1)人不能以科学方法分析试验。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外有所感于物虽同,内有所触于心则异;人之表里未必如一,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有存诸内者,未必形诸外,愿形乎外者,未必存乎内。所以孔子曾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2)人之学行,因时而易;互有长短,隐显不一;其变化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甚至同一人在同一日情绪亦有变异,起伏难测,捉摸不定。

其次是主观障碍:

(1)好恶爱憎囿于个人心理偏见与成见,此即心理学上之晕轮效应,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两种品质具有良好印象时,对所有品质都评价高,反之亦然。因此,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孟子说:“人莫知其子之恶,人莫知其苗之硕。”司马光也讲:“心苟倾焉,则物以其类应之,故喜则不见其所可怒,怒则不见其所可喜;爱则不见其所可恶,恶则不见其所可爱。”故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人可去邪勿疑,任贤勿贰。有时领导者本身缺乏鉴评他人之能力,或师心自用,忌真才、喜奴才,以求巩固其既得权益,亦因而埋没人才。

(2)受资历、资望、资格、现实问题等因素的限制,人才易被埋没。我们若一旦误奸为忠,误恶为善,误愚为智,则必误人误己,败事有余;反之,亦两失其平。故欲求知人善任,必先祛除上述障蔽,方能奏其功效。

个性各异,每个下属的个性都有差异,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的经历、所具的学识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的。具体讲,决定个人之因素甚多,包括出身、背景、环境、习惯、交友、阶层、职业、生理、动机、愿望等。故身为企业领导,要知道下属的个性,必需客观了解对方体形、容貌、身世、品德、性格、修养、智能等情况,而加以深切体察,设身处地,了解对方本质及其环境,作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入为主,臆断为事。

要成为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需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到管理好企业。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宝玉,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得当;使用不当,埋没了宝物、人才,还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中应根据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使用。这方面有许多正面见解,现不妨从另外一个方面列举八条。

了解下属的方法:

(1)有德者不看重金钱,物质利益难以引诱他,就可以让他管理财政。

(2)勇敢者蔑视困难,艰难险阻吓不倒他,就可以让他处理紧急事务。

(3)睿智者通达礼数,明于事理,弄虚作假者难以欺骗他,可以让他负责要事。

(4)愚拙者容易被欺骗,不可从事谈判、判断工作。

(5)不忠者容易动摇,不可让其知道商机。

(6)贪图钱财者容易被引诱,不可让其管理钱财。

(7)重情者容易变换观念,不可让其做决策者。

(8)杂乱者容易把事情弄得乱七八糟,不可从事井然有序和长效性的工作。

用人难,识人更难。上述8条,可作参考。

人才须学历与能力并重

许多用人单位的领导者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动不动就非名牌大学毕业生不用。其实,学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才能的唯一标准。做领导的,千万不要被学历遮住了选拔人才的视野。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企业家,他曾经写过一本总结自己领导经验的书:《让学历见鬼去吧》。他在这本世界畅销书中这样说道:“我想把索尼公司所有的人事档案烧毁,以便在公司里杜绝在学历上的任何歧视。”不久之后,他就真的将这句话付诸实施了,此举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索尼公司有这样的宗旨:信奉唯才是用,而不是唯文凭是论。尤其是对科技和管理人员的考核使用,主要是看他们的实际才能怎么样,而不是仅仅注重其学历。公司录用人员不管什么工种,无论职务高低,都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分配工作或提升职位时,主要依据是他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索尼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当今这个高度重视文凭的时代,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而恰恰因为索尼公司能够抛开文凭标准,坚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才使索尼公司逐步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队伍。在索尼公司发展到了1.7万多名雇员的时候,科技人员就达到了3500多人,占到职工总数的22%;管理人员则有1000多人,约占6%。在科技人员当中,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制造技术人员各占1/3,从而实现了人才结构的大体平衡。在总公司设有中央研究所和技术研究所的情况下,研究人员不仅负责开发研制新的产品,还要在理论上加以探讨和研究。索尼公司全力在科学技术上进行投资,每年的研究金额占到总销售额的7%,而许多公司只占3%~5%,这也难怪索尼公司能够在新产品上遥遥领先了。

此外,索尼公司还特别重视选拔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经理。在选拔高级管理人员这个问题上,盛田昭夫有自己的独特方法。他们从不雇佣仅仅胜任于某一个职位的人,而是乐于启用那些有不同的经历,喜欢标新立异的闯将。有一次,索尼公司聘用了一名高级职员,完全是因为这个人刚刚出版了一本英文诗集。索尼公司也从来不把能人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干到老,而是坚持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提供机会。正是在这样的一种人才管理制度之下,索尼公司的员工都特别乐于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从积极进取到奋勇争先,整个企业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让学历见鬼去吧!”索尼公司的成功实践已证明了盛田昭夫的这句话。当然了,不能只凭学历取人,并非完全否认学历的重要性,盛田昭夫所强调的也是要以能任人,凭才任人,而不要局限于他的学历。

台湾十大企业之一--裕隆集团创始人吴舜文是台湾企业界著名的女强人,凭一介女流的柔弱肩膀挑起了规模巨大的集团的经营,她领导的裕隆集团,包含裕隆汽车、台文纺织、裕元开发等诸多大型企业。

她在用人之道中颇有过人之处,丝毫没有女性的狭隘和虚荣。她注重下属的才能,主张用人唯才。裕隆汽车中心是她的新开发项目,是集团发展的又一重大步骤,由谁来掌管这一机构成了吴舜文必需作出的重大抉择。最后她力排众议,选定了宋信。

宋信是“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专长在于航空领域。这一点曾被企业界人士多次拿来取笑:一个造飞机的,对汽车一窍不通,怎么来造汽车呢?而且宋信又不善言辞,看似并不具备领导者的素质。

吴舜文没有为舆论所左右,她通过多方考察,认为宋信领导有方,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思维敏捷,正符合此中心负责人的条件,尽管不擅辞令,但这不影响他内在才能的发挥。

吴舜文的判断是正确的。5年时间中,宋信带领部下刻苦攻关,终于生产出“裕隆飞羚101”,被称为中国人自己生产的“世界一流水准汽车”。

学历只是一个学习经历的一种证明,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一个人文学科的毕业生很可能还是一个电脑高手。所以,作为领导者的你一定要擦亮眼睛,给你的下属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让他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识别人才不可以貌取人

某些领导择才爱以貌取人,对相貌好讨人喜欢的就关怀有加,对那些相貌平平的就避而远之。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相貌的好坏是父母给的,与自己又没有关系,况且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能使自己变美,更何来漂亮就能干事之说?

仔细分析一下,出现以貌取人也是事出有因。人的心里总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如果看一个人不顺眼,很可能对这一长相的人都看不顺眼,因此一旦遇到同一长相的人来到身边,避之还来不及,怎会委以重任呢?如果遇到长得很漂亮英俊的,领导一看心里就舒服,很自然地乐意往下谈。有人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伟大的推荐书。”此话真是一语中的。还有一种人员相貌平平,但有一张“甜嘴”,虽语不惊人,却会迷倒不少人。他们善于迎合领导的心理,说起事来好像头头是道,与领导不谋而合。这些人是否真的有才可能姑且不管,但领导的这种择人态度是不对的。

事实上,其貌不扬而有才能的大有人在。他们虽相貌一般,但有一颗善良的心,是有经验之才。领导者对这些人若疏而远之,则会失去很多。齐宣王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不以貌取人。当时齐国有一丑女子,名叫钟离春,以才识知名。齐宣王闻说后下令召见她,问以治国安邦之道,钟离春从容应答,纵论国事,分析利弊,高瞻远瞩,策论服人。于是,齐宣王就按钟离春之策,传令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招直言,立太子,并拜钟为王后。这样,在钟离春的辅助下,齐国日益富强。齐宣王选人不以貌取,还把钟离春立为王后,真是难得。

现实中,某些领导者偏好于以貌取人,但其效果却并不佳。原因很简单,相貌并不等于能力,相貌好也不一定就能办事。许多员工相貌堂堂,却是“白痴”一个,什么都干不了,那领导者花了钱请这些人不是白搭吗?

领导者最应注意的是那些“不可貌相”之才。他们虽然相貌一般,但才气不少。他们或许碰壁多次,也可能由于同样的原因而未被重用,若领导者对之能以诚相待,委以重任,那么他们定会一心一意地跟随你。在多次接触之后,领导者一定会发现他们的才能。如果选任得当,奇迹在不经意中也就创造出来了。固然,在某些行业选人时,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人的相貌,比如服务行业,但也不应只看外表不重能力。

识别人才时要讲究方法

这是一个进步的时代,这又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只有适者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在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时势给我们造就了无数的人才,他们分布在三百六十行之中,作为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领导者,关键就是要从芸芸众生中寻出“千里马”来,让他们做各行各业的“状元”。这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一步,不识才,何谈择才、用才和御才,又何谈事业之兴旺发达,更何谈民族之振兴呢?要识才更要讲方法讲艺术,用人不易,识才更难。

这世界真是千奇百怪,有人说人才过剩,有人却说这世间人才太少了,或者有的领导干脆就说这年代根本就没有人才。福兮祸兮?一代明君李世民的一席话道出了真谛:“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原来这世界是有很多人才的,只是缺少了发现的眼睛。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因之,一代又有一代之贤人,这人间并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是有人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其实,你找不到需要的人才不等于没有人才,如同你在某餐厅吃了一顿很糟糕的饭菜就说这个地区没有好吃的东西,这显然是荒谬的!二是找到的确实是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任之不当,结果收不到效果,于是就说这人才不是“人才”。

不过一行有一行之才,非此行之才不一定非彼行之才,叫导弹专家钱学森来卖茶叶蛋,虽说是大材小用,但他并不一定就能做得很好。同样,如果叫水稻专家袁隆平去造飞机,他也不一定能成功。这样的如果有很多,但你能否认钱学森不是人才、袁隆平不是人才吗?人才到处都是,重要的是领导者应去努力地发现,识别人才,用好人才。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朋友对我们的真心,但我们却没有体察到;父母对我们的无私关爱,我们却没有感觉到;身边的人明明很有能力,我们却没有发现他。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很难,做一个新时期的“伯乐”则更难。宋代的陆九渊对知人深有感触,他说:“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天下大事全都在知人上,而恰恰难的就是知人。知人不易,因为人才有许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习惯,有的有鹤立鸡群之势,有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有的沉默寡言、藏而不露,有的滔滔不绝但华而不实……种种类型中,你能凭什么找出人才来,你又如何从中选出谁是真才谁是庸才?知人难其实就是做领导难。

出色的领导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知才、识才。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去识才,展示了自己的用人艺术,尽管风格各异,但都不由自主地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常言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用到这里“方圆”就是识别出来的人才,“规矩”就是识才所遵循的一定的准则。古人说中才最可贵,聪明次之,说明在识才上道德与才能兼备是最高层次的人才,有一技之长者相对来说次于前者。所以在选用人才上,识才必需从德和才两方面考虑,无德无才则不为人才。人才的选用得当有利于团体的发展、事业的发达。领导者知人任人者以一己之私而对一些人才打击报复,同时任用那些不恰当的人,如亲密友人、家中亲戚中的人,这必然会给事业造成灾难。故识才必需公心为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斤斤计较,必然找不到应有的人才,故识人必需从大处着眼、长远观之,取人之所长,则天下人人得用。因此识才上应遵循上述准则,唯有如此才能识真才、识大才。

识才必需由小处见大处

水滴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蚁孔虽小,却能使黄河决堤、一溃千里。可见,小处虽小,但却能见大。一个大的灾害并不全是偶然而降的,它多是因为平时的毛病未被人知晓而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成功也并不是一日之功,同样是平时不懈的努力从而得到的。故要找失败的原因,应多看看自己平时的所为;要成功,就应时时注意,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那么,要识人以促成自己事业的成功,就应从小处识人,从小的言行之中看到他大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