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6901600000285

第285章 萧何慎独成大事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身边的第一谋臣,为了协助刘邦夺取天下可谓竭尽心力,忠心不二。萧何不仅心怀天下,有雄略大志,还机智果断,善于变通,更重要的是忠正廉洁,淡薄于世,他的诸多卓越品德都堪为世表。就是这些胆识、见识、智谋使得萧何能够成为西汉最为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萧何的远见卓识以及气度才德在许多的关键性的事件上都有表现。

刘邦和项羽相约,谁先杀进关中夺下咸阳,就将谁封入关中为王。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等智谋之士的建议,一路西进全都选择偏僻小路,避免和秦军主力做直接的正面冲突。这样虽然,刘邦并没有夺下什么坚城大邑,却以最小的损失,最快的速度杀进了函谷关,兵锋直逼咸阳城下。这时候,已经除掉乱臣赵高的秦三世子婴,自知大势已去,就献城投降了刘邦。可是,项羽自恃勇猛无敌,一路上攻城夺寨,要对付的都是易守难攻的坚城壁垒。虽然战功显赫却在速度上慢了刘邦很多。

刘邦打进咸阳,跟随他多年的将领们哪里见过咸阳这样繁华富庶的城市?大都蜂拥到各个秦朝的府库去争抢金银财宝。刘邦自己也在秦皇的宫殿中流连忘返,哪还有心思去理会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属。萧何见到如此混乱的局面,心中自然着急万分,虽然他很想直接去见刘邦,让他清醒过来,下令停止这样的抢掠,可是他知道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刻不容缓。萧何一进咸阳,立刻马不停蹄,只带着几个随从冲进秦朝的管理律令、图书、文献、档案的丞相府、御史府。

这些官衙的库府也被失控的士兵将校们劫掠,早就都乱作一团,金银布匹、各种宝物散落在庭院里。士兵将校或是争来抢去,或是拿着到手金银欢天喜地的跑出去。萧何喝止那些仍在为金银争斗的将校,让人们赶紧肃清官署,不能再这么混乱。多数士兵一看是萧何,大多不敢再说什么,按照他的命令去做,可是心里老大的不服气,心想:哼,当官的全都一个样,把我们赶走,还不是自己拿着方便?可是,他们却更奇怪,萧何对于就在脚边的金银财宝全然不加理会,立刻去他们刚才根本连看都不看的书简库和档案库,整理分类,再命人将他分好的书简打包搬运出去。与此同时,他非但没有收罗尚未被抢掠一空的府库财物,反倒把在整理书简时翻拣出来的金银堆到一边不取分毫。其实,就当时混乱的局面来看,就算是萧何真的取走了这些金银财宝,恐怕也很难有人知道。

当萧何把这件重要的工作做完之后,张良、陈平也劝醒了迷醉在秦宫中的刘邦,萧何也协同张良力劝刘邦撤出咸阳,驻军霸上。这样,才没给项羽以口实,最终以鸿门宴的险胜,保全了刘邦。虽然,由于实力相差太多,刘邦还不能和项羽一争高下,最后被迫放弃关中,远去巴蜀做了汉王。但是比起项羽与其他诸侯,在冲进咸阳之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什么也没能带走,汉王刘邦掌握了有关要塞、户籍人口、富贫之地、以及老百姓目前的疾苦等秦末时期全国上下很多极为重要情况。而这一切都仰赖萧何事先拿到了秦朝留下来的典籍图书。

萧何的治世之才,过人之处,就表现在这些似乎细末,但很快就被证实是战略之计的地方。萧何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不能让贪欲冲昏了头脑,不能为一时之小利,而毁了一世之大计。这就是萧何的才德并存之处,不仅是见识卓绝,更是慎独自律。

修身点拨

所以有高尚道德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警惕。他们不会认为在隐蔽的地方所做的事,别人不会发现,因为当事者自己心里明白,不会认为所做的事非常细小,别人不会看到,因为当事者自己也能觉察。所以有道德的人越是独自一人或是有机会能够独自做事时,就越是小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让它逾越道德操守的界限。

萧何对伸手可得而且是不会有人知晓的金银视而不见,并非是他不清楚金银的价值,而是他的品行和见识,让他明白比这些金银更为珍贵的是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