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6901600000275

第275章 张伯行的廉政檄文

张伯行,河南仪封人,被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为官清正廉洁,政绩斐然。在福建和江苏巡抚任内,总揽两省军事、吏治、刑狱、经济,可谓位高权重。其间,僚属门生等,多有携礼拜谒者,自然都有私事请托,他或婉言辞谢,或严词拒贿。虽然如此,送礼者仍不乏其人。

为了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张伯行特地写了言简意赅的《禁止馈送檄》一文,张贴在居所院门上及巡抚衙门外。文曰:“一线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送礼者观之,或良心发现,或自惭形秽,皆悄然离去。于是,这篇檄文便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人们誉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民做了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买粮抚民。在他任职期间,百姓没有因灾荒和饥饿而背井离乡。

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奉旨调任江苏巡抚,福建的百姓痛哭相送,如失青天。赴任后,张伯行立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严禁下属馈送钱物,以整顿当时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平常公务也杜绝礼品,不受一分一毫。有的州县官吏为了考科成绩,以利升迁,就不顾百姓困苦,任意加重赋税,百姓不堪忍受。张伯行果断地废除了许多的苛捐杂税。

在康熙五十年,江苏乡试发生了作弊案,副主考赵晋内外勾结串通,收受贿赂,大肆舞弊,发榜时,苏州士子大哗。康熙皇帝命令张伯行、噶礼同户部尚书张鹏翮、安徽巡抚梁世勋会审此案。由于牵涉到噶礼受贿银五十万两,案子错综复杂,审理一个多月竟然没有任何结果。张伯行愤而上奏弹劾噶礼。噶礼就买通官吏,得到张伯行弹劾奏稿。然后又捏造事实反过来诬告张伯行。主审官畏惧噶礼的权势,逢迎巴结,案情无法审结。康熙无奈中只得下令:张伯行与噶礼解任,再命主审官审理。

扬州百姓听到消息之后罢市抗议,哭声震动了扬州城。第二天,扬州百姓拥到会馆,因为平时就知道张伯行清廉不贪,肯定不会接受礼物,便用水果蔬菜相送。张伯行依然婉言拒绝,百姓们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不要推脱百姓的一点心意)”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把青菜。受审结束回来听候结果的路上又路过扬州,百姓们为防青天有什么不测,竟有数万人聚集江岸护送。

到最后,案子结果下来,竟然是噶礼免议,张伯行革职治罪。康熙皇帝痛斥大臣们是非颠倒,然后亲降圣旨:张伯行留任,噶礼革职。消息传出,江苏官民额手相庆,纷纷写下红幅贴在门旁:“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更有上万人进京到了畅春园,跪谢皇恩,上疏表示愿每人都减一岁,以便让圣上活到万万岁。福建百姓也奔走相告,在供奉的张伯行像前焚香祈祷。可见张伯行受人民爱戴之深。

在康熙五十四年,有人以“狂妄自矜”的莫须有的罪名弹劾张伯行,但康熙皇帝还是认为他无罪可治,留任南书房行走,后来,在康熙五十九年又任户部右侍郎。康熙六十一年,张伯行奉旨赴千叟宴,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伯行也很敬重,军国大事都听从他的建议。雍正元年,即172年的九月,升张伯行为礼部尚书,两年后,1725年的二月十六日,一代清官张伯行不幸病逝,享年七十五岁。皇帝赐谥号“清恪”,意思是为官清廉,恪勤职守,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修身点拨

关于张伯行的为官做人,只要看过电视剧《跃龙门》的都有直观的印象,他的耿直,他的清廉,他的为民之心,以及百姓对他的爱戴,无不让人震动继而受感染。

在居所和官衙门上贴上廉正檄文更是表明了不收受贿赂,廉洁奉公的严肃态度,对那些蝇营狗苟之徒免去了许多解释、斥责的口舌之劳。

清官大抵都是不为上司所喜欢的,张伯行也不例外,所以他虽然很得民心,但仍然屡遭弹劾,幸亏康熙帝对他抱有最彻底的信任,他才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得以继续为国为民殚精竭虑,看来英明的领导也是下属廉明的一个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