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6891400000079

第79章 族群实践(20)

一是高层领导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厂里的老年人告诉我,在以前,大年三十早上,高层领导以及厂里中层以上干部都会聚集到厂里的俱乐部里,进行团拜,首先是领导讲话,对上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新一年的工作提出展望,讲话结束后,高层领导下台与与会人员互相拜年。

二是高层领导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一般而言,大年初一,高层领导会带领着领导团到下属职工家去拜年,挨家挨户地走访,给困难户以慰问。

三是集体去拜年。大年初一早上,同事之间互相拜年,到每一家走访拜年,每到一家,那家的人就跟随着拜年的大队伍到下一家去拜年,队伍也因此越结越长。这种拜年形式图的是热闹,大年初一,每个人都起得很早,等着人们来自己家里拜年,每到一家只是进去打个转,说几句吉祥话,接着就去下一家了,中饭和晚饭会各自回家吃,吃完饭再结队接着拜年,多半会持续拜到晚上才算完事。

如今,拜年的人少了,团拜也只是象征性的,领导开集体会时和大家说:“我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这就算拜年,虽然领导的团拜还有,但大年初一早上结对挨家挨户拜年的方式已不存在。对于在春节期间加班的职工,领导还是会去车间走访慰问节日加班值班职工,向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新春祝福。此外,领导还会去看望节日期间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单身职工,并与他们共进午餐。

(2)登门造访式的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50—60年代登门造访式的拜年也有几种形式:

一是给长辈拜年。一般来说,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是要在男方家过年的,年三十晚12点一过,晚辈要给长辈拜年,晚辈依次跪拜长辈们,长辈受拜后,给晚辈压岁钱。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需带“四彩礼”(即,四样礼物),晚辈也要向长辈依次跪拜。

二是给亲朋好友拜年。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可带礼,可不带礼,一般来说,去比自己年长的,以及关系很好的朋友家,都会带礼,进门先说吉祥话,随后唠嗑,闲扯家长,可以逗留吃饭、玩耍。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给利益往来人员拜年,其中包括领导、生意伙伴等。人们会借过年这一最好的时机,带着礼物去登门拜访,对一年来领导给自己的关怀、生意伙伴相互合作的愉快等表示感谢。

四是领导给职工家属拜年。领导并不是给所有的职工家属拜年,而是会去那些资历老的、退休的、有病的人家里去拜年,慰问一下生活状况、身体情况,并给些慰问品等;或者是把家属请到一起开个茶话会,发些东西;或是一起请吃饭,这就是领导给职工家属拜年的情况。

如今,登门造访的拜年方式已经弱化了。晚辈给长辈拜年不再用跪拜,只需说几句吉祥话就能从长辈那得到压岁钱;给亲朋好友拜年以及领导给职工家属的拜年方式也越来越少,除了特别亲的亲人以及关系很好的朋友外,不再登门拜访;但给利益往来人员拜年的方式却有增无减。在采访中,徐先生告诉我“逢年过节是最好的送礼机会。这种现象在国企或事业单位的特别普遍,人们要给自己的顶头上司,相关领导拜年,哪一个衙门都少不了的。有这么一种说法:年前拜年是送礼,年后拜年是说事;年前只送礼,年后去拜年;年前是铺路,年后是走路。”(这里说的年前年后,是以大年三十晚上12点钟声响起时为分隔线的)

(3)电报拜年、贺年卡拜年

50—60年代,电报拜年在西安市未央区西航集团使用得不算多,电报拜年主要是用于人们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拜年,它使用得不多是有原因的,发电报有一定的时间,还必须是城里才能用,当时电报还到达不了乡村,而且发电报不便宜,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是发不成电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慢慢舍弃了这种费时费事的拜年方向,电报拜年也逐渐被电话拜年取代。

贺年卡拜年使用最频繁的是20世纪80年代,也是用于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传递祝福的一种拜年方式,但在调查中发现,贺年卡使用最多的是在元旦,祝贺新年,而不是在春节时用于拜年。人们用贺年卡对远方的亲友传达挂念,对恩师的栽培表示感谢,在春节用于拜年的人很少。如果说现在仍有用贺年卡拜年的话,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是由它演变而来的电子贺卡。

(4)电话拜年、短信拜年

电话拜年在50—60年代是不存在的。这种拜年方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电话普及到家家户户后才开始兴起的,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采用电话拜年的方式。如今,电话拜年是每家每户每年必不可少的拜年方式之一。电话拉进了人们的距离,即使远隔千山万水,只要一通电话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知道对方的情况,及时、方便、快捷,这种拜年方式让人们使用得得心应手,乐此不疲。陶姥姥说:“虽然儿子已经几年没回家过年,但是每年大年三十都会打电话来给我拜年,以前儿子不在身边要和儿子说话很难,现在通讯发达了,信息时代让我们得到了实惠。”

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一样,是信息业发展后而兴起的。近些年使用频率更多更广。刚开始的短信拜年使用的人不多,而且短信内容也都是自己想自己编写然后发给他人的,而现在大多都是转发,自己编写发的人少了,这也让人觉得心意不够诚,看见像是转发的短信,都不回复。

(5)网上拜年

21世纪,中国人在传统的拜年习俗基础上有所创新,如今有相当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视频给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拜年,通过清晰的画面,优质的声音效果,传递新年的祝福,拉近遥隔千里之外的距离。网络视频不受地域的限制,不管多远的亲戚朋友,大家都可以相约在网上见面。方便快捷的网络视频拜年方式正成为现代人最时尚的拜年方式。不仅年轻人喜欢,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也逐渐加入。

家住西航集团的王叔叔,因工作繁忙不能回老家陪爸妈回家,除夕之夜,让自己的儿子通过QQ与在老家的爸爸视频,全家人都围着电脑不肯离开,互传祝福,王叔叔在这头讲述,王爷爷在那头聆听,全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王叔叔说:“虽然没能回老家过年,但是在电脑上能近距离的看到爸爸,感觉爸爸就在身边一样。”

在春节期间,我发现西航集团家属区里几乎所有的网吧都爆满,其中除了一些人在玩网络游戏外,多数人是通过网络传递春节祝福。“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某种程度上把高科技融入传统年俗中。”给同学发电子贺卡的侯同学说。侯同学是西安医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家在山东,这几年春节他都选择留在西安和同学们过年。他说,自从离家上学后,再也没有“履行”过给长辈们下跪叩头贺新年的习俗,一直是通过互联网发送文字和各种象征性的图标传递拜年祝福,而他的家人也逐渐接受了这些新鲜事物。

2拜年的类型

无论是20世纪50—60年代还是现在,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亲戚间的拜访。初一必须到男方家拜年,初二到女方家拜年,须带礼物。这种拜年是属于至亲间的拜年,很放得开,无拘束,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般是一进屋门,说几句吉祥话。如果关系不是特别好得,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关系好的可以聊久些,也可留在主人家吃饭。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领导、律师、老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意。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过年,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不进屋,或者只在屋里坐一会儿,仅此而已,没有什么过多的礼节。

3拜年的时间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大年初一是到男方家拜年,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一般是不会去到别人家去拜年的,别人也不会来家里拜年。

大年初三到初五,互相走访拜年的最多,因为初七厂里要上班,所以大家大多赶在初七前把该拜的年拜完,但在正月十五前,都还可以拜年。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初六之前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初六以后就是利益往来的拜年。

如果说拜年的时间有什么变迁,那就是以前没有拜早年一说,都是大年三十12点才开始拜年的,现在有拜早年一说。陶姥姥说:“在年前,人们在路上碰到或是打电话时,就顺便拜早年了,原来都是大年三十晚上12点正点给至亲打电话拜年的,如今大都会提前,这主要是为了避开电话、短信线路繁忙期,怕到时电话打不通,短信发不出,所以会提前拜早年。”

而今也不再遵循大年初一给领导拜年,而会避开高峰期,是为了不遇到熟人尴尬,于是会选择年前拜年或是初五后再拜年,甚至会在初七上班后再来拜年,拜晚年,只要是在十五前都算拜年。

4拜年时送礼的情况

新春佳节探亲访友时,除了给亲朋好友带去一片美好的祝福外,带上点礼物也在情理之中,表现了一个人的交际艺术。从20世纪50—60年代至今,拜年送礼的情况没有多大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给至亲,以前送礼都会送鸡、鱼等,是为了图吉利,鸡代表吉祥,鱼代表年年有余;现在送钱、购物卡,让他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没什么特别要送的东西。

二是给其他的亲属,关系虽不是直系,但又不能不拜年的,以前送西安特产,如水晶饼、水果、烟酒等;现在也一样。

三是给关系好的同事,以前送礼随自己心意,或送特产、水果,或者只是登门拜访不用送礼,没什么特别的讲究;现在也是。

四是给一般的同事,以前和现在都是一样,在路上遇到互相道声“新年好”,说几句吉祥话,不用登门拜访,不用送礼;

五是给领导送鸡、鱼、烟酒之类,现在送购物卡、礼品,一些实用的东西,也会随着当年的潮流而选择要送的东西,比如黄金搭档、牛奶、烟酒等。

送礼一般送四样东西,称“四彩礼”,大年初一除去男方家拜年要送礼外,去其他人家串门拜年,一般都不送礼。现在有些人会在年前送礼,过年时再来家里拜年时,只是坐一下,不用再送礼。

5关于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民间有传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也有童谣云: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以前,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但是现在晚辈从长辈手中得到压岁钱比以前要容易得多,只需说几句吉祥话,不用跪拜就能得到。大多数是孩子在结婚前都能得到长辈的压岁钱,也有的是18岁之前给,满18岁后就不再给。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学习用品、或是自己平时喜欢看中的东西,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6拜年的禁忌

对于拜年,要说有什么特殊的禁忌,是没有的。我们只能从礼节上,列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也是禁忌的一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忌突然登门拜访。到亲戚、朋友家去做客,应该事先和主人打招呼,不要突然登门拜访,否则会打乱主人的时间安排。

二忌无礼。到主人家做客,要谦虚、恭敬、和蔼,进门后要主动与其他客人逐一打招呼。

三忌不讲卫生。上门做客要注意仪表整洁,不要随地吐痰,乱弹烟灰,乱扔果皮、纸屑。

四忌出口成脏。不要说些无聊的或低级下流的话,应注意精神文明。

五忌参赌。做客时可参加一些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忌赌博。

三、小结

有不少人开始感慨:如今过年,“年味”已越来越淡了,大有传统不复存在,传统文化岌岌可危之势。

诚然,人们过年的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除夕晚上一家人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的场景现在很难看到,人们大多选择在外面订年夜饭;全家出去旅游等过年的形式也早已不新鲜;拜年的人一年比一年少;年俗活动在减少。可能正是这些与年有关的“符号”变少了,才让人们感到年味变淡。但春节的文化内涵却没有改变,这一点无需证明。只要看看春节降至,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等赶车、赶班机回家的人流,就知道:春节,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运,这个词也就中国才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