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说新语》名句
6882700000037

第37章 成语典故篇(5)

洪承畴和史可法同为明末守城将领。洪承畴乃朝廷重臣,深受崇祯皇帝宠爱,他曾自拟一副对联挂于厅堂,“君恩深似海,臣节重于山”。他镇守松山时,全城陷落,朝廷上下都以为他战死松山,皇帝悲痛不已,辍朝六日,特赐祭十六坛,祭到第九坛的时候,军报传来,洪承畴降清了,京城上下一片哗然。有文人将其对联改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于山乎?”

史可法镇守扬州时,一直顽强御敌,后终因寡不敌众,扬州陷落,史可法被俘。清军劝降,史可法愤然道:“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慷慨就义。

洪承畴降清后,听说黄石斋(即黄道周,大学者)先生被俘,拒不降清,便亲自前往,想去劝降,哪知黄先生一直紧闭双目,一言不发。洪承畴只得告辞。临别,黄先生交给他一个字条。洪承畴出门后打开一看,上书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

林下风气·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注释】

王夫人:指谢道韫。散朗:潇洒爽朗。顾家妇:指张玄(东汉末名士、高官)的妹妹,夫家姓顾。清心玉映:胸怀洁净明朗。

【译文】

王夫人潇洒爽朗,有“竹林七贤”的风度;顾家媳妇胸怀洁净明朗,是大家闺秀中的佼佼者。

【道理】

胸襟坦荡、气度不凡,是优秀女子必备的品质。

卫姬谏齐桓公

卫姬,卫国人,嫁与齐桓公,深得宠幸。卫姬受宠,不仅仅是因为她貌若天仙,更多的是因为她冰清玉洁、聪慧贤淑。

齐桓公执政初年,一心想称霸诸侯。有一次,齐桓公和管仲商讨,准备攻打卫国,一切谋划妥当,只等时机成熟,便大举进兵。卫姬听说此事后,甚是着急。卫国,是生她养她的一片热土啊,这战事一起,卫国的老百姓岂不是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机立断,她必须想办法阻止这场战争。等齐桓公一回到后宫,卫姬便摘下头饰、耳环、佩铃,走到堂下跪着哭泣道:“臣妾为卫国请罪。”齐桓公一听,故作镇静地说道:“我并没考虑攻打卫国,你请什么罪呀,快起来吧!”卫姬仍旧长跪不起,回道:“妾听说人君有三色:喜形于色,乃钟鼓酒食之色;寂然沉抑,乃丧祸之色;趾高气扬,乃攻伐之色。今妾望君举趾高,色厉音扬,意在卫也,是以请也。”

齐桓公听罢,心头一惊,他十分叹服卫姬的洞察力,便答应了卫姬的请求,不再伐卫。而后,将卫姬立为夫人,并对外宣称:“夫人治内,管仲治外。寡人虽愚,足以立于世矣。”卫姬凭着她的聪慧与机敏,化解了一场血腥战争,其功不可没。

一往情深·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注释】

子野:桓伊,小字子野,东晋时的大将军。一往:一倾吐,指痛快地宣泄感情。

【译文】

桓子野可以说是一倾吐就有深厚的情意。

【道理】

重情重义,为人真诚,方能交到真朋友。

不思量,自难忘

北宋时,在偏远的蜀地青神县的中岩书院,聪慧好学的苏轼深得老师王方的赏识,经常在家赞赏这个小伙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苏轼就这样走进了王方的女儿王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