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说新语》名句
6882700000032

第32章 自然万物篇(6)

为了杜绝车马喧闹的生活,康僧渊远离都市,在距城几十里远的山林处,修建精舍,以便自己潜心向佛。精舍依山傍水,潺潺清溪缓缓流过厅堂屋宇,庭院里遍植花草树木。康僧渊悠游其间,研讨佛学,倾心于义理之味。当时的一些名士去看望他,听他讲授佛理,仰慕他神采飘逸的风度。康僧渊本就生性平和,有客来访,必倾心招待,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来精舍拜访他的人越来越多,门前成天车马喧闹,他虽然处于山水之中,但无暇得山水之乐。于是,他毅然舍弃精舍,云游四方。精舍里的鲜花还在独自开放,屋宇旁的清溪还在潺潺流淌,但已是人去楼空,来拜访的人也只能望楼兴叹。

后来,康僧渊在豫章山建立寺庙,讲经说法,直至去世。

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注释】

略。

【译文】

山不高就不灵,潭不深水就不清澈。

【道理】

做学问应像山峰一样,愈高愈有境界,也应像潭水一样,愈深愈有内涵。

马融石室

马融,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尤长于古文经学,世称“通儒”。

年轻时马融曾求学于大学问家挚恂,深得老师赏识。但马融自恃聪明,有些飘飘然,挚恂就和女儿碧玉一起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有一天,碧玉提出要和马融比试学问,马融一听,压根儿就没把碧玉放在眼里,只一个劲儿地催促老师快出题。挚恂说:“先猜字谜吧。‘一牛生两尾’。”马融抓耳挠腮了半天,也没结果,只见碧玉淡定说道:“失。”“‘牛嫌天热不出头’呢?”马融抢先答道:“伏。”“错,是‘午’字。”碧玉说道。连输两局,马融还不服气,说自己平时不学猜字谜,而是学习推理周易,可再出一题。挚恂依马融之意,出了一道推理题,马融不知如何回答,碧玉却回答得井井有条。这一堂学问比试课,让马融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独自来到游仙寺旁,劈石筑室,蛰居其中,苦读经书,终于成了有名的大学问家。

后来,马融设帐授徒,门生常有一千多人。名师出高徒,著名经学大师郑玄、卢植都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