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说新语》名句
6882700000022

第22章 治家劝学篇(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注释】

了了:聪明伶俐。

【译文】

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会很出色。

【道理】

要想有所作为,光靠着小时候的一点聪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力。

迂腐书生孔融

《三字经》里的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让全天下人认识了这位谦逊礼让的孔融。幼时的孔融不仅谦逊有礼,而且思维敏捷、聪明过人。但就是这位小时聪慧的孔融,成年后却迂腐不堪,无甚作为。

孔融任北海太守时,得到十万火急的军情:黄巾军犯境,大军逼城。情况本是十分危急,可孔融却跟没事似的,轻蔑地说道:“区区小寇,何足道哉!”既不调兵,也不遣将,而是呼左右取来美酒,豪饮三百杯。醉醺醺的他听说黄巾军已在咫尺之地涞水屯兵布阵,惊出了一身冷汗,慌忙上马。东倒西歪的他,在将士的扶持下,才勉强骑上马背,率部出城迎敌。既没有一身真功夫,又不懂军事的他,如何能指挥作战?孔融部队节节败退,黄巾军却越战越猛,以一股强劲兵力正面牵制孔融,两翼则派精锐兵力涉水过河,径直攻打北海郡城。孔融在涞水被打得落花流水,慌乱之中,想逃往北海郡城,不料,探马赶来:“急报,北海郡城陷落!”这一声急报,如霹雳炸响,昏庸的统帅孔融随即跌落马下。

丢了地盘的孔融被贬为青州刺史。按理说,他该吃一堑,长一智了吧。非也!困守孤城的他依然不理军务,每天正襟危坐书桌前,埋头读书。书读烦了,就召来清谈之士,说一些天南海北不着边际的废话。结果可想而知,青州陷落,孔融孤身逃亡。

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注释】

屡:多次。惮:同“瘅”(dàn ),劳苦。惠风:和风轻拂。

【译文】

什么时候见过明亮的镜子因被人照得太多而疲惫,清澈的流水因被和风轻拂而烦劳呢?

【道理】

真正有学问的君子,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弟子问“仁”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很多学生不理解,孔子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一予以解答。

颜回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者仁”;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旁的司马牛听了老师的这些回答,早坐不住了,“噌”的一下站起来,急切地问道:“先生,到底什么是仁呀?”孔子深知司马牛性格急躁,爱夸夸其谈,便对症下药,借此机会对他教育道:“仁者其言也讱(

,迟钝)。”教育司马牛说话要谨慎。

后来,子张问仁,孔子便对着全体学生对仁做了一个全面的回答:“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略。

【译文】

本来是同根生长的,煎熬何必太急。

【道理】

兄弟情同手足,要珍惜这难得的血浓于水的亲情。

尺布斗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