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降本增效要懂的234条锦囊妙计
6882100000049

第49章 抓市场--别让感性迷雾遮盖理性策略(3)

对明星代言广告引发的后果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又应该如何承当?他们花那么几十秒甚或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获得那么多的酬金,但是国家还没有明文规定给他们的酬金定个上限,更别说承担后果了,以至于他们只知道索取,拿到酬金后似乎就高枕无忧了。如果说有些代言人代言的商品确实质量不错的话,也就算了,但要是他们违心做的虚假宣传的话,到头来受损失的还不是广大消费者吗?谁来为他们的伤害买单?那些明星代言如果没有对任何后果负责任的话,许多人只会沦为金钱的奴隶的。他们是为了利用自己的名气获取最大的利益,企业又把这些筹码附加到了消费者的头上,让老百姓多花了许多不应该花的钱,这样想的话有些代言人的道德是出了问题的。

只认广告,迷信广告轰炸毁掉品牌形象

企业发展必定需要广告投入,但当巨资投下去的时候,很多企业却因资金链断裂而垮台了,有的企业因没把广告费花在刀刃上或者采取了不正确的措施而导致企业劳筋伤骨,损失很大一笔资金。

错误寻根迷信广告,无止境投入,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解决措施良好正确的预算,可以为企业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企业的现实情况,不要迷信广告在短时间给企业销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家具企业在广告宣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都遇到了这样的困境,花费巨资广告费做宣传,结果收效不大,甚至拖垮了企业。就这好比用万两黄金做了一张弓,但箭却是用面粉做的。弓再贵,但箭不实,仍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粉做的箭没有力度,犹如一盘散沙,很难射中目标,即使射中了也不会给别人留下任何印记,最多只能留下一餐不可口的馒头。

有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宣传时误认为只要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个品牌就能崛起,但单靠广告宣传还是势单力薄。而品牌在推广过程中,仅靠广告也是绝对不行的。塑造品牌的核心关键是做公关,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做广告。同时,不管怎么做公关,创造并发布新闻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创造合适的新闻就自然成了品牌塑造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企业品牌有帮助同时又对社会有益的新闻才能称作合适的新闻,而这些新闻的创造应该符合"四势":识社会发展之势、识行业发展之势、识企业发展之势、识大众兴趣之势。

产品是冰冷的,可品牌却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情感的。产品会过时,会落伍,会被模仿,可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在人们的购买活动中,消费者出于可靠、省时和时尚等方面的考虑,只认品牌购买现象相当普遍。当消费者面临的是同类商品的全部品牌时,能被了解的只能是某些被大众媒体广而告之的那部分品牌。正如大卫·奥格威所说的"每一个广告都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好的广告创意能引起人们对品牌的好的联想,然而,再好的创意广告,播出次数多了,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

但是,如南国奥园"运动就在家门口"主题系列,以及百威啤酒不变的"蚂蚁"等系列广告则比单一的广告在品牌传播中的效果更持久、更有效。具体来说,系列广告在品牌形象传播中具有这样一些优势:系列广告的"主题"是富有创意的,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品牌魅力。任何产品的品牌形象都可以依靠广告建立起来,广告创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品牌形象的优劣。一个好的创意主题可以诞生许多在风格上一致的广告系列,你无法掌握它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它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想象空间。系列广告持续稳定,有利于保持品牌的青春活力。优秀的广告往往有"根"、有"活"的源头,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广告定位、创意诉求,一个接一个系列地持续下去,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几个系列、几次的广告投放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形象,然而品牌要增值、形象要稳定还需持续的系列广告。系列广告能让产品品牌的定位更加深入人心。作为从同一个主题发展成的系列广告有自己的定位,定位是在消费者有限的需求心理空间寻找一个有效的位置。要做好广告,首先要了解消费者,呐喊式的单一的广告已不足以吸引、打动他们;相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主体灌输,一般能引起共鸣。

当然,广告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系列广告都能有效地提升品牌形象,那些蹩脚的系列广告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那么广告人就要制作好的系列广告,来充分发挥它在品牌传播中的优势。

饮料产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对手容易模仿,且对产品进行升级改进的空间不大。这样一来,要维持某一品牌在同种产品上的长期销售是件困难的事情。而可口可乐与消费者品牌沟通是多方面的,包括广告、赞助、事件、公益、促销、产品包装等。在每个方面,消费者都能见到可口可乐的精彩表现。

今天,随着市场竞争和媒介环境的升级,品牌传播也不断进化,仅靠一个广告红遍中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今的广告与品牌沟通,需要专业的精细化运作。企业家也要认识到,并非只有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大品牌才有必要做持续的、精细的品牌沟通,对于我国品牌建设而言,也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精耕细作,不断地与消费者沟通,强化品牌意识,方能在强势品牌的打压下获得一席之地。

一味模仿,大刮品牌克隆与模仿风

所谓品牌克隆,是指同一品牌被多家不同单位或个人同时合法持有的现象。报告显示,在世界500强前50强企业中,三星电子位居品牌重复频次榜首,有高达228家非三星所属企业或个人同时合法持有"三星"中文品牌。

错误寻根企图依靠山寨名牌,为自己的品牌占有市场。

解决措施一个产品的成功,很重要的是产品本身,山寨名牌,永远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市场。

在胡润中国品牌榜50强上榜企业中,排名前十的品牌重复企业中品牌平均重复频次均在60家以上,其中,品牌重复频次最少的"联想",其重复频次也达到了23家。而在胡润中国民营品牌50强上榜企业中,排名前十的品牌重复企业中品牌平均重复频次高达70家,其中,品牌重复频次最少的"红豆",其重复频次达到了44家之多。

企业品牌重复频次偏高、品牌严重淡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传统品牌法律保护制度允许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的企业共同持有"同一品牌";其次,一些企业或个人热衷"傍名牌"。

品牌越成熟,其遭到克隆或重复的比例相对越低,而处于成长期的品牌则更容易被克隆或重复。中国民营品牌重复程度比世界500强或中国品牌50强高出四成之多。数据显示,西方企业大都有品牌发展和保护策略,一般企业用于品牌保护方面的投入占企业品牌推广资金的5%~10%。专家认为,企业应加强品牌规划和管理意识,积极预防和打击日益猖獗的"傍名牌"现象。

"健力宝"、"第5季"被克隆严重,每售出一瓶纯正"健力宝"饮料就有10瓶"傍名牌"的仿冒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其中以河南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最严重。健力宝贸易公司负责人愤慨地谴责:"此种现象严重扰乱健力宝销售市场,并对健力宝这一民族品牌造成恶劣影响。"为此,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由质监、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组成的"健力宝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对"傍健力宝名牌"现象进行治理整顿。

产品品牌形象是产品商业化的整体定位,它与企业品牌形象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生产型企业来说,只有产品品牌形象被推广出来,企业品牌才有提升的可能。

不同企业的经营性质、经营范围和产品结构所要求的推广结果是不同的。服务型企业生存的命脉是美誉和信誉等体现企业良好品牌形象的感性因素,所以要全力推广企业品牌形象;而生产型企业的生存靠的是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产品品牌被市场所认知与接受,所以要重点推广产品品牌。

产品品牌是支撑企业形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必须注意产品的阶段性作用。产品生命周期是制定企业形象广告策略的时机与方式的决定性因素。针对不同产品生命阶段上市的企业,其企业形象的广告策略是不同的。即便是单一品牌产品,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应该根据产品品牌的发展与市场条件的状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导入企业形象广告。针对不同产品生命阶段上市的品牌,其相应的广告策略是:①在导入期,广告目标--广而告知培育市场,启发基本需求。广告策略的重点--以强调产品功效方面的优势特点的产品广告为主。②在成长前期,广告目标--创建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开拓市场。广告策略重点--以产品品牌形象广告宣传与企业形象广告带动产品品牌发展为主。③在成长末期,广告目标--创建产品品牌,争夺市场。广告策略重点--适当的产品品牌形象广告宣传是必要的,但通过企业品牌创造所能带来的市场机会越来越少。④在成熟期,广告目标--创独特产品品牌,争夺市场。广告策略重点--进行适量的定位,品牌个性独特,强调差别化、多样化的产品。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投入,许多知名企业都通过自己的品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赋予品牌美好的情感色彩或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使产品以品牌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美好的回忆或直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麦当劳品牌QSCV(质量、标准、卫生、价值)的"美国快餐文化形象",可口可乐的"青春活力形象"、柯达的"温馨形象"、长虹的"民族品牌形象"等。

所谓品牌形象塑造,就是指成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构筑、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一种综合反应、综合感知和综合联想,但这种综合感知和综合联想不是华丽和空洞无物的。让消费者记不住品牌形象的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是失败的;同时,有知名度的品牌如果没有强劲的品牌形象支持也会变成明日黄花。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国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也已经开始注重进行企业品牌形象塑造。

随着产品的丰富多彩,消费者的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选择亲和力强、品质优良的品牌作为消费识别。这种变化导致消费者主导倾向的出现。所以,站在消费者的视角树立、构筑、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品牌为企业带来了观念、管理、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及个性化的消费观。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是企业为突出其品牌内在形象和品牌外在形象而采用的经营方式,是在商品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经营方式,它也能使企业在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回避风险。

策略老套,创新力不足无特色

近年来,各行业的产品竞争愈演愈烈,并向老套的、雷同的、千篇一律的、百店一格的产品提出了宣战。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促使企业产品也必须多元化。

错误寻根市场是变化的,老套的产品必然会失去消费者。

解决措施根据市场来调节,根据消费者需要来生产,这样的企业才会做大做强。

做好产品创新和开发,必须掌握相应的产品开发技术,即产品营销策略。

市场渗透策略是指让已有的顾客消费已有产品的策略。对老顾客要给予更多的关照、尊重和优惠,不断让其尝到消费带给他的愉悦。"给别人一点甜头,自己才会有赚头。"老顾客消费老产品,要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创造新意,否则顾客的忠诚度就会降低。

市场发展策略是指让新顾客消费已有产品的策略。产品不能变,就要想办法争取新顾客的加入,增加销量,把客源市场做大。加强宣传促销,拓展新的细分市场,扩大销售面。

新产品开发策略是指让已有顾客消费新产品的策略。营销的灵魂就在于新产品开发。无论哪个行业,都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要留住顾客,产品就必须有变化、有更新、有创意、有突破。

产品创新依靠观念的更新和有创意的新点子。设计构思新产品,就是不断否定自己、提升自我的过程。新产品开发的前提是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预测,开发的方法是引进、节俭、改造、更新并以局部性开发为主。新产品开发必须与"四个新"(新技术、新设计、新潮流、新需求)相联系,同时依靠科技"顶天",市场"立地"。

多元化发展策略是指让新顾客消费新产品的策略。这是成熟期企业的发展出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或搞管理输出,或发挥硬件、技术之优势,对外拓展业务,分散冗员,广开财路(如干湿洗、租车、烹饪、地毯清洗、演艺、插花、装饰等业务的对外经营服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上,小企业更要不断更新眼界,求新、求变才能够生存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B2B(商家对商家)网站的创始人,2000年7月17日,马云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

成立阿里巴巴,马云的想法是,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马云相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他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3人,2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在早期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正是"中国黄页"。所以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internet"。

1999年,马云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网站。临行前,他对他的伙伴们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开始。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说用3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我们回杭州去,一起去!"几个月后,http://www.alibaba.com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传十,十传百,阿里巴巴网站在商业圈中声名鹊起。

现在阿里巴巴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来自国内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暴增之势!一个想买1000只羽毛球拍的美国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几家中国供应商;位于中国西藏和非洲加纳的用户,可以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走到一起,成交一笔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可想象的生意!2003年,阿里巴巴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进入全球商务的高端领域。如今,阿里巴巴的服务商达到240万,马云即使在睡梦中,阿里巴巴每天也给他带来100万元的收入。"非典"期间,阿里巴巴业务量增长了五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