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6881400000004

第4章 做人准则(3)

中国人在识人方面,一向有独到眼光,尤其是那些正人君子。所谓“君子之交决不出恶声”,即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固需诚意待人,纵使交恶断绝往来,也不可口出恶言,说对方的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来往,也不会口出恶声,诽谤对方。此乃因为:

首先,倘若说了绝交者的坏话,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既然双方已经绝交,作为“陌路之人”也就罢了,何必反目成仇呢?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在生活中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你首先要养成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这一箭之仇,日后寻机报复。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会好像故意要显得你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可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可以“以爱消恨”。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因此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某种“发泄”,与其等待别人的报复,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决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说他人坏话,诽谤他人,对方终究会有所耳闻,也会将自己的怨恨发泄出来。现实中有些人择友漫无目的,只要在一起饮酒作乐,就觉得是好朋友,这种酒肉朋友往往靠不住。一旦遇事翻脸,立即口出恶语,互相谩骂不休。这实在太幼稚无知了。需知,道人之短者,除了对自己名声不利外,是捞不到任何好处的。所以。交友时一定要慎重,绝交了也不要恶语谤人。否则谁还敢接近你呢?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叫司马子期的人没有喝到羊肉羹,怀恨在心,就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里拿戈跟随着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与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却非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本来并无伤人之心,可是却会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中山国王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的故事,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如果你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近似于强迫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实不足取。

不要轻言不求人

有许多朋友常常引以自豪地向人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的。”他的话似乎带有一些“让人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的意思。但这句话挂在嘴边,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立身处世,虽然要自力更生,不要轻易靠人,但这个社会毕竟是集体的,有许多事情是独立难成的,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当你处于顺境的时候,你自然不会想到陷于困苦中的滋味,便轻易妄言自己不求人。殊不知,人生变幻莫测,又怎知前路没有重重阻碍呢?

凡是自称为不愿求人的人,往往是交际场上的失败者。从心理方面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无论性格怎样,对给予别人一种小惠却是人人都乐意的。

当你对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求人。”即使你的话不是向他而发,但听的人却认定你的话是针对着他的。他会感觉你将他拒于千里之外,产生疏远感,甚至还会产生你是鄙视他的能力的感觉。

敏感的人会从“我不喜欢求人”这句话中读出它的言外之意“我也不喜欢别人求我”。因为一个以不求人为荣的人是一定会看不起向别人求取恩惠的人的。

交际学家甘顿教人“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认为这是讨人好感的最高方法。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如果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一点恩惠,那么在心底会产生一种想法:我对别人有用,我可以造福于别人。这种想法会给一个人带来愉悦和幸福感。同时得到恩惠的一方也会因为感激而记着这个施惠者,尊重他。这就是为什么要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的原因,它也是交际一法。

人生一世谁敢担保永世不求人?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写过一篇《不求人》的文章,主张“自己尽力而为,不论成功失败,都心安理得”。

然而,现实生活有太多无奈,使你不得不去求人。假如你是一位待业青年,希望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假如你是一个职员,希望能平步青云;假如你是采访记者,希望能紧握伟人的手;假如你有急用,希望能筹借到一笔款子……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希望便构成了生活。生活会迫使你不得不去求助于别人,而是否能得到别人的“搀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你有没有求人的技巧和策略。

有些人一提到求人就皱眉头,甚至羞于告人,他们对求人怀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一定是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其实不然。向别人求取帮助必须是以自尊、自重、自爱为前提的,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倚。

要想成功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诚恳礼貌,即常言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礼貌待人,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避开忌讳。每个人因个性和生活经历不同,对某些言辞和举动有所顾忌,因此千万不要去冒犯。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求人的技巧。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首先不妨对那个人的嗜好、性情、学识和经历等做一番侦察,然后从容前往,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交谈时,对于对方特别宠爱的或引以为荣的人,要表示好感,并予以极大的兴趣。求人的时候最好还是以物质形式作为媒介,可以送给对方特别宠爱或引以为荣的小礼物,以拉近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

有一个人,大学刚刚毕业,分配到工作单位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一点对不上号,他不想让自己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荒废掉,于是想求人事科长帮忙给调一下工作。在他登门拜访之前,早就打通了几条暗线,了解到科长有一独生女儿,今天刚考入大学,读中文系。这个小伙子灵机一动,登门拜访那天拎了一大包书去。正好赶上科长的女儿在家,他也先不提相求之事,只是拿出一本又一本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与科长的女儿探讨起来,并鼓励她上了大学要好好读书,言语间流露出自己大学毕业后,学不为用,丢弃专业的苦恼。临走时他声明这些名著全当是送与她考取大学的奖品。真是不虚此行,讨得科长女儿满心欢喜。科长大概也认为不该埋没了他的才华,应该学以致用吧。不久,他果然调换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我们诚心诚意地有求于别人,但不是一定人家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当我们遭到拒绝时,不要过分追究原因。的确,被拒绝的心理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

你求人不得时,也不要过分坚持。对方既已拒绝,必有原因,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要求,不但会使对方为难,而且也使自己陷入被动。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又何必在区区小事上计较个没完?被人拒绝后要做到豁达大度,不抱成见。

当你会意出对方拒绝的心理时,不妨自己把话打断,干脆表示没关系,反过来再安慰对方几句,请他不必介意。对方会感到过意不去,说不定以后会很主动地帮助你呢!

人生在世,既有风雨也有晴天,所以谁都需要别人的“搀扶”,不过,我们求人千万不要跪着,而要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倚,这才是圆满无憾的人生!

糊涂一点好

中国有一句人人都很熟悉的俗语:“难得糊涂。”但凡是在生活中有了点成绩、做出了点贡献的,或者那些自以为自己属于聪明、精明、人精行列的人都在自己的书斋里挂上了郑板桥的古里古怪的字“难得糊涂”。

所谓糊涂,是指一个人头脑不清楚,不明事理。《宋史·吕端传》上有这么一段:“或日‘端为人糊涂。’太宗日,‘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同样,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做事不合常理,或者是有什么错误,我们总是不留情面地教训人家:“你老糊涂了不成?”

而所谓难得糊涂,是说一个人一生精明过人、从不犯迷糊,这类人则最好犯几次糊涂,因为对于他来说,太不容易犯糊涂了。

从古到今,除非是那些傻子白痴之类的人,能认识几个字、知道点人生道理、懂点人情世故的哪个不自以自己是属于人精那一类别的?说不上绝顶聪明,也该是聪明绝伦的,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糊涂蛋呢?

就是那些表面上看着木呆呆的、傻呵呵的,半天不吭一声,看着像个榆木疙瘩的,人们都不说他们糊涂,而是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以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精明地像峨嵋山上的猴子,只有玩人的份,哪有被人玩的份,你找不到一个类似于糊涂蛋的人。

为什么人一方面既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极其灵光的人,而有的时候却又要让自己装出一些糊涂来,我们这些虚伪的人到底在耍什么把戏呀?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聪明反被聪明误。王熙凤何等的冰雪聪明,简直就是人中之尖子,恐怕这世上有很多男人都不及她。她八面玲珑,九面处世,外柔内刚;她表面向你微笑,心里却在给你下套子。一个看上她美色的贾瑞被她的计策整得一缕孤魂上青天;一个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两面三刀给逼得吞金自尽;而她的“偷梁换柱掉包计”李代桃僵,则送掉了颦儿脆弱的性命。

至于王熙凤的能耐那可大了,整个荣宁两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贴贴,一个秦可卿出殡这样的大事到了她手里简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说会道,贾府上下没有不知道她琏二奶奶的。

可王熙凤却是一个精明过头的女人,精明到处处好强、事事争胜,哪儿都落不下她,终于得罪了大太太,加之贾母撒手人寰,她的靠山没了,终于落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反送了卿卿性命”。

红学家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最终结局如此悲惨,全在于她毕竟是一女流,毕竟没有看透官场上的处世哲学——难得糊涂。她被她的聪明、她的锋芒毕露给害了。

一个人在处事、生活中学会难得糊涂,会在很多方面受益无穷:

1.避免矛盾和纷争

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如果我们采取难得糊涂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容易小事化了;而如果你一点都不糊涂,一是一,二是二,矛盾、纷争、甚至流血牺牲都有可能发生。

两个大学生为争电视频道,如果一个糊涂一下,让着对方,对方看什么就跟着看,电视嘛,哪个频道不都是娱乐么,大家就会继续看电视,而不是两个人对打起来,一个恼羞成怒,用刀子捅另一个,结果造成了被捅者的死亡。

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总是喜欢揪别人的辫子、抓别人的缺点,以为这样做显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实际上这种语言、行为上的丝毫不糊涂却是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敌的根本原因。

2.可以使自己心态平和

与人交往、处世关键要使心情愉快,而心态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难得糊涂就可以使一个人心态平和。

如果你是一个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会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会忘掉这些东西;而一旦你觉得自己无法不指出来。非要给他人一个昭示,既弄得他人满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难以平静下来。

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来到河边,一个年轻姑娘正犹豫着如何过河,看到和尚们来了便求和尚帮助。

老和尚念了一声“善哉”,便抱着姑娘过了河,姑娘千恩万谢地走了。

一老一小的和尚又走了相当长一段路程,小和尚突然问:“出家人,不近女色,师父你犯戒了。”老和尚哈哈大笑道:“我早就放下了,怎么你还抱着?”小和尚脸红耳赤。

很多人在处世时就像这个不懂真谛的小和尚,使自己心态处于不平和之中。

3.与己方便

人常说:“给人方便,与己方便。”难得糊涂无非就是给人方便,给人方便人就会对你也难得糊涂。两个过于精明的人就像两只正在酣斗的公鸡一样,非要分出个你胜我败来,这于健康的身心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如果你是一个处处不糊涂的人,总是圆睁双眼,提高警惕地生活,那你累不累呀?你有没有身心疲惫的时候?你何不像一个大智若愚的人那样难得糊涂一下!

①要做到难得糊涂,一个人就应具备宽容的美德。有了宽容心,你完全可以对那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付诸一笑,你完全可以对并不重要的事糊涂一下,你完全可以对无关紧要的事网开一面。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处于一个快乐的心境之中,正如人们常说他,“原谅使人快活”。

②像宋代的吕端一样“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要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如果你是一个检察官,对于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之类的事绝不能糊涂;而对同事的把你一盒烟拿了、不小心碰了你一下这种小事完全可以糊涂一下。

③别成为一个过于精明的人。过于精明的人常好为人师,指手划脚,求全责备,对人苛刻,眼睛里容不得半点不合他意之处。这种精明人为了显示其精明处,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从来都不会难得糊涂一下的,这种人在现实属于招人厌的那一类。就像王熙凤一样,表面上大家都对你唯唯诺诺,可在暗地里,恐怕人人都恨你自以为是的样子。

郑板桥知道“难得糊涂”的奥妙,他一生也就过得潇洒、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