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信仰
6880500000051

第51章 养育儿女尽到天职

养育儿女是父母的天职

人的天职是什么?就是养育儿女。爱自己的孩子,养育自己的儿女,是动物的天性,更是人的天性。人是高级动物,有法律约束和道德引导的文明社会,更应该把养育儿女看作是自己神圣的天职。人不能没有孩子,不能不养育自己的儿女,因为有爱才有了人世间美好的一切。

养育儿女是人的本能,而生孩子永远都是人的美丽愿望。人的天性就是成为母亲或父亲,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生孩子。虽然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生活地点和工作性质也随时都会发生变化,但是人的天职仍是繁衍后代。无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有多大,都要克服困难,组建家庭,生儿育女。没有孩子的家庭是残缺的家庭,不会拥有真正的生活幸福。不过,生育几个儿女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当国家出现人口数量太多或太少的倾斜时,还要服从国家限制生育或鼓励生育的需要。当然,要使人口处于适宜的状态,关键还在于国家的科学管理。在现代文明社会,生女生男都一样,有爱其实最重要。

养育儿女,首先是要照顾好孩子的吃饭、穿衣。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要吃和穿,父母的天职就是要想尽办法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使孩子有足够的营养得到健康发育,并且能够拥有温度舒适的保暖条件。为了孩子能吃好、穿好,父母自然应该省吃简用,自然应该勤奋劳动,因为满足儿女基本的生存条件是父母的第一神圣天职。

其次是使孩子尽可能好地受到教育,这是父母的第二神圣天职。只有使儿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使其得到健康成长,成为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国家公民。所以,父母要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对儿女的教育上。当然,这样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也是需要讲科学的。不仅是使儿女在文化知识上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要使其能够在相应艰苦的条件下得到锻炼,从而成为能吃苦耐劳和坚强勇敢的人。爱孩子是每个母亲和父亲的天性,但是爱孩子也要有理性,也要讲科学。溺爱固然也是爱,但却是不理性的爱,也是不科学的爱。

再次就是要保护好儿女的人身安全,这是父母的第三神圣天职。是动物都有一种本能,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使其人身不受侵犯。人更应该这样,要把孩子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要用自己的一切力量保护好儿女的人身安全。当然,父母的天职还在于不使自己的孩子危害他人的安全。自己的孩子危害到了他人的安全,一样是父母的失职。

任何时候,父母都有养育儿女的天职,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抛弃幼年儿女的行为,不仅是极不道德的,还是严重的人性犯罪。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无论是生活多么贫寒,也无论要追求怎样的幸福,都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孩子。即使是自己,有了再次的婚姻,组建了新的家庭,也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照顾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从而继续尽到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对于自己非生的儿女,要更好地照顾好他们,使其得到比自己亲生孩子更多一些的母爱、父爱,从而能够得以一样的健康成长。任何时候人对于孩子都要善良,即使知道了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甚至是爱的背叛之果,也必须要理性地懂得“孩子是无辜的”。无论是亲生、他生,还是领养,虐待、抛弃幼小的儿女不仅是不道德的,还是违法犯罪行为。善良的人自然应该有理性和善良的选择。

社会的文明进步,要求我们对父母的爱也要有新的认识和内容。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但是那样的爱却是以父母管理儿女和儿女无条件服从并满足父母意志要求欲望为核心的,而儿女也是因为这样对父母意志的服从,以满足父母要求的欲望的孝顺为爱的。这样的爱,自然是不健康的。在儿女尚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并且需要父母呵护教育的时期里,是需要父母以这样管理的方式去爱的,但是当儿女长大成人有了独立人格、逻辑思维、生活自理和社会活动能力后,父母的爱就应主要转向服务和帮助上。这时父母对儿女的爱,自然就应该是尊重儿女的人格尊严和多对其需要帮助的事务进行服务和帮助。只要成人儿女做的不是什么危害社会的坏事情或是不道德的事情,无论是儿女有什么样的理想追求,有怎样的生活方式,父母的健康而正确的表现就只能是尊重。错误地对待“正确”,只能破坏父母和儿女的感情。

中国社会有一种很不好的传统,就是不管儿女多大了,哪怕是四五十岁了,“在父母面前都永远还是个孩子”。这样的观念来自于腐朽的孝道文化,也就是即使儿女已经四五十岁了,也要像四五岁的幼稚孩子那样顺从父母。显然,这样的传统既压制儿女人格的健全发育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十分不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对待四五岁的人应该是对待幼稚的孩子,而对待四五十岁的成人就不是在对待幼稚的孩子,因为其根本就已经不是幼稚的孩子了,而是有人格尊严的人,是有法律义务和权利的国家公民。对待四五十岁的人还像对待四五岁的幼稚孩子一样爱和管,当然是欠妥当的。因为四五岁的幼稚孩子是没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也是没有才学和理想追求可言的,而四五十岁的人却是不仅有着强烈的人格尊严感,而且还有着挚着的理想追求。

如果对待成人甚至是已经四五十岁也为父母的儿女,还要像对待四五岁的孩子那样去管,那样无微不至地去关心和呵护,就不是健康的真正的爱了。因为那样的爱不仅是对儿女人格尊严的不尊重,也是对儿女成人才学和思想能力的抹杀。让儿女在父母面前丧失做人的尊严,甚至产生受侮辱的痛苦感受,当然不是爱。爱应该使儿女的人格尊严、思想和独立生活能力在父母面前更加受到尊重,而决不应该是让儿女成为父母身边小猫、小狗那般听话顺从自己的“爱奴”。一举一动都要求成人儿女符合自己的思想愿望要求,不是爱,而是邪恶。这样的邪恶在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形态上有特别鲜明的表现。不讲科学和非理性的爱,一样会成为抹杀儿女个性并束缚其健康成长思想和手脚的精神枷锁。在家从小培养孩子孝道顺从的个性,实际上就等于是在为社会制造“奴性国民”。传统思想文化束缚人性的后果,决定了人在中国社会要能成就理想、做好事业,就必须首先要能冲出父母“爱的围城”。

中国父母很需要懂得的一点是,鼓励儿女拥有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但其历史性伟人地位的取得,却是与母亲的健康教育和正确培养密不可分的。为了让儿子尽快成长起来,母亲在成吉思汗还是少年的时候,就要求他独立思考,并且主持家庭事务,从而锻炼他的坚强性格、自主决策和领导能力。如果母亲什么都管他,即使成人了还像四五岁小孩子那样无微不至地对他关爱,成吉思汗固然可以成为顺从母亲的所谓大孝子,但却决不可能成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当然,教育好儿女,并不需要我们人人都这样培养民族英雄,但是在适宜的年龄段,培养孩子如何做事和管理家庭,却还是都需要的,如星期天让孩子管理家庭的卫生,或是外出时有选择地让孩子主政家人出行中的事务等。这样的教育对儿女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会起到很好作用的。

父母什么都管,表面上看是对儿女的爱,实际上却是对儿女健康成长——形成独立人格和自我生活能力的遏制。以牺牲儿女人格尊严为代价,满足父母不健康的主观欲望要求,自然是很不道德的。爱应该使儿女不仅在父母面前更能受到尊重,还应该是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有生活和工作上真正“独立自主”的能力。对于成年儿女,父母要懂得什么需要自己做,什么不需要自己做,管多了一方面会使儿女自尊心受到打击,一方面也容易使儿女养成什么都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这样既不是对儿女人格尊严的尊重,也十分有害于儿女的健康成长。想关心的话,可以说:“需要我帮助吗?”如果不需要,就应该尽可能鼓励儿女自己去做,让其自己掌握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并且培养其遇到问题能够自我解决的能力。不要担心儿女做不好,让儿女多经历几次失败,然后自己积累经验逐渐成熟起来,一样是培养儿女能力的重要方式。父母是替代不了儿女命运的,父母能够给予儿女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小培养他们拥有理想追求、多一些的文化知识、较强的生存技能,以及能够经历风雨、战胜困难的品格素质。

爱孩子,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就要懂得孩子在不同成长时期里需要怎样的爱——关怀和帮助。真正的爱,应该是理性的爱,应该是科学的爱。满足孩子需要的关怀和帮助是爱,不关怀和帮助孩子不需要的关怀和帮助,让其自己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地成长和健康地生活、工作也一样是爱。如果孩子能自己做好,并且是喜欢自己去做,父母还要强行地去关怀和帮助,那就不是在爱孩子了,而是心理不健康地在对待家庭“爱奴”。这当然是不利于孩子成长和健康地生活、工作的,自然也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其的情绪对立抑或反抗。

另外,父母还应该养成平等与儿女交流的习惯。自己越是能够宽容和大度地对待儿女的不同见解,得到儿女的情感信息也就越多。如果父母总是作风“家长”,听不得不同见解,并且是这也看不惯,那也反感,儿女自然也就不会和父母真情实感地进行交流。父母和儿女的交流应该是真实的,而不应该是虚假的。交流的越多,共同语言也就越多,爱自然也就越多。

天下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和父爱,从古到今有数不完的感人故事以血和泪的方式证明了其的伟大。一座古墓里发掘出这样的母子遗骨,母亲跪着用双手把四个孩子搂在自己的怀里,当灾难到来时,她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护卫着他们,其悲壮场景感天动地。就在前不久,一位父亲在大街上为了自己的儿子不被汽车压到,舍身相救,而自己却惨死在车轮之下。这就是父母所能尽到的天职,这就是父母伟大的爱。

母爱和父爱是天性的爱,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体现的是伟大的人性精神。当只有一口饭吃的时候,父母要毫不忧郁地给饥饿中的孩子吃;当只有一件棉衣能够抵御寒冷的时候,父母要不加思索地给孩子穿上;当只能有一个人活命的时候,父母唯一的正确选择就是牺牲自己……。父母爱孩子的过程,也是儿女学习爱的过程,有了爱的学习,再去爱他们自己的孩子。父母爱的越多,儿女学习爱的知识和技能也就越多,爱其子女的能力也就越强;父母爱的越是健康、高尚和科学,儿女爱自己的孩子也就越是健康、高尚和科学。传承爱的过程,就是延续人类文明的过程。爱无尽头,人间永远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