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经(全集)
6877000000046

第46章 胆识篇(2)

说来凑巧,当时山西太原留守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听到在河里捞到了皇上的诏书,知道皇上在雁门关被困,情况万分危急,立即率兵前往救驾。他对同去的将领云定兴说:突厥之所以敢把皇上危围,就是认为没有援军去救驾。现在就凭我们这点兵力,也很难解围,我们何不来个虚虚实实,把队伍前后拉长几十里,多张旗帜,猛敲战鼓,让突厥国王看见到处是军队,认为救援大军已到,这样,他们自然会知难而退,不然的话,很可能救驾不成反而遭到围歼。

云定兴依计而行,把行进队伍拉长几十里,旌旗络绎不绝,鼓声震耳欲聋。突厥探子远远见了,以为隋朝几十万援军开到,就飞报国王,国王闻讯大惊,立刻下令全军退却。这样,杨广的雁门之围得以解除。

这个故事说明,在以劣势之兵抗击敌优势兵力进攻之时,以虚张欺骗、威慑敌人,借以挫伤敌人的士气,造成敌人的错误,不失为一个克敌制胜的良策。

“打肿脸充胖子”是兵家诡道,但它并不仅限用于战事。历史上有的人在刑侦、审讯之中,巧妙地运用此术,以帮助破案,更是湛为称道。

清朝时期的清苑县,有兄弟两人分家而居,弟弟好吃懒做,分到名下的财产很快被挥霍一空。做哥哥的老两口勤俭持家,家境还算宽裕,膝下一子娶妻后夫妻恩爱,一家和睦。

有一天,弟弟媳妇到哥哥家借钱,正遇上哥哥的儿子媳妇、厨房做饭,两人正说话间,哥哥的儿子从田间回来,连声喊俄,儿媳连忙盛一碗饭给丈夫,丈夫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随后便叫腹痛,倒地打滚,不时口鼻出血而亡。儿媳大惊,只知痛哭,不知所措。这时,弟弟的老婆却大喊大叫:“侄媳妇谋杀亲夫啦!赶快告官吧!”哥嫂见宝贝儿子中毒暴死,又听弟媳妇如此喊叫,便告到官府,弟媳妇出面作证指控死人亡妻放毒杀夫。

官府捕来儿媳,严刑拷问,屈打成招,供认“因奸情杀亲夫”,奸夫是其表哥。此表哥拙于言谈,拘到大堂,吓得魂飞魄散,糊里糊涂招认“同谋杀人”。

此时正值制府纳公到境内检查狱讼,发现此桩奸杀案疑点甚多,要求复审,令某知府承办复审。知府阅卷后,拘来一干人证,分别审讯,得知死者夫妇平素十分和睦,连公婆也供认儿媳为人贤慧,孝敬公婆,供认与其表哥并无私下来往。只有弟弟的老婆一口咬定是自己亲眼所见,儿媳投毒害命。知府问完后说:“基本上清楚了,明天再问一次,便可真相大自!”众人莫名其妙。

第二天,知府把有关人等全部传来,一字站在堂中央。然后煞有介事地说道:“大家听着!昨天夜里我做了个梦,死者显灵告诉我:毒死他的那个人右手掌的颜色会变青的,请人查明!”知府一边说话,一边全神贯注地扫视众人动静,接着又说:“死者还告诉我,毒杀他的那个人的内眼珠要变黄的,要我审眼破案。”说时又仔细打量众人的动静。此时,突然把惊堂木一拍,指着弟媳妇喝道:“杀人者就是你!”那女人慌忙叫喊道:“是那小淫妇毒死他男人,怎么说我是杀人凶手?”知府冷笑道:“是你自己承认的,还想抵赖吗?”那女人及众人都不知所以然。知府接着说道:“我刚才说杀人者手掌会变青的,别人泰然自若,只有你急忙看着自己的手掌,这便是你自我招供了!我说杀人的眼珠会变黄的,别人都没动静,只有你丈夫赶忙瞪你的眼珠,这便是你丈夫替你招认了。大胆刁妇,还想抵赖吗!快快招来,免受皮肉之苦。”当即便把弟弟和刁妇分开进行单独审问。刁妇以为丈夫招了,丈夫以为妻子招了,只好都供认了。

原来,他们夫妇早有图谋哥嫂家产的野心,曾多次身带砒霜企图放毒,只是没有下手的机会。那天,刁妇正好碰到侄媳妇做菜,她趁机把毒药搅进饭里,企图毒死全家。没想到儿子回来后先吃了一碗,首受其害。刁妇顺水推舟,恶人先告状,诈说侄媳妇害夫。

知府在一审中,已暗中把嫌疑范围缩小到弟弟夫妇身上。第二天的审问主要利用案犯作贼心虚的特点,同时针对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和愚昧以及相信显灵托梦之说的心理,虚张声势,编造凶犯手掌会“变青”、眼珠会“变黄”的假说来恐吓案犯。这种出其不意的局面,必然引起当事人的敏感反应,引诱凶犯不打自招。

权威的力量是无穷的

社会是人群的集合,每个人都在孜孜以求,奋力拼搏。但单独的个人力量与整个社会的力量比较起来,如沧海一粟,高山一草,毕竟太小了。要做一番像样的事业,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必须借助第三者的力量,造成一种声势,这是利害成败的决定因素。而借助的第三者,最有力量的恐怕是那些有权有势或名望很高的人了。所以,中国历史上,假托皇权的名义来陷害忠良,排除异己的闹剧、悲剧就层屈不穷。

西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惠帝司马衷立妃子贾南风为皇后,史称贾后。贾后多疑强悍,而惠帝软弱笨拙且十分惧内,贾后常常把惠帝撇在一边,伪造皇帝诏书,偷盖宝玺,假托王命,以令诸王,导演了一幕幕同室操戈,乱杀朝臣的丑剧,搞得国天宁日,民不聊生。

永平元年(惠帝即位第二玺),贾后为公报私仇,竟私制惠帝诏书,命太监董猛盗用御玺,调楚王司马玮回朝,谎称:杨骏太傅图谋篡位,召楚王带兵回朝擒拿反贼。楚王信以为真,奉旨引兵回京。当贾后闻报楚王已兵驻宫门待命时,又突然请惠帝来到中宫,故意危言耸听,诡称太傅杨骏图谋篡位,今已调兵屯之城外,事态危在顷刻。须速令一二条臣带领禁兵,拿下反贼。惠帝不问情由准奏,贾后即命亲兵连夜围住太傅杨骏府第,宣读语书,搜出杨骏,当场刺死,并夷其族3000多人。

杀了杨太傅后,贾后又惧怕大宰司马亮和太保卫瑾势大,终将也是祸害,又闻密探密报,楚王司马玮背后议论过她的短长,恐怕也是祸根。因此,便与奸夫大臣令程据密谋除掉“二太一2E"三人以消除隐患。程据献计道:“同时除掉此三人,绝非易事,不如利用谎言挑起他们之间的争斗,以坐收渔翁之利。”贾后依计。于是,贾后谎称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瑾图谋篡位,贾后背着惠帝,擅自炮制惠帝诏书,大意是说;“太宰亮、太保瑾,将不利于朕,欲为伊霍之事。特诏尔楚王玮,宣联诏书,免亮、瑾官,屯兵宫门,以备不虞。钦此。”

贾后又命太监偷盖了御玺,并连夜将假诏书送往楚王府。楚王司马弗轻信谎言,便要行动。转而又想,太宰、太保拥有兵权,两府若调集军兵对抗,难以得手,谋士献计道:既然是奉旨讨贼,可以改写诏书,先解散两府兵马,然后下手。于是以天子名义,草拟诏书,说:

“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瑾,二人潜谋,欲危社稷,今免官回居私第,官属以下,一无所问,各直解散。若不奉诏,军法从事。能率所领,先出降者,封侯受赏,朕不食言。钦此。”

紧接着让公孙宏、李肇等手执“诏书”领兵围住大宰府;另派清河王司马遐和歧盛持“诏书”领兵围住太保府,分别宣读“诏书”,捉拿“反贼”。太宰、太保当场被乱刀砍死,且连累全家老小满门抄斩。

楚王司马玮替贾后杀了太宰和太保,刚刚得胜回府,却又闻报城门张挂了惠帝的新“诏书”,略曰:

“楚王法擅矫朝旨,杀戮大臣,扰乱天下,罪在不赦。尔众军士,昨已误听伪令,今宜释仗归伍,各就尔职。如再从其令,即以反叛论,钦此。”

楚王司马玮见此“诏书”,如坠五里雾中。

原来,贾后早已设下圈套,俟楚王司马玮按自己炮制的“诏书”除掉“二太”,则来个翻脸不认帐的办法,把罪责推到楚王身上。今见楚王得手,于是将早拟定好的诬陷楚王玮的诏书抄制多份,一面张挂城门,一面差人分送各营宣读。京城内外的楚王部将,见到天子的诏书,不敢不信,为明哲保身,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纷纷散去。楚王玮也十分天真,拣出昨日太监送来的诏书,想进宫面君申辩此事。正要出府上路,迎面冲来贾后之堂弟贾模数百兵卒,宜旨拿下楚王玮。

楚王玮以为押解面君自有分辨之时,于是老老实实就擒,从容上路。却没料到贾模把他径直押赴市曹,二话没说,一刀了之,并搜杀三族。

贾后还运用伪造皇旨,假托王命的手法,杀了太子以及太子生母谢妃,夷族王室数千人。这就是西晋年代,宫内各种势力为了政治目的互相倾轧的一段肮脏历史。

杀人何须自己动刀子

《兵经.借字》中说道:“艰于力则借敌之力,艰于诛则借敌之刀……吾欲为者诱敌役,则敌力借矣;吾欲毙者诡敌敌歼,则敌刃借矣……令彼自斗,则为借敌之军将。”意思是说,两军交战之中,一时难于力取的,可以借敌人的力量;一时难于歼灭的,可以借助敌人之刀刃。我想夺取的地方,可以借助敌人力量为我代劳;我要歼灭的力量,可以定计,骗得敌人为我歼灭。

这段话用成语来概括就是“借刀杀人”。这在古代的军事斗争中用得相当广泛。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对这个“借”字的文章就做得颇为老道。

正当诸葛亮忙于出师南征之际,探马飞报“盂获大起蛮兵10万,犯境侵掠,边境上新降的几位太守雍凯、高定等趁机结连孟获造反”,诸葛亮立即率兵迎敌。当雍凯、高定兵分两路偷袭蜀营时,被蜀军杀得大败,许多雍、高将土被蜀军生擒活捉,诸葛亮在这些战俘身上打开了主意。

他把雍、高被俘的将士分别囚禁,然后暗地叫本部军将撒谎传谣说:“高定的人免死,雍凯的人尽杀。”接着诸葛亮传令提取雍凯方面的战俘到帐前问话,人人都怕杀头,都谎称自己是高定的部下,而不敢说是雍凯的人马。诸葛亮听他们冒称自己是高定的人,证明他们相信本部传出的谣言谎话,也就佯装糊涂,均按高定部下对待,并“与酒食赏劳,令人送出界首”,全部放归。

这些“送出界首”的人跑回雍凯部队后,都说高定暗中背叛了雍凯,投靠了诸葛亮。诸葛亮在营中,又设宴招待高定的真正部下,并编造谎言说,雍凯已派人前来联络投诚,欲献高定、朱褒二人“首级”。战俘回去后,以讹传讹,替诸葛亮当“小广播”。于是诸葛亮利用放回去的俘虏在雍、高中间播下了互相猜疑的种子。紧接着,诸葛亮又把捕获的高定派遣的密探,故意错认为是雍凯的部下,“修书一封”,信中密令雍凯“早早下手,休得误事”,交给“密探”带回送给雍凯。

“密探”回去把信交给高定后,信以为真,拍案而起,大骂雍凯是忘义之徒,决心先下手为强,率领精兵连夜偷袭雍凯营寨,割了雍凯的脑袋,直驰诸葛亮营寨敬献首级,讨好诸葛亮。当高定提着雍凯的头会见诸葛亮时,他明知道是真心诚意来投诚的,却谎称是高定诈降而来,喝令左右推出斩首,并对高定谎称“朱褒已使人密献降书,说你与雍凯结生死之交,岂肯轻易反目杀掉他,我知道高定是借人头诈降的”。这番谎话又激得高定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状:“誓擒朱褒未见丞相”。诸葛亮佯装给他立功赎罪以表真心投诚的机会,准予前去。果然,高定乘朱褒不备,偷袭了朱的营寨,杀了朱褒,提着朱的头,带领全部叛军投降了蜀营。

到此,诸葛亮的一连串的挑拨离间,挑起敌军内部矛盾,借敌人之力量,借敌人之四,借敌人之刀剑,借敌人之将士,诱骗敌人自相残杀,而实现了杀掉自己想杀的人,达到“不必亲行,坐享其利”的目的。诸葛亮这次借刀杀人中的“借”字文章是做得超群出众的。

不仅军事斗争中,有许多借刀杀人的事例,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有些玩弄权术的人,既想达到杀人的目的,又要逃避法律的惩治和世人的唾骂,常常也采用借刀杀人的手法设下骗局,利用他人的力量去实现自己杀人的意图。

唐高宗时,皇后与武则天争宠,互相在皇帝面前诋毁对方。高宗虽然比较偏向武则天,但还没有打算要废黜皇后的意思。武则天为了登上皇后宝座,丧心病狂地策划了一场阴谋。

武则天有一个女儿,高宗、皇后很喜欢这个婴儿,常来看望。一天,皇后来看孩子,武则天借故躲避,皇后独自一人逗孩子玩了一会,就离去了。皇后一走,武则天马上进屋,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活活扼死,再用被子原样盖上。隔了一会,高宗来看孩子,武则天假装和他说说笑笑,等皇帝要她抱孩子时,她拉开被子。惊叫一声,立即大哭起来,高宗上前了看,原来他极其喜欢的这位小千金早已手足冰凉,死去多时了。高宗龙颜大怒,叫来宫女、太监询问有谁来过此地,他们只得说皇后不久前来过,高宗于是认定是皇后与武则天不和而下此毒手。这时,装得悲痛之极的武则天又把平时收集的皇后过失,一一向高宗诉说,高宗因此有了废黜皇后的打算。

就这样,武则天借刀杀人,嫁祸于人,为自己登上皇后宝座扫清了道路。

精心布置迷魂阵

为了实现某种不宜宣告的目的,采用施诡辩、造谎言、示假像、装友善、留空档、显漏洞等等手法,制造种种迷魂情景,诱人人圈,拖人下水,从而达到欺骗人的目的,可以算作故布疑阵。放布疑阵的种类很多,社会中常见的有:

一是运用诡辩。西安一顾客王某路过某布店,听店主说:“这布便宜,1米4元。”即进店询问,店主反复说1米4元。等布扯下来交钱时,店主说:“优惠4元,实卖14元,你1米交10元就行。”这顾客方知上当,表示不买,结果遭到围攻,只好付了钱。又例如;石家庄长途汽车站北人口,有一个体便民小吃摊,摊主叫卖:“热馒头、小水粥,各种小菜,8角1份。”有乡下母女二人吃了4个馒头,4碗米汤,两小碟咸菜,店主张口要8元钱。原来他们所谓“份”不是指一份饭,而是一个馒头算一份8角,一碗米汤算一份8角,一碟咸菜也算一份8角。

上面两例,都是含糊其词,偷换概念的手法。前者把“1米优惠4元”故意说成“1米4元”,使你以为1米价钱是4元;后者所谓“8角1份”,顾客认为吃的馒头、米汤、咸菜等加在一起为一份,而摊主却解释为“馒头、米汤、咸菜各为1份。”这些都是行骗人故意以诡辩术布下的疑阵。

在购销过程中,一些经营者玩弄诡计的不限于卖方,做为买方,同样也玩弄诡辩术骗人。广东一家企业与一港商签订了一份卖废矿渣协议。条款上规定:港方每天拉一车,每天拉一次,共拉10天。开始港商用翻斗车拉,第二天改用小卡车拉,第三天改用大卡车拉,每车的运量增加甚多。这家企业发现有问题,去与港商交涉,说你们拉矿渣的车不应越来越大,可港商拿出了协议,说协议上规定:“每天拉一车,我们每天拉的是一车,符合协议规定。”广东方无言以对。为此,该单位损失90万元。

这里,广东方与港商签订协议,上写“一天拉一车”,“一车”是一个模糊概念。模糊概念是外延对象不确定的概念。“一车”究竟是多少?数量并不确定。其责任与广东方有关。从港商方面来看,他们是有意运用这类模糊概念,借以欺骗广东方,借机大发其财。这种诡术竟使广东方无理申辩,有苦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