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产孕妇宜忌全书
6876200000042

第42章 幼儿生活起居宜忌(2)

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应禁食牛奶。牛奶过敏的急性反应是吃奶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出现荨麻疹,口腔黏膜水肿,严重者喷射状呕吐和腹泻,可导致脱水,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牛奶过敏的慢性反应是引起结肠炎,顽固性腹泻,有新液便及血便,也可有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存在这种情况可造成营养不良。因此,对牛奶过敏而引起腹泻的小儿,要禁食牛奶。

喂奶不宜过量。应为腹泻的新生儿调整喂奶时间及喂奶量,以便减轻小儿的胃肠负担。对于严重腹泻的小儿,可适当禁食,一般为6~12小时,然后再少量授乳,慢慢加量,或暂时改喂乳酸奶、脱脂奶等。

不宜使用不洁器物。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婴儿,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讲卫生。对患儿的饮食器具、各种用品都要严格清毒,保证食物新鲜卫生,否则不利于患儿康复。

乳母饮食不宜不良。乳的饮食直接关系到乳汁的质量。母亲过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后再行哺乳,容易造成婴儿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因此,母亲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影响患儿。

23.婴儿流口水不宜乱治

口水就是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帮助食物消化,并能中和口腔中细菌产生的酸。如果缺乏唾液,易发生口疮、龋齿等疾病。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太发达,口水分泌得较少,到5个月后,唾液分泌开始增多。婴儿口底较浅,又不会节制口腔内的口水,加之吞咽功能较差,所以常常有口水流出口腔。当婴儿从卧位转换成坐位或站立位时,口水也容易流出来。婴儿5~6个月以后,开始出牙时对三义神经的刺激或食物的刺激等均可使口水容易流出口腔。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些现象会慢慢消除,一般无需治疗,切忌乱投医。如果孩子平时很少流口水,突然口水增多,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24.4个月前的婴儿不宜用米糊喂养

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较少,到3~4个月,才能分泌适量的唾液。唾液含有能消化水糊的淀粉酶。同样,婴儿肠道中也缺乏淀粉酶。4个门内的婴儿如食米糊,不易消化吸收,容易引起消化紊乱、腹泻、呕吐。因此,4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宜用米糊喂养。

25.小婴儿不宜吃鸡蛋清

6个月以内的婴儿称为小婴儿。小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壁的通透性较高,鸡蛋清中的蛋白为白蛋白,分子小,可以经肠壁直接进入小婴儿的血液之中。这种异体蛋白为抗原,可使小婴儿体内产生抗体,再次接触这种异体蛋白时,则出现过敏反应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肠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26.婴儿添加辅食时间不宜过晚

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从4~6个月开始就该添加辅食了。所谓辅食,是指母乳以外的其他食品。有些妈妈在这个时期分泌的奶量仍很允足,孩子吃都吃不完,觉得没有必要添加辅食,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个时期,即使提供的奶量比较充足,但乳汁所含的营养素已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了。一旦过了这个时期仍未开始添加辅食,不但会导致婴儿营养不良,还容易使婴儿出现“恋乳”现象,对断奶造成困难。

27.婴儿吃奶时不宜平躺

婴儿平躺在床上哺乳或用奶瓶吃奶,虽然有利于婴儿入睡,却非常容易引起中耳炎。咽部与中耳之间有一相通的管道,叫咽鼓管。婴儿的咽鼓管比成人短,但粗细相同,而且几乎呈水平状态。婴儿平躺吃奶常发生溢奶或呕吐,呕吐物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内,从而引起发热、耳痛和慢性中耳炎,如果常年流脓,还会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婴儿吃奶时不宜平躺。吃奶后应轻轻拍打婴儿背部,以防溢奶、呕吐和发生中耳炎。

28.婴儿饮食不宜过甜

有些年轻的父母在给婴儿冲泡奶粉时,喜欢把奶粉冲得浓浓的,并在奶粉中放入大量的白糖,让奶甜甜的,认为这样孩子既能吃得多、吃得饱,营养成分也高。

其实,婴儿饮过浓过甜的奶汁是有害的。奶粉冲得过浓,容易引起婴儿脑部缺血、抽筋及昏迷,脑部缺血严重者还会影响智力发育。此外,奶粉中放糖多,还会影响婴儿对奶粉中钙质的吸收,而钙质是促进婴儿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重要成分。所以,婴儿不宜饮用过浓过甜的奶粉。

29.不宜用牛奶加米汤喂婴儿

目前,许多家长在牛奶中掺些米汤、米糊或糕干粉给孩子吃。要知道,这种吃法是很不科学的。有人做过实验,将牛奶与米汤混合后分别置于各种温度下,结果维生素A损失的程度很惊人。食品学记载,维生素A不宜与淀粉混合。孩子如果长期摄入维牛素A不足,会导致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喂养孩子最好把牛奶、奶粉与米汤或糕干粉分开来吃。

30.鲜牛奶不宜高温加热

鲜十奶必须加热消毒才能给小儿饮用,但加热时间要短,温度要低一些。因为加热到沸腾时,其中有些营养成分就会被破坏,如乳糖被焦化,分解成乳酸和甲酸。牛奶的沸腾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就越大。煮鲜牛奶理想的温度在75~C左右,这时可见牛奶表面有小的波动,用文火煮20秒钟左右就能达到消毒的目的,营养成分的损失也能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婴儿消化吸收不好,就应该延长牛奶煮沸时间,使牛奶中脂肪球变得细小,有利于消化。

31.婴儿不宜缺水

婴儿缺水往往不太被重视,因为许多家长都以为婴儿所吃的母乳或牛奶水分已经够了,不会缺水。另外,婴儿也不知道什么叫口渴,更不会用言语或动作表示口渴。要知道,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得多,一般成年人每天需水量为每千克体重需30-40毫升,而婴儿每天每千克体重需100~160毫升。另外,婴儿的肾脏功能尚不成熟,排出体外的废物需大量的水分才能溶解。此外,婴儿出汗较多。因此,稍不注意补充水分就会引起体内水分不足,造成缺水。婴儿如果缺水,轻者可引起睡眠不安、烦躁、哭闹;重者可出现发烧、昏睡。因此,年轻父母要随时注意给婴儿补充水分。

32.不宜只用豆奶喂养婴儿

豆奶是以豆类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微量元素,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但是,豆奶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植物蛋白,含铝也较多,婴儿长时间饮用豆奶,会使体内铝增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专家指出,喝豆奶长大的宝宝,成年后引发甲状腺或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系数较大。因此,喂养婴儿以母乳或牛奶为好,特别是4个月以下的婴儿,更不宜单独用豆奶喂养,豆奶只可作为补充食品。

38.婴儿不宜过量补铁

研究显示,出生后3~9个月的婴儿发生“碎死综合征”与婴儿期铁摄入量有关。科研人员对摔死的婴儿进行尸检发现,其肝脏内的含铁浓度比正常的婴儿高2~3倍。

婴儿如果铁摄入过多,就会影响小肠对其他微量元素如锌和镁的吸收,引起缺锌症及缺镁症,降低婴儿的免疫功能,使其容易遭受致病菌的感染;还会引起体内维生素E缺乏,导致体内抗氧化剂的机制失调,使毛细血管膜遭到广泛的破坏,引起猝死。

34.婴儿不宜多吃山楂

山楂是一种较好的助食药,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但它主要用于治疗肉食引起的肠胃积滞,而不是健脾药。消积为主的山楂非但不能增强孩子的脾胃功能,长期食用反而会使脾胃依赖山楂而减弱其消化功能。

山楂性酸味甜,多吃还会使婴儿烦躁,对牙齿也有损害。另外,山楂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如果血压本来就较低的婴儿食用山楂,一定会影响婴儿的健康。因此,婴儿不宜多吃山楂。

35.半岁以内的婴儿不宜多喝果汁

果汁的特点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多,日感好,因此宝宝乐于接受,但最大的缺点是它缺乏蛋白质和脂肪。如果宝宝喝很多果汁,占满了胃的空间,使正餐摄入减少,而正餐(如母乳或牛奶)才有宝宝所需的蛋白质、脂肪,长期如此会破坏宝宝体内的营养平衡,导致发育迟缓的恶果。宝宝年龄越小,这种恶果越易发生。

36.婴儿不宜多喝饮料

不少家长认为,巾场出售的饮料味道甜美,夏季饮用方便,又富含营养,就把它作为婴儿的水分补给品,甚至作为牛奶替代品食用。这不仅会造成婴儿食欲减退、厌恶牛奶和正常饮食,还会使糖分摄入过多而产生虚胖,而且饮料所含有的人工色素和香精也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夏承婴儿以喝白开水为宜,可少量多次,不宜多喝饮料。

37.不宜让婴儿吃过多的蛋

鸡蛋、鸭蛋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对婴儿的成长有一定的益处,但食之过多会给婴儿带来不良的后果。

营养专家认为,1岁到1岁半的婴儿最好只吃蛋黄,而且每天不能超过1个,1岁半到2岁可隔日吃1个蛋(包括蛋黄和蛋白)。年龄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1个蛋。如果在婴儿的粪便中发现有如蛋白状的物质,则说明婴儿的肠胃不太好,不能很好地吸收蛋白质。对于这些婴儿,最好把蛋黄拌煮到其他食物中一起喂食;如果婴儿正在出疹,暂时就不要吃蛋,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38.牛奶不宜与鸡蛋一起煮

有此家长喜欢把牛奶和鸡蛋煮在一起让孩子吃,这样虽然在操作上是方便了些,但是从营养角度考虑是不科学的。如果牛奶和鸡蛋一起煮,最后牛奶煮沸了而鸡蛋还没有熟,没熟的鸡蛋对人体是有害的。从卫生角度讲,半生不熟的鸡蛋中存着各种致病细菌,如沙门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吃到肚子里就有可能发生急性胃肠炎。

将牛奶与鸡蛋一起煮时,如果要把鸡蛋完全煮熟,必须煮沸后再烧几分钟,但牛奶点沸后很容易溢出锅外,所以要十分小心。另外,煮得时间过长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在锅底或锅边。因此,不论从营养保健的角度看,还是从卫生角度看,牛奶与鸡蛋都不宜一起煮。

39.不宜让婴儿躺着吃药

婴儿病了,做父母的总是百般护理和照顾,甚至连吃药也要婴儿躺在床上吃,唯恐惊动子孩子。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病情无益,而且更有害。

躺着吃药,药容易滞留在食管里,刺激并损伤食管内壁,有时还会延缓药物的吸收,影响治疗效果。那么,婴儿吃药时采用哪种姿势最理想呢?最好是母亲抱着婴儿或让婴儿坐着吃药。服药后要喝一定量的温开水。如果孩子病重,不能采用这两种姿势服药,父母要把婴儿的头部和上身托起,然后喂药。

40.不宜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

有些年轻妈妈为了哄婴儿睡觉,常常把乳头放在婴儿嘴里,让婴儿边吃奶边睡觉,结果,往往婴儿睡着了,嘴里还含着乳头,这种做法是不当的。

婴儿鼻腔狭窄,睡觉时常常口鼻同时呼吸,含乳头睡觉将有碍口腔呼吸。另外,若母亲睡着了。乳房易把孩子口鼻同时堵住,会造成婴儿窒息。经常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还容易使母亲的乳头发生开裂,并且容易养成婴儿的坏习惯,使其离开乳头就睡不着觉。因此,从小时候起,就不要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

41.婴儿断奶后不宜久用奶瓶

婴儿在断奶后如果仍继续使用奶瓶,甚至喝开水也用奶瓶,这样就带来了再断奶瓶的麻烦。使用奶瓶时,如果不注意婴儿姿势和奶瓶位置,会严重影响牙齿发育。

直立位使用奶瓶或奶瓶位置过高,会使下颌骨过高前伸,从而造成面型凹陷,前牙反咬。空吸奶瓶奶嘴会将空气不断吸入胃内,造成腹胀。因此,婴幼儿断奶后不宜久用奶瓶喂养。

42.不宜让婴儿吮吸空奶嘴

有此母亲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常常给孩子一个空奶嘴放在嘴里含着吸。在孩子闹着睡觉的时候,也让孩子吸着空奶嘴进入梦乡。这些做法是不当的。

孩了在吮吸空奶嘴的时候,口胖和胃通过神经反射,不断分泌出消化液,等到孩子真正吃奶时,就会影响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孩子在吸空奶嘴时,会把空气吸进胃里,往往会由此引起吐奶和腹痛。因此,让孩子吮吸空奶嘴的做法是不当的。

43.婴儿腹泻不宜乱服止泻药

婴儿腹泻时,有些家长急于给婴儿服用止泻药和消化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有一种腹泻叫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稀薄,每日4~6次,多者可达10余次,常在喂奶后排便。腹泻的婴儿精神愉快,反应良好,食欲正常,睡眠安稳,体重增加,大便化验无异常。如果属于这种情况的腹泻,家长急着给婴儿服药,不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对小儿的身体不利。

如果人工喂养的婴儿出现腹泻,也不能随便用止泻药,因为腹泻是一种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人体通过排便可以把肠道内的微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有利于病冈的消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腹泻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如用了止泻药,会使肠蠕动减少,细菌、毒素在体内吸收增加,容易引起中毒。

44.婴儿不宜多喝止咳糖浆

小儿止咳糖浆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家庭常备药,由于此药味甜,小儿喜欢喝,一些年轻的父母也误认为小儿止咳糖浆能止咳又无毒,多喝点好得快,常常过量地给小儿喝。这种做法对孩子是非常有害的。

小儿止咳糖浆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麻黄素、氯化按、苯巴比妥和桔梗浸渍膏等药物。加果过多服用小儿止咳糖浆,会出现盐酸麻黄素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还可出现大脑兴奋,如烦躁和失眠等;苯巴比妥的不良反应是头昏、无力、困倦、恶心和呕吐等;氯化铵服用过量可产生酸中毒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小儿服用止咳糖浆不宜过多,应遵照医嘱按规定的剂量服用。

45.不宜用嘴喂婴儿

许多家长怕孩子嚼不烂食物,吃下去不易消化,就自己先嚼烂后再给孩了吃,有的嘴对嘴喂,有的则用手指头把嚼烂的食物抹在孩子嘴里,要知道这样做是很不卫生的。大人的口里常带有病菌,很容易把病菌带入孩子的嘴里,大人抵抗力较强,一般带菌小会发生疾病,而小孩子抵抗力非常弱,很容易传染上疾病。因此,孩子不会嚼或不能嚼烂的食物最好煮烂、切碎,用小匙喂给孩子吃。1岁个以后就应该让他自己学着吃,这样不仅卫生,还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46.不宜让婴儿喝成人饮料

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组织器官都比较嫩弱,承受酸、咸、兴奋等各种刺激的能力较低。因此,不宜计婴儿喝成人饮料。

咖啡、可乐等饮料含有咖啡碱,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婴儿饮用它们会影响脑的发育。

茶水含有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对人体有益,但还含有茶碱,可使小儿兴奋、心跳加快、多尿、睡眠不安等;茶叶所含鞣质可与食物中蛋白质结合,影响婴儿消化及对铁元素的吸收,导致婴儿贫血。

汽水中含有小苏打,能中和胃酸,不利于婴儿的消化,易使婴儿患胃肠道感染;汽水还含有磷酸盐,影响婴儿对铁的吸收,也是造成婴儿贫血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