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方文学史
6863900000014

第14章 文艺复兴概说(3)

塞万提斯是一个伟大而倒霉的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穷医生的家里,小的时候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却有机会读了很多骑士小说,头脑里形成了非常狂热的为国献身的理想。他参加了无敌舰队,投入了抗击土耳其侵略的战争。在战争中,他表现出足够的勇敢,但是,他的身体不够强壮,武艺也不太高明。一个有十足的勇敢而又没有高强武艺的人,就比较容易倒霉。在和土耳其两军对阵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首先跳上了敌人的军舰,而后继者没有跟上来,他被土耳其士兵包围,身负重伤,左手残废。这是他第一次英勇作战。接着他又跨海参加了占领突尼斯的战役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海战。在这些战役中,他屡立战功,得到元帅的嘉奖。可是当他拿着元帅的保荐书,做着即将成为将军的美梦时,在归国途中遇到海盗,被俘后卖到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做了五年的苦工。一个做着将军梦的人沦为了奴隶。他两次谋逃没有成功,后来还是一个神父募集了一些钱,把这个年轻人赎回来。当他回到自己国家的时候,很不幸,他的国家已经忘记了这位英雄。他连一个很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在无敌舰队里找到了一个军需职位。一次,他下乡催征遗物,被乡绅诬陷,锒铛入狱。从监狱里出来以后,他改做税吏。他把收上来的税存在银行里,偏偏这个银行倒闭了,塞万提斯因此第二次人狱。从监狱里出来以后,穷困潦倒,一文不名。他住的地方,环境非常恶劣,楼下是酒馆,楼上是妓院。在这样一个很恶劣的环境里,他开始了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堂吉诃德》的写作。有一天,天气很冷,他打开门,发现有一个人躺在门前气息奄奄。出于一种怜悯之心,他把这个人背到自己的家里,没想到,这个人死在了塞万提斯家里。他因此涉嫌谋杀,第三次被捕人狱。在这之后,他又因为女儿的事情,被法庭传讯。接连不断的打击铸造了伟大的作家。到了1613年,他写出了《堂吉诃德》的第一卷,名声大噪。当时在西班牙一些城市的街头,如果碰见一个人拿着书,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笑,如果他不是疯子,就一定是在渎《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在很短的时间里再版了六次,但是由于塞万提斯不懂如何和出版商打交道,所有的钱几乎都落人了出版商的口袋里,他依然一贫如洗,过着潦倒的日子。这时候,又有人伪造了《堂吉诃德》的第二部。在极度愤慨的情绪推动下,塞万提斯加紧写作《堂吉诃德》的第二部。完成之后,他患了水肿病。各位知道,水肿病一般都是由于劳累和营养不良所致。1616年塞万提斯病死在自己的故乡。死后,连墓碑都没有立一个。西班牙就这样潦草地埋葬了自己最伟大的文学上的儿子。以后,西班牙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作家,他的世界性声誉可以和塞万提斯媲美。

《堂吉诃德》这部书的原名叫《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也有的把它翻译为《拉·曼却的瘦脸爵爷》。塞万提斯自己讲,写这部小说是要打击骑士小说,因为他觉得自己深受骑士小说之害,满脑子奇情异想。他要把骑士小说完全摧毁,以免贻害后人。事实确乎如此,《堂吉诃德》出来以后,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一蹶不振。但是,《堂吉诃德》的意义远不仅于此。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这部将近100万字的作品,描绘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共有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士兵、手工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的阶级的男男女女约700个人物。它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西班牙的封建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

小说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本来是一个善良的声誉很好的绅士。但因酷爱阅读骑士小说,读到40岁的时候,突然“大彻大悟”,认为自己肩负着神圣的使命:除暴安良,应该为老百姓打抱不平,锄强扶弱。可是这时候,他已经人到中年,身体不是太好,武艺平平,但他毅然决定去游侠,家人怎么劝也劝不住他。他找到了一匹跟他一样瘦的老马,叫罗稷南提,作为他的坐骑。这匹老马驮着它的主人,哪怕下一个很小的台阶都要颠簸一下,把堂吉诃德摔到地上,但是堂吉诃德不认为是他的马太老了,而认为台阶里有妖魔捣蛋,要阻拦他去游侠,为此他更要去游侠。他在自己的后院里找到了一根生了锈的长矛。头盔也在后院里找到了,也生了锈,他想试一试,用剑一劈,就碎了,费了很大劲也没有修好。后来他打跑了一个理发师(因为他认为理发师是魔鬼),缴获了理发师给顾客洗头用的铜盆。他认为这个铜盆是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一直顶着它行游各地。按照骑士的风习,他应该有一个女思主。于是堂吉诃德就找到了一个农家的小姑娘,是托波索的达辛尼亚。他认为这个农家女实际上是一个贵族,她乔装成农家女住在托波索。他把她当做自己的女思主,而达辛尼亚一点都不知情。按照当时的规矩,如果要成为一个骑士。必须有一个贵族来授封。他走到一个乡村的小店,认为那是一个贵族的城堡,店主是个贵族。他千方百计地苦苦哀求,让店主人给他授封。店主人面对着这样一个疯子,乐得假戏真做,先让他到马棚里住了一宿,闻了一夜马尿味,又拿着马料账冒充《圣经》,让堂吉诃德跪在自己身边,嘴里面念念有词,然后叫一个鞋匠的女儿给他挂了腰刀,这位店主人用刀背拍了一下堂吉诃德的后背,堂吉诃德飞身上马,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骑士了。游侠伊始,他碰见了风车,便把风车看成是巨人,同风车展开了大战,结果大家可想而知。而后,又遇到一群羊,他认为这群羊是施了魔法的敌人的士兵,于是勇敢地冲进了羊群,结果被牧羊的孩子用石头子打掉了门牙。在这之后,他又遇到了一个小孩子,被他的主人用鞭子痛打,他非常愤怒,上去就把打孩子的男人打翻在地,解救了这个小孩。被救的小孩说:恩主,要么你留下来,要么把我带走,否则我的主人会加倍地痛打我。堂吉诃德说:不会的,他已经向我保证过,你会受到很好的对待。后来,这个小孩受到主人很残酷的报复。孩子认为生活中最可恨的人就是堂吉诃德,因为堂吉诃德使他沦入了一个更无法忍受的境地。堂吉诃德又遇到一些罪犯,被衙役押解,他认为他们是受迫害的绅士。这些罪犯也编出一些假话来骗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听了之后非常同情他们。他打跑了押解的差人,把他们解放了,并让他们去找达辛尼亚,向自己的女恩主谢恩。这些罪犯听了感到非常快乐,纷纷拿起石块向堂吉诃德扔去,打得堂吉诃德遍体鳞伤。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罪犯、恶人。堂吉诃德被打得气息奄奄,侍从桑丘把他抬回到家里。病体有所恢复后,他还要出来游侠,任何人劝都没有用,没有办法,他的侄子化装成另外一个骑士和他比武,对他说:你如果失败了,你就要停止游侠。结果,就像原本所预料的,他打不过他的侄子,只好回家。后来,堂吉诃德重病卧床,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的行动非常之可笑。在他临终的时候,除了自己必要、基本的开销以外,他把自己的财产一部分给了他忠实的仆人桑丘,大部分留给了他侄女。遗嘱中有一条就是他的侄女不准嫁给读骑士小说的人。如果他的遗嘱执行人发现了他的侄女嫁给了读骑士小说的人,就可以把全部财产收回。

《堂吉诃德》这部小说,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是非常高的。它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我们引用几位著名作家、批评家的话,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堂吉诃德》的。

德刚著名诗人歌德说:“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身受教益的宝库。”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恶魔派领袖拜伦说:“《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服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德国著名许人海涅说:“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

俄国著名的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