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尘缘
史荣新
随着天气一天天转凉,我的心境也变得苍凉起来。昨天,就在昨天,我接到了晓虹的电话。那是夜晚,我正呆呆地坐在窗前,望着夜色由远及近,一点点地吞没整个世界。一种预感也如这夜色一点点地沁进心脾,搅得我心绪不宁。就在这时,电话铃响起来了,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我用颤抖的手抓起话筒,晓虹呜咽的声音传了过来,她告诉我,她已经在飞机场了,马上就要登上飞机远渡重洋了。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一阵晕眩让我跌坐在椅子上。那一瞬间,刻骨铭心的疼痛一下子击垮了我,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电话那端,晓虹也已经泣不成声。不知过了多久,当我镇定了下来,晓虹已经挂断了电话。我推开窗子,向着西边久久地张望,我仿佛听到了遥远处晓虹乘坐的飞机的轰鸣声。我的一颗心就在那一刻碎了,碎成了丝丝缕缕,我感到我成了一具空壳,似乎夜风一吹就能把我吹走。
回想和晓红的恋情,真的恍如隔世,似乎命中注定要有这一段尘缘。
第一次见到晓虹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穿着咖啡色套裙的她显得端庄、文静,她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我们四目相对的时候,我感到眼前一亮,风姿绰约的晓虹正是我垂青的女性形象。她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表明她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交谈中,得知她是一个单身母亲。但唠起她的两岁女儿时,她的表情明显地变得凄苦和无助。她告诉我,她的孩子患上了肾病综合症,并且已经发展到晚期,每一次病情发作,都是一次生死的考验。为了给孩子看病,她不得不拼命地工作,她要尽她的全部努力来延长孩子的生命。听了晓虹的诉说,我决定尽我的全力来帮助这个苦命的女人。一晃半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帮助晓虹谈成了几笔业务,她也常到我们单位来看我,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可是有一段时间,晓红突然没有了音信,我隐隐地感到她一定出了什么事情。不久,我的猜测得到了证实。晓红在电话里告诉我,与她相依为命的女儿夭折了!
我决定去看看晓虹。我辗转找到晓红的住处时,我惊呆了!她竟然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一间简陋的平房里,而且家徒四壁,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原来,为给孩子治病,她卖掉了住房和家里值钱的东西。一个多月没见,晓虹已经形容枯槁。她从土炕上爬起来望着我,红红的眼睛里已经没有泪了。望着晓虹孤苦无助的样子,我的心一阵刺痛。我们交谈了几句,她让我陪她出外走走。我们沿着长满杂草的林阴小路慢慢踱着。我问她今后的打算,她摇摇头,轻轻叹息了一声。从那之后,她常约我陪她散步。有一天我们在散步时,她从怀里掏出厚厚的一沓名片说,她离婚后,接触过很多道貌岸然的男人,而真正发自内心地关怀她,帮助她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很单纯、善良,他有一颗水晶一样透明的灵魂,让人一眼就能看穿,并且终生值得信赖。我连忙问她,这个人是谁。她叹了口气说,这个人是个呆头呆脑的傻瓜!她说完这话,快步向前走了几步,然后站在那里掩面抽泣起来。我这才恍然大悟,怪自己的粗心大意,辜负了晓虹的一片情意。那天晚上,在晓虹那间简陋的小屋里,我们长久地拥吻。晓虹从箱子里拿出厚厚一捆她写给我的信,我一封封拆开,那情真意切的话语,那情意绵绵的表白,让我确信,今生今世找到了真爱。而我这半年多,除了同晓虹刚见面时有过的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随后与她的交往都是建立在同情心的基础之上的。我始终认为,我们的关系只能是纯洁的友情。虽然我也是孑然一身,离婚之后,也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但从没有想过同哪个女人陷入情网。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赢得了晓红的芳心。
从那之后,我们坠入了爱河,那是怎样一段令人销魂的日子啊!我们疯狂地爱着对方,恨不得将彼此的生命互相交融,合二为一。
晓虹三十岁生日那天,我们两人在常去的那家酒吧里相依相偎,她吹灭三十根红红的蜡烛后对我说,闭上眼睛,许个心愿吧!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诉她,我许的心愿是:让我们的爱情天长地久,生同衾,死同穴。晓虹听了我的话,习惯性地叹了口气说,你这个人真的像个孩子,把一切想象得那么简单,我们……晓虹只说了半句话就停住了。我感到她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就是从那时起,一种就要失去晓虹的预感常常萦绕着我。
由于有了爱情的滋润,晓虹的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起来了。在我们相爱的第八个月,晓虹考进了电台做节目主持人,业余时间仍然做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有一天,晓虹突然对我说,她最近要准备参加省里组织的业务考试,让我不要去找她,她要复习一段时间。一周之后,我按捺不住思念之情,去找她时,发现早已是人去屋空。我到电台去打听她的下落,她的同事告诉我,她已经辞职了。后来,晓虹的一个女友找到我,交给我一封晓虹写给我的信。原来晓虹的前夫就要从监狱里出来了,晓虹怕他来找我们的麻烦,尤其是怕连累我,她决定到另一个城市去生活或是到国外去打工,她怕我不放她走,所以不辞而别。但是她在信里说,一旦安顿下来,就给我来电话。我当时做出决定,一旦知道了她的确切地址,就是在天涯海角,我也要去找她,实现我许下的那个小小的心愿。可是那个不祥的预感始终萦绕着我,让我不寒而栗……
现在,这个预感已经变成了现实,晓虹走了,偌大个世界,我到哪里去追寻她的芳踪呢!为了纪念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我写了一首题为《沿着什么道路》的诗,当我写道:如果我像纸一样薄/我就在风中不停地翻卷/如果我像岩石一样坚硬/我也要一瞬间打碎自己/像风那样随意/那样没有思想地/抵达你的领地……时,我真的感到,我生命的全部份量都被晓虹带走了。
爱过,活过,人生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这四个字。但愿这一段尘缘能够更让我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南方,有我一个世纪的思念
杨竞
下雪了。
纷纷扬扬的雪,落在地上落在树上落在山上落在房子上。
洁白的雪温柔的雪相思的雪。
我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像个傻子像个呆子。我想爸想妈想弟弟想妹妹还想他。不知他住的那个南方城市是不是也下雪了。
他应该从那个胡同走出来。应该问我一句,冷吗?应该把那条红围巾戴在我脖子上。我不应该回答他冷不冷,而应该没头没脑地说一句:“我们回家吧!”
这样的日子,这样一个飘雪的日子,在世纪末的冬天,我要远行,要到南方去——这是一个很久很久的渴望。
这渴望来自于三年前香山红叶丛中的牵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可他不像南方人那样瘦小,他有着北方男人的伟岸和粗犷。
他那双无法躲避的眼睛,让我的心难以平静……从此无边无际的思念缠绕着我折磨着我。多少个夜晚,我泪眼空对月……
去找他,我只愿做他的新娘。
恼人的雪终于停了。
飞机带着我的思念落在南国的土地上,满眼的绿色,如同春风吹绿的花园,让我激动让我心跳,浪漫的绿色芬芳的绿色温馨的绿色。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他为什么是一位“绿色作家”。
接站的时候,他喊我的名字,我感觉眼前的他不是他,不是那双香山上的眼睛。坐在他开的车上,从他那藏不住微笑的嘴角上,我看出他的快乐,他说他有一种做新郎的感觉。
他带我到大梅沙,冬天南方的海比北方的海温柔,没有冷酷没有冰封,跌宕起伏的海浪轻轻地拍打我的心房,松散的沙滩相拥着我俩漫步的身影,椰子树在微风中倾诉着情感。南方的天南方的水南方的爱使我赤裸,使我蜕壳使我磨碾直至洁白。三年啊,不长不短的思念,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他说,有人说真正的爱只有几天几个月,再多不过几年,不可能一辈子,这是真的吗?我说不知道。也许我会思念他一个世纪。
我不能不回到北方。
北方的天,又下起了雪,雪把地变白,把房子变白,把树变白,把我的心也变白。冰冷的天冰冷的爱。
我想南方,想南方那富有情感的椰子树。
他送我的那束鲜花是不是还在小屋子花瓶里插着?玫瑰花还那么红吗?勿忘我干巴了吧?那条红围巾依然戴在我脖子上。
也许一个人一辈子只为一个人一个念头或一样东西活着。
扇形黄叶
康启昌
扇形黄叶是我爱的信物。像司马相如的绿绮之琴,捻拢着爱情的历史。假如相如未遇文君,那绿绮之弦岂不断废?而文君不逢相如,纵使两颊芙蓉又为谁妍?绝世伉俪,千秋佳偶全凭这绿绮相衔。这片扇形的银杏树叶是从丹东锦江山下拾来的,它寄寓着我对丹东、对丹东故人的一片深情。
我是1953年10月银杏树通体辉煌的时节转入丹东铁路工会工作的。那时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刚刚签署,丹东雄踞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前沿,我依然戎装在身。所有的门窗上仍然糊着防备空袭的纸条。元宝山上,锦江桥头,可以信手拾到各种各样的弹片弹壳。习惯于战争中寻找快乐的丹东人常用那些炸弹的残骸制作各种工艺品:笔筒、笔架、台灯……我不制作那些精巧的器物,偏偏喜欢上了那更精美的银杏树,尤其是银杏树那扇形的叶片。春天,它绿得不娇,夏天,它绿得不艳。重阳之秋,它黄得金光耀眼,黄得叮叮咚咚,沉沉重重,厚厚实实,有一种采摘不尽的丰富。
银杏树,丹东人把它誉为市树,凤城人管它叫白果树。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两株。一株生在龙原古城内的小老爷庙里。银杏树高过殿宇,蓊蓊郁郁,把方圆不到百米的小庙装点得十分威严。它是雄性的,从来不结果实。我和伙伴到庙里去玩并不因为它不结果实而稍感遗憾,倒是那层层的扇形落叶反而增加了许多烂漫的幻想。蹲在地上一只一只地选择,一捧一捧地欣赏。带回家夹进厚厚的字典里,等待那种半透明的古老。城外西头还有一株,生在一家庭院当中,繁枝茂叶越出墙外,甚是动人,它是雌性的。每年秋分它都以累累白果炫耀它的美满与幸福。人们把它们演绎成故事,说它们不用喜鹊架桥,只靠风婆媒介,合唱天河配。
凤城的白果树多在庙宇庭院。丹东则不,鸭绿江边,马路两侧,清一色全是仪仗队一般的银杏树阵。雄树枝干遒劲,雌树果实累累。我没见过第二个城市有如此数量众多如此阵容严整的银杏树,也没见过银杏树能够如此亲切地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感情。我看过南京的法国梧桐高雅华贵,青岛的百日红树风流俏艳,但终不及丹东银杏沉毅宽厚,凝重深邃。或许正因为如此,银杏才更有资格见证丹东的历史吧!这曾经扎根于沦为殖民地的国土,这曾经呼吸过战争的硝烟毒雾的丹东银杏,它让我在和平的日子里,总不忘一个人。
我爱银杏的叶子,爱那一张张像一柄柄玲珑的手摇小扇的叶子。
秋风飒飒,大自然的美术大师轻舞手中的彩笔,抹红了北京香山的黄栌,也抹黄了丹东市街的银杏。丹东的长街短巷几乎一夜之间全都着上金盔铜甲。这些扇形的黄叶不是孤孤单单悄然落地,它们成群地气势磅礴地飘落沉降,萧萧飒飒绝不稍作唏嘘哀婉之叹。金灿灿、厚实实,用它们成熟的身躯染黄了整个丹东城。站在树下,走在街头,满眼橙黄,你会想到一种平平凡凡但绝不平庸绝不脆弱的人生。那是一群经过战火磨练的战士的一生,是一个个真正男人的一生。
啊,我的黄叶,我在你面颊上看到了什么?童年的无邪与烂漫,少年的朦胧与热烈,青年的抑郁与渴求,成年的超脱与淡泊,都在那曾经翠绿的叶片上刻下一条条印记。如今它黄了,不要说老了衰了。
它黄而能韧,不脆不皱,不萎不枯。是啊,谁都喜欢绿色,它是生命的颜色,青春的颜色。绿是黄的过程,黄是绿的完满的结局。我在这片黄叶上既看到了绿的萌动,也看到了绿的挣扎,看到了黄的忠贞,也看到了黄的笃实。何必悲秋伤春呢?当人们收获了雌树的果实,谁还会感到它在绿色的年华失落得太多呢?
啊,丹东之爱,如陈酿,如老窖,使人心醉,使人陶然。那山,那水,那柔润的江风,那皎皎的明月,还有那山水灵秀之气所哺育的人,那多元的情愫……
最初的玫瑰
吴利萍
一不小心,就翻到了旧日的日记,并不很长的心路。回回头,仿佛那个梳着童花式刘海儿的小女孩天真地站在昨天,情怀淡淡如最初的玫瑰……
那年我刚好十六岁,是个很喜欢读书的女孩儿,稍微有点懒散,但各科成绩都还不错。常常坐在教室附近的那棵树下,静静地看书。
有一天,我的日记里一个男孩子的形象开始日渐清晰,而且一天比一天丰满起来。他是我们班的班长,个子高高的,瘦瘦的,一双大大的眼睛深邃而明亮,他的成绩名列年级第一。每个黄昏他都会经过我读书的树下,轻轻地打个招呼,然后跑向操场。是不是爱情,小小的我无法对自己说清楚,但那份渐生渐浓的痴迷却真切地记得。
十六岁实在不堪太重的心荷,干什么都要想起他,上课或出操时暗暗找寻他的身影,远远地感受着他的快乐和不快乐,可真正不期而遇时却慌得脸红心跳。最难忘的是那一段同桌时光,总要避嫌似的做出漠然的样子,但小小的心中也还是满溢着惴惴不安的快乐。
若他可以阅我心语,若他可以赏我妙笔……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我不断地发掘着自己,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只有出色的女孩儿才有可能和他并肩站在灿烂的阳光下。就这样到了期末,奇迹出现了:一向不很刻苦的我成绩直线上升,每每总是我们两人争夺第一,校刊上也常有我的随笔。这一切,只因了那份纯纯的向往在导引和激励着自己。
那是个不知该如何面对真实心灵的花季,我们一面谈论着男孩儿女孩儿的友谊,一面把心事藏了又藏,然后会像两个男孩子一样在一起谈天说地。
接下去的日子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繁忙的功课,争先恐后的成绩……直到他家移民澳洲。
面对素洁的信纸,他写到:“一句永不能再对你说出的话,成了一粒种子,在我心中长出一个春天。就让我们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送给彼此一份同样的祝福:爱拼才会赢。”
十六岁的我在那年日记的最后一页送给自己这样一段话:太年轻的我们无法接受情感接受爱人,无法保证我们的未来,重要的是我们的学业,在各自的天空努力奋斗。
很感谢那个男孩子。
因为他的优秀,我默默追赶;因为他的鼓励,我知道什么是爱的馈赠。
如今,站在大学校园里回头望去,似乎十六岁的日子流逝得太快,太恍惚,那个青春涩涩的季节啊,有点淡淡的苦味儿,有点小雨,雨滴坦坦然然不会敲落花蕾,却点缀着我清纯而浪漫的少女时代。
一个曾经同街同班的女生
王新民
在我记忆的心扉上,常常凸现一个曾经同街同班的女生。她,清纯、潋滟、沁甜的样子,仿佛泰戈尔诗篇里痴迷我的红色苹果。
时光回溯到遥远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