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病早知道
6863700000019

第19章 腹诊百病(2)

如见腹上青筋显露,面颊、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是以血瘀为主。

本病腹部未见青筋者,虽胀易治;青筋暴露且腹臌胀者,难治。

[异常征兆]腹部体毛男性胸骨前的体毛可向下延伸达脐部。男性阴毛的分布多呈三角形,尖端向上,可沿前正中线直达脐部;女性阴毛为倒三角形,上缘为一水平线,止于耻骨联合上缘处,界限清楚。

[疾病先兆]腹部体毛增多或女性阴毛呈男性型分布,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和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腹部体毛稀少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粘液性水肿和性腺功能减退症。

[异常征兆]腹筋露张指腹部出现青紫色的脉络怒张。

[疾病先兆]多见于久病体赢、血瘀气滞之证。如果出现以脐为中个向上、下走行的青筋怒张,其血流方向正常,此为经脉不畅,气滞血瘀于脉中,病情相对较轻;若出现以脐为中心,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走行的腹壁青筋怒张,血流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走行者,常伴见蟹爪纹和血丝缕(又称为蜘蛛痣),多因经脉阻塞,血流不畅,血液瘀滞所致,病情较重,见于单臌胀(肝硬化腹水)患者。

[异常征兆]腹上凹陷而下部凸出呈袋状。

[疾病先兆]多是内脏下垂(胃下垂),为中气不足,无力升举所致。

[异常征兆]腹部动气高。

[疾病先兆]主虚亦主热;其动散而不聚者,为脏气大虚之象。

[异常征兆]腹部包块时起时无者。

[疾病先兆]为体内有虫积;腹中有块冲起,有头足者,为寒痛。

[异常征兆]腹中蠕动。

[疾病先兆]腹部见到明显蠕动者,多为脏腑功能紊乱,属于病态。若蠕动见于胃脘部分,由左胁下近处开始,缓慢地向脐的右上方移动,形成宽大的波形,一起一伏,周而复始者,为病在胃,多为胃下口狭窄梗塞,水谷难通,可使人食入即吐,大便燥结如羊矢,形容枯槁。若蠕动见于脐周,其形近乎平行排列,此起彼伏,状如索条或粗或细,腹部隆起者,为病在肠,多为肠中梗塞不通,常并见呕吐不已、大便矢气尽无、腹中剧烈疼痛等症。

[异常征兆]皮疹。

[疾病先兆]腹部皮肤出现斑、丘疹,多见于急性热病患者,或由风邪、湿热毒邪侵犯肌肤所致。具体内容可参阅“望肤诊百病”章。

三、腹部感觉

腹内居有重要的脏器,如上腹正中为胃院,上腹当脐为足太阴牌经之所属,膀胱、胞宫位于小腹,足厥阴肝经循经少腹,肝胆经脉过两胁,大肠、小肠环绕腹中。所以,腹部感觉异常,往往是腹内脏器发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变的一个征象。

[异常征兆]腹胀。

正常人潴留于胃肠道内的气体有100~150毫升,主要分布于胃和结肠内。胃肠道内气体约有70%来自吞咽的空气,自血液弥散进人胃肠道者约占20%,食物残渣经细菌发酵分解而产生者占10%,当进人胃肠道产生的气体总量超过胃肠道所吸收与排出的气体总量时,病人有腹部胀满感,体格检查可见腹部膨隆人线摄片可见胃肠大量积气,临床上称为腹胀。

[疾病先兆](1)胃部疾病,包括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下垂。

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胃酸缺乏、胃癌等;肠道疾病,包括急慢性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习惯性便秘、肠寄生虫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2)肝脏疾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胆道疾患,包括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胰腺疾病,包括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3)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4)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紊乱、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血管栓塞等。

(5)各种严重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毒血症、中毒性肺炎、伤寒等。

[异常征兆]腹泻。

正常人大便每日1~2次,或2~3日1次,成形而无脓血。若排便次数增多,超出原有的习惯、频率,粪便稀薄,容量或重量增多,或含有脓血粘液称为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内的为急性腹泻,在2个月以上者为慢性腹泻。

[疾病先兆]1.急性腹泻有以下几种疾病引起:

(1)急性肠道传染病:如霍乱、副霍乱、急性菌痢或阿米巴痢疾等。

(2)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盐菌、内毒杆菌等食物中毒。

(3)毒性食物与药物:发芽的马铃薯、河豚鱼、毒蕈、硫酸镁、新期的明、利血平及化学毒物如有机磷等农药中毒。

(4)肠道变态反应:进食鱼、虾、乳类等食物发生过敏。

(5)饮食不当:进食过多的生冷与油腻食物。

2.慢性腹泻主要由以下几种疾病引起:

(1)慢性肠道感染: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

肠结核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病。

(2)慢性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胃酸缺乏症、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小肠吸收不良。

(3)肝、胆、胰系疾病:肝硬化、胆道疾病、慢性胰腺炎等。

(4)肠道肿瘤:结肠癌、结肠其他恶性肿瘤、小肠淋巴瘤。

(5)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糙皮病、结肠过敏、功能性腹泻等。

[异常征兆]腹痛。

[疾病先兆]很多疾病都能引起此症,要判断腹痛由何种疾病引起,应注意腹痛时间、部位、性质,以及腹痛者的年龄及性别。

1.根据腹痛时间来看:

(1)突然发生的腹痛,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常在饱食之后)、肠梗阻、胆道蛔虫等。

(2)逐渐加剧的腹痛,见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

(3)酒后或寒冷刺激后痛,见于胃肠平滑肌痉挛或胃炎。

(4)暴饮暴食后上腹痛,见于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等。

(5)空腹痛,见于肥厚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6)进油腻后诱发上腹痛,见于胰胆疾病。

(7)排尿时腹痛,见于膀胱炎、膀光结石。

2.根据腹痛部位来看:

一般腹痛的部位和压痛点,往往相当于病变器官的部位。

(1)上腹部痛多见于急性胃炎等胃部疾患。

(2)右上腹部痛多见于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疾患。此外,右上腹痛还应考虑肝炎甚至肺炎的可能性。

(3)右下腹部痛多见于阑尾炎、肠结核等回盲部疾患。

(4)左上腹痛多见于胰腺炎。

(5)左下腹痛多见于痢疾、肠炎等结肠疾患。

(6)侧腹痛多见于肾结石、急性肾盂肾炎等肾脏疾患。

(7)脐周围痛多见于虫痛、肠梗阻等小肠疾患。

(8)先有局部痛而后向全腹发展,多见于阑尾、胃、肠、胆囊穿孔而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3.根据腹痛性质来看:

(1)阵发性腹痛(腹痛常突然发生,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慢慢缓解,间隔一定时间再次出现,如海潮一样有涨有落):常见于腹腔内某一器官阻塞不通,如输尿管结石、胆结石、肠梗阻等。

(2)持续性腹痛(即一开始腹痛后就持续不停,痛的程度可轻可重):常见于炎症及内出血。如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左上腹持续性腹痛;弥漫性腹膜炎则表现为满腹持续性腹痛。

(3)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剧:多表示已并发梗阻或在梗阻的基础上已并发炎症。如胆道蛔虫,胆石症并发感染,机械性肠梗阻已发生绞窄、坏死,都具有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的症状。

急性阑尾炎的疼痛也可呈持续性而伴有阵发性加剧,并在阑尾部位有压痛,有时还会出现反跳痛和腹壁肌紧张。

(4)绞痛:多见于胆石症、肾结石和胆道蛔虫症。如胆石症表现为右上腹部绞痛;肾结石则表现为病侧腰部绞痛;胆道蛔虫症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绞痛,并伴有钻顶感,间歇期可完全不痛。

(5)刀割样腹痛:多出现在胃或胆囊穿孔,这种腹痛是由酸性的胃液或碱性的胆汁刺激和腐蚀腹膜所致。

(6)烧灼性腹痛: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这种腹痛有反酸现象,且具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及与饮食有关等特点。

(7)腹部隐痛:沿结肠部位呈局限性、间歇性隐痛,可能是大肠癌第一个报警信号。因此,凡是30岁以上的人,有腹部不适、隐痛、气胀、大便习惯改变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8)转移性腹痛:如急性阑尾炎起病时为上腹部痛,经过数小时转到以右下腹痛为主;胃穿孔开始为胃脘痛,随胃内容物流到右下腹部,便引起右下腹疼痛。

(9)放射痛(一般疼痛部位多与器官病变所在部位一致,放射痛是指沿着相应脊神经把疼痛反映至其他部位的一种疼痛):可见于胆囊、肾脏、输尿管、胰腺病变。如胆囊及膈病变常放射至右肩;肾脏病变向腰背部放射;输尿管病变向耻骨上及会阴部放射;胰腺病变则向背部放射。

4.根据腹痛者年龄、性别来看:

(1)儿童经常腹痛应警惕肠蛔虫症及肠套叠。

(2)儿童脐周围疼痛,多数是肠蛔虫病。

(3)青壮年腹痛以溃疡病、阑尾炎居多。

(4)中老年腹痛应防恶性肿瘤。

(5)女性患者下腹部疼痛,则多由内生殖器疾病引起,如卵巢囊肿扭转、急性输卵管炎、宫外孕等。

(6)女青年月经前下腹部疼痛,常见于痛经。

(7)进人初潮期的少女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应该想到处女膜闭锁之可能。

(8)体型较胖的中年妇女,右上腹绞痛时,应考虑胆石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