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国金融泡沫史
6857200000006

第6章 暗藏危机的“世界债主”(4)

事实上,若真的要说全面取消战债有什么合理依据的话,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贝尔福勋爵在其演讲中所说的,即这在原则上是一项共同事业,一项在当时和将来超越金钱,超越战利品,超越利益的事业,除了美国外,所有相关国家均是如此看待这项事业的。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我们确实应该感到羞愧。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停战前,没人暗示说这些贷款会被视为补助金,或者变成对一项共同事业做的贡献,抑或是会在战后成为全面取消的对象。”(——摘自1926年财政部长年度报告,第60页,内容标题为“外国政府的债务”。)

在战争期间,由于一些很明显的原因,盟国们发现有必要在彼此之间进行大量开支。在我们参战前,他们之间的原则是,在力所能及之内相互提供贷款,然后各个国家用这些贷款在各自的债权国内开支。

英国就以这样的方式向其盟国们提供英镑贷款,以满足他们在英国的开销。法国提供法郎贷款给其盟国,以满足他们在法国的开销,等等。如此一来,在战争结束后,所有的国家都互负债务。而后债务和债务间将相互抵消,只需对账簿中的贷方和借方进行简单的清算即可,最后只需考虑净余额。

当我们参战后,美国财政部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他开始向盟国们提供他们在食品、军火、物资以及服务方面所需的一切经费。然而在另一方面,盟国们却没有对我们实施这一原则。

为了支付我们在英国的战争开支,我们被迫用美元购入英镑;为了支付我们在法国的巨额战争开支,美国财政部又被迫用美元购入法郎,在意大利也是这种情况,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美国那时向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提供贷款,以便他们能支付在美国的开支。同时为了支付在相应国家的开支,美国还用美元现金购入英镑、法郎、里拉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以更高的成本购入英镑和法郎等货币,因为在纽约交易所市场上,英国人用从美国财政部手中借来的贷款把英镑维持在一个“人为价值”(artificial value)上,法国也用法郎做着同样的事情,尽管规模不大。

“我们并没有借入英镑、法郎或里拉,去支付其在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的开销。美国财政部被迫购入这些货币以供国外的美军使用。我们从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政府手中用美元购入了英镑、法郎和里拉。”(——摘自1926年财政部助理部长拉思伯恩的年度报告,第61页。)

“我们动用数亿美元在法国和英国购买物资和服务,但是我们必须要用法郎和英镑进行支付。我们获得这些法郎和英镑的方式不是通过信贷,我们是用美元现金购买它们的……也就是说,我们用现金支付这些物资和服务,以此使我们能够为共同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的盟国们却用信贷的方式在美国购买物资和服务,以此使它们能够为战争做出它们的贡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战争结束时会成为这些国家的债主,而没有负债于任何国家的原因所在。现在,他们敦促我们取消这些债务,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债务是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欠下的。没人认为如果这么做了,我们能够要回在法国和英国支出的美元,以便让我们使用的这些物资和服务也成为对共同事业的贡献……当时我们提供美元贷款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法郎和英镑维持在它们各自的正常价值上。也就是说,我们向盟国们提供美元贷款,让他们用这些钱在伦敦和巴黎市场购买(法郎和英镑)纸币,以此来维稳他们的货币汇率。当我们不得已而购买法郎和英镑来满足我们在巴黎和伦敦市场上的开支时,我们是以“人为价格”(artificial price)购买这些货币。而这人为价格却是用我们借出的美元贷款来维持的。”(——摘自财政部长梅隆先生在1927年3月15日写给普林斯顿大学某教授的书信。)

还需要说到的是,盟国们用借来的美元在美国以“官定价格”(controlled price)购买物资和服务。他们支付这些物资和服务的价格和美国政府支付的价格是相同的。然而美国政府用现金在盟国却是以“非官定价格”或者说是“民用价格”(civilian price)购买物资和服务的。

当有人说我们向盟国提供军用物资时收取费用,而当我们派去的军队在使用自己的军用物资时我们分文不收,以至于现在我们在谈论索要欠我们的军用物资债务时,我们好像太看重物资方面的投入而忽视了我们在作战人员方面的投入,这么说貌似有些道理,实际上却是非常不合情理的。

当我们开始派兵进驻盟国时,我们并未向他们收取出兵费。恰恰相反,我们还要向他们支付费用。

我们向英国支付了运送美国士兵越过海洋的运输费;我们用美元购入了英镑,用现金支付了英国的服务。我们向法国支付了那些载有我们军用物资的船只入港费,以便能停泊在法国港口;我们用美元购入了法郎,用现金向法国支付了入境费。我们在法国境内运送士兵要付费,我们的军用物资通过法国铁路运输到作战前线也要付费。我们还是用美元购入的法郎,以现金支付了把我们的作战部队和武器装备运送到战场的费用。

盟国在美国购买的所有东西都是赊账的,而我们在盟国购买的所有东西都是用现金支付的。在所有关于战债的争论中,盟国政府从未有向我们详细地提及这些事实,也从未有向他们的人民提及过。

贝尔福勋爵所说的那超越金钱或利益的共同事业在哪儿?能在盟国身上找到这些吗?在和平会议上,各国利益之争异常激烈,英国认为法国在和会上得利了。

当然,各个盟国在关于分配各自的利益上受着传统信念的影响。他们通过内部交易和物物交换,分割了德国在亚洲和非洲超过10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以及德国政府及其国民在世界各地的所有财产,另外还包括太平洋上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这些岛屿原本理应属于美国的海洋前线,而这些我们碰都没碰过。

但是当我们拒绝签订《凡尔赛和约》,与德国单独签订和约,然后向外界公布要让德国赔偿我们某些特定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比如路西塔尼亚事件所遭受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时,盟国们坚决不同意我们从德国获取任何赔偿,因为他们对德国的赔付要求已经超过了德国的偿付能力,而他们有优先于我们的索偿权。

四、债务危机

说道还款事宜,美国游客每年花费在欧洲的美元就足以让欧洲偿还每年欠美国财政部的债务。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

1920年,在停战两年后,美国财政部停止了为外国政府提供贷款,最后一笔贷款是提供给法国的1000万美元,然而外国借贷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外国政府将目光转向了华尔街,开始从美国的私人放贷者那里借债。

他们在华尔街的借贷非常自由,他们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在华尔街借钱,然后把钱用于任何一个能够想到的用途——公共工程、重建项目、减轻税负、推迟平衡预算以及支撑他们那通胀了的货币。

此时,那残存的一点理性也就此消失了。而与此同时,那些因为我们要求他们偿还欠美国财政部的债务而指责美国的国家,却在华尔街借入更多的美国资本。这就是后来欧洲欠下的巨额私人债务的开始。

在短短的几年内,这些债务越滚越大,以至于欧洲现在说:“我们已无力同时支付欠美国财政部的债务和欠美国投资者的私人债务,你们希望我们先还哪个?”

在美国停止为外国政府提供贷款前,美国财政部长在1920年3月8日致英国财政大臣的一封信中写道:“自从停战以来,美国政府向外国政府提供了高达40亿美元左右的财政援助。本届政府已经倾其所能地为债务国政府提供直接的信贷援助,而现在他们需要的是私人信贷。盟国间相互欠下的以及他们欠美国的债务尚未给债务国政府带来负担,因为他们现在无须支付债务利息,或者据我了解,这非但构不成负担,他们还在财政预算中计入本金或利息的偿还。”

当美国财政部最终停止向这些政府提供贷款时,他宣布对他们的债务给予3年宽限期,并提醒他们要在财政部长的要求下,按照美国政府发售的用于筹款的“自由公债”同等条件,把仓促开出的期票转换成长期债券。而这一提醒所得到的唯一回应便是这些债务国开始造势宣传取消债务。贝尔福备忘录便是这一宣传最直接的产物。

贝尔福备忘录发表后的一年里没发生什么新动静,除了英国前财政大臣雷金纳德·麦肯纳(Reginald McKenna)赴纽约出席“美国银行家会议”外。他提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观点:除了英国外,战争债务超出了其他所有债务国的偿付能力。英国有能力偿付,在外国的长期投资积累中,他拥有足够的资金来偿付欠美国财政部的债务,然而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即使所有的债务国都像英国一样有偿付能力,美国照样无法获得还款,因为债务国们是以商品形式来偿付这些贷款的。巨额的债务还款转化为外国商品后大量涌入美国,会摧毁美国国内的工业。

就像欧洲其他的想法一样,这种想法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支持。尽管支持面不是很广,但这种想法在人们的强力支持下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此次事件以后,我们时常听到这种奇怪的谬论:像我们这样的债权国是收回不了贷款的。

这种观点还越发荒诞无稽——这些巨额债务的本金不能用黄金偿还,要不然全世界的黄金都不够支付,而且这也并不是黄金的职能所在。因此,债务国只能用他们的商品来还债。但是由于我们自己也从事商品生产,对外国产品设置了贸易壁垒,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债务国用他们的商品来还债呢?如果取消关税壁垒的话,他们倒是能用商品来偿付我们,但是那样会使问题本末倒置,因为接受这些商品会给我们自己的工业带来严重危害。

没有比这个更荒诞的论点了:如果我们不取消关税壁垒,那么我们的债务国就无法还债,这一方面涉及了自由贸易。但是如果我们取消关税,让他们用商品来还债,那么这将毁掉我们未受保护的工业。这在另一方面又涉及了贸易保护。

假设这个提议在经济学上是合理的,那么理论上讲所有的国际债务都可以这么去偿还,而不仅仅限于战债。如果这在理论上行得通的话,那么这样的国际债务无疑说明出借人在逻辑上存有严重的问题。为了趋于理性,我们有必要在“商品”一词前面加个限定词。

或许像我们这样的国家或者像英国这样的国家真的无法接受作为还款替代品的竞争性商品。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国际贸易中只有40%左右的商品属于竞争性商品范畴,另外的60%属于非竞争性商品范畴。在后者中,双方可能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增加非竞争性商品的流通。

英国是一个大债权国,他在海外的投资比我们要早得多,投资规模也比我们大得多,然而他从未在收回债务人的还款上存在过任何逻辑上的麻烦。长久以来,英国一直是一个自由贸易国,他对外国商品没有设置关税壁垒,因为一直以来,他的工业在世界上都未曾受到过有力的挑战。他的债务人不会用与他在谢菲尔德(Sheffield)生产的一样的刀具来偿付债务,也不会用与他在曼彻斯特(Mancheste)生产的一样的纺织品来偿付债务,也不会用煤炭来偿付,因为他(英国)自身的煤炭需求已经过剩。但是他却很乐意他的债务人用铁矿石、原棉、原毛、兽皮以及小麦来偿还债务,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

如今英国工业要求对有竞争性的外国商品设置关税壁垒,于是自由贸易理论被弃之不用了。同美国的关税一样,英国的关税也开始上调了,可你却没有听到过英国银行家说英国的债务国由于这个原因,将无法还款,或者英国收回不了债款。

如果说我们不能接受英国用汽车来还款,这也许是明智之举。因为倘若英国的汽车比我们国内的要便宜,那么这会损及我们的汽车行业。但是我们非常愿意接受英国的锡、橡胶、黄麻等商品,因为我国缺少这些资源。此外,对外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三角贸易(triangle trade)三角贸易是由双边贸易扩大到第三国(地区),三方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用协定的方式加以规定,以保持进出口收支平衡的贸易。在双边贸易谈判中,由于双方在商品的品种、规格等方面不能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致使进出口不能平衡,双方便把贸易谈判扩大到第三国(地区),在三国(地区)之间进行商品搭配,从而达成协议,签订三方贸易协定,开展三角贸易。——译者注,比如英国出售汽车给巴西,而巴西向美国出售咖啡。巴西可以用在纽约的咖啡货款来向英国支付汽车款,而英国,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用这笔咖啡货款支付欠美国财政部的债务。

麦肯纳先生对美国银行家们说的那番话唯一有道理的地方是:如果债务国用债权国不需要的商品支付债款,那么这对债权国是无益的。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吃惊的说法,然而这个说法未能改变欧洲取消债务的事宜。

于是英国在1923年派出了一个代表团访问华盛顿,商讨如何解决英国的债务问题。最终英国以80美分支付原先1美元的方式来偿还债务。这是主要还款协议中的首笔,也是数目最大的一笔。

这个还款协议是英国代表团与世界大战外债委员会达成的。该委员会是国会与债务国根据其偿付能力而不是根据合同所达成的还款协议而成立的一个机构。1926年1月4日,兼任债务委员会主席的财政部长就整个债务清偿以及英美间债务协议,向国会筹款委员会做出以下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