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再次威胁要在破产的旋涡中与他的债主一起同归于尽,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再一次,是债主们在拼命地操作着抽水泵,防止下沉。他们的担忧比德国更甚,为什么?原因很奇怪,因为在这片旋涡中,只会淹死债主。
如果德国沉下去了,他还能再浮上来,因为当他的债主被淹后德国那条船的负载就减轻了。虽然已经把许多大包袱的债务扔下海,但是他的债主们此前的两次努力都未能让他持续浮在水面上。刚开始这么做是很容易的,因为这些债务是政治性债务,它是以战争赔款之名收取的。
而如今出现的第三次危机,船上有两种债务,两类债主,它们面临着一样的窘境。一种债务是之前尚未还清的赔款债务,而另一种债务来自巨额的私人债务,这不是德国政府欠其他国家政府的,而是德国政府、州、市、德国银行和德国工业欠全世界私人放贷者的,这是在过去的6年或7年中所产生的一笔新债务。这笔新债务总额将近40亿美元,其中约占据2/3的债务是由美国银行、美国投资者、美国私人放贷者借出的。
这笔巨额私人债务对德国来说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德国可以借此来抹掉那些政治债。
看着他的债主们在抽水泵旁工作,德国不停地说:“抛弃剩下的这些赔款债务吧,它们才是致使我们下沉的原因。把它们扔掉,我们就不会沉没了。”
然后,德国又私下里对他的私人债主们说:“难道你们还不知道解救自己的办法吗?只有与我们合作,让我们从这些赔款债务的纠缠中彻底摆脱出来,确保我们不会沉没。”
这一建议使债主阵营产生分歧,他们内部开始争吵起来。但是他们无法确定在抛掉赔款债务后是否就不会沉没。对于德国所有的一切,他们都无法确定。因此,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成立了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既从德国的角度检查这条船所能承受的债务负担,也从债权人的角度检查,然后把两方面的结果综合起来。德国同意了。
首届国际专家委员会潜入水中对船体进行检查。而到了1924年,德国彻底沉没了。德国此前一直滥发货币,直到货币分文不值,这种行为会导致国家彻底破产,不管对内破产还是对外破产,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尽管如此,专家们发现这是艘本身完好的船,专家们在报告上也是如此陈述的。只需一股信心的浪潮便能让这条船再次浮起,而且一旦他再次浮起,那么德国能承受的赔款债务将是每年6.25亿美元。
这就是道威斯计划。为了确保计划能有效执行,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德国政府从英国、法国以及美国手中借了价值2亿美元的黄金,以实施“履行和约政策”。然后,德国很快便开始了借款无度、债务无数的借债生涯,这样的事情从未在金融史上出现过,除了他先前因通货膨胀而导致破产的情况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外。这拉开了私人债务的大幕。
5年后,压垮这条船的正是道威斯计划。让德国每年支付6.25亿美元的赔款本身就是灾难性的,可是让情况更加严重的是,道威斯计划并没有明确规定德国这条船要用多少年来承担这笔债务。它没有规定一个应付赔款的总额,只是让德国每年分期付款。如果债权人没有确定一个债务总量以便德国起码知道何时能结束赔款,那么他只有绝望地再次沉没了。
接着,第二届国际专家委员会在分析了德国的财力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德国每年只能支付4亿美元,这便是杨格计划(Young Plan)。在实施这一计划的过程中,德国政府从英国、法国、美国手中借了3亿美元,以便执行第二次“履行和约政策”。
但是在杨格计划实施前,德国国家银行前行长和其他德国人士一道奔波于世界各地进行宣传。他们宣称,战争赔款正在把德国带向毁灭,如果他不能摆脱这一负担,那么他终会沉没;如果让德国再次破产是唯一解脱的办法的话,正如先前的道威斯计划那样,尽管这一切听起来很可怕,但对德国来说损失反而会少点。
让人觉得非常怪异的是,随着这种宣传愈演愈烈,德国竟然还能从国外借到数量空前的贷款。美国的投资者们继续购买德国债券,因为德国债券的利率非常之高。由于同样的原因,美国的银行继续把剩余的资金存放在德国的银行中。这些人都说:“噢,那些都是关于赔款的政治宣传,与我们的私人融资或私人投资无关。”谁都没想到德国人在抨击他们自己的信贷时,居然说的是真话,也没人想到德国可能会再次破产。这和当年人们关于路西塔尼亚号沉没的警告有点像,虽冷酷但却真实,可惜没人相信。
而就在1931年6月,“德国损失少点”的情况很快将来临。德国正在国家破产的边缘徘徊,他呼吁债主们保持克制,以避免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德国那膨胀了的金融系统即将崩塌,德国国家银行也将要倒闭。
如此一来,他只能在其所有的外债上违约,包括政治债务和私人债务。这笔债务不是欠外国政府的,而是欠外国投资者和银行的私人债务,这笔债务额的庞大数目达到了将近40亿美元。难道国际金融界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德国破产吗?难道德国的债主们不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拯救德国吗?
其中英国是最同情德国的债主,这并不是因为他将成为德国破产的最大输家——他所受到的资产牵连要比美国少得多,而是由于别的一些复杂原因。在那年6月,英格兰银行行长天天打电话告知纽约的美国银行家们德国的境况是如何的危急,如何日趋加重以及为何美国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施以援助之手。
唯有美国有拯救德国的能力,英国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制止这场灾难的发生。法国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采取措施。因为如果德国破产了,那些在德国有着巨额存款的美国银行将如何是好?那些美国银行和私人投资者所持有的德国债券又将何去何从?投资储备里含有德国债券的那些美国银行该怎么办呢?当英格兰银行行长某一天没给纽约那边打电话时,英国政府自己又给华盛顿打电话,讲的还是同一件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佛总统提议实施国际债务延期计划。在一年期内,德国不用向前协约国支付赔款,而欧洲的战争债务也不用向美国支付。这就等于借给德国4亿美元——因为原本每年他要向协约国支付4亿美元赔款。
除此之外,国际金融界还提供了1亿美元的贷款给德国国家银行,以备不测。提供这笔贷款的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英格兰银行以及法兰西银行。国际金融界在完成这些工作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起码这防止了德国走向破产。在随后的几天内,德国债券、各类有价证券,甚至包括大宗商品都在全世界范围内奇迹般地涨价了。
而紧随其后的是,人们争先恐后地抛售德国马克。原先为了高额利息而把钱存放在德国银行的英国、法国、荷兰、瑞士以及美国的私人银行改变了想法,焦虑异常地索回存款,毕竟一年期的时间很短,谁也不知道债务延期结束后会发生什么。
但这还不是全部,就连德国人自己都在抛售马克。他们早已在一年之间或更早之前就在偷偷地抛售了。现在,他们开始加速奔跑了。他们把德国的马克带到德国国家银行,以此汇兑成纽约的美元、伦敦的英镑、巴黎的法郎,他们可以通过外汇交易机制来完成。当他们在德国国家银行把马克汇兑成可以在纽约提取的美元、可以在伦敦提取的英镑以及可以在巴黎提取的法郎后,他们只须打个电话到纽约、伦敦、巴黎,然后把美元、英镑、法郎存入相应的银行账户就行了。
而那些不知道如何通过外汇交易机制把马克兑换成外币转存到外国银行的人却发现了更简易的办法。例如,他们会到最近的边境去,然后用最大面值的马克换购一小张火车票。他们并非想到国外去短途旅行,只是想换取荷兰盾或瑞士法郎,然后储藏起来。
胡佛债务延期计划在6月30日生效。这一日起,德国不用支付4亿美元赔款,同时还借来了1亿美元新贷款,也就是德国的财政突然多了5亿美元。尽管如此,在10天内,德国国家银行行长卢瑟(Luther)博士乘飞机跑遍欧洲各地,去巴塞尔,去巴黎,去伦敦,到处说德国还急需额外的5亿美元贷款。由于人们抛售马克,胡佛债务延期计划的所有成效都被抵消了。与以前相比,德国的金融困境更加严重了,他不愿做出牺牲,也就是说,德国离破产已近在咫尺了。
国际金融界被吓得不轻。究竟哪里才是尽头?德国人拼命把钱撤离德国,而与此同时,德国却恳求债主们提供更多的信贷来拯救他和他们(债主们)自己。
“这就是漏勺,”法国人说,“完全是一个漏勺。而且它还很有可能是个陷阱。难道德国认为通过威胁拒绝还债,就能让债主们仅仅为了要回一笔固定金额的货币而继续投钱吗?”
法国人的处境很好,比英国人的处境要好很多。长期以来,英格兰银行一直在流失黄金,他对此也深感忧虑。而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是世界第二大,而且黄金储备还在稳定增加着。法国人非常清楚,如果缺少他们的支持,为德国提供第二次巨额国际贷款将难以成功。于是他们说:“很好,我们将考虑参与为德国提供国际贷款一事,条件是德国人能表现得像一个债务人。债务人不应该对债主表现出一种军国主义情结。因此,让德国人解散这些代表着旧式的军国主义精神的钢甲部队吧。他们应该停止把债主的钱花在所谓的‘袖珍战列舰’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国,其海军受到《凡尔赛和约》严格限制。德国海军针对条约限制(新造战舰排水量不得超过1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厘米),结合巡洋作战的需求,于1929年动工建造德意志级装甲舰。但由于这种舰的主炮口径超出了当时《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巡洋舰的定义,被其他国家海军称其为“袖珍战列舰”(Pocket Battleship)。——译者注上,因为这种海上武器十分可怕。他们还应取消与奥地利的合并,因为这违背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
得此消息后,卢瑟博士飞回了柏林。他只代表德国国家银行,并不代表德国政府,因此他无权商讨政治事务。
他回来后,德国民怨沸腾。又是刁难!又是法国人!他们利用德国急需援助的现状,提出一些政治要求来羞辱德国。上次就是因为他们的阻挠,才致使胡佛计划错过了发挥效力的最佳时间,现在他们又要用他们的财力,在经济上奴役德国。
英国人由于害怕欧洲金融体系崩溃还推波助澜。他们提议在伦敦召开首脑会议,说服德国总理在中途拜访巴黎,把德国最绅士的一面展现给记仇颇深的法国人看。德国总理确实协同他的外交部长以及一群杰出的专家们顺道去了巴黎访问。法国人在鲜花簇拥的火车站迎接他们,而任何对法国人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表明法国人仍逻辑清晰。在欢迎和拥抱之后,法国人会发现对方甚至连提出自己观点的勇气都没有,而他们自己却在提个不停。事实也确实如此。
然而德国人的这席话足以让国际金融界不寒而栗。德国人说他们没什么计划可提的,只打算陈述一些事实,然后由债主们自行斟酌这些事实,继而决定是否为了救自己而拯救德国。
德国人说他们要提的不只是政治债务,也就是每年必须支付的4亿美元战争赔款,他们更关心的是德国新的、总额近40亿美元的私人贷款。这笔钱是德国政府及其人民在过去的6年间通过债券、票据以及短期信贷,从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瑞士、斯堪的纳维亚以及其他地区的银行中借的钱。在所有的债主中,借出最多的是美国人。
美国人借出的有许多是所谓的短期信贷,也就是说,短期之内需要归还的贷款,如果经济持续走好,那么这笔贷款可以不断续期,但如果一有经济走坏的迹象出现,美国人可能就立马要求还钱。借这么多的短期信贷是很危险的。德国人说他们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他们也知道他们以不明智甚至奢靡的方式用掉了大量信贷,并承认了这个事实。然而,人们还是得面对眼前的现实。
现在,德国的许多债主要求他还钱,但是钱都花完了,德国从何还起?怎样才能同时还清所有债主?是的,债务是到期了,确实该偿还。债权人有权索回他们的钱款,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等待他们的是成千上万个空无一文的德国收银台抽屉。如果他们坚持索要,那么德国只能宣布破产,然后对所有债主一视同仁,不分厚薄。这确实不是德国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待国际金融界去解决。债权人们若想从德国收回利息和本金,抑或战争赔款,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继续向德国提供贷款,以使他有能力支付。
当听到德国人做的这一点陈述后,国际金融界开始颤抖起来。6年来,他一直向德国财政部、德国工业及其银行投放大量资金,一直在说:“如果世界想要让德国支付赔款,那么就必须提供给他巨额资金,帮助他发展国内经济。”而现在,德国却对他的债主们说:“如果你们想要我还钱,你们还得再借给我钱,然后我再用这钱还你们。要想挽救你们的投资,你们必须先救助德国。”
那么到底该怎样拯救德国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免去德国的战争赔款。
不过德国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他们接着说:如果国际金融界不为德国提供新的巨额贷款,那么即将发生的是,首先德国丧失全部偿还外债的能力。随后会发生什么?随后,是共产主义——赤色德国的诞生,想想看这对德国邻国的和平和安宁意味着什么吧。
就算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就算德国从他自己的利益考虑避免在政治上走上一条红色道路,可如果德国现在没能获得拯救自己的贷款的话,他将会在经济上走极端。他只须置其债主们的利益而不顾,置资本规则而不顾,置国际金融界在支撑德国高资本金融体系时候所商定的协议而不顾,仅仅需要向世界市场倾销数不尽的德国便宜货就行了。
这就是伦敦首脑会议所要面对的情况。
很容易看出,德国正在沉没,因为他缺少支撑其漂浮起来的国际贷款。在通常情况下,就其特征来看,国际贷款是国际银行家的事情。但是如今国际金融界已经失去知觉了。德国造成的这个局面已经超出了国际金融界的财力、经验或者构想,国际金融界并不是银行,也不是金库,他只是一种机制。他很愿意帮助德国再发行5亿美元的债券——前提是这些债券能卖得出去。但是在哪儿还能找到愿意再购买德国债券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