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6849100000066

第66章 老子作品欣赏(4)

(第四十七章)哲学抽象的作用

【原文】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①;不窥于牖,以知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注释】

①天下:指天下万物(在竞相生长)。参阅第十六章)可知道:万物的生长(发展)是有限的生命过程。

②天道:指天气时辰有节律地变化。道,运行轨迹。结合第四十一章)便明白:气候的变化(运动)是无限的循环往复。

【译文】

不出门外,就能够知道天下的事情。不望窗外,就能够了解自然的规律。(有人)走出门越远,他知道的情况却越少。

所以,有“道”的圣人不用亲自走出去,就能知道(外界的情况);不用亲自观察就能明了事物;不挖空心思去作却能成就大事。

(第四十八章)一个最终的原理

【原文】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①。

取天下也,恒无事②;及其有事③也,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①无以为:一切由那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无,无形的手。

②无事:从无而事,这里指顺应时势。

③有事:从有而事,这里指大势已去,就剩下努力挣扎了。

【译文】

追求政教礼乐这类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对“道”的体悟,(欲望)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一直到返朴归真、达到“无为”的境地。

不胡乱去做,就没有一件事做不成。治理天下,经常要采用清静无为的方法。如果政治措施繁多严苛,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与人民心连着心

【原文】

圣人恒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②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③,百姓皆瞩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注释】

①恒无心:一颗敞亮的心。无心,即从无而心,意为“天下为公”,是说:不仅怀有自由、平等、博爱等道义之心,而且具备公开、公正、透明等超脱意识。

②德善:真善,合乎道义的善。

③浑心:共命运。浑,浑然一体。

【译文】

有“道”的“圣人”没有自己固定的意志,(他)以老百姓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

善良的人,我就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整个时代的品德就归于善良了。

诚实的人,我以诚实对待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实对待他,于是整个时代的品德就归于诚实了。

有“道”的人处在统治地位上,将收敛自己的意欲,使人心归于浑沌、纯朴。老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追求自己的欲望),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的真纯浑朴状态。

(第五十章)谈生论死

【原文】

出生人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①,动皆之死地②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③也。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④焉。

【注释】

①民生生:百姓活生生的命。生生,活生生的命。

②动皆之死地:动辄流血受伤而牺牲。动,动辄。死地,要命的地方。

③以其生生:因为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生生,活生生的人。

④以其无死地:因为他们(不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没有要命的地方。

【译文】

人来到了世上就是生,入于坟墓就是死。属于长寿这一类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这一类人,占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这后一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奉养得太过分了。曾经听人谈起,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军队中打仗不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

(第五十一章)道德之精髓

【原文】

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①,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谓之玄德②。

【注释】

①亭之毒之:停息且腐烂。亭,停。毒,腐烂。

②玄德:德的精髓。玄,内在的,本质的。

【译文】

“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呈现各种形状,具体环境使万物长成。

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并重视“德”的。

“道”所以受尊崇,“德”所以被重视,就在于它们对万物不加干涉,从来都让万物顺任自然之道而生长。

所以,“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展,使万物成熟结果,对万物爱养、保护。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第五十二章)我们卑微、我们脆弱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②,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③。见小曰明④,守柔曰强⑤。用其光⑥,复归其明,毋遗身秧,是谓袭常⑦。

【注释】

①天下有始: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始,从“有”出发;有,实际。始,始发。

②塞其兑,闭其门:关上窗、闭上门。喻静下心来开动脑筋,对感性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兑”,勘校本作“蜕”。以为写作“兑”简明。

③棘:勘校本作“救”,帛书甲本缺失,乙本作“棘”。以为从古本妥。

④见小曰明:能意识到自己是卑微的叫真明智。

⑤守柔曰强:能保持住自我的低姿态叫真坚强。

⑥用其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光,光阴。

⑦袭常:习以为常。袭,沿袭。

【译文】

天下万物都有本始,把这起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已经掌握了万物的根源(母),就能认识万物(子);已经掌握了万物,还必须坚守住万物的根本,这样,直到死也不会有危险了。塞住人们嗜欲的孔窍,关闭他们嗜欲的门户,终身都不会有劳扰的事情。打开嗜欲的孔窍助成他们求知逞欲的事,他们终身不可救药。能察见细微的事情,才叫做“明”;能保持柔弱,才叫做“强”。运用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己带来灾祸,这就叫做因循永恒的自然规律。

(第五十三章)强盗与霸道

【原文】

使我挈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

大道甚夷①,民甚好径,朝甚除②,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余,是谓盗夸③。非道也哉。

【注释】

①夷:这里是借“夷”字含有的平展之意,表示人生大道非常宽阔和畅通。

②朝甚除:社会急剧没落。朝,朝政。除,台阶。

③盗夸:盗霸,比强盗更横行霸道。夸,过之。

【译文】

假使我稍稍有点知识的话,我就在大道上行走,只害怕走入了邪路。

大道很平坦,但是统治者却喜欢走小路。朝廷非常腐败,农田荒芜到颗粒无收,仓库里一无所有。(可他们)穿着华丽的衣裳,佩带锋利的宝剑,吃足了精美的饮食,钱财剩余很多,这就叫做强盗头子。这是多么不合理呵!

(第五十四章)建设一个道德的世界

【原文】

善建者①不拔,善抱者②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③,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④,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注释】

①善建者:最良久的建树(是指思想造诣)。

②善抱者:最稳妥的拥有(是指精神成果)。

③修之身:修养其身,即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④以身观身:凭一个人的德行可以看出他的身心是否健康。

【译文】

善于建树的人,(其建树的东西)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人,(他抱持的东西)不会脱落。(如果一个人既能建树事业,又能抱持事业),子孙便会因此而祭祀不绝。修德于一身,他的“德”就可以纯真;修德于一家,他的“德”就会游刃有余;修德于一乡,他的“德”就会增长;修德于一国,他的“德”就广大;修德于天下,他的“德”便会普遍得到认同。(修德要推己及人、见微知着。)所以从自己本身的情形去观照别的人;从自己一家的情形去观照别人家的情形;从自己一乡的情况去观照其他乡的情况;从自己一国的情形去观照别的国家的情形;从目前天下的状况,观照将来天下的状况。我靠什么来了解天下这样的现实呢?就是用的这个道理。

(第五十五章)一颗平常心

【原文】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zuī)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①。

【注释】

①不道早已:违背自然将提前衰亡。

【译文】

含“德”浓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毒虫不去刺伤他,猛兽不去伤害他,凶鸟不去搏击他。他筋骨柔弱,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还不懂得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他整天号哭,但声音却不会沙哑,这是他身体谐和的缘故。

认识到谐和的道理叫“常”,认识到“常”叫做“明”。纵欲贪生叫做灾殃,欲望支配精气叫做逞强。过分强壮就会趋于衰老,这叫做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很快就会死亡。

(第五十六章)理智尊重一切

【原文】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①,和其光,同其尘②,是谓玄同③。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④。

【注释】

①挫其锐,解其纷:(把得到的感性认识)加以整理和疏通。

②和其光,同其尘:符合实际情况。光,光阴。尘,尘事。勘校本根据帛书把此句列于“挫其锐”之前。本文按王弼本顺序,以为更妥。

③玄同:内在的同一性。

④为天下贵:以为天下的一切都值得尊重。

【译文】

智者是不随便(向人民)施加政令的,施加政令的人就不再被称为智者。

塞住他们知欲的孔窍,关闭他们知欲的门户,磨去锋芒,化解纠纷,涵蓄光耀,混同尘垢,这就叫做玄同的境界。这样就不分亲近,不分疏远,不分利益,不分祸害,不分高贵,不分低贱。所以这样的人能做天下的君王。

(第五十七章)“无为之治”的四原则、四标准

【原文】

以正①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②而民自朴。

【注释】

①正:端正、公平。

②无欲:勘校本作“欲不欲”,帛书甲本缺,乙本作“欲不欲”,王弼本作“无欲”。以为从王弼本妥。

【译文】

以清静无为之道治国,以出奇诡秘的计谋用兵,用无为的政治统治天下。我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根据下面这些:

天下的禁忌越多,人民就越贫穷;民间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民的技巧智慧越多,邪恶的事情就层出不穷;法令越严明,盗贼反而越多。

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能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能自然端正;我不挑扰人民,人民就能自然富裕;我不贪婪,人民就能自然朴实。”

(第五十八章)民风与个人品行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悖悖。其政察察,其民狯狯。

祸福之所依,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②。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③,光而不耀。

【注释】

①其政闷闷:如果政治环境宽松。闷,意指为政者不张扬意志,则政治环境宽松。

②其无正也:那由时间来定。无,指时间。正,规正、定夺。

③直而不肆:人品的率直不是强拉硬拽出来的。肆,拉伸。

【译文】

国家的政治宽容,人民就淳厚质朴;国家的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诡诈。

灾祸呵,幸福正躲藏在它里面;幸福呵,灾祸也正隐藏在它之中。谁知道它们的终极?它们并没有一个定准。正可能随时转变为邪,善可能随时转变为恶。人们的迷惑不解,已经有很长的时日了!

所以有“道”的圣人方正但不伤人,锐利但不至于把人刺伤,直率却不至于放肆,明亮但不显得刺眼。

(第五十九章)农业是国家命脉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①。夫唯啬是以早服②,早服是谓重积德③,重积德则无不克④,无不克则莫知其极⑤,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⑥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注释】

①治人事天莫若啬: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没有什么比农业更遵奉天令时节了。治,发展。事天,从事于天时。

②早服:早准备早安排。服,安排。

③积德:积累宝贵经验。德,合乎客观规律的认识。

④无不克:与客观规律不相冲突。无,客观规律。克,抵触。

⑤其极:走到头,即最后的末日。

⑥有国之母:有国家保障而生活稳定的人民。

【译文】

治理国家,养护身心,没有比知道珍惜精力的原则更好的。爱惜精力,就是尽早服从自然事理。尽早服从自然事理,这就叫做不断积蓄“德”;不断地积蓄“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没有什么不能战胜,就没有人能估计他力量到底有多大;无法估计他的力量,就可以担负保护国家的重任。保护国家用这个大“道”,就可以长久。这就是天地万物能够根深蒂固,长久存在的道理。

(第六十章)以自然为本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①。

以道莅天下②,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其人亦弗伤神也③。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④焉。

【注释】

①若烹小鲜:像烹饪鱼一样(讲究要领)。

②以道莅天下:树立以自然为本的思想。道,自然。

③其人亦弗伤神也:此句原为“圣人亦弗伤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做出了订正。

④德交归:人们自觉地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德,自觉遵从自然的意识。

【译文】

治理大国,应好像煎烹小鱼。

用“道”来治理天下,那么鬼也就不灵(不作祟兴灾)了;不是鬼不灵了,而是它起的作用不伤人了;不是它起的作用伤不了人,而是圣人也根本不想伤人。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自然的德性都回复到人民身上了。

(第六十一章)天下一家亲

【原文】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①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注释】

①取:娶。

【译文】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的下流一样,处于雌柔的位置,这是天下交汇的地方。雌柔常常以虚静战胜雄强,就是因为它安静而处于下面的缘故。

所以大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也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有时大国以谦下的态度取得小国的信任,有时小国以谦下的态度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不过是要聚养小国,小国不过是要侍奉大国,这样大国小国都各自满足了愿望,大国还是应当以谦下的态度来处事。

(第六十二章)有需求便有市场

【原文】

道者万物之注①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②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有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而进此③。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注释】

①注:勘校本作“主”,帛书甲本、乙本均作“注”。以为从古本妥。

②贺:勘校本作“加”,帛书甲本、乙本均作“贺”。以为从古本妥。

③坐而进此:得到玉璧进献它。坐,得到。此,指玉璧。

【译文】

“道”是万物深藏的地方。(它是)善人的法宝,不善的人也要保持的东西。(得“道”的人)美好的言词可以取得人们的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人器重。不善的人,怎么能把“道”舍弃呢?所以,天子即位,设置三公,即使有拱璧在先、驷马随后(这样隆重的)礼仪,倒不如用“道”来作为献礼。古时候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岂不是说,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就可以免除吗?所以被天下人所重视。

(第六十三章)做事的法度

【原文】

为无为①,事无事,味无味②。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③。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注释】

①为无为:要客观地看待问题。

②味无味:体味环境气息的变化。无味,指环境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