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精选
683200000057

第57章 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1)

一只蝉停在很高的树上唱歌。狐狸很想吃蝉,想出了一个坏主意。

狐狸故意站在能看到蝉的地方,欣赏美妙歌声,并劝他下来,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动物可以有如此美妙的声音。

蝉对狐狸的态度很感怀疑,就先折了一片树叶丢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立刻冲上去,于是蝉说:

“狐狸啊!你以为我会下去那就错了。自从我在狐狸的粪便中看到蝉的翅膀后,我就对狐狸特别小心,格外注意了。”

大道理:

从别人的缺点、失误以至毁灭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是很多动物常采用的生存本领,可我们人却在不经意间经常忽略它。

月薪一万

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年轻人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机会,作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薪水很少,一个月才一万日元。”

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一万日元,但是,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一万日元。”

年轻人听后,感到难以理解。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说:“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就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挖掘这方面的才能和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松下先生满含深意的一番话,打开了年轻人观念的抽屉,使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许多年后,年轻人做了报社社长。

大道理:

做事是为了求得事业和人生的发展,并非只是为了挣钱。对年轻人来说,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毕竟,目前薪水再高一点,也是千金到手易散尽;而才能却是最厚重的资本,终身受用,才能及身,千金散尽还复来。

举人不避亲仇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士叫祁黄羊。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在晋国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一次,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朝中谁适合去担任这个职务?”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大王可以派解狐去,他足可以胜任县令之职。”

晋平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大王是问我谁可以胜任县令职务,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

于是,晋平公就委任解狐做南阳县令。

果然,解狐励精图治,一扫弊政,一年之内就将南阳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对他也是赞不绝口。晋平公大喜,认为祁黄羊是一个善于挖掘人才的人,于是,凡在举贤纳士上面有什么问题便经常询问祁黄羊。

后来,又有一次,晋平公问祁黄羊:“现在朝廷缺少一个正直的法官,你看,谁可以去担任?”

祁黄羊回答:“祁午可以胜任。”

晋平公又奇怪地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

祁黄羊答道:“大王问我谁可以胜任法官,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

祁午当了法官,执法如山,除害兴利,举国一片赞扬。

孔子听说,高兴地赞道:“好,祁黄羊推荐人才,外举不避私人仇隙;内举不避亲子之嫌,真是大公无私啊!”

大道理:

祁黄羊做事如此高调,除却心胸宽广外还有他的大公无私,当然更重要的是一颗亮堂堂的心。在使用人才、推荐人才上,能够做到外举不避私人仇隙,可谓心胸宽广;而能够做到内举不避亲子之嫌,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

当忍则忍

有个小池塘,里面住了一只乌龟,它和住在芦苇丛中的两只雁鸟是好朋友。后来发生旱灾,池水渐渐干涸,焦急万分的乌龟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了,岸边的两只雁鸟知道后,很同情乌龟的遭遇,想帮它迁移到另一个有水的地方。

最后它们想出了一个方法,找来一根树枝,教乌龟衔在口中,两只雁鸟各执一端,并交代乌龟在未到达目的地前,千万不能开口说话。

乌龟为了生存,只好听从指示,当它们在高空中飞过一个村庄的上空时,忽然被一群孩子发现,他们很惊讶地望着天空大声喊道:“乌龟被雁鸟衔去了,大家快来看呀!”

嘴巴紧咬树枝的乌龟,听到下面孩子的叫声觉得很受侮辱,心里非常生气,忍不住愤怒地回答:“我这样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乌龟嘴巴一松,立即从高空中跌下来,摔在坚硬的石头上,摔得粉身碎骨。

大道理:

很多人又想干事儿,又担心别人说三道四,整日活在别人对自己的评判中,事儿不仅干不成,反而使自己处处被动。当忍则忍,喜欢逞一时之强,图一时之快,不考虑后果,甚至忘记自己是谁,吃亏的往往是自己。

只拿5分钱的硬币

美国前总统威廉·哈里逊,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他沉默寡言,人们甚至认为他是个傻孩子。他家乡的人常常拿他开玩笑。

比如拿一枚五分钱硬币和一枚1角的银币放在他面前,然后告诉他只准拿其中的一枚。每次,哈里逊都是拿那枚5分的,而不拿1角的。

一次,一位妇女看他这样可怜,就问他:“孩子,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哪个更值钱吗?”哈里逊回答说:“当然知道,夫人,可要是我拿了一枚1角的银币,他们就再不会把硬币摆在我面前,那么,我就连5分也拿不到了。”

大道理:

人们往往觉得他人愚蠢而自己聪明,而在愚弄别人为乐的时候,往往便会低估别人,因而也更容易显露自己的愚蠢,其结果常常是反过来被人愚弄了而不自觉。

绝妙的回答

师傅想拿学徒开开心,就吩咐学徒说:“卡尔,你拿这个罐子去给师傅打啤酒来!”

“师傅,拿钱来!”

“要用钱的话,哪个笨蛋还不会打啤酒?快去吧!”

学徒去了。他知道这是师傅在刁难自己,这可怎么办呢?他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条妙计。

几分钟后他回到师傅跟前,把空罐子递给师傅,“您痛快地喝吧,师傅!”

“你这蠢驴,这罐子是空的!”

“对不住啦,师傅。罐子要是装满啤酒的话,哪个笨蛋又不会喝呢?”

师傅在聪明的卡尔面前哑口无言。

大道理:

对于无理的刁难,只要能够如法炮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再好不过的法子了。

鸭子只有一条腿

某王爷手下有个著名的厨师,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鸭,深受王府里的人喜爱,尤其是王爷,更是倍加赏识。不过这个王爷从来没有给予过厨师任何鼓励,使得厨师整天闷闷不乐。

有一天,王爷有客从远方来,在家设宴招待贵宾,点了数道菜,其中一道是王爷最喜爱吃的烤鸭。厨师奉命行事,然而,当王爷夹了一条鸭腿给客人时,却找不到另一条鸭腿,他便问身后的厨师说:“另一条腿到哪里去了?”

厨师说:“禀王爷,我们府里养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王爷感到诧异,但碍于客人在场,不便问个究竟。

饭后,王爷便跟着厨师到鸭笼去查个究竟。时值夜晚,鸭子正在睡觉。每只鸭子都只露出一条腿。

厨师指着鸭子说:“王爷你看,我们府里的鸭子不全都是只有一条腿吗?”

王爷听后,便大声拍掌,吵醒鸭子,鸭子当场被惊醒,都站了起来。

王爷说:“鸭子不全是两条腿吗?”

厨师说:“对!对!不过,只有鼓掌拍手,才会有两条腿呀!”

王爷一听顿时明白,拍拍厨师肩膀,笑了。

大道理:

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给药加点糖,效果会更好。要使人们始终处于施展才干的最佳状态,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和奖励,没有比受到上司批评更能扼杀人们积极性的了。

一点小小的见解

在一个教育问题讨论会上,专家们就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争论不休,这时列席的一位家长站起来说:“虽然我不是教育专家,不过想提一点小小的见解。”接着就争论的问题发表了许多见解,结果引起了另一场热烈的讨论。

其实,她谈的东西并无新意,却不可思议地让教育学者们重视起来,原因主要是那句开场白满足了与会者的“专家”心理。

这位家长利用谦逊的心理战术,使自己的发言在专家们心里占有重要位置。

大道理:

许多人之所以处处碰壁,事事有人为难,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较恰当的“位置”。生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比会做什么更重要。

磨刀与效率

一个伐树的工人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可他发觉自己的伐树数目却日渐减少。他开始想,一定是自己的工作时间不够长,所以他除了睡觉和吃饭,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伐树,但他每天伐树的数目反而有减无增。他迷惑了。

一天,他把他的苦恼说给他的主管听,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头若有所悟地说:“你是否每天都用这把斧头伐树呢?”

工人认真地说:“当然了,这是我从开始伐树工作以来,一直不离手的工具呀!”

主管关心地问他:“你有没有磨快这把斧头再使用它呢?”

工人回答他:“我每天勤奋工作,伐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磨利这把斧头!”

主管接着说:“你可知道,这就是你伐树数目每天递减的原因?你没有先磨利自己的工具,又如何能提高工作效率呢?”

大道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不磨刀就等于没有刀,不学习就会落伍。

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经验

五只骆驼在沙漠里吃力地行走,它们和主人率领的十只骆驼走散了,前面除了黄沙还是黄沙,一片茫茫,它们只能凭着最有经验的一只老骆驼的感觉往前走。

不一会儿,从它们的右侧方向走出一只精疲力竭的骆驼。原来它是一周前就走散的另一只骆驼。另外四只骆驼轻蔑地说:“看样子它也不是很精明啊,还不如我们呢!”

“是啊,是啊,别理它!免得拖累咱们!”

“咱们就装着没看见,它对我们可没有什么帮助!”

“看那灰头土脸的样子……”

四只年轻的骆驼你一言我一语,都想避开这只骆驼。

“它对我们会很有帮助的!”老骆驼终于开腔了。

老骆驼热情地招呼那只落魄的骆驼过来,对它说道:“虽然你也迷路了,境遇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我相信你知道往哪个方向是错误的。这就足够了,和我们一起上路吧!有你的帮助我们会成功的!”

大道理:

失败也是一盏灯,只要我们能够善加利用。从失败中提炼机遇,从失败中学习经验。成功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不为小利所动

春秋时代,列子穷困潦倒。郑相子阳的宾客向子阳荐举列子,子阳就派人送他数十车的谷子。列子再三拜谢而拒绝了。

使者走后,列子的妻子对他捶胸顿足地埋怨说:“听说有道的人的家室,生活都能安乐幸福,可现在我饿得面黄肌瘦。相国让人送给你粮食,你却不接受,这岂不是命中注定要穷困一辈子吗?”

列子却笑着对妻子解释说:“我之所以拒收相国的粮食,是因为相国并不是自己真正了解我,而是听信了别人的话才给我送谷子。以后,他也会因听信别人的话怪罪于我。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况且接受别人的供养,不为别人排忧解难,是不义;为他效命,可替相国这种无道的人去牺牲,哪里算是义呢?”

后来,郑国人民果然发难,杀了子阳。

大道理:

在“利”和“义”之间,作出何种选择,是见利忘义,还是舍利求义,是经常用来衡量一个人品行高下的标准。列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清醒地看到了“无道的”子阳的本来面目,不为小利所动。

只吃七分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