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精选
683200000056

第56章 好经验,坏经验 (3)

作家毛姆成名之前,生活清苦。为求文章有价,有一次写完一部小说后,毛姆就在报纸刊登了这样一份征婚启事: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几天之后,毛姆的小说被抢购一空。

大道理:

应当说,毛姆开了现代畅销书炒作的先河。只不过,今天的这些文人炒作手法比毛姆要差远了。

跑得快不如长个好脑袋

有一次羚羊碰见乌龟,夸耀自己跑得很快,并且问乌龟说:“你会跑吗?”

“我会跑,”乌龟回答说,“而且比你跑得快?”

羚羊笑了起来:“既然这样,那咱们来比赛一下吧!”

乌龟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它们到指定地点去。到了那里,羚羊说了声“跑吧”,就飞快地跑掉了,把乌龟远远甩在后面。

过了一会儿,羚羊停下来,高声地问:“喂,乌龟,你在哪儿啊?”

乌龟回答说:“我在这里!”

羚羊很惊奇,于是跑得更快了。它跑了一会儿,又停下来问:“乌龟,你在哪儿啊?”

它又听见乌龟回答说:“我在这里!”

再往前跑还是这样。羚羊时常停下来问:“乌龟,你在哪儿啊?”

每一次乌龟总是回答:“我在这里!”

最后羚羊跑到了指定的终点,可是乌龟已经在那里等它了。

“我早就在等你了,”乌龟说,“我第一个跑到!”

原来这是乌龟骗了羚羊。它在头一天夜里把自己所有的亲属召集起来,让它们待在羚羊必经的路上的青草里。羚羊每次停下来喊乌龟,其中的一个就马上回答。

大道理:

要紧的不是跑得快,而是有一个好脑袋。自恃清高的人往往会在远不如他的人面前栽跟头,因为他漠视别人的优点。自命不凡的人往往会连一件平凡的小事都做不好,因为他脑袋里的自己已不是真正的自己。

纠错的艺术

春秋时代,当了三十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有很多关于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大道理:

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巧妙地让别人从尴尬中走出来,既是一种高超的学问,又是一种应变的本领。

神奇的曲别针

在一次有许多中外学者参加的旨在开发创造力的研讨会上,日本一位创造力研究专家应邀出席了这次活动。

在这些创造思维能力很强的学者同人面前,风度潇洒的村上幸雄先生捧来一把曲别针:“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说出这些曲别针的多种用途,看谁创造性思维开发得好、多而奇特!”

不久来自河南、四川、贵州的一些代表踊跃回答着。“曲别针可以别相片;可以用来夹稿件、讲义。”“纽扣掉了,可以用曲别针临时钩起……”七嘴八舌,大约说了二十几分钟,其中较奇特的是把曲别针磨成鱼钩去钓鱼,大家一阵大笑。

这时中国的一位以“思维魔王”著称的怪才许国泰先生向台上递了一张纸条,人们对此十分惊奇。他走上了讲台,他拿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村上幸雄曲别针用途求解。“大家讲的用途可用四个字概括,这就是钩、挂、别、连。要启发思路,使思维突破这四种格局,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简单的形式思维工具——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

他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十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根标线连接起来,形成无数条信息连线。

然后,再把与曲别针有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连成信息标,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

这时,借助于现代思维之光,超常思维射入了这枚平常的曲别针,马上变成了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神奇变幻而富于哲理。

这种思维特点,它含有严肃的美学思考内容和经济学内容,特别是对于创造者可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大道理: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但我们总被自己的经验所控制,成功人士为我们带来的思维启示是:“抛去所谓的不可能,只要认真去想,任何事物都没有极限!”

望“蕉”兴叹的猴子

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几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滚烫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众猴只好望“蕉”兴叹。

几天后,实验者换了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三只老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房内,当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两只老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着,当所有猴子都已换过之后,没有一只猴子曾经被烫过,上头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却没有一只猴子敢前去享用。

大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能力不强,也不是因为技术不高,只是我们的勇气不够,不敢冒险。大胆去做,别怕犯错,不要太相信习惯和经验,人生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

王羲之醉酒

东晋时期有个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七岁就开始练字,被人誉为“小神笔”。

朝廷中有位名叫王敦的大将军,常常把王羲之带到军帐中表演书法,天色晚了,还让他在自己的床上睡觉。

有一次,王羲之一觉醒来,听见房间里有人说话,仔细一听,原来是王敦和他的心腹谋士钱风在悄悄商量造反的事,他们一时忘记了睡在帐中的王羲之。听到谈话内容后,王羲之非常吃惊,心想,如果他们想起自己睡在这里,说不定会杀人灭口呢!怎么才能渡过这一关呢?恰好昨天喝了点酒,于是,他假装酩酊大醉,把床上吐得到处都是,接着,蒙头盖脸,发出轻轻的鼾声,好像睡熟了似的。

王敦和钱凤密谈了多时,忽然想起了王羲之,不由得心惊肉跳,脸色骤变。钱风恶狠狠地说:“这小子必须除掉,不然,我们都要遭灭门之祸了。”

两人手握尖刀,掀开帐子,正要下手,忽听王羲之说起了梦话,再一看,床上吐满了饭莱,散发出一股酒味。王敦和钱凤被眼前的一切迷惑了,在床前站了片刻,当确认王羲之仍处于酒后熟睡中后,便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大道理:

面对别人的隐私,缄默是明智,远离是高明。如果搅入其中,各样危险自然如影随形。面对危险,处惊不乱的人,才能找到逢凶化吉的妙方。

冯玉祥巧治马屁精

冯玉祥从入伍当小兵一直当到国民军总司令。这位平民将军,一生疾恶如仇,爱憎分明。他最恼恨那些溜须拍马的势利之徒。

有一次,冯玉祥参加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委会。会上,却有个蒋介石的亲信为了拍蒋介石的马屁,在会上提议,今后不管谁说到“蒋委员长”时,在场的人都要起身立正。这个马屁意见虽然在会上遭到不少人反对,但在表决时,却居然以过半数而获得了通过。

这下子,可把冯玉祥给气坏了。下午开会,冯玉祥脸绷得紧紧的,毫无笑意。会议一开始,冯玉祥便抢先发言。他走到讲台前,先咳嗽了一声便大声说道:

“诸位!蒋委员长告诉我们!”

说到这里,冯玉祥“啪”地一个立正,停止了讲话。台上台下坐在椅子上的委员们这才想起了上午刚刚通过的那个决议,只得一个个站了起来。

“请坐下!”冯玉祥用手做了个手势,按了按。

等委员们刚刚坐定,冯玉祥又大声说:“蒋委员长告诉我们!”又是一个立正。委员们只得又一齐站了起来。

冯玉祥就这样在一个并不太长的发言中左一个“蒋委员长”,右一个“蒋委员长”,弄得那些马屁精们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反反复复有十多次。一个个上气不接下气,弄得腰酸背痛。

大道理:

马屁精们虽然吃了苦头,却又不好明说,因为这是他们自作自受,冯玉祥不过借此小小戏弄他们一下而已。冯玉祥巧治马屁精的这一策略就是古人们曾采用过的“请君入瓮”法,即你们提出的方案,请你们自己去体验一下。

演员读信

有一次,一个剧团在某地演出。剧中人物有监狱看守和犯人。监狱看守交给一个犯人一封信,让他照着念。在历次演出中,犯人念的这封信都是全文写在纸上的,这次扮看守的演员有意要和扮犯人的演员开玩笑,把一张一字没写的白纸递给扮犯人的演员。扮犯人的演员一看便傻了眼,因为他已经记不起信的原文了。怎么办?他瞧了一会儿,诡称光线太暗,说了声“请代读”,便又把信还给了扮看守的演员。扮看守的演员也背不出信的原文,急得直冒汗,因他不能再退给扮犯人的演员;但他不愧是个老演员,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终于摆脱了窘境。

他忙说:“是呀,光线确实太暗了,我得拿眼镜去。”便托词下了台。不一会儿,看守戴了眼镜上台,并大声流利地为犯人朗读了那封信。可这次已不是刚才那张空白的纸,而是原先写满字的那封信了。

大道理:

身处困境,最管用的随机应变方法,就是把难题抛给出题者,但更关键还是要善于创造和利用“下台阶”的机会。

莫扎特的回答

有音乐神童之称的莫扎特成名很早,美名远扬。

有一天,一位贵族特意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向莫扎特求教,而类似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尽量耐心地听着那位孩子的弹奏,好不容易弹完了,莫扎特照旧很有礼貌地勉励那位年幼的演奏家说:“你有天赋,好好干吧!你会有作为的。”

那位贵族家长听了非常高兴,又接着问:“我这孩子很喜欢作曲,请大师再告诉他应该怎样开始!”

“首先要多多学习,再长大一些就会有时间考虑如何作曲的。”莫扎特克制着自己不耐烦的神情回答说。

“他已经十四岁了,可您本人十三岁就开始作曲了!”那位贵族趾高气扬,显然对莫扎特刚才的回答不满意。

莫扎特微笑着说:“先生,您说得很对。但有一点我与您的爱子不同;我可从来没有问过别人我应该怎样开始啊。”

贵族一听,脸刷地红了,只好起身告辞。

大道理:

碰上这样无休止的纠缠是件令人不快的事,莫扎特一句很机敏的回话,就使对方明白了自己的要求有多么无理。有时从问题本身找解决方法,效果往往更佳。

只有咱俩反对

大文豪萧伯纳的新作《武装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很大成功。广大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贺。

可是,当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对他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想,萧伯纳这回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并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那个人的挑衅。谁知萧伯纳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这场演出吗?”几句话引起全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个故意寻衅的家伙,在观众的掌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大道理:

当众受人指责是难堪的事情,萧伯纳一反常人的做法,没有对故意寻衅者反唇相讥,而是大度地赞赏了对方,使其失去锋芒,然后话锋一转,点明其孤立难堪的地位。最终使对方不战而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