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6830700000013

第13章 追“星”之旅(3)

当然,另一方面,潘兴将军也很欣赏艾森豪威尔的才能,并非常信任他。特别是当潘兴在撰写回忆录方面遇到困难时,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他让艾森豪威尔阅读他的手稿后再提出建议。由于潘兴将军的回忆录只是将日记加以扩充,因此无法按时间先后连续介绍历时很长的战役。对此,艾森豪威尔建议采用叙述的方式进行,并按照潘兴的要求改写了几章。潘兴将军读完之后,感到很高兴,并说他喜欢这样写。但是,潘兴将军对艾森豪威尔说,这种事情他总是要征求马歇尔的最后意见,并要把艾森豪威尔写的那几章拿给马歇尔看。

马歇尔是潘兴非常信任和赏识的人。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向法军发动了三次大的进攻,法军频频向美军告急。潘兴将军下令由陆军第一师从侧翼配合法军作战,并亲临第一师检查准备情况,当时的代参谋长马歇尔向潘兴详细介绍了他制订的第一师作战计划。潘兴听了汇报之后,觉得马歇尔不仅对战胜对手自有谋划,而且拟定的作战计划考虑周密,是美军中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因此,他把马歇尔调到远征军总参谋部工作。后来,到1921年,潘兴将军出任陆军参谋长的时候,马歇尔中校也便成为他的首席助手。潘兴一直很关心马歇尔,并为他的成长不遗余力。1932年,麦克阿瑟命令马歇尔去指挥伊利诺斯州的国民警卫师的进修,潘兴将军不愿意看到如此优秀的军官失去将来晋升的机会。在向麦克阿瑟说情未果后,他又直接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着重说明马歇尔的非凡统帅才能和卓越的服役业绩,希望总统干预,提升马歇尔为准将。在他的帮助下,马歇尔终于在1936年获得了准将军衔。当然,这是后话。

马歇尔看了改写的回忆录几天后,来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这也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马歇尔像潘兴将军一样,态度生硬,一本正经。他对艾森豪威尔说尽管他认为艾森豪威尔写得很有意思,但他认为采用日记的形式会让潘兴将军更高兴。由于马歇尔坚持己见,艾森豪威尔的解释没起什么作用。最后,潘兴将军的回忆录还是以日记的形式完成了,但由于内容不连贯,很多读者无法理解。

作为对艾森豪威尔工作的奖赏,潘兴将军推荐艾森豪威尔进麦克奈尔陆军大学深造。麦克奈尔陆军大学是军官毕业后进修的最高学府,其任务是培养高级指挥人才。实际上,与利文沃思参谋学院不同,能进麦克奈尔陆军大学更多是一种奖励。因为学员既不考试,也不评分,主要活动是听政府官员和军队领导们做关于世界形势的报告,以扩大学员们眼界,因为这些学员将来大多要从事高级指挥工作。

由于麦克奈尔陆军大学也在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得以继续在弥尔顿的社交圈内周旋,而且继续在家里开办“艾森豪威尔俱乐部”。对他来说,这一年更像一个愉快的休假年。

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

1928年6月,艾森豪威尔从麦克奈尔陆军大学毕业,至此,他完成了陆军一系列的所有正规教育。

这时,又有两条道路摆在面前供他选择:一是进参谋部,二是作为欧洲作战纪念委员会的成员在法国修订他那本欧洲战场手册。考虑到进参谋部对他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好处,艾森豪威尔想选择参谋部。但是,梅蜜这次却坚持要去巴黎,她渴望能在充满浪漫气息和异国情调的巴黎呆上一年。于是,艾森豪威尔让步了。

1928年8月,艾森豪威尔一家来到巴黎,居住在塞纳河左岸米拉博桥附近的多特伊码头68号的一家公寓里。白天,梅蜜在巴黎各大商店购物,6岁的戴维在麦克珍妮特学校读书,艾森豪威尔则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全家在一起吃晚饭。

期间,艾森豪威尔不止一次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战场考察,这使他对一战中许多重大战役及地形了如指掌。16年之后,也就是1944年~1945年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在法国登陆时,他对那些地方地形的记忆和描述,使他的同事大为惊讶,而对地形的熟悉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战局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法国的15个月很快就过去了。1929年11月,艾森豪威尔一家又回到了华盛顿。艾森豪威尔被派到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工作。

之前一个月,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倒闭,经济危机爆发。而太平洋的复杂局面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国际舞台上政治力量越来越清楚地形成新的对比。事态的发展对已经建立的集团和联盟产生了新的变动。有一点必须明确,即如果发生世界性的冲突和美国参战的话,那么美国必须解决动员美国的军事经济资源这一复杂问题。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的任务就是负责制订下一场战争中美国工业和人员的动员计划。这是一项与时代很不合拍的工作,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美国经济历史上最萧条的三个年头。

艾森豪威尔花了很多时间同各方面的大企业家交换意见,但那些人几乎没有一个认真地对待艾森豪威尔少校。因为那些人认为现在他们需要的是集中力量对付经济危机,而不是讨论将来甚至不可能发生的战争。

与这些不顺心相比,更让艾森豪威尔感到不满的是当时的参谋长查尔斯·史沫莱尔将军对他们工作的蔑视。参谋长下令禁止任何人进入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禁止与艾森豪威尔和乔治·范-霍恩·莫斯利少将接触。

莫斯利少将是艾森豪威尔在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里的顶头上司,曾当过潘兴将军的军需主任,并与麦克阿瑟是好朋友。尽管莫斯利少将是一个有着极右思想和极端反犹太主义思想的人,经常说一些激进的话,诸如由陆军部把所有的共产主义分子都抓起来送到苏联等,但艾森豪威尔与他相处得仍然非常好。艾森豪威尔知道如何在他谈起这些事情时,转换话题或不加评论。

生活与工作相比还是比较舒服的,尽管由于经济危机,艾森豪威尔的薪水确实减少了一些,但由于节俭,一家人的生活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更为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依然能与弟弟弥尔顿一家呆在一起,这令他感到很开心。

很快,艾森豪威尔就有了转机。1930年秋季,麦克阿瑟接替史沫莱尔担任陆军参谋长。随着人事的变动,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恢复了生机。同年,美国国会成立了“战争政策委员会”以研究“一旦发生战争时应遵循的政策”和“如何平均负责战争费用”。这时,陆军部的战时动员计划显然是该委员会关心的中心问题,麦克阿瑟得到通知,将由他负责制订这项计划。

自然,这项计划落到艾森豪威尔和莫斯利头上。年底,他们完成了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内容:如物价控制、优先事项、对外贸易、征用工厂以及建立专门的政府高级机构以及对工业、人力、征兵和公共关系实行集中领导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等。麦克阿瑟在批阅这个计划时,对计划的制订非常满意,便很想知道作者是谁。于是,有人向总参谋长说出了艾森豪威尔的名字,这样,40岁的艾森豪威尔与50岁的麦克阿瑟第一次见面了。

虽然这次见面并没有直接为艾森豪威尔带来什么变动,但毕竟,总参谋长已经开始注意他了。

1931年春,“战争政策委员会”举行公开听证会,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到陆军部来预先讨论他们的证词。这对艾森豪威尔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因为直到1930年之前,他对美国工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组织情况并不了解,而这次通过与工业界某些巨擘们进行工作接触,艾森豪威尔几乎对美国的国情、经济实力、资本家的想法以及各界人士对战争的态度都了如指掌。

参加这一工作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可直接与麦克阿瑟接触。艾森豪威尔与工业家们和谐地合作、对隋况的详细掌握、简洁的行文风格以及对上司心思和意见恰如其分地把握,给这位新任参谋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进行这项工作需要组建军事工业学院,以便使军人对经济问题和经济过程有一个总的把握。艾森豪威尔参加了筹建学院的工作,在学院里学习,同时还为学员讲课。这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被人所称道的有经验的参谋人员了,当然,这是在陆军部和参谋部的势力范围之内,外面依然很少有人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