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6830700000012

第12章 追“星”之旅(2)

接着,巴顿又以诚恳的语气,告诫艾森豪威尔说:“利文沃思尽管好,但它仍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然后,他告诉艾森豪威尔,自两年前他从利文沃思参谋学院毕业以来,他还在一直坚持做参谋学院的全部习题。当然,“我不再为了求得标准答案,而是试图去做我在战争中所要做的事”。同时,巴顿还在信中谈到了步兵战术问题,他说:“是什么驱使那些肯定有伤亡的战士投入战斗,并且以什么队形去战斗?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领导,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我不知道。……除非我们有超过敌人的炮火使他们只需要迈开步子走过去,否则是无法向前推进的。”巴顿还推荐艾森豪威尔读一读法国军官阿尔登·杜比克写的《作战的研究》一书。最后,巴顿再次告诫艾森豪威尔说,既然已经从指挥参谋学院毕业了,就应当停止考虑起草命令和运输补给的问题,而应当开始思考“驱使步兵在炮火下运动的某种手段”。巴顿预言“下一场战争的胜负将决定于战斗,而不是计划”。

巴顿的来信使艾森豪威尔对今后的生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身上的职责。同时,优秀的毕业成绩以及陆军部及参谋部对他的高度评价,使艾森豪威尔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在高兴之余,他憧憬着今后在部队的工作和生活。

在潘兴将军手下

当然,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利文沃思参谋学院毕业,并不意味着立即就能得到晋升,特别是当上面挤满了高级军官的时候。摆在艾森豪威尔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去西北地区的一所大学当后备役训练教官,工作中还包括当大学足球队教练,额外薪水为每年3500美元;另一个是到佐治亚的本宁堡去指挥一个营。由于渴望部队生活、渴望能够参加战斗,艾森豪威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本宁堡。

但是,当他到达本宁堡的时候,他才发现对他的任命是出任本宁堡的足球队教练。艾森豪威尔感到十分愤怒,他不明白为什么上级领导竟然置他在各方面的才能于不见,却只把目光盯在他执教足球队上。他强压住怒火,对司令官说他费了好大的劲,刚拒绝了3500美元的教练收入,最后的结果还是足球教练!

又是康纳将军,再一次帮助了艾森豪威尔。在赛季结束后,康纳将军把艾森豪威尔推荐给担任欧洲作战纪念委员会主任的潘兴将军。

潘兴将军1860年9月13日生于密苏里州林恩县的一个普通家庭,1886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之后,他参加过美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镇压大规模印地安人反抗的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幽灵舞叛乱”、美西战争、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战争等。特别是因为在菲律宾的表现出色而受到罗斯福总统的赏识,破格从上尉直接提升为临时准将,被任命为棉兰老军区司令和摩洛省省长。1916年,潘兴率远征军出征墨西哥,在军界中一举成名,并于1917年被授予陆军准将,使得自己的肩膀上有了第一颗将星。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后,潘兴率领美国远征军赴法作战。因领导并建立了美国远征军这一“美国第一支现代化的战斗部队”,为协约国在战争中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而被授予五星上将的军衔,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五星上将。

美军士兵在用迫击炮轰击德军。

潘兴将军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一战结束时,潘兴将军认为战争应以德国的无条件投降为最高目标,必须彻底消除这个战争策源地。为此,他曾致电协约国军事委员会说:“从军事观点上看,是否同意德军的停战要求是一个大问题。在对协约国有利的军事条件下停火,宁愿接受一个谈判的和平的原则而不是一个强制的和平的原则,协约国将伤害他们所持的道义立场,并可能丧失机会来确保建立在持久基础上的世界和平。我认为,安全胜利只能靠继续战争直到我们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才能得到。”但是,潘兴对德国实行全面军事占领的主张并没有被采纳。后来历史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十多年后,德国果然再次成为战争策源地,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然,潘兴的战略眼光还表现在他对人才的挑选和重视上。他爱才,也会用才,在他手下,成长了一大批著名的将领,如马歇尔、麦克阿瑟、康纳、巴顿等都曾经是他的部下。

1924年,潘兴将军从美国陆军参谋长位置上卸职之后,退出现役,出任欧洲作战纪念委员会主任。

艾森豪威尔被叫到华盛顿,编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欧洲的战场手册。这不是一项挑战性十足的工作,材料是部队史、军事地图、作战报告、年表和图片,工作也无非是剪刀加浆糊。但因为要在6个月之内完成,还是有一些压力的。

幸运的是,艾森豪威尔有了弟弟弥尔顿的帮助。当时,弥尔顿已经是美国农业部的二号人物,是华盛顿政坛上正在上升的一颗新星。弥尔顿的专长是新闻采访,因此他帮助哥哥完成这项任务非常轻松。

同时,艾森豪威尔夫妇在华盛顿的住所与弥尔顿及妻子海伦·埃金的住所很近,两家的走动也非常多。艾森豪威尔也因此进入了弥尔顿的社交圈,在那个圈子里,美国政治几乎是惟一的话题。从1911年进入西点军校到1926年利文沃思参谋学院毕业,艾森豪威尔所受的教育一直是要远离政治,他本人对政治这玩意儿也并不感兴趣。因此,这就成了艾森豪威尔第一次开始认真讨论政治。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和弥尔顿之间在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自己比弥尔顿更保守,更多的是强调自己所负的责任,表现在军事方面,就是要服从上级交给的任务。

弥尔顿坚信哥哥艾森豪威尔今后一定会有所作为,在宴请内阁成员、其他政府官员、律师以及新闻界人员时,他总是非常乐意地把艾森豪威尔介绍给大家。很快,在华盛顿的上层社会中,几乎人人都知道艾森豪威尔是弥尔顿的哥哥。弥尔顿的眼光没有错,一次,当他把艾森豪威尔介绍给一位记者时,他说“这是我的哥哥,陆军少校艾森豪威尔,我认为他将飞黄腾达”。记者在和艾森豪威尔进行过短暂的交谈后,也确认了弥尔顿的看法!

当然,对艾森豪威尔来说,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那时,他仍只是一个37岁的少校,这个年龄和军衔在部队中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他还不清楚自己下一步会怎么样,毕竟编写欧洲战场手册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任务。不过,能认识很多达官贵人,并能和弥尔顿夫妇经常在一起,他还是非常高兴。

编写欧洲战场手册的任务很快完成了,艾森豪威尔按时上交了欧洲战场手册。潘兴将军对此很高兴,他表扬艾森豪威尔说:“不仅能够有效和及时地完成全部工作,而且在处理许多细节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他所取得的成绩完全是运用非凡的智慧和恪尽职守所致。”

尽管潘兴将军对战场手册表示赞许,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也靠近潘兴将军的办公室,但两人并没有建立起像艾森豪威尔与康纳将军之间的那种亲密关系。也许,一方面是由于潘兴将军的性格,他是一个冷淡和一本正经的人;另一方面,两人的年龄和军衔差距太大,两人相差30岁,艾森豪威尔不可能越过众多比他军衔高的军官与潘兴将军有更多的单独接触机会。

但是,两人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艾森豪威尔非常尊敬潘兴将军,在潘兴将军1948年去世以前,每逢生日,艾森豪威尔总是不忘发一份祝贺电。在潘兴将军病逝的前几年,艾森豪威尔也经常到病房探望他。

1948年,潘兴将军去世,艾森豪威尔也去华盛顿参加了葬礼。然而,葬礼还没有结束,就突然天降大雨。等候在路旁的汽车纷纷开到送葬队伍的前面,打算接走高级官员。但是,艾森豪威尔却拒绝上车,坚持到葬礼结束,因为他认为这是最后一次与潘兴将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