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用智慧改变自己
6829600000013

第13章 赢得智慧就是赢得人生用智慧改变自己(5)

示之以害,告之以利,关键是在一定的说服技巧的基础上,明确告知对方利害得失,条理清晰地将对方所处境况及事态发展客观、冷静地揭示出来。

通过巧妙暗

聪明人如果发现对方的做法与自己的要求不符,会通过巧妙的暗示保住对方面子,这比运用使对方恼怒的指责要高明得多。这种方法,既能使对方明白到自己的错误,又维护了他的自尊,使他主动朝你想要的方向改进,而不是反抗或抵触。

英国一家大超市的经理伊尔奇每天都到他的连锁店去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台前等待,却没有一人对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货员呢?他们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又说又笑。身为经理的他当然对这一情况很不满意,一定要纠正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伊尔奇并没有直接地指责那些在上班时间闲谈的售货员,他采取了巧妙暗示,以保全员工面子的方法处理了这件事。他不说一句话,默默站在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了。售货员当然看到了这个情况,自责的她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情况。

伊尔奇没有直接指责员工的不负责,而是亲自去为顾客服务,让员工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失职,起到了间接地纠正员工错误的作用。

在说服他人时,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自己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对他造成一种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需点到为止。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夫人克莱让蒂娜一同出席某要人举行的晚宴。席间,一位著名的外国外交官将一只自己很喜欢的小银盘偷偷塞入怀里,但他这个小小的举动被细心的女主人发现了,她很着急,因为那只小银盘是她心爱的一套古董中的一部分,对她来说很重要。怎么办?女主人灵机一动,想到求助于丘吉尔夫人把银盘“夺”回来,于是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克莱让蒂娜。丘吉尔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语一番。只见丘吉尔微笑着点点头,随即用餐巾作掩护,也“窃取”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然后走近了那位外交官,很隐蔽地掏出口袋里的小银盘说:“我也拿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不过我们的衣服已经被弄脏了,所以应该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对此话表示完全赞同,两人将盘子放回桌上,于是小银盘物归原主。

无独有偶,在广州的一家大酒店里,一个服务小姐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在一家著名的大酒店,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中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商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本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单上,您看好吗?”

那位外宾当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内衣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又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子,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有时候,人难免会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错误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把握住指责别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适当,就会使对方难堪,破坏交往的气氛和基础,并因此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或者让对方占便宜的愿望得逞,给己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用真情打动对方

聪明人善于用真情去打动对方。他们总是以一种很诚恳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所以能够紧紧抓住对方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与自己共事,帮助自己走向成功。

三国时,刘备为了避免与曹操十万大军交战,便弃攀城,带领百姓向江陵进发,在长坂坡与曹操的追兵展开血战。赵云为救刘备妻儿单枪匹马,突出重围,历尽艰险,终于来到了刘备的面前。当时刘备正在距离长坂桥二十余里的地方和众人在树下休息,赵云一见到刘备,便立即下马“伏地而泣”,而“玄德亦泣”。赵云不顾自己的疲惫,气喘吁吁地对刘备说:“赵云之罪,万死犹轻!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脱险。”说着,想起来怀中的公子刚刚还在哭泣,急忙解开来看,阿斗正睡着还没醒。于是赵云欣喜地说:“幸得公子无恙!”便双手递给刘备。刘备接过孩子,扔在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看到刘备如此,连忙从地上抱起阿斗,泣对刘备说:“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虽然人们对刘备掷阿斗一事历来颇有争议,但无论是刘备故意作态给别人看,以笼络周围将士的心,还是他真的爱将胜于爱子,而阿斗的确是赵云从地上抱起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刘备当时是轻父子情、重君臣心的。他对赵云的感激怜爱之心溢于言表,赵云也由此更加坚定了为刘备效力的决心。正是刘备对将士有着感恩之情,他的周围才聚集了赵云、张飞、关羽、诸葛孔明这些才华横溢的杰出人才,成为他振兴大业的有力依靠。

刘备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以一颗仁义之心换得了部属对他的支持与感恩,使他得以依靠部属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心换心。只有你对他人付出真情,才能得到对方相应的付出,同时你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并得到他人的信赖与支持。

人们往往四处寻找能帮助自己的贵人,却忽略了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而他们正是你不能缺少的靠山,是你真正的贵人。其实,你身边的同事、朋友都是你成功办事的最有效的资源。古代成大事的人,大都是以心换心,从而得到了无数朋友的支持,并依靠他们的力量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做人不能太直白

聪明人在形势不利时,就把自己的真实意图掩藏起来,等待时机有利时再图大事。他们能分清形势,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巧妙地掩藏起自己的真实意图。

隐藏自己的意图,能让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主动权。

俾斯麦35岁时担任普鲁士议会的议员,这一年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的德意志四分五裂,奥地利是普鲁士南方强大的邻国,奥地利威胁普鲁士,如果普鲁士企图统一德意志,奥地利就要出兵干预。

俾斯麦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普鲁士的强盛,他梦想打败奥地利,统一德意志。他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热爱军事的好战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解决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赖铁和血。”

但是令所有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居然在国会上主张和平,他说:“没有对于战争的后果清醒的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废、妻离子散的悲伤?”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真正意图,他连做梦都想着统一德意志。

在国会上,他盛赞奥地利,为奥地利的行动辩护,这与他内心的强烈愿望简直是背道而驰。俾斯麦反对这场战争有别的企图吗?那些期待战争的议员迷惑了,其中好多人改变了主意。

几个星期后,国王感谢俾斯麦为和平发言,委任他为内阁大臣。几年之后,俾斯麦成了普鲁士首相,他对奥地利宣战,统一了德意志。

为什么当初俾斯麦赞成和平,而后来却主张战争呢?因为他意识到当时普鲁士的军力赶不上其他欧洲强权的实力,并不适合发动战争。如果战争失利,他的政治生涯就岌岌可危了。他渴望权力,对策就是发表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言论,瞒骗众人。正是因为俾斯麦的这席谈话,国王才任命他为大臣,他才得以迅速攀升为宰相。一旦他获得了权力,就用武力统一了德意志。

在人际交往中,别人总是试图判断你行动背后的背景和动机,你表现得越深不可测,对别人的吸引力就越大。在对方无法猜测和解释你的行动时,他们就不敢轻易采取行动或者会手足无措。

人们的第一直觉来自外表。表象常常被人们当成事实,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表象比事实更重要。表面上支持一项违背个人意愿的主张会让对手理不清头绪,因而在算计中犯错。运用这套策略要讲究方法,不要闭紧嘴巴隐藏你的意图,这样就会显得鬼鬼祟祟,让人心生怀疑。相反的,你要不断谈论自己的渴望和目标——当然不是真正的目标,如此一来,不但显得友善、开放和信任别人,也隐瞒了意图,从而让对手疲于奔命,做无用功。

如果你无法为自己的行为穿上一层密不透风的神秘外衣,那么至少也应该学会不要让对方一眼看穿,还要不时露一手,且行为方式要出乎人们的意料。如果你发现在某些场合自己落人陷阱受到围困,或是只有防守之势,试试用一项别人无法轻易理解或捉摸的行动来摆脱困境。战略要简单,方式要复杂,行事要有多种不同的诠释。然而不要只是令人捉摸不定,要让你的行动没有单一的解释。这将会让你的对手茫然不知所措,产生错误的判断。

遇事要灵活机智

遇事硬顶不是灵活之人的办事策略,“遇强则迂、遇弱则攻”才是上策。在我们做某件事时,如果情况对自己不利,继续下去很可能惨遭挫败,甚至丢了性命,那就必须考虑如何灵活地全身而退。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武则天年方十四时已艳名远扬,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有一个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的人逐一检点,做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虽一时精神陡长,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枯槁、行将就木了。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慕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

当唐太宗自知将死时,他不忘李家江山的长久万代。临死之前,李治和武则天都在他床边,他当着太子李治的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着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是冰雪聪明之人,哪还听不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怎么办?她心里清楚,只要现在能保住性命,就不愁将来没有出头之日。然而,要保住性命,又谈何容易,唯有丢弃一切,方有一线希望。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从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唐太宗本来是要处死武媚娘,但毕竟自己很喜欢她,心里多少有点不忍。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也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唐太宗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李治借机溜了出来,径直去找武媚娘,见武媚娘正在检点什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我吗?”媚娘满脸无奈的忧伤,她回身仰望太子,叹了口气说:“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泪雨已下,语不成声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太子李治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送给武媚娘作为信物。太子登基不久,武则天很快又被召入宫中。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灵活办事的技巧值得我们探讨。一个聪明入要实现自己的目的,绝不能图一时痛快,沉不住气。而要学会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地处理事情。

处弱势时的选择

聪明人深谙进退的道理,在自己处于弱势地位时,懂得退让以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反退为进。让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体育运动中的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退几步是必然的。

秦始皇从继位到亲政,其间经历了九年时间。这期间,秦国的政权便落在了母亲赵太后和相国吕不韦的手中。这就使得与君权对立的两大政治集团的势力得到恶性膨胀。

秦始皇继位后,吕不韦的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张,而且还攫取了作为国君长者的“仲父”尊号,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巨富和政治暴发户。更为嚣张的是,吕不韦还招养门客3000人,著写《吕氏春秋》,目的就是企图在秦始皇亲政后,使其仍然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统一和治理天下。

赵太后在秦庄襄王死后,孤身无偶,吕不韦找了一个人假充宦官,进入太后宫中。太后对他十分宠爱,除了将自己所掌政务全部交于这个假宦官决断,还将其封为长信侯。依仗太后权势,假宦官为所欲为,不仅大肆挥霍国家财富,而且广泛搜罗党羽,图谋不轨,许多朝廷重要官员都投靠到他的门下。他家中有奴仆几千人,求得官职来当门客的多达一千余人。

面对吕党和后党两集团的嚣张气焰,秦始皇深知自己势不如人,表面上呆取了“忍”的策略,不动声色;暗地里却为扫除两大障碍作了充分准备,表现了一个英明君王的高超的斗争艺术。

公元前238年,假宦官想在秦故都雍城的蕲年宫杀死秦始皇。秦始皇早有戒备,立刻命令昌平君等人率军镇压,活捉了假宦官。九月,将他车裂,诛灭三族,党羽皆枭首示众,受案件牵连的四千余人全部夺爵流放蜀地。

秦始皇并没有一鼓作气乘机铲除吕氏集团。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在秦国也有深厚的根基,操之过急难免败事,因而秦始皇暂时没有动吕不韦。公元前237年,秦始皇根基已稳,于是开始逐步解决吕氏集团的问题。他先是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位,将他轰出秦都成阳,赶到封邑洛阳居住。秦始皇怕吕不韦与关中六国勾结,最后派人赐他毒酒,迫他自尽。

秦始皇亲政不久,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最后顺利铲除了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君权,为其实现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做大事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进攻,尤其身处弱势者,一定要巧妙避开对方的锋芒,寻找以退为进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