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楚汉元年)秋,七月初的一天,在汉中南郑城外一片荒郊之上,官道之旁,一队汉军正在执行军法,血赤色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气氛静穆,肃杀凄凉。
秋初的天气已有了几分凉爽,虽是正午的阳光,透过山谷薄雾的笼罩,在山野的阵风吹送之下,洒在这些军士身上,殊无半分暖意,弥漫着的是一种透着血腥气息的沉寂。
这一队汉军约有一百余人,站成两排,肃立候命。
队列之前,五六丈之外,一字排开,一十四名死囚罪犯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等着被执行死刑。旁边,那名刽子手左手以刀抵在地上,右手倒出陶罐里面的清水,缓慢地浇在刀锋、刀背之上,清水冲洗着这口屠刀,雪白的刀锋在阳光下灿然耀目,冷气森森。
这一十四名死囚都穿着汉军军士的装束,只是去掉了头盔,低垂着头,神情沮丧。最边上那人三十余岁年纪,身材高大,异常魁梧,虽也低着头,却比和他一排跪着的那十三人略高半头,衣着打扮是个下级军官的装束。
在这队士兵与死囚中间站立着的是个汉军都尉军官,四十余岁年纪,络腮胡子,神情剽悍,他面对着列队的军士,大声道:“汉王有令,你等都听清楚了!如今已是非常时期,一些人散布流言,蛊惑军心;还有一些人拉帮结派,借机逃亡;更有甚者,牢骚满腹,居然怨憎汉王,实属大逆不道。为整肃军纪,收聚军心,自今日起,所有将士执行军人连坐法,军士失职或者违反将令,贻误军机,造成损失的,自校尉以下,领头儿的军官责无旁贷,一律连坐,同罪论处!”
众军士一齐凛遵,应声道:“诺!”
那都尉侧转身,用手指着那一十四名死囚犯,喝道:“眼下我军军粮紧缺,汉王都夙夜忧虑,八方罗积,这十余仓粮食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啊!让你们好生看管,可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你们几个狗胆包天,居然失火烧了两仓,这还了得!今日,我奉汉王钧旨,先斩了你等狗头,悬于城头示众,以儆效尤!”
那十三名死囚闻言,魂胆俱裂,涕泪交流,不住口地连声告饶,哭喊饶命。惟独那名下级军官模样的死囚,静静地跪在那里,低垂着头,一言不发。
那都尉瞧了他们一眼,叹了口气,面上掠过一丝不忍的神色,说道:“人生在世,哪个无家?谁无父母妻儿?如今目送你等归天,我心里也不好受啊!当兵的不死于阵前,却死于军法,丢人啊!下辈子转世,记着当个好兵,死就死在沙场上,落个英雄鬼!”说着话转身瞧了瞧那名身材高大的军官死囚,黯然道:“兄弟,我知道你有冤,心中不服!事发之际你外出公干,不在军营。但今日汉王亲自下令连坐,你身为连敖,责无旁贷,只得将你一块处斩!我只是奉令执行,爱莫能助啊!瞧你是条汉子,恬不畏死,我心中很是敬仰啊!”说罢叹了口气,又道:“军法无情,将令难违!对不住了,兄弟!别怪我啊!”
听了他这话,那名军官死囚仍然一言不发,恍若不闻,连头都不抬一下。
那都尉仰头看了看天色,大声喝令刽子手道:“午时三刻已到,行刑!”
刽子手应了一声,手起刀落,“咔嚓”一声,鲜血喷溅,几个死囚人头滚出去数尺之外,“扑通”一声,尸身栽倒在地上。那余下的几名军士死囚见状,恐惧更甚,声嘶力竭地哀告求饶,凄惨悲号之声不绝于耳,乱糟糟地响成了一片。
列队押阵的那些军士一个个屏息禁声,不敢做声,有些胆小的竟紧闭双眼,瑟瑟发抖了起来。
那刽子手更不停留,眼都不眨,嘴角露着狞笑,一刀刀地斩落,一腔腔鲜血喷涌,一颗颗人头滚落,转眼间已斩杀了十三个死囚了。
刽子手侧眼瞧那军官死囚之时,但见他仍是低头不语,恍若未闻,心中也是暗暗惊异,自忖这些年斩杀死囚无数,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面对死亡如此平静的人物,就用刀背轻轻地在他肩头碰了一下,说道:“兄弟,轮到你上路了!视死如归,真有胆色,算一号人物!咱这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也敬重你啊!”
那军官死囚闻言,这才慢慢地抬起了头来,面上露出微笑,很平静地扫视了四周一眼,泰然自若,似乎浑不知自己已然置身于鬼门关口了。
便在这时,七八丈外的官道之上三骑马疾驰而来,蹄声得得,扬起了一阵阵灰尘。
那名军官死囚循声望去,但见这三骑当先一人,也是四十余岁年纪,军官打扮,五绺长髯,阔口方面,气宇轩昂,极有威势。三匹马风驰电掣,转瞬之间,便要沿路驰过去了。
军官死囚注目瞧去,蓦地里与那为首的骑客四目相交,突然之间,眼中焕发出了一种异样的光芒,大声叫道:“滕公,汉王不是要一统天下吗?为何斩杀壮士?”
那军官正自纵马赶路,突然闻听这话,猛地吃了一惊,凝神瞧去,见是路旁一个军官死囚正待临刑,此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大是不凡,当下也不及细思,大声断喝道:“且住!刀下留人!”
那都尉当即喝止住了刽子手,暂停行刑,上前几步,躬身施礼道:“治粟都尉张苍参见滕公。”
这位滕公,本名夏侯婴,官居太仆,因其曾做滕县县令,故称滕公,沛县人,是汉王刘邦的心腹爱将,当年护送刘邦赴鸿门宴的四将就有夏侯婴。
夏侯婴纵马来到近前,右手马鞭略微一扬,算是答礼了,纵身下马,径直走到了那名军官死囚面前,满脸讶异之色,问道:“你是谁?怎么知道汉王要一统天下呢?”一边说着话,一边拔剑上前斩断了绳索,亲自为他松绑开释。
当此之时,汉王刘邦被项羽所忌,远徙巴蜀、汉中一带的贫僻之地,三秦又被章邯等悍将扼守,可以说是困守一隅,前途渺茫,再加上将士们人心思归,士气低落,而且刘邦烧毁秦岭栈道,对外示弱,虽则意在韬光养晦,图谋再起,但那道理不是一般将士们所能明白的。因此,刘邦想要一统天下的战略不但在汉中的南郑一带,即使是项羽等关内诸侯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等机密策略今日竟出于一个低级军官死囚的嘴里,夏侯婴听在耳中无异于一声晴空霹雳。
那军官死囚获得自由,仍然镇静自若,既不以死为念,也浑不以死里逃生为喜,向着夏侯婴深施一礼,说道:“卑职淮阴人韩信,位居连敖,只因部属失职犯罪,受累连坐!本当一死,不想今日苍天有眼,得脱一难,多谢滕公不杀之恩!”
夏侯婴道:“不必客气!适才我听你语出惊人,眼光不俗,便知你绝非等闲之辈!且说说看,你怎么知道汉王要一统天下啊?”
韩信道:“我自幼多读兵书,粗知韬略。汉王胸怀壮志,起兵倡义,人关破秦,爱抚百姓,尽除苛政,约法三章,仁义布于四海,天下称贤!惜为西楚霸王项羽所忌,这才僻封巴蜀、汉中。汉王烧绝栈道,计出万全,一石二鸟:既绝三秦强敌入寇,更对项羽示弱,韬光养晦,正可借机积蓄力量,待机挥师入关,还定三秦,剑指天下!正是兵法所云:‘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夏侯婴为人极是爽朗,听罢这番高论,既惊且喜,呵呵一笑道:“不意今日竟会路拾美玉啊!方今汉王思贤若渴,正在用人之际,怎可擅杀人才?”侧身斥责监斩官张苍道:“这个韩信识见不凡,免于处斩,汉王那里我自去给他回话!”张苍不敢有违,躬身道:“诺!谨遵太仆处置。”
夏侯婴拉住韩信的手,喜形于色,说道:“如此之才,大是难得!我当在汉王面前极力推举便是。”韩信再致谢意。夏侯婴又道:“适才你自称壮士,武艺可好?”
韩信淡然一笑道:“两军阵前,奋勇当先,斩将夺旗,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任你武艺再强,终究也难敌千百之众。真正的壮士在于将才,胸怀韬略,腹有良谋,统御三军,攻城掠地,谋略破敌,以弱克强,视百万之敌如草芥,傲视天下,成就王霸之业。”
这一番话只听得夏侯婴心悦诚服,不住地连声赞叹,脱下身上披风外套,便给韩信披在了身上,以手抚其背,转身对众军士大声道:“真壮士啊!你等知道了么?似韩信这等人物方称得上壮士啊!足为你等楷模!”众军士齐声凛遵,都道:“壮士!壮士!”声音威武雄壮,震荡旷野。
随后,夏侯婴将韩信嘱托给张苍好生看待,飞身上马道:“我这就去禀知汉王,定当重用韩信!”言罢,带了侍从,催马扬鞭,绝尘而去。
不多时,夏侯婴到了南郑,匆忙入见汉王刘邦。
这时,刘邦正在独自一个人闷闷不乐地享用午餐,抬眼望见太仆夏侯婴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精神一振,摆手招呼他一同吃饭,乐呵呵地道:“滕公,你来得正好,快过来,一起吃饭。汉中这地方也不错啊,你瞧,这是此地有名的风味饭——菜豆腐,你瞧这豆腐是用菜浆水点出来的,青白相间,酸美可口,再佐以野葱蒜酱,堪称美食啊。”
夏侯婴施礼参见,坐下来后,面带喜色,祝贺道:“恭喜汉王,臣下巡视军情回来之时,在南郑城郊发现了一个人才,此人名叫韩信,形貌英武,深有谋略,是个将帅之才,愿大王用为将军。”随即便将在南郑城郊刀下留人救韩信的事情述说了一遍。
刘邦听罢,也很惊异,但微一沉吟,便道:“滕公,这个韩信真有这般见识?韬光养晦,待机而动!还定三秦,一统天下!‘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说得好啊,一个小小的连敖怎么会有这样的见识?”夏侯婴语气坚定地道:“的确如此!”
刘邦满脸狐疑不定,站起身来,来回踱步,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寡人虽然不好读书,然而投身军旅多年,于兵法也略知一二,他这句‘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实是套用了一句名满天下的《孙子兵法》而已!”顿了一顿,又笑道:“乱世出英雄啊!如今是个破落儒生,粗读了几卷兵书,便自称将才,说起来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临阵对敌,百无一用!只熟记了几句兵法,便招摇过市,肆意卖弄,企图借此求官进阶,邀赏求财,其实啊,都是一些混饭吃的酒囊饭袋罢了,这种人多的是!滕公不必太过认真了!韬光养晦,待机而动,还定三秦,一统天下,呵呵,没准儿是在哪里偷听到了寡人手下几个心腹将军的推测议论吧?哈哈哈,我不信这个韩信有真本事!他随口说这几句蒙你罢了,为的是豁免一死而已。不瞒滕公,如此空谈唬人的伎俩儿,我刘三儿年青之际常常玩的!”
夏侯婴见他不信韩信之能,十分尴尬,但仍是极力推荐,再三称赏。
刘邦无奈,不便拂逆夏侯婴的荐才盛情,就道:“滕公,你这人啊,就是一味的厚道,实心眼儿啊!好了,好了,今儿个寡人就看太仆面皮,给那个韩信加官一级,以示重用。他原本是个连敖,管理粮仓军饷,隶属治粟都尉张苍,本应连坐处斩,既然死罪已免,那就升格任用他做治粟都尉吧,把张苍调去尉营任职。”
夏侯婴还想再说,刘邦有些不耐烦了,说道:“升韩信为治粟都尉,以观后效,如果确实有真才实学,那时再酌情重用!”随即,话题一转,笑道:“滕公,现在是吃饭时间,酒桌之上不谈国事,来来来,喝酒,吃饭!哈哈,哈哈!”
于是,当日下午,汉王传旨:“升连敖韩信为治粟都尉,掌管汉军盐铁钱粮事务;张苍调去练兵,为别部都尉。”
楚汉之际及汉初军队官员名称沿用秦制,统领一军的将领称为将军,有前后左右之称,本来是周末的官称,秦朝沿用而已。将军之下的副帅称为裨将军,其下才是都尉,负责宫廷中宿卫的军官称为郎中。
韩信做了治粟都尉,隶属于汉丞相萧何统辖。
这日,韩信随萧何等人来到了薛欧将军的营寨,要统计现在实有将士的名额,筹备核发秋装。
薛欧不敢怠慢,便将自己军营的所有将士聚齐,在校场列成方阵,等候萧何等人核点。
萧何见薛欧部队军容整齐,盔甲鲜明,旗帜森立,赞道:“大王常言将军治军有方,今日一见,果然不俗!”薛欧见丞相萧何赞誉,大是得意,面现喜色,口中却连声道谢。
萧何问道:“大王让我等核点。请问将军,你这一营现在实有多少军士啊?”薛欧道:“全营将士共计三千一百余人。”萧何道:“请将军准确报个数,到底是三千一百多少人?”
薛欧见萧丞相较真儿,一时倒也不敢肯定,嗫嚅道:“这,这个么?”蓦地回身喝问身边的那两员副将道:“我营现在到底有多少军士?”那两名副将躬身道:“回将军,初来南郑之时有三千一百零三人,后来,后来偶尔有几个士卒逃亡的,现在么?应当还有三千零八十几人罢!”
萧何叹了口气,道:“目前士气不佳,各营均有逃亡之徒,所以,大王让我等据实核点。如果仅仅是一二十人逃亡,那么,薛将军治军应列优等。”薛欧逊谢道:“多谢丞相赞誉。请丞相稍待,我少半个时辰便可以报上准确数目来。我这就去点军。”
萧何身为丞相,公务繁多,一听要等,颇有些不耐烦了,但又不好发作,脸上神色颇为不快,摆了摆手道:“如此快去。”
这时,韩信突然上前道:“丞相,我有一个办法,即刻便能清点出军校的数目。”萧何微微一惊,问道:“韩都尉有什么好办法呢?便请一试!”薛欧见韩信如此说,也道:“正好,便请韩都尉据实核点罢。”
韩信躬身施礼道:“敢借将军令旗一用。”薛欧迷惘不解,心中暗道:“三千余士卒岂能即刻清点出来?这个韩信刚刚死里逃生,混了个治粟都尉,今天就大言不惭了起来。嘿嘿,且看他玩什么花招儿。”当下也不说话,就将令旗递了过去。
韩信接了令旗,大踏步来到了军阵前面,朗声道:“众军士听我号令:但见我手中令旗左挥,便三人一组,一起向左跨出两步;但见我令旗右挥,便五人一组,一起向右跨出两步;但见我令旗前挥,便七人一组,一起向后退开两步。余下的单人不成组的,原地不动。”众军士齐声道:“诺!”
于是,韩信将手中令旗向左一摆,众军士三人一组,齐齐地向左跨出了两步,结果全部成组,不剩一人。
韩信再将手中令旗向右一摆,众军士五人一组,齐齐地向右跨出了两步,结果余下了一人。
韩信又将手中令旗向前一挥,众军士七人一组,齐齐地向后退了两步,结果余下了四人。
韩信随即挥舞令旗将军士收队,还归方阵。转身回来,将令旗交还给薛欧,来到萧何面前,躬身道:“回丞相,卑职核点完毕,校场军士共计三千零二十一人,再加上薛将军及两员副将,薛欧将军全营将士共计三千零二十四人。”
萧何、薛欧等人听他回复,都感吃惊莫名,怔怔地瞧着韩信,说不出话来。
薛欧最为吃惊,上前向韩信深施一礼,感叹道:“韩都尉真神了!核点军士数目不差分毫,不错,我营将士目前只有三千零二十四人。所以虚报兵额,佯装重新查点,其实是惧怕大王追责逃兵一事,谨此,甘愿领罪!请丞相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