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战神:韩信
6805800000016

第16章 韩信封王(1)

韩信平定胶东后,把城池交给灌婴镇守,自己率军回了临淄。

齐国可是一片膏腴之地,沃野千里,江山锦绣,兼有鱼盐之利,国富民强,是山东的强国。

韩信与李左车、蒯彻、曹参、丁复等并马同行,路上,韩信想起了何昌大哥,说:“在齐国有一个人我忘不了。这个人叫何昌,是我的救命恩人。在东阿作战时,不幸被秦将所杀。当时我很悲痛,曾指问苍天:天地间为什么要有战争?”韩信说话时情绪很激动。他停了一下又说:“现在好了,天下平定,我要亲自去东阿祭奠何昌大哥,为他立碑。”

蒯彻说:“现在好了,齐国平定,可以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了。”

韩信说:“但愿如此,实际却很难哪。楚军未灭,能说天下太平吗?”

蒯彻说:“楚国是楚国的事,齐国平定足以安居了。”

韩信说:“只有消灭战争,海内一统,人们才能真正过上安定的日子。”

李左车说:“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的,将是对死者最好的祭奠。”

韩信一行人一路走一路说,这天来到了临淄城东门外。

蒯彻指着一片空地说:“这是齐王的赛马场。”

韩信问道:“就是孙膑赛马的地方吗?”

蒯彻说:“正是。”

韩信想起小时候王妈妈讲的孙膑赛马的故事。那时听来,好像很远很神奇,没想到那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个故事对韩信很有启示:做事要用心去做,用心做事,没有做不成的事,所以对赛马的故事记得很深刻。

韩信骑马走在前面,城门两侧,整齐的汉军将士列队欢迎大将军凯旋。临淄城高大威严,城门上边是巨石雕成的两个篆字:临淄。李左车说:“临淄城也有千年历史了,齐太公姜尚封到齐国,就在这里建都,至今也有八百多年了。”

韩信听李左车提到姜太公,想起司马爷爷讲的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后来也曾拜访过钓鱼故地,并向老前辈祈祷,今天果然成就大业。

韩信高兴,说:“姜太公也是能人,在渭水河边钓鱼,竟引来周文王。姜太公钓鱼的地方我去过,那里清幽、宁静,的确是个好地方。当初,姜尚为大周王朝建立大功,封到齐国。他没想到,后来田氏竟篡权夺位。秦始皇灭齐设郡,田儋又复立齐国,谁能想到,齐国又为我韩信所得。帝王将相从来就不是天生的。听说姜太公能看出前后五百年的历史,这千年的变化,他实在难以推断了。”

李左车感叹道:“人世沧桑,历史沧桑,一代英杰,写一方历史,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呢。”

韩信一路谈笑风生,骑马入城。城中军民夹道欢迎,都想看一眼一仗打败二十多万联军的大将军韩信的风采。

韩信面对欢呼的群众举手示意,微笑应答,心里却不能平静:如果不是潍水的帮助,我韩信哪有今天的风采,说不定早已人头落地了。

韩信及随行将领来到齐王宫前停下来,王宫内外,还在戒严,有一将领跑过来报告了保卫王宫的情况。韩信说:“从今天起,王宫解禁,齐王宫真正为我们所有了。”

韩信下马,邀请文武百官进齐王宫参观游览。众将领无不高兴。韩信走在前面,眼看巍峨的建筑,脚踏光滑的玉阶,问道:“当年五霸之首齐桓公就住在这里吧?”

李左车说:“齐桓公小白被人一箭射中带钩,大叫一声装死,骗过管仲,遂得王位。后来称霸诸侯,为一代豪杰。”

在一边的蒯彻说:“齐桓公虽是一代豪杰,四方征战,最远只到山戎国。在那里,要不是老马识途,说不定把尸骨扔在荒野。而大将军纵横数千里,连灭魏、代、赵、燕、齐五个诸侯国,独得半壁江山,齐桓公哪有这份本事,当年秦始皇也不过如此罢了……”

韩信忙打断蒯彻的话,说:“先生不能这样讲,齐桓公为五霸之首,历史公认,我韩信哪有那样的本领。只是路逢庸人,偶尔取胜而已。”

韩信嘴里这样说,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韩信登上玉阶,首先进了王宫大殿。李左车说:“齐威王一鸣惊人,就是在这个大殿里主持朝政的。他杀掉弄虚作假的东阿大臣,奖励埋头苦干的莒国大臣,然后亲自率大军击退侵略边境的赵、魏、楚国的军队,使齐国中兴,威立诸侯。”

韩信叹道:“齐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孙武、孙膑、齐威王、晏婴,都是标榜青史的人才。”

蒯彻在一边插嘴道:“可惜他们都不在了,当今世界,谁为尊?只有将军了。”

韩信又推却道:“哪里,哪里,我怎能比得上他们呢?”说完,又哈哈大笑。

韩信率文武百官在齐王宫里庆贺三天,又大赦天下,齐民欢呼,无不高兴。

一个月后,汉王给韩信送来贺信。

蒯彻知道汉王来祝贺,问道:“汉王送来贺信,还有别的吗?”

韩信说:“只有贺信,没看见别的东西呀。”

蒯彻看一眼韩信,说:“将军攻城略地,连灭五个诸侯国,唯有齐国最富庶,人口最多,也最不好管理。齐王已经被杀,齐国无王怕难慑服天下,将军何不在齐国称王?只有这样才能镇抚四方。自古以来,齐国有爵位的人很多,如果将军名分太低,恐有不服。凭将军之功,要个王位,不算过分。请将军考虑。”

韩信这才明白蒯彻的用意。韩信想,平定魏国设了三郡,代地设郡,赵王的位置让给了张耳,臧荼封为燕王,也顺理成章。唯有齐国,齐王已死,王位空缺,除我韩信功大,还能有谁可以取而代之呢?

想到此处,韩信对蒯彻说:“先生说得有理。可是,自己向汉王要官做,总不好意思。”

蒯彻说:“凭将军之功,汉王应主动封你为齐王,可他只送来一封贺信,实在小气。现在,汉王连封几个王位,哪个有你这样的盖世之功?汉王不主动封赏,一是军务繁忙,二是有不封之意。可是齐王除了将军你,谁有这份资格呢?汉王不封,我们可以向汉王请立,看看他的态度,再作打算。”

韩信想了想说:“自己请立齐王,实在不好开口。”

蒯彻说:“搞政治的人,从来就没有羞羞答答的,何况你当之无愧呢?如果以为争立齐王不妥,可申请‘假齐王’,这一点汉王总可以答应吧。”

韩信说:“这个很好。申请‘假齐王’,说得过去。”

于是,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书信——齐国刚刚平定,大汉体制尚未建立,政局不稳。齐人狡诈多变,田氏势力尚强,应当加强治理。齐国是历史古国,爵位高的人很多,如果不以更高一级的爵位相压制,恐有不服。为了齐国长治久安,威压楚国,本人请立‘假齐王’,以服众人。不知妥否?请主公明示。韩信带兵打仗是能手,多么棘手的仗都能打好,可在政治上就蹩脚了,有些事不知怎样说,更不知怎样做。他写完书信,总觉得别扭,又想不出更好的词语。思考再三,只好如此。于是选派心腹,带着书信去荥阳面见刘邦。

韩信的使者来到荥阳,拜见汉王。

刘邦正和张良、陈平在一起。韩信的使者把书信呈上去,刘邦看过书信,不禁大怒,当即骂道:“我和项羽在荥阳苦斗两年,正盼他带兵前来增援,不想他却坐享齐国,想要王位。不顾大局,私心太重,可恶……”

张良和陈平听汉王大骂,知道是韩信请立齐王的书信。韩信的使者就在身边,两人都觉得这样做不妥,便同时在桌下踩刘邦的脚尖,提醒他。

刘邦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说走嘴了,忙把骂出来的话转一个弯,改口说道:“大丈夫建功立业,理应封王。做王,就做个真齐王,还羞羞答答地要什么假齐王?回去告诉韩将军,封他为齐王!待我印绶做好之后,前去加封。”

使者见汉王的态度突然转变,以为先前在开玩笑,谢恩之后退出王府。

使者走后,张良对刘邦说:“主公怎能当着韩信使者的面大骂韩信呢?这样会引起韩信的反感,发生变故的。您想啊,韩信自入魏以来,一路旗开得胜,现在尽收齐国,实力已经超过主公,您还把韩信当作以前的韩信吗?韩信举足轻重,切不可粗心大意。好在您把话收回来了,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听了默然不语。

其实,刘邦不愿意加封韩信,自有他的内心隐密,但两位谋士同时认为不妥,他就没敢坚持自己的想法。韩信拥兵自重,不让他三分哪行!

刘邦虽然封韩信为齐王,但戒备之心更重了。

韩信的使者回齐国以后,把汉王的态度原原本本地向韩信作了汇报。因为汉王发怒,韩信很不快活,但刘邦毕竟加封自己为齐王,弄不清汉王的意思哪是真哪是假。

韩信加封齐王后心里高兴,时间一长,也没把刘邦发怒的事放在心上。

韩信加封齐王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许多人前来祝贺,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得到汉王的正式加封,弄得韩信很尴尬。韩信又不好去问,只好含含糊糊地应承着。这样,韩信封王的事,从初冬开始,一直拖到春天。

其实,刘邦是故意把封王的事拖着不办,就是要观察韩信的心态。

就在韩信不满丛生的时候,汉王派张良到齐国主持授封仪式来了。

早春二月,杨柳吐绿,燕子归来,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青草。韩信经过漫长冬天的等待,终于等来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张良带着汉王赠与的王冠、王印、绶带,带着六六三十六个礼官先走赵国,再东渡黄河来到临淄。

使者事先快马加鞭,提前向韩信报告了这个情况。

张良进城那天,韩信出城十里,迎接张良。

韩信和张良一见面,非常感动,拉住他的双手,久久不放。两人客套一番后,上马并行,从西门进入临淄城。

临淄城像逢重大节日一样,城内城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全城旌旗飞扬,张灯结彩,人们喜笑颜开。汉军将士都换上崭新的衣服,刀枪擦得锃亮,队列整齐,迎接张良。老百姓听说王宫前要举行册封仪式,都争着来看热闹,只是士兵把守得严格,不让闲杂人等接近现场,老百姓只得远远在一边观看。

册封仪式是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在王宫前广场上举行的。

王宫前临时用木杆搭制一个三尺高的木台,台上红毡铺地,四周彩旗飘扬,台前悬挂着五个大红灯笼。文武官员分列台下两边。礼兵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张良坐在台上,身边是候封的韩信。

授封仪式开始了,张良手捧帛书来到台前,宣读汉王的册封令——汉大将军韩信,自汉中拜大将军以来,不辱使命,屡立奇功,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定三秦,伐项羽,功不可没。特别是汉二年八月东渡黄河以来,擒魏豹,斩夏说,取赵地,定燕国,今天又力克强齐,平定东方。韩信大将军守无不坚,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使顽敌闻风丧胆,望风披靡,为大汉事业建立了奇功。为表彰韩信大将军功绩,镇慑齐民,特加封韩信为齐王。单独行使国王一切权力。希望齐王不辜负汉王一片心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一心不二,忠于汉王,率领全军继续为汉王大业建立奇功,为天下一统再显神威。谨此加封!册封令很短,张良一会儿就读完了,韩信双手接过帛书。接着是授王印,授绶带,授王冠,授王袍,无不热烈隆重,鼓乐喧天,台下将士无不欢呼喝彩。

册封仪式正好用了一个时辰,而后韩信与张良一同回王宫,文武百官随从。授勋台改为戏台,又上演大戏,军民共同观看,全城大庆。

晚上,王宫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张良及随行官员。真是丝竹仙乐,美酒飘香,佳丽成行,灯红酒绿,天上人间。

临淄城庆贺韩信得王位,一连十余天,不知吃了多少肉,不知喝了多少酒,一切开销全部由王府支付。

张良在临淄城住了半月,韩信把张良奉为座上宾,把他招待得十分满意。临别前的那天晚上,张良和韩信作了一番彻夜长谈。张良说:“汉王对授封仪式非常重视,要我一定把事情做好,不知你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