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战神:韩信
6805800000015

第15章 战无不胜(2)

韩信针对陈余盲目轻敌的心理,想出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计划。要用背水列阵之机,打垮赵军,全歼敌人。汉军艰难行进,在距离井陉口陈余所设军营还有30里路的地方,韩信下令安营扎寨,士兵休养生息,再周密进行军事部署。

部队遵命扎营,准备过夜。将士们劳累了一天,吃了东西,躺倒之后就酣然入梦了。正当大家睡得香甜,突然又传来“紧急集合,马上出发”的命令。部队很快集合好了。韩信从中选出轻骑二千,给他们交代的任务是:每人手持一面汉军所用的红旗,从东北方向迂回到抱犊山北面,潜伏起来,监视赵军营垒的动静,绝对不许暴露。

韩信还对带队的军官说:“明天我军要同赵军决战,先假作战败而后退,赵军如果看到我军主力部队后退,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到那时,你们乘赵军营垒空虚之机,立即攻进去,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再把我们汉军的红旗插上。然后关闭军营,凭借敌人构筑的堡垒,阻击赵军返回大营,配合我军主力部队共同夹击赵军。”诸将不知道韩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甚是诧异。看不起韩信的人更是心中不服,等着看他的笑话。

接着,韩信又命令他的副将弄一点食物给士兵们吃,并告诉大家说:“先随便吃点吧,等打败了赵军,咱们再正式会餐!”战士们听到这样的军令,自然相信击破赵兵不必费太多周折,所以士气高涨起来,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奋勇杀敌。

那些了解敌我力量对比的汉军众将领,却都觉得韩信的这道军令未免太过自信了,一顿早饭的时间,就能将二十万赵军将士打垮?但是,军令如山,他们又不便公开反驳,只好一面互相传递着疑问的眼神,一面敷衍了事地齐声回答:“好,我们就等着胜利后大会餐!”吃完饭以后,这两千骑兵就按韩信的部署出发了。

其实,韩信是个聪明人,对于诸将的神色自然都看在眼中。但是他不愿在此时揭破,他相信自己的谋略足以破敌,到那时,汉军将领的满腹疑问,自然会化作衷心折服。

随后,韩信派遣一万名士卒,作为前锋。这一队前锋乘着明亮的月光,向井陉口进发,争取天明之前越过井陉口,渡过大河,在东岸背靠大河,也就是背水摆阵。在那里,扎下大营,摆开阵势。

无论从整个楚汉战争的全局考虑,还是从韩信自身面临的危机出发,对于这次攻关之战,韩信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速战速决。不战则已,一战必须全胜,击溃赵国主力,站稳脚跟,使其无法再对汉军构成威胁。要不然,汉军不但不能击败赵军,还可能会自身难保。持久战和消耗战是汉军长途奔袭的大忌。如果项羽击败对手,抽出兵力同赵国合击,韩信就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

韩信的担心不无道理。后来的战局发展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韩信在平定赵国之后不久,果然遭到项羽的奇兵渡河偷袭。现在,天时、地利、人和,汉军能胜算几分?利弊得失权衡,韩信该如何量裁?大战在即,此役该如何运筹?井陉关前的韩信,眉头紧锁,勒马望关,陷入沉思。

韩信知道陈余的胃口很大,想乘此把汉军一口吞掉,不会急于攻打这一万先头部队,就给这一万兵马的将领和士兵壮胆打气说:“赵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形,还构筑了营垒,陈余的意图在于围歼我军。所以,他们在没有见到我军大将的旗鼓出现之前,是不肯轻易地进攻我军的先头部队的。我们这一万兵马虽不是对手,但赵军知道你们不是汉军主力,又没设置大将旗帜,因而胃口很大的陈余是不肯来攻打你们的。我们恰恰可以利用敌军的这种心态派出一支人数众多的先头部队,占领一处地盘,构筑我方营垒。只要营垒落成,我军就有了立足之地,不怕优势敌军的进攻了。你们不要有什么顾忌,就大胆的去吧。”

这一万人马立即出发,直奔井陉口前的谷地,并依照韩信的吩咐,在绵蔓河的东岸,迅速构筑营垒。果然不出韩信所料,陈余未阻击这支部队,这一万先头部队就顺利地开赴到绵蔓水的东岸,背水建立了阵地,蓄势待发。赵军望见汉军背水为阵,这不是自绝退路吗?汉军怎么连起码的军事常识都不具备呢?但是,又怕韩信耍诈,所以就赶忙报告陈余。

陈余听到报告,开始还不敢相信,便赶紧跑到壁垒上一看,发现情况果然如此,不禁哈哈大笑,轻蔑地对诸将说:“没有想到韩信这个无名小辈,竟然如此愚蠢,简直不读兵书,不学无术。从‘背水布阵’来看,他还不懂得兵家的大忌,看来关于他‘用兵如神’的传说,都是不可靠的了。刘邦重用这个人,真是天大的笑话!”

将士们也跟着哄笑起来。赵军上下都无形中产生了一种盲目轻敌情绪。

兵书《尉缭子》上说过:“背水阵为绝地。”只要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都知晓这个道理。背水列阵,又名背水阵,是兵法上的一种阵名,即沿河设阵,背靠大河,前临大敌,后无退路,以坚定战士拼死求胜的决心,从而夺取胜利。由于背水列阵危险性很大,稍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导致失败,因而向为军事家所忌用。同时兵法上还说,布列阵地要右后靠山,左前临水,切忌背水列阵。

对于这个部署,不但韩信手下的诸将都大吃一惊,就是张耳、曹参也感到奇怪。尽管大家心中不服,但也没有人敢于出来违抗军令。同样,赵军也不知道这是韩信的计策,陈余这个书呆子也因此中了计,大大麻痹起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在赵军急于求战的气氛之中,韩信按计策率军出阵,他吩咐竖起大将旗帜,带着仪仗鼓号,从背水阵地出来,出现在汉赵两座营垒之间,向着赵军营垒冲来。一路上,只见大将的旗帜满山遍野,鼓手们敲起大将出马的鼓点,声音震天。这阵势真壮观,真有气派。

赵军看见汉军的主力部队已到,便横下一条心,决定与汉军决战。于是,赵军打开营寨大门,部队一拥而出,合力迎击汉军,准备活捉韩信和张耳。两支劲旅紧紧地撕咬着,恶斗开始了,井陉关前的开阔地带,顿时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战斗持续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看看时机已到,韩信、张耳悄声命令:“全军假意溃逃,向西撤回,到先头部队在绵蔓河东岸抢筑的军营中。”为了让赵军相信汉军并非诈败诱敌,韩信把用于指挥全军作战的大将旗鼓也扔到了撤兵途中,汉军丢弃的兵器和其他物资,不计其数。

这些溃逃的部队到了水边,营寨大开寨门,部队急忙进入其中。陈余立于军营高处,扫视着战场上的变化,他确信,韩信不可战胜的神话,今日已被自己所粉碎了。眼看着韩信与张耳一起,狼狈地逃回背水列阵的汉军营垒中,陈余下令:各军包围汉军营垒,活捉韩信和张耳的,将给以重金奖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一会儿,又从赵军营寨里边杀出一支赵军的部队,双方再次激烈交战,战斗又持续了很长时间。战前陈余部署据守军营的部队,也有不少士兵不甘心错失立功受赏的机会,自行冲出军营,加入了进攻的行列。

两军接战多次,韩信假装抵抗不住,节节后退,丢弃旗鼓,直奔背水为阵的汉军。赵王歇和陈余看到韩信、张耳后退,误认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想乘势消灭汉军,活捉韩信和张耳,就命令赵军倾巢出动,十几万赵军一面争抢战利品,一面追赶后退的汉军。韩信一见赵军中计,就回军接战。

在赵军如同潮水般的轮番进攻之下,势如孤岛的汉军营垒,多次出现难以抵御的危机,形势一度十分严峻。背水为阵的军队望见赵军势大,后退无路,也死命战斗。韩信传令军中:“我军三面被围,一面临水,已无后退之路。营垒一旦被攻破,我们只能任人宰割。现在只有拼死力战,保住营垒,我另有奇兵策应作战,我们必能反败为胜。”

汉军抱着与敌军血战到底的决心,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当。陈余原以为汉军必定一触即溃,韩信、张耳将立地就擒,哪知事与愿违,大出意料之外,只得挥军力战。这座临时构筑起来的营垒,竟成了赵军无法攻破的铜墙铁壁。

这时,有人向陈余报告:大营已无人防守。陈余冷然一笑:“韩信张耳已被我军三面包围,后面就是汹涌的河水,他们已是插翅难逃。这正是我军将士立功扬名的良机,谁愿意坐守空营?韩信哪还有精力和兵力来光顾我的大营啊?真是无稽之谈!”说罢,他竟然陪着赵王歇,也从大营中冲入战阵,亲自督战。这样一来,攻击汉军营垒的冲击力更强了,而赵军的大本营却营门大开,竟无一人防守了。

这时候,韩信预先派出担任埋伏任务的轻骑兵两千人,暗中监视着赵军大营的动静,到此时,看到赵军果然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都为韩信的神机妙算而赞叹不已。趁赵军全部出动、军营空虚之际,立即迅速地冲下山去,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赵军大营,并把赵军的旗帜通通拔掉,竖起了汉军鲜红的大旗。那些只知向前进攻的赵军,对于这个重大变化,竟没有丝毫发觉。

赵军与汉军激战多时,陈余知道一时未能取胜,就命令后撤,准备坚守营帐。在多次冲击受挫之后,赵军将士也感到倦怠了,他们不得不暂且放下立功受赏的贪念,准备撤回本营,稍作休整,再设法进攻。

然而,赵军往后一看,只见自己的营寨里竟然插满了汉军的红旗,不由得军心大乱:汉军是从何处飞来的?怎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占据了我们的大营?坐镇大营中的赵王和陈余等人,是不是全都作了人家的俘虏?

赵军惊慌失措,秩序大乱,兵士们纷纷溃逃,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赵王歇、陈余等人,由于脱离了大营,原有的指挥、通讯系统都已失灵,面对着全军大溃散,竟然无计可施。赵军将领们虽然当场杀了不少逃兵,以正军威,严明军纪,但仍旧阻止不了士兵的逃亡。更多的逃兵拥来,裹挟着他们一道逃走了。

韩信见自己的战略意图,已经开始实现,命令据垒苦战多时的汉军,乘赵军混乱之机全力出击,占领敌军大营的两千名精锐骑兵,也不失时机地策马杀出,形成了东西夹击的局面,赵军大败。井陉关守军也丧失了斗志,弃城而逃。

留守的赵王赵歇知道大势已去,在汉军全部占领赵国之前,就逃回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陈余率领部分残兵败卒,逃奔到抵水边上,为汉军中的常山守张苍所杀。此后不久,赵王歇也被汉军所俘虏。

井泾大战结束后,将领们纷纷向韩信呈献俘虏和赵军官兵的首级。井陉之战,以汉军大获全胜而告结束。韩信谋定而后动,再次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韩信当然没有忘记大战前的允诺,当天就在大营中犒劳将士,举行了热闹盛大的会餐,设宴庆功。汉军官兵个个笑逐颜开,纷纷献上战利品,报告战果,庆贺胜利。不到一天时间,汉军就阵斩陈余,全部消灭赵军,大获全胜。对韩信的计策,从诸将到士卒,人人心悦诚服。

破魏、代之战的打法,诸将觉得易于理解。但是,这次赵军实际有二十万,固守井陉,对于这样的劲敌,韩信不按兵法行事,却能以少胜多,以劣势敌优势而获胜,诸将感到韩信的战略,真是深奥莫测,自己实在不能领会其中之奥妙。

诸将请教韩信说:“兵法上说摆布阵地要右靠山,后靠山;左临水,前临水。将军您这次却命令我们背水列阵,与兵法的规定正好相反。还说等打垮了赵军再会餐。当时,我们不理解也不相信。结果这样摆法,竟打了一个大胜仗!这到底是个什么战略战术呢?”

韩信一听,笑道:“诸君都读过兵法书,我的计策就在兵法上,不过诸君没有注意而已。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吗?这次我军参战的主力,都是最近才调集过来的,没有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我与各部将士互相都不熟悉,把这样一支素质很差的军队投入战场,就等于驱赶着街市上的老百姓去打仗。根据这种情况,只有把他们放在绝境,让他们看到自己处于险境,才能迫使他们为了保全自己而英勇作战。这样,一盘散沙才能团聚在一起,一个懦夫才会变成各自为战的勇士。如果置之生地,敌军势大,和敌人一交锋,他们肯定就要纷纷逃散的,这样还能战斗吗?我怎么可能指望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杀敌呢?”

诸将听了,如梦初醒,都点头称是,连连称赞道:“将军深谋远虑,巧妙地运用战略战术,变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我们比起您来相差太远哪!”

听了这话,韩信只是笑而不答。

随后,韩信肃然起立,回礼说:“诸位将军过誉了。今日之战,全靠各位身先士卒,殊死搏斗,才有此大胜。否则,只要有任何一部分将士作战不力,我方阵营被敌军攻破一个口子,那么现在庆功祝捷的就不是我们,而是陈余了。我韩信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了。依我看来,真正的功劳是你们的,而不是我的,我应该感谢你们才是啊!”

诸将听了,无不为韩信推心置腹的话语所感动。

韩信接着说:“一个人不论多么机智多谋,也总难免有思虑不周的地方。身为一军统帅,只有把部下的意见都汇总起来,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才能保证决策不出现失误。希望大家今后都一如既往,精诚合作。”诸将都格外感动,一个个都表示愿意跟随韩信杀敌到底。

的确,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因时因地因情况而制宜。正是这场战役,使“背水一战”、“拔旗易帜”演化成为今天我们常用的两个成语典故。如今的人们大都仅仅知道这两个成语的字面引申意义,而早已忘记了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八个汉字背后,曾经的那场实实在在的战火狼烟,以及处于这场战火狼烟中心位置的韩信,曾经的惊心动魄、奇妙绝伦、炉火纯青的战役指挥艺术。

韩信不顾兵法禁忌,背水列阵,在破赵之战中,大获全胜,占据了代、赵之地。这在军事上创造了背水列阵取胜和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从而为我国古军事学增添了宝贵财富。正是这场战役,进一步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充分证明了韩信不愧为古代伟大的军事家。

正是这场大战,充分展现了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杰出军事才能,成为韩信荣登中国战争史“兵仙帅神”排行榜的抗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