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6799400000031

第31章 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3)

因此,他就把他养的那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每天也不去挤奶了。

一个月以后,宴请宾客的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牵来,想要挤牛奶,让客人们尝到新鲜的牛奶。可是不论怎样努力,一滴牛奶也挤不下来,最后还当场被客人们讥笑了一顿。

醍醐灌顶

做事应把握好时机。把握好时机,就是要学会选择,学会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著。人生不过就是三种状态而已:过去、现在、未来。人生不过就是三天时间而已:昨天、今天、明天。过去不可留恋,现在必须把握,未来尽情欢乐。人生的态度不过是你对昨天、今天、明天的态度罢了。日日精进,也只是当下一天。

禅机故事

灵丹已在你腹中

从前,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老僧才学广博,声名远播。小沙弥整日按师父所授之法打坐,读经,日复一日。小僧心中很着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师父的修为?如果有一种速成的灵药就好了。”想法被老僧知道了,他微笑说:“其实也不难,世上的确有一种能启迪人智慧的灵丹,你若有心,师父愿陪你一同去寻找。”于是他们出发了。

寒来暑往,转眼间已过了十二个春秋。这期间,他们访遍了名山大川、市井小巷,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了各种各样的事,老僧更加睿智了,小僧也一改当年的童稚,变为一老成持重的青年。但有一事小僧仍很困惑:这么多年苦苦追寻的灵丹为什么还没出现?师父的话不会有错呀?于是向老僧请教,老僧哈哈大笑:“徒儿好糊涂,灵丹已在你腹中了。”

小僧方大悟。

佛学百科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五十三个,大小佛像五万一千多尊。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昙曜开凿五个大石窟(第十六至二十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最大的是第六窟(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20米,中央直立一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连窟顶,整个塔柱和洞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宝库之一。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

在著名的《六度集经》中,有一则宽恕敌人、以德报怨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长寿王。他仁民爱物、慈悲为怀,整个国家风调雨顺、财富民丰。然而却也因此引来邻国贪王的觊觎,想要出兵侵夺。得知敌兵压境的长寿王,不愿为保卫一己的王权而殃及无辜的百姓,于是决定舍弃王位,与儿子长生相偕遁隐山林。

因此,那个贪王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了长寿王的国土,并重金悬赏捉拿长寿王父子。而息心山林的长寿王,为了帮助远来依投的梵志,自愿舍身,让梵志得获赏金,于是很轻易地就被贪王所擒。

残暴的贪王,还故意在长寿王国家的大路上,公然火烧长寿王,以逞己能、以警大众。

临死之前,长寿王突然惊见乔装为樵夫的儿子,混杂在人群中,双眼冒着怒火、满怀仇恨。长寿王于是仰天宣示,其以仁为诫的遗教,希望儿子长生能秉承以德报怨的家风。

虽然亲耳聆听父亲最后的教诲,但父王惨死、国土沦丧的深仇大恨,令年轻的王子长生一心只想伺机报复,以除胸中的积怨。于是多才多艺的长生,利用在大臣家为仆役的机会,取得贪王的赏识,进而成为贪王的贴身侍者。

在一次伴随贪王外出打猎的途中,长生刻意让贪王脱离随扈,并迷失在山林间。而筋疲力尽的贪王为了想好好的睡上一觉,便将随身的佩剑卸下,交由长生保管。待贪王熟睡之际,长生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拔剑而出想要以偿夙愿。

然而在下手之前,长生忽忆父命,父王临终前言犹在耳边的叮咛,软化了他以牙还牙的固执,不由得他将剑缓缓抽回,理智驱使他按剑不动!

巧合的是,贪王突然从噩梦中惊醒,不安地说道:“我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要杀我,怎么办?”

“大王莫惊惶!有贱民在此护卫您。”长生佯言安慰贪王,于是贪王复安然入睡。如是者三,长生决心尊奉父亲仁诫原谅贪王,便自动向贪王表明他的真实身份,并请求贪王:“快将我杀了,以免我报仇的恶念又死灰复燃!”

震惊的贪王被长寿王父子以德报怨的仁行深深感动,当下幡然悔悟,自愧如豺狼。于是将国土归还长生,两国并义结为兄弟之邦。

醍醐灌顶

圣严法师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真正的慈悲不只是爱你所爱的人,还应能宽恕、爱护你的仇敌;而如此宽厚的胸襟则来自人我一体、爱人如己的智慧。当别人以恶劣的态度对你的时候,你若还能以德报怨,用你的仁爱去感化对方,那么你将会成为无敌之人。

禅机故事

威德与折福

南北朝时的僧稠禅师住在嵩山的时候,寺中有僧众百人,每天靠着一个自然涌出的泉水饮用。有一天,忽然有一个妇女穿着一件既脏又污秽的衣服,两腿夹住一只扫帚坐在喷泉的石阶上,听僧众们诵经,众人当她是疯子,齐力要驱逐她出去。这位妇女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非常生气,就用脚踢着泉水,泉水立刻枯竭,她也随着不见了。

当时在旁的僧众非常惶恐,大家知道闯祸,便将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僧稠禅师。禅师面露笑容,从寺里慢慢地走出寺外,口里三呼叫着:“优婆夷!优婆夷!优婆夷!(在家学佛的妇女)”

话犹未完,刚才那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应声出现,禅师对她说道:“众僧正在行道,你应善加护持,不可骚扰!”

优婆夷于是便用脚轻轻地撩动枯竭的喷泉一下,水就又冒上来。这时大家都很感激僧稠禅师的威德与神异。

后来齐文宣帝每逢办完了国事,便带着卫士到寺里参谒问道,但是每次僧稠禅师随任文宣帝来来往往,却从不曾迎送过一次。事情经常如此,弟子们有的看不过去,便劝谏老师说道:“禅师!陛下每次降临礼佛,对佛法弘传,大有帮助,而禅师却从不迎送,恐怕会遭受非议吧!”

僧稠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从前宾头卢有一次迎王七步,致使国王蒙难七年,我的道德虽比不上别人,但我不能使皇上折福。”

佛学百科

地藏菩萨

地藏,是梵文的意译。佛经说地藏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所以得名。释迦牟尼嘱咐他,在释迦寂灭、弥勒佛未生之前,救助六道众生。他即发下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宋高僧传》载,他转世为新罗(今朝鲜半岛)王子,自幼出家,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建寺收徒,年99岁圆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现九华山神光岭有肉身殿,相传即为地藏菩萨的成道处。

懂得变通方为智者

《百业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呆子,头发都掉光了,成了秃头。

一天,有一个人看到他头上没有头发,就拿梨子打他的头,打了一个又一个,把这个呆子的头皮都打破,而且流出血来。可是这个呆子仍是默默的忍受着,不抵抗,也不避开。

这时有另一个人看到,心里很是不忍,就对呆子说:“你为什么只是站着挨打?如果不敢回手,也应该避开才是。看你满头是血,不怕痛吗?”

呆子回答说:“唉!这种人愚痴横蛮到这样地步,真太不讲理了。他以为我头上没有头发,就可以当作一块石头,随便用梨子来打的,不知道这是我的头呢。终于打出血来了。你看,唉!这种毫无知识的人,我对他是没有办法的。”

另一个人听了,很是生气,就责骂呆子说:“你真是笨得可怜,难道别人打你,你只是站着不动,弄得头破血流,难道不是犯痴吗?”

醍醐灌顶

一位名人说:“聪明的人会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必须要学会变通,必须要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对于善于变通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困难。如果一味地迂腐不变,只能让自己吃苦头,还会给别人留下笑柄。

禅机故事

竹篮接雨

一次,寺中漏雨。禅师喊道:“房子漏雨了,快拿东西来接。”

有一个小僧人随手把身边的竹篮子无意识地拿了起来。

另一个弟子认为竹篮子是不能接水的。他起了这样的分别心,于是就找别的器物去了。

禅师赞许了立即拿竹篮子的那个僧人的机智。

佛学百科

佛陀的十大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最杰出的有十大弟子:第一是摩诃迦叶,苦行第一;第二是阿难陀,多闻第一;第三是舍利弗,智慧第一;第四是须菩提,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楼那,说法第一;第六是目犍连,神通第一;第七是摩诃迦旃延,论义第一;第八是阿那律,天眼第一;第九是优婆离,持戒第一;第十是罗睺罗,密行第一。

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朝阳升起之前,庙前山门外凝满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师父,请原谅我。”

他是某城风流的浪子。20年前曾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然而,他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山外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目。

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夜夜都是春,却夜夜不是春。

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陡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

“师父,您肯饶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吗?”

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只是摇头:“不,你罪过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连桌子也会开花。”

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方丈踏进佛堂的时候,惊呆了:一夜间,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红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盛开的花朵却簌簌急摇,仿佛是焦灼的召唤。

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他连忙下山寻找浪子,却已经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他过去的荒唐生活。

而佛桌上开出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

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醍醐灌顶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我们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知道,面对别人的错误,宽容比惩罚更有效。就像把一朵花儿踩扁了,它却把余香留在那人的脚上。这就是宽恕的力量——可以给人更大的震撼和回味。

禅机故事

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和尚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

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独园就问道:“一切皆空,你哪儿来得这么大的脾气?”

佛学百科

舍利

佛教界称释迦牟尼的遗体焚化后,结成的晶状物为“舍利”。后来,人们把得道高僧圆寂后焚化结成的晶状物,也称之为“舍利”,又称“舍利子”。舍利分为三类: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发舍利,黑色;三是肉舍利,赤色。

放松紧张的心情,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很有以前,在一座山上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一天,他被差遣去买食用油。在下山之前,庙里的一个大和尚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听了大和尚的话,打好油后,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不幸的是,在快到庙门口里时,小和尚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油却洒掉了三分之一。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大和尚拿到装油的碗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小和尚听了很难过,眼泪都留了下来。

老和尚听到了大和尚的斥骂声,就跑过来问是怎么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大和尚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你再去买一次油吧。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回来后还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

这样一路上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老和尚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洒出来。

醍醐灌顶

我们应该用一种轻松的心情来面对每天的生活,尤其是工作或生活愈紧张、愈忙碌、愈繁杂的时候,愈要懂得放松自己的身心。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只要我们的心中能够放下一些执著,以无所住、无所得、无所求的心来应对一切事情,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禅机故事

离成佛不远

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来拜访峨山禅师,并问他:“你读过基督教的《圣经》吗?”

峨山谦虚地说没有,让他读几段内容听听。学生打开《圣经》,翻到“马太福音”一章,读道:“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田野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织,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所戴的,还不如这一朵花呢!……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峨山听到此点头说道:“说这话的人,不论他是谁,我认为他是个已有所悟的人。”

学生继续读道:“求则得之,寻则见之,叩则开之。因为不论何人,皆可求得,寻见,叩开。”

峨山听了点头首肯,说:“很好。说这话的人,不论是谁,我认为他是一个离成佛不远的人。”

佛学百科

三世、三世诸佛

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

三世诸佛:在佛教成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称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称为未来佛。三世诸佛,统指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