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6799400000030

第30章 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2)

在现实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处,才能互帮互助,共谋发展。一切的相互排斥和尔虞我诈,一切的自大和冷漠,都将损害“生态环境”,最终损害到每个个体。

禅机故事

以不变应万变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迁离他去。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说:“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们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

那人接着问道:“无,怎能胜他们呢?”

禅师说:“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佛学百科

敦煌石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25里处,始创于公元366年,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直至14世纪相继凿建,遂成为巨大的洞窟群。现存石窟四百九十二个,彩塑二千四百余尊,其中北朝洞窟近四十座。洞窟多造佛装弥勒、倚坐弥勒和弥勒菩萨像,中心柱窟多系中心柱上造像及窟壁画千佛(兼部分佛教故事)的千佛窟。敦煌石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动动脑子能更顺利地解决问题

少康法师是净土宗五祖,少年出家,历学法华、楞严、华严、瑜伽等经论。他本是位学问僧,但到了唐德宗贞元初年(785年),却突然改换门庭,学起净土,专门念佛了。

事出有因,原来,那年少康游学到了洛阳白马寺。有一天,他来到佛殿,突然看见殿上有一部经书放出光芒,映照一室。

少康感到很奇怪,上前一看,经书封面上写着“西方化导文”几个字,署名善导,是净土宗二祖所作。

少康法师便说:“我若与净土有缘,经书当现出更大光芒。”话刚说完,果然见经书又放出更大的光明。少康法师由此心服,便发誓道:“海枯石烂,我的净土之心不可改变。”

遂至长安光明寺,礼拜善导和尚生前所居的僧舍。突见善导的遗像飞至空中,说:“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指净土)。”话刚说完便不见了。

于是少康心有所悟,便至浙江传播净土法门。

那时,浙江对净土法门并不熟悉。所以,少康来到后很少有人接受他的教化。那,怎样才能传法呢?

少康想到了一条妙计:从娃娃抓起。他便以自己乞来的钱引诱孩子们说:“阿弥陀佛是你们的老师。有谁念阿弥陀佛一声,我便给谁一枚铜钱,念十声者,给钱十枚。”

孩子们年幼无知,也不知阿弥陀佛何意,听说有钱,便争先恐后地念起佛来。少康也果然履行诺言,把乞来的钱如数付给了孩子们。不久,消息越传越远,来少康面前念佛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少康没那么多钱支付,便酌情减量。

一个月后,他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没那么多的钱了,但我也不想让你们白辛苦,从今而后,每念佛十声,给钱一枚。”孩子们见钱给少了,但仍有钱可挣,便不以为意,反而念佛念得更快了,每个孩子都想多挣些钱呢。

这样月月下来,到了一年之后,孩子们念佛已成了习惯,少康不给钱了,一张张小嘴却仍是常宣佛号。受孩子们影响,当地的大人无论贵贱,也都念起佛号来。少康在街头巷尾一过,所见之人皆佛号声声,响成一片。

少康笑了,妙计终于得售,净土法门终于在百姓心中扎下根了。

醍醐灌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动脑子巧做事。巧妙的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气力,可以很便捷地达到目的。当然,动脑子并不是用计谋来对付别人,而是在做事情的时候,善于思考,想出各种巧妙的点子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禅机故事

一生万千

在一座禅寺里,负责煮饭烧菜的典座,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职务之一。但要把这个职务做好,不仅要将饭菜煮出味道,尤其要爱惜米、菜、油、盐,不可糟蹋。参学很多道场的石霜禅师在沩山禅师那里负责典座,管理米粮。

一天,他正在筛米时,住持沩山禅师来了,对他说:“不可抛散米粒,因为那是施主布施的。”

石霜答道:“一向不抛散。”

沩山就看看四周,从地上拾起一粒米说:“你说不抛散,那么这一粒从哪里来的?”

石霜禅师默默无言,无话回答。

沩山禅师接着说:“莫轻这一粒,因为百千万粒从这一粒生。”

石霜立刻把握机会,问道:“那这一粒从哪里生出来的?”

沩山禅师却不回答,呵呵大笑地回方丈室去了,到了黄昏,禅师就出现在禅堂说道:“大家听着,米里有虫!”

佛学百科

东林寺

东林寺坐落在庐山西麓,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净土宗(莲宗)祖庭,开山祖师是慧远法师。祖堂在藏经楼东侧,出木池旁。旧称“远公影堂”、“十八高贤堂”,今仍有“运公堂”匾额。寺内殿堂楼室多达三百多间,藏经一万多卷,为当时全国寺院之首。大雄宝殿是东林寺的主要佛殿,高19米,进深24米,总建筑面积386平方米,是一座宏伟的仿宋建筑,建成于1989年,全殿共有大小金身佛像70余尊。

不去做让明日后悔之事

《百喻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贫穷,却很能吃苦,工作时非常的勤劳。然而由于没有技术,也只是常常给人家做苦工,得到一点点的报酬,勉强维持生活。后来,他想要给自己添一件衣服,就拼命的省吃俭用,努力工作几年后,才勉强做了一件粗布的衣服。

有一天他家里来了一个远亲,看到他穿的衣服对他说道:“你为何穿这样粗布的衣服?”

他回答说:“粗衣有什么不好,只要心里满足,粗衣与凌罗绸缎有什么分别呢?”

亲戚又问:“难道你不想穿更好的衣服,过更好生活吗?”

这个人回答说:“想,有什么用呢?命运如此有什么办法?”

亲戚接着说道:“不,您是贵族的后裔,只要你肯求神,神会赐给你幸福的。”

这个穷人有些心动了,说道:“怎样求法?”

亲戚就大声音地对穷人说道:“把您那件粗衣焚烧掉,虔诚的祈祷求神赐给你一件新的妙衣,更赐你幸福,神就会让您如愿以偿了。”

这位穷人本来虽生活穷苦一点,也过得心安理得,自听那位远亲一番话,即新燃起幸福的美梦,于是请这位远亲主持求神的仪式,把那件粗衣焚烧了,也至诚的祈祷,可是无论怎样求,妙衣也没有出现。

最后,这个穷人后悔地说:“我为什么这样愚痴呢?把自己的衣服烧掉,而去求遥不可知的神赐予美妙的新衣?”

醍醐灌顶

很多人不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反而去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直到把已拥有的也失去了,方才后悔不已。其实,我们每个人拥有的都很多,只是我们并不在意而已。只要懂得珍惜所拥有的,内心就会平和并充满欢欣。

禅机故事

哭笑无常

自古以来,“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是禅门两大功臣。

一天,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在散步,忽见一群野鸭子飞过去。马祖问道:“那是什么?”

百丈禅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一群野鸭子!”

马祖禅师问:“飞到哪里去了?”

百丈禅师答:“飞过去了!”

马祖用力捏了一下百丈的鼻子,百丈痛得大叫!马祖便指着百丈的鼻子问:“不是在这里吗?你怎可说飞过去了?”

百丈听后,廓然大悟!但他一句话也不说,却回到房里痛哭,禅友问他为什么要哭?他照实告诉大家说马祖老师捏痛了他的鼻子。

禅友们不解地问道:“是你做错了什么事情吗?”

百丈禅师回答道:“你们可以去问问老师!”

禅友们问马祖大师,马祖说百丈自己知道,禅友们再回头来问百丈,百丈却哈哈大笑,禅友们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以前哭,现在又笑呢?

百丈禅师回答道:“我就是以前哭,现在笑!”

佛学百科

文殊菩萨

文殊,全称文殊师利,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妙德”、“妙吉祥”等。在佛教寺院中,他常塑在释迦牟尼佛的左边,为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专司“智慧”,常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并称。文殊菩萨的塑像常是顶结五窑,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最大的特点是骑着一头青狮,表示智慧威猛。相传他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做事应该三思而后行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印度古代的时候,曾经有一伙商人,准备到大海里探宝,但大家都不熟悉去大海的路,必须要找一个向导带路,才能前往。于是他们就共同努力,多方寻找,果然在临走的时候,请到一位领路人。

有了这位向导之后,他们便一起出发了。有一天,他们一行人,走到一处旷野地带,那里有一座祭祀天神的寺庙,按照常理一定要杀一个活人去祭祀天神。

于是这群商人商量:“我们这些伙伴都是亲人或朋友,怎么能杀掉谁呢!现在唯一跟我们没有亲属关系的就只有这位向导,用他祭祀天神长算了。”

祭神完毕,他们却迷失了前进的道路,不知该向哪儿走。结果,这些商人全部被困死在荒野之中。

醍醐灌顶

有的人做事只为自己的眼前利益着想,并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结果是得不偿失。冲动和鲁莽是做事的大敌。做事应该三思而后行,还要有长远打算,这样才会把事做得圆满。

禅机故事

从拥有到用有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沙弥一个全新的木鱼,小沙弥很喜欢,就要求师父说:“师父!这木鱼好漂亮,可不可以多给我一个?”

师父说:“你要那么多木鱼做什么?”

小沙弥说:“我觉得它很好看啊。”

师父:“人的心不容易满足,填饱肚子,又想要求山珍美味。有了房子,还要求要高楼大厦,有了千金,还要万金,就算有一大片的土地,又能吃多少五谷?有那么大的房子,到了晚上,又能睡多大的地方呢?”

“嗯!我懂了!东西够用就好,不能太贪心。”

佛学百科

观音性别之谜

观音菩萨到底是男是女,若从造像上看,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男,一类是女。唐代以前的观音像大多体格刚健,秀骨清貌,并非女相;唐以后的观音像脸庞渐趋丰腴圆润,尔后则脸形更显俏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便成为女性形象了。观音菩萨从男到女,只是为了使众女信徒供奉方便而形成女性的化身。其实佛教里所说的菩萨是没有性别之分的。

做事应分清轻重缓急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经商的人,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带了两个年轻的儿子和一头骆驼及许多贵重的货物,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

父子三人牵着骆驼向田野间行去,他们看到农夫在田野工作,这位商人就对儿子说:“世间的万事以及事业,哪一件不是经过千辛万苦的经营,而后才得到成果的?你看农夫若无春天辛劳的工作,又哪里会有秋天的收获呢?”

年轻的儿子说道:“爸爸,我们出门经商,不也像农夫的春耕,若不经遥远的旅途奔走,哪里又能赚得最优厚的利润呢?”商人点点头表示同意儿子的看法。

他们就这样,一边看着风景,一边赶路。一路上经过了田野,穿过了森林,要开始爬山了。若翻过这座山,便到了做生意的地方。

可是不幸的是,在爬山的时候,载货物的骆驼忽然倒在山路上死了,这使他们感到无限沮丧。父子三个人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叹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最后,父亲说:“先将骆驼身上的货物卸下来再说。”

于是,两个孩子立刻卸下了骆驼身上的货物。等货物卸好时,父亲又说:“骆驼已经死了,它的皮还有用处,就将它的皮剥下罢!”于两个儿子又忙了一阵,将骆驼的皮剥下来。

然后父亲想:既然货物不能运到市场去卖,只好回家再准备一头骆驼,再来运这些货物了。于是吩咐儿子说:“现在我回家去,再牵一头骆驼来,你们好好看着这些货物,特别是这只骆驼皮,还可以买些钱,不要让它损坏了。”

商人吩咐完之后,便一个人下山去了。没想到第二天竟下起大雨,两个年轻人见下起了大雨,便想起父亲吩咐——特别要照顾骆驼皮,就从货物中拿出最高贵的白毛毡,盖覆在骆驼皮上。大雨一直下了好几天,白毛毡被雨损坏了,而骆驼皮也腐烂了,货物也统统损坏了。

最后他们除了一些破烂的东西,便一无所有了。

醍醐灌顶

做事应分清轻重缓急,先做紧急之事,而非所急之事,则可稍后去做;做事还要安排好合理次序,这样才不会乱了章法。这样能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能提高办事效率。

禅机故事

人生好快乐

昙照禅师每日对信徒说法,第一句话总是:“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但有,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不断地叫唤道:“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和尚老远就听到了,过来责备他道:“一个出家人,生了点小病,就不住地叫苦喊痛,像什么话!”

昙照:“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自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以前你不是这样的呀。我记得有一次你掉进水里,快要淹死了,后来被人救起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当时你那种视死如归、无惧无畏的样子,令全院的和尚很是佩服。而现在,你怎么变得这么娇气呢?况且,你平时不住地讲快乐、快乐的,怎么生了这么点小病,就毫无顾忌地大叫痛苦呢?”

昙照对住持和尚道:“你过来一下,到我的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声问道:“住持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又不住地叫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按照佛法,答快乐对还是痛苦对都是错的。因此,住持无言以对。

佛学百科

义净大师

义净大师(公元635—713年)俗姓张,名文明,唐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山庄人。仰慕法显、玄奘西行求法的高风,义净西行求法,意在传宏。他的主要译著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一百五十赞佛颂》、《金光明最胜王经》、《孔雀王经》、《胜光天子香菩萨咒》、《一切庄严王经》、《成唯识宝生》、《尼戒经》、《杂事》、《律摄》等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著。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以后宴请宾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使临时不致缺少供应。

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积储,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要是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太久了,牛奶还容易坏掉,不如把它放在牛腹里,等到宴请宾客那天一并来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到新鲜的牛奶了,那岂不是再好不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