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6799400000024

第24章 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3)

梵志就将右手中的梧桐花放下。

世尊再说:“放下吧。”

梵志就问:“世尊,我现在两手都空了,还让我放下什么?”

世尊对他说:“我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花果,而是叫你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并且在一时间统统地放下,一直放到无可再放。那时,你就进入心性不生不灭的境界了。”

佛学百科

《金刚经》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此经以一实相之理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意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远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现实世界不执著或留恋。由于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故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

时间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禅海和尚从前是一位武士的儿子,十八岁时做了一位高官的随从。

有一次他跟随高官及高官的太太到江户游玩。竟然与高官的太太产生了暧昧,关系十分亲密,两人心心相惜,两相情悦。然而,纸包不住火,他俩的私情终于被发现了。在自卫中他杀死那位高官,带着高官的太太逃往了别处。

他们没有了生活来源,却习惯了奢华的生活,后来两人堕落成贼,最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最终还是离开了她。到了很远的一个寺庙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

禅海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他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

于是,他就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日日不辍。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尺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高官的儿子已经成为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禅海,终于发现了禅海的行踪,发誓要将禅海置于死地才罢休。

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成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了。”

这位高官的儿子看了看即将完成的隧道,心想,就等他一等也无防,反正早晚也要死在我的手上。于是,就耐着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隧道。

一晃又是几个月,高官的儿子看到禅海每天很辛苦地挖掘隧道,饿了就吃一口乞讨来的剩菜饭,深深地被禅海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便开始帮助禅海挖掘隧道。又过了一年,隧道终于完成了,这时,高官的儿子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禅海的坚强意志折服了。

禅海看到人们可以从隧道安全通过了。于是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的复仇者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您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醍醐灌顶

时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谁也不能低估了时间的力量。时间是治疗一切伤痛的良药,时间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如果我们心中有什么伤痛或者怨恨的话,就请转移一下注意力,转化一下情绪,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觉得那种感觉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强烈了,甚至会消失了。

禅机故事

又是一点

禅师在扫地,有人问:“禅师为什么还要清扫寺院?”

禅师回答:“灰尘从外面来的。”

问道:“既然清扫寺院,为什么还有灰尘?”

回答说:“又是一点。”

佛学百科

佛教中有占卜预测之术吗

佛教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宝库,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占卜预测是古代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甲骨文和敦煌古藏文书简中发现了大量的占卜卦相记载和占卜方术。藏传佛教中流传下来的有关占卜术的书籍资料也很多,如甲骨卜、绳卜、线卜、骰子卜、飞禽走兽鸣声卜、数算、星算、命相“黑算”、地理风水观测、附体预测、历算等,种类名目甚多。

正规的佛法中不提倡搞占卜之类的活动,但佛教对利乐众生的方便之法随顺世俗,并不坚决反对。所以,各民族的佛教文化中就有了各民族文化、习俗的特色。但佛教对世俗文化通通视为“外学”,与“内学”佛学有主次之分。

有些真相不可说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沙门。他穷得一无所有,终日以乞讨为生,但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不伤害生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有一次,这个沙门一连三天没吃到一点儿东西,饿得头昏眼花。他路过一个人家,便跌跌撞撞地走进去讨饭。这是一个富商之家,家里富丽堂皇,陈设极其考究。女主人见他饿得可怜,便令佣人摆上丰盛的饭菜款待他。这沙门大喜过望,独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家的男主人,是个珠宝收集者,经常高价收购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家里珍藏的名贵珍宝,应有尽有,简直成了珠宝陈列馆。

这一天回家,他又兴高采烈地拿回一颗珍珠,这是颗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珍珠。他兴冲冲地走进房内,只见有一个沙门在独自吃饭,便把珠子放在桌上,转身进内室去换衣服。就在他刚刚转身离开的时候,家里养的一只鹦鹉飞了过来,一口将那颗珍珠吞在肚里。

不一会儿,男主人换好衣服和妻子一起出来了。他忽然发觉那颗宝贵的珍珠不见了,便急忙向沙门问道:“那珠子哪儿去了?”沙门一听愣住了,随即回答道:“什么珠子?我没看见啊。”男主人又追问道:“那么,可曾有人来过吗?”

沙门回答道:“不曾有人来过。”于是男主人勃然大怒说道:“我刚才明明把珠子放在桌上,而这里除你之外,再无一人,珠子转眼之间就不见了,肯定是你偷的!你这个没良心的家伙,我们好心好意地施饭菜招待你,你却恩将仇报,偷人家的东西。今天你老老实实地把珠子交出来,我便饶你一命,否则就把你活活打死!”

沙门闻言并未惊慌,反而坚定地说道:“我没拿,绝非是我拿的!”

男主人听罢大怒,抄起一根木棒,劈头盖脸地向沙门打去。沙门被打倒在地,鲜血直流。

此时,那只吞了珠子的鹦鹉正飞过来饮血,恰好与男主人挥舞的木棒相撞,当即被击身亡。这时,沙门说话了:“住手!我告诉你吧,是这只鹦鹉吞了你的珍珠。”

男主人一听,忙吩咐仆人把鹦鹉的肚子剖开,果然取出了那颗珍珠。男主人手持珍珠,奇怪地问道:“你明知是鹦鹉吞了,可你为什么不早说呢?也免得受如此皮肉之苦。”

沙门回答道:“我持佛戒,不得杀生。本想告诉你真相,又担心鹦鹉遭剖腹之祸。现在鹦鹉已经死了,说出来也无所谓了。如果鹦鹉未死,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讲的。”

男主人听罢,内心十分惭愧,连连向沙门赔礼道歉。而沙门却平静的像不曾发生过此事一样,脸上毫无怒色。

醍醐灌顶

每个人心中都有善念,每个人也应该诚实地说出一些事情的真相,但有些真相说出来后,往往会导致善念的毁灭。所以,为了维护心中的善念,有些真相不可说。

禅机故事

残缺的鬼

有一次慧嵬禅师在山洞内坐禅时,来了一名无头鬼,若是一般人见了,必定吓得魂不附体,而慧嵬禅师却面不改色地对无头鬼说:“你原本就没有头,所以不会头疼,真是好舒服啊!”无头鬼听后,顿时消失了行踪。

又有一次,出现了一个没有身躯只有手脚的无体鬼,慧嵬禅师又对此无头鬼说:“你原本就没有身躯,所以不会为五脏六腑的疾病而感到痛苦,这是何等幸福?”无体鬼一听,也突然地失去了踪影。

有时,无口鬼现前时,慧嵬就说没有口最好,免得恶口两舌,造业受罪;有时无眼鬼现前,慧嵬就说没有眼最好,免得乱看心烦;有时无手鬼现前,慧嵬就说无手最好,免得偷窃打人。各种幽魂野鬼只要一出现在他眼前,慧嵬就将前述的话说出,他们就会销声匿迹了。

一般说来,无头、无体,而且对方是鬼,应该感到恐怖才对,无眼、无口、无手,是非常狰狞的样子,而慧嵬禅师却对他们说无头、无体是多么好,无眼、无口、无手是多么幸福的事。能将祸视为福,所谓转迷为悟,转秽为净,就算鬼也畏惧而不敢出现了。

佛学百科

藏传佛教造像——宝生佛

宝生佛,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之一。在一些显教经典里又被称作“南方宝幢佛”或“南方宝相佛”。由于显教经典对此佛的记载甚少,所以汉地的寺庙对于这位佛供奉也极少。在密教里,宝生佛是修习密法观想的佛陀之一,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是密教的重要膜拜对象。密教经典《守护经》记载说,宝生佛左手持衣角于手心,右手仰掌,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宝生佛属金色(也称黄色)宝部部主,居南方,故亦称为五方佛中之南方佛;因宝生佛具有平等性智,也称为五智佛之一。

把贫穷布施出去,就可以收获财富

迦旃延在阿槃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去听闻佛陀说法。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嚎哭。尊者一见,不觉油然地生起同情怜悯之心。他怕这个妇人因什么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河自杀。

因此,他就上前问道:“妇人!什么事情使你如此伤心,要在这里嚎哭呢?”

“不要你管,告诉你有什么用?”妇人哭的声音更大了。

“妇人!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帮助你解决苦难的问题。”迦旃延耐心地劝导着。

“你是没有办法的,你看世间上那么多不公平,贫富如此的悬殊,我是一个苦命的穷人,一生都在受苦,我被贫穷的苦难折磨得实在不想活了!”妇人越哭越觉得委屈。

妇人说完后,像要往水中跳的样子,迦旃延赶快上前一把拉住她,非常慈悲和同情地开导她道:“妇人!你不要伤心,世间上的穷人很多,不止你一个人。同时,穷人并不一定就是痛苦或不幸的,富人也并不一定就是快乐的。你看那些拥有奴婢和田宅的富人,他们天天仍然为贪欲瞋恚的烦恼受苦。为人只要平安的生活就好,贫穷值得什么悲伤的?”

妇人不耐烦的挣扎着说道:“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门,你能看得开世情,但我们不能。你要知道,我是这里大富豪的奴隶,我成年累月的做着奴役,衣食不周,没有自由,而且我那黑心的主人,悭贪暴恶,没有丝毫慈悲心,我们做事,稍有差池,便会打骂交加,叫我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想到这些痛苦都是由于我的贫穷所致,怎么不叫人为穷苦悲伤呢?”

“妇人!既然如此,你不要悲伤,我告诉你一个解脱贫穷和发财的方法。”

“是什么方法啊?”妇人把眼泪揩拭一下,望着迦旃延。

迦旃延就接着说:“这个方法很简单,你既然为贫穷而受苦,那你可以把贫穷卖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