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潜伏心理学
665000000030

第30章 和自己相处——把最好的一面带出来 (3)

正确的方法是,不要让不愉快的情绪很容易在心头存储,可以试着深呼吸,让头脑瞬间冷静,不让坏情绪肆意侵袭你的大脑。还可以打个电话给自己生活中的朋友,和他谈谈你的遭遇,无论他能否给你实质性的帮助。不知不觉间,在倾吐的过程中,坏情绪就会疏导和排泄出来!摩西奶奶效应——带薪学习,别说自己学不会

摩西奶奶效应来自于一个真实的人,那就是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她到暮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才,75岁开始学画,80岁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她曾经自豪地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那就是——上帝会帮助每一个想成功的人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已经到了80岁。

这个实例说明:人类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选择自己。心理学家格拉宁更是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么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要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

这都给人们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息,那就是一个人内在的潜力的确是巨大的,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自行泯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职场就是一个人不断发掘自己另一面的过程,只要发掘出潜力,你就会发现未知的自己,和自己曾经不敢想象的未来!

工作就是学习,学习也是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摩西奶奶的毅力和珍视自己才华的精神,工作完全有可能成为人们喜欢做的一件事情,而人们所做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是自己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在每一件事情被顺利解决的过程中,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必然有所增加。

而且,以学习的态度面对工作,还会让人们关注到其他人的优点,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这些优点一旦被学习,就会在很多时候对自身有所帮助。学习别人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只要用心,就可以借着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能量得到更好的发挥!

董云飞的工作是在一家外贸公司做总经理助理,但他的理想一直是做一名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熟人的介绍,他可以进入一家民营杂志,做一名记者。这让他对于个人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方向和规划。

董云飞在大学里学的是中文专业,又做了多年的总经理助理,人情练达和文笔表达方面都不成问题,于是杂志的主编就和他在电话里沟通了另外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会不会摄影,第二个问题是会不会开车。

是的,对于一个专业的记者来说,主编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事实证明,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是拥有了过硬的摄影功底,工作起来就会如鱼得水,为报道增色不少。而且,民营出版社的人员配置更加的经济,宁愿高薪聘用一个既会开车又会采访的记者,也不会单独为每个记者配一个司机。

不料想这两个问题让握着电话听筒的董云飞有点手心出汗,怎么办?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就在眼前,可是摄影和开车,他以前想过去学习这两门技术,但是都没有因为没有时间而耽搁了。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对这份工作的渴望,让这时的董云飞突然鼓足勇气对电话的另一端说:“没问题,我会开车,也学过摄影。”

显然,杂志的主编对他的回答万分满意,不但答应让董云飞去杂志社上班,而且还应允了他最高的薪水待遇。快要挂电话的时候,董云飞很委婉地对主编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由于个人工作交接的一些原因,董云飞还要再过一个月才能正式去杂志社上班。

由于主编和董云飞沟通得非常畅快,于是,稍微思考了一会儿,主编也答应了董云飞的请求,这让董云飞内心暗喜,挂上电话后他马上联系摄影培训,并且安排自己第二天就马上学开车,既然自己已经承诺主编,就不能失信于人,他一定要在这一个月让自己学会这两门技术。

通过一个月的刻苦培训,摄影和开车董云飞都可以及格了,他终于有自信去面对主编了,而且,庆幸的是,刚踏入工作的第一个月并没有需要独自开车外出采访的情况,正好趁着这短时间,董云飞考取了驾照,为自己的职业铺就了一条“无忧路”。

心理学专家支招

在工作中,不要轻易说自己不会某项技术,因为很多时候,当你承认自己不会的时候,往往就接受了自己的这样的一种状态。任何技术,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所以先承担下来,也直接给自己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拿开车来说就是如此,如果一个人面对的工作岗位要求是会开车,而他却因为自己不会开车,觉得条件不符合而直接放弃,另找工作,那么他就会永远不会开车,永远绕开要求会开车的好工作,而选择并不如意的工作。这将是多么可惜的错误。对于技术,一个人要有自信,这种自信不是以为自己什么技术都会,而是相信自己通过学习,什么技术都可以学会。

不但对于自己未知的领域要保持这种学习力,对于自己非常熟练的工作也要保持这样的学习力,在同一个问题上可以尝试着采取更好的方法,和尝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突破。

同时,在自己不断学习,表现良好的时候,可以适时地给自己一些奖励,无论程度如何,就是要放纵自己一下,对自己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再回头看看你付出的那些艰苦努力,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走得更远。还可以将自己的进步告诉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为自己骄傲,为未来增加信心!

权威效应——做好自己,轻松管理别人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而且人们容易相信他说的话都是正确的,也就是 “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美国心理学家们还曾因此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

“化学家”说这里面有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蒸馏水本身是没有气味的,那为什么多数学生举手,就是由于这位“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而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

其实,权威效应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更有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而且人们对于超群的人都有崇拜心理,人们总认为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如果你是公司人事部的职员,公司交给你一个任务,让你给员工招聘一个讲师,在讲课内容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是从民企出身的讲师,一个是从跨国公司出身的讲师,你会选哪个讲师?

选了那个看起来简历不错的跨国公司出身的讲师,即便是做砸了,也可以和老板和学员交代:这个讲师毕竟是大公司出来的,讲得不好只能说明培训行业水平低。如果选了民企出身的讲师,万一做砸了,你就没有办法和公司和老板交代,因为这就是你选人的失误。

这是最直观的权威效应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在职场中不要轻易去质疑权威的地位,应该先学会别人的优点,再规避别人的不足。

丁小圆是一个做事非常勤快的小助理,但是有时候,她经常给她的领导许总惹一些小麻烦。

有一次,许总让她打印开会用的文件,她打印好了之后,就去送给领导,路上不小心又把文件掉在了地上,文件是许总开会急需的,于是,丁小圆就马上手忙脚乱地将文件捡起来。领导开会的时候看着稿子,发现出了问题,丁小圆打印的时候非常粗心,没有添加页码,而且,因为稿子曾洒落一地,许总给大家讲文件的时候,只能临时组织文件,重新标记页码,在公司各位重要的领导面前耽误了时间。

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丁小圆非常心虚,可是许总并没有责怪她一句,而是在下次打印的时候,亲自在小圆面前操作示范了一遍,丁小圆发现一个位高权重的领导,细心和专注的时候更加值得尊敬。

许总在电脑里首先按照打印文档的内容更改了文件名字,方便查找,然后添加页码后打印,文件打印好,许总又拿起订书器装订。

许总把一枚订书钉钉在文件左上角四十五度角的位置上,而且还告诉小丁,这样装订,首页的纸张就不容易脱落,也便于阅读,还不浪费订书钉。

看到上司的细心,丁小圆以后整理文件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她不再让所有的word文档散乱地放在电脑桌面上,而是认真地归纳整理手头工作,再也没有丝毫的松懈。

还有一次,许总让丁小圆找其他部门帮助查找一份数据,丁小圆到了那个部门,直接对负责此事的方方说:“我需要一份某某数据。”

没想到,方方居然没有抬头看她,就直接回答她:“现在没有时间查。”

丁小圆抬高了声音说:“许总让我来找数据的。”

方方更加强硬地说:“不论谁安排的,我现在就是没有时间。”

丁小圆怒气冲冲地回到办公室,找许总告状,没想到许总听完后,并没有生气,只是平静地安排另一个女孩张静雅陪丁小圆找方方。

丁小圆悄悄地跟在张静雅的后面,张静雅到了方方那里之后,先对方方表示,这份数据对于自己部门的重要性,要感谢方方帮助查找数据。其次,张静雅还向方方解释说:“许总本来是想亲自过来取的,但是因为他要准备一份会议资料,特别忙,所以就没有来。”

没想到,方方一脸和气地说:“没关系,许总太客气了,我手头工作也有点多,没关系,我还是先帮你们查数据吧。”就这样,十分钟后,张静雅和丁小圆顺利地拿着数据回来了,丁小圆也从张静雅的示范中学到了重要的一课。

心理学专家支招

企业中,一个优秀的领导就是企业的权威,领导有时候会利用“权威效应”,用自身的行为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

作为员工,也要善于学习领导的优秀品质,而且,要能从优秀的同事身上学习。当然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因为别人的示范,就滋养自己的惰性,要知道别人的示范正是自己的不足。

与其羡慕别人的影响力,不如通过学习,来打造自己的影响力,例如工作进程中,突然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领导和各位优秀的同事都在积极想办法。那么,作为个人,无论出于公司的哪个阶层,都应该强迫自己像公司的大人物一样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顺畅和积极的态度!

蘑菇效应——想哭,成功了再哭

蘑菇效应是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是,到那个时候,它自己已经能够照到阳光了。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蘑菇效应。

对于这种现象,进入职场的人更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几乎都经历着这样的一个过程,那就是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视。当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不得不结束这段职业生涯。

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蘑菇效应有着自身的弊端。例如,磨炼对于一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可能耗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甚至有可能因不受重视,得不到合理的重用和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而最终被埋没。

但是,从大部分人的成长轨迹来看,每个人都要从磨砺中走来,蘑菇效应是一个人“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炼,它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要是一份工作,你付出了最大的精力,但是还没有成果,那么就不必再坚持,蘑菇效应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处于蘑菇生长阶段的人,孤立无援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的,不是人情冷漠,而是因为在职场,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压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没有谁愿意和有力量去承担另外的一个人的工作培训和心情照顾。

在职场,不是每一滴泪都能获得同情,想哭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先爬起来,成功了,再哭,因为成功者的泪水才更动人!

吴主管是员工们亲切的老大哥。

但是对于员工的管理,他却从来都不偏袒,他认为很多时候,越是那些娇弱的小女孩,越需要在公司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有一天,吴主管忙了一上午,中午的时候非常疲劳,饭都没有吃,就把办公室的沙发床放下来,准备休息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