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落实力就是战斗力
652300000003

第3章 落实力缺失导致企业战斗力疲软 (2)

在中国市场经济起步阶段,几乎每个明星企业的成长都伴随着一个英雄式人物的出现。这些人物在经历成功之后,就被加以“神化”,而后渐渐走向失败。企业在这样的英雄人物的个人治理下前行,没有及时从“个人创立”转换为“组织管理”,随着个人的陨落,组织的发展势头也难以继续。

曾经风光一时的“傻子瓜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傻子瓜子”这一品牌是改革开放初期竖起的标杆,邓小平同志曾就此几次发表讲话。20世纪80年代末,“傻子瓜子”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拥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

“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九的长子年金宝,是傻子(集团)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曾以一分钱的价格从其父年广九的手中接下“傻子瓜子”商标。可以说,年广九和年金宝父子俩创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商业品牌的神话,“傻子瓜子”的成功当时令无数企业家眼红。

而事实上,实力如此雄厚的企业的内部管理却十分落后。由于文化的局限,小生产者的经营思维的束缚,“傻子瓜子”无法应对新时代经济浪潮的冲击,经营日渐衰落。起起落落的年广九甚至进过班房,屡屡受挫。随着年广九儿子年金宝的暴毙,“傻子瓜子”彻底进入了衰败时期。2006年年金宝去世后,“傻子瓜子”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持续走低。2005年,在全国炒货业十强评比结果中,不见“傻子瓜子”的踪影;即便在公司大本营芜湖市,被洽洽、真心、徐记等挤压的“傻子瓜子”也占不到市场份额的10%。在“傻子瓜子”身上,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似乎又得到应验。

“‘傻子瓜子’是年氏家族经营的企业,如果想把这个企业发展得更好,光靠我们年氏父子按照老观点去管理经营,我想是不够的。一个就是家企分开,另一个就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年广九二儿子年强的一番话,似乎已经说出了传统的人治思想对于企业发展构成的危害。

除了过分强调企业家的个人影响外,儒家思想还主张对不同的等级实行不同的制度,如“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在同一个组织里,却实行着不同的政策,在儒家思想的潜在控制下,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人们总是能为不严格遵守制度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其中,权力阶层更是带头不遵守制度、蔑视制度,凌驾于制度之上。如此上行下效,制度被放在了极其不重要的地位。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注重形式大过注重内容。从企业内的大片横幅到员工手册,总能看见那些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豪言壮语,但极少有企业能够将这些口号与企业自身的制度、行为紧密结合。大家都将这些口号、概念挂在嘴上,开会、讨论必说,但其实没有人理解它们真正的含义,因此,企业的落实流于形式。

所以,中国企业面临的其实是一个战略与落实的双重困境。中国企业的落实在这种环境下很自然地等同于领导指示的“贯彻”,而不是基于组织、制度与文化的执行。

制度为何成为“马其诺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共造成法军近500万人的死伤,战后,惨痛的教训使法国民众陷入一种极端的情绪中,那就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敌人的再次侵略。在这种背景下,一条长约700公里,耗资近50亿法郎的军事防线建成了。这就是以当时法国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名字命名的闻名于世的马其诺防线。但就是这样一条曾经号称“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却成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笑柄。

可笑就在于,这样一个庞大、先进而又史无前例的防御工事居然被德军不废一枪一炮轻易攻破。1940年5月,德军机械化部队突袭比利时,翻越阿登山区,侵入法国,直接插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同时兵临巴黎城下。而此时,固守在马其诺防线的法国士兵居然没有向首都方向抽调一兵一卒,还在顽强地等待着敌人的正面进攻,结果可想而知。

在中国的企业中,制度也正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在很多组织中,制度就像马其诺防线一样形同虚设,组织中的人就像德军一样直接“绕道而行”。

人们通常会把这样的责任归咎于决策失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策略并没有错,而他们也在按照正确的利润模式操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失败的呢?是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企业每制定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也进一步增强了执行者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说不定还会牵连一些本来很好的规定。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是提供方便而不仅仅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制定的制度一定要实用,并且有针对性。例如,要建立正规的咨询业务的工作流程,可以自己想出一套方案来,如果通过请教其他正规的咨询公司的人员,可能会做出比自己设想的要更合理的工作流程。

因此,企业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周全。

功利时代的企业执行之痛

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功利的时代。

功利主义强调的是行为和实践的正确性与错误性只取决于这些行为和实践对受其影响的全体当事人的普遍福利所产生的结果。没错,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有益的,必须是能为自己带来福利的,但是在一个过分张扬个人权利、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当名气、金钱、虚荣心、物质等杂七杂八的成分混合在一起的时候,谁来关心社会共同价值的追求?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社会、组织的共同利益越来越被忽视,组织的共同责任越来越无人承担。

功利主义的目的论相对来说是狭隘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倾向于以个人为中心的,它没有强调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在一个企业组织中,没有责任感就没有落实,没有责任感就没有一切。这是功利时代的企业执行之痛。

商业社会是理性和投机并存的世界。而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机会飞了出来,人们的心态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在企业管理者中,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深深地影响了企业的落实。一夜暴富的神话就在身边,很多人都期盼着这种神话有一天也降临到自己头上。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在这种心态下所做的决策十分毛躁,并且急切地希望决策能产生巨大的效力,给企业带来显著的效益;任何决策都要立马见效,恨不能下一秒就产生利润。

领导者尚且如此浮躁,基层员工也难耐各种机会主义思潮的侵袭。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一路走来总是不断释放机会,不断点燃人们的欲望。企业家整天想暴富,员工一心想速成。在财富和机会唾手可得的时候,很少有人去考虑怎么踏踏实实去做一些看上去很平常却有效的事情。所有人都无心、无意去关注切实的落实。领导者的好大喜功,员工的好高骛远,导致了落实力的苍白。领导者在决策上的盲目扩张,员工在落实上的眼高手低,极大地影响了组织共同利益的追求。试想,这样的组织又怎么会取得成功?这样组织只会离真正的“功”和“利”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