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651500000006

第6章 公司是船,你在船上 (2)

是你的公司在成就你

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他人的帮助,成才成功都是很困难的。身在职场,我们要明白:是公司成就了自己,而不是自己成就了公司。公司离开了你照样可以顺利运营,而你离开了公司,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失去了发展的舞台。

人类是群居生物,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必须互相依赖,这就是人的社会性。纵观我们的工作,我们与同事都是处在一个团队——公司中。我们和公司就是一个共生体,公司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员工的成长也离不开公司这个平台。公司兴,员工兴;公司衰,员工衰。这也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一个客观要求。

因此,作为员工,你应该明白:是公司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成就了公司。聪明人会在公司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价值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值。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的的确确做得够好,那么在你推动公司发展的同时,你自身的事业也必将获得伟大成就。

程军荣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被招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11工厂。起初他只是一个农民工,只能在车间做一些搬运工作,即便是这样,程军荣仍然很珍惜这份工作,因此它工作勤劳、认真踏实。车间里的技工师傅们熟练的操作技术,程军荣羡慕不已。作为一名农民工,程军荣怯生生地向上级提出了学车工的申请,没想到居然顺利地被批准了。

程军荣对企业充满了感激之情,并决心要学好车工。被调到机加车间后,他非常珍惜机会,他把能不能当好车工当成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他四处收集有关车工技术方面的书籍,当别人在休息或打牌的时候,程军荣都在努力地学习着。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记下来第二天问师傅。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般人要3个月才能在师傅的指导下上车床,程军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独立完成基本的操作了。

一段时间之后,程军荣就明显感觉到自己文化功底太薄弱。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他自费参加了学校的高中部学习,获得高中毕业证之后,他又考取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读夜大期间,程军荣付出了超常的艰辛和努力,他常常一个人在夜大教室里苦读;当别人都睡觉了,他还拿着手电筒一页一页的看书;由于进厂时间短,收入低没钱再购买更多的辅导书,他常借同学的看,为了不影响同学复习,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熬夜看完,第二天按时还给同学。

凭着这股认真劲,程军荣学习了《金属切削学》、《数控机床技术及应用》等专业书,并顺利地拿到了大专文凭。2004年,工厂购进了一台数控机床,他连拼带凑凑齐了9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研究起了数控技术。

十几年来,程军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回顾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他深深体会到,是工厂为他搭建了通向成功的平台。

企业是员工发展的载体,企业的存在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舞台。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应该和程军荣一样,充分认识到企业对我们的信任和成长的价值,对企业心怀回报之情。

心怀对企业的回报之情,就不能仅仅把公司当成一个完成工作的地方,就不能总是计较:我为老板做的工作应该和他支付给我的工资一样多……这种短浅的看法只会让自己的工作充满痛苦,也会使自己丧失前进的动力。

心怀对企业的回报之情,就不能在取得成就的时候忘记了公司的成就之意,要以努力地工作来回报企业给予我们的恩典,如此,我们才能够与企业共同成长。

在充斥着激烈的竞争和淘汰的当今社会,是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站立的支撑点。珍惜公司给予你的大好机会,感谢公司给你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请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尽心尽力地工作,因为你的辛勤付出,会给你带来不可限量的收获和回报。

你的付出不会浪费,努力工作迟早会有回报

为公司多做努力,对员工来讲是浪费,是吃亏吗?或许有的人觉得当然是。但是如果把眼光放远一些,便会发现,多做永远不浪费。每天努力多做一点点,初衷也许是为了获得利益,但往往收获得更多。这个收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个人成长等方面。

有一个机构组织了这样一次社会调查,问题是:如果没人付给你加班费,你还愿意加班吗?

有5000名员工接受了调查,调查显示:有4000多人认为:“谁愿意加班啊,更何况还没有加班费!”而将近800人说:“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公司确实有难处,可以适当加班。”剩下的不到200人则觉得“可以随时听从公司的安排”,他们认为,“公司加班必有它的理由,作为员工就应该服从,而且你付出了,公司总会回报你的”。

从上面的调查中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职场中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每天工作8小时,到了下班时间,连一分钟也不愿意在公司里待着。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更没有人愿意多付出一点,很多人都会以“这不是我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

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不合理的,但调查的本意并不在此,而是为了显示有多少职场中人能够做到为公司着想,心甘情愿地愿意努力和付出。这也是优秀的职场中人都奉行的一个准则。只有那些愿意付出,坚持努力工作的少数人,会将“付出”和“努力”视为提高自己的一种机会,甚至是学习跨行能力的机会,而不是在乎“付出”和“努力”能不能马上换来利益。

在我们的身边,往往有这样的优秀同事。他们是公司的骄傲,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而让他们与我们之间造成巨大差距的原因,仅仅是他们每天愿意为公司着想,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从技校毕业后,李斌怀着当一名好工人的愿望,成为上海液压泵厂的学徒,那时他认准一个理:只要努力就会收获成功。

在3年学徒生涯中,他铣、车、磨、刨等多项加工技术样样精准。在机械加工行业,磨刀是一项基本功,而对液压产品来讲,工艺要求更难,刀具刃磨的难度特别高。他就潜心攻磨刀关,他从工具间领了一大把报废的刀具,一把把学着磨。刀子越磨越短,手指常被砂轮磨破,鲜血流淌,但他贴上创可贴,又接着磨。经过几年的磨炼,他终于掌握了磨刀的技巧。不久,虚心好学的李斌就成为“全能型”工人,再难加工的零件,到他那儿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后来,李斌作为劳务输出人员,到德国设在瑞士的一家公司工作。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让李斌大开眼界,劳务输出成了李斌学技术的新课堂:他白天认真干活,晚上就把白天所见的一切记在本子上,进行整理分析。待到回国时,他带回厚厚的四大本数控机床编程调试资料。当李斌第二次踏上瑞士的土地,在完成了一批复杂零件的加工任务后,李斌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有权调试数控机床的亚洲人。

李斌有一句口头禅——“让我试一试。”一次,企业引进了外国的数控机床。这类机床专业性强,国有企业不可能用更多的资金去进口各种数控机床。因此,必须对其改造。李斌一头钻进机床内,从汽缸、油泵和夹具上一一研究起来。接着,他又对机床大动“手术”。凭着他丰富的知识和实际经验,进口机床改变了模样,成为工人手中的驯服工具。仅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省了一笔巨大的资金。

从李斌在瑞士第一次调试数控机床至今的十几年中,他成功开发了5种类型、17种进口数控机床的加工功能,在企业开发新产品时充分发挥效能,为企业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李斌的努力和付出也为他收获了回报: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国内公认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工人、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他几乎囊括了一个产业工人所能拥有的一切荣誉。

成功的人未必都很完美,但他们有一项特质是常人所没有的,那就是如李斌一般去努力工作实践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一名员工具备了这种“勤勉努力”的品性,并且在工作中永远不减勤勉,那么这种无形的财产和力量将会成为他终生受用的法宝。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取得非凡的成绩并没有多少捷径可走,唯有在工作上多花点工夫,像蚂蚁一样努力,你才会因此拥有辉煌的成绩。我们会经常发现有很多人渴望成功,但又不愿意去努力工作,这些人希望工作轻轻松松、少做多收,可是天下哪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事?

任何公司或老板都不会轻易地让一个人担任重要职位,不会轻易给予一个人丰厚的报酬。如果你要想得到重用,想要收获更多利益,就得一点一滴地展现你的好品质。多付出一点,便多了一份展示的机会,别以为多付出一点是浪费,就是吃亏,即使你最终没有得到重用,你也从经常多做一点中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拓宽职业发展的通道。

努力工作,坚信付出就有回报,而不是斤斤计较自己为企业付出的回报,体现了一个员工的职业精神。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绩,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意识到,不计较、努力付出的重要性,外部条件再好,成功也会渐行渐远。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周围那些在别人看来已经很优秀的人,也没有因为成功而放弃付出和努力。

搭乘公司这艘船,就要为公司着想,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来回报公司,这是我们作为职业人最基本的职业准则,也是一个积极向上、为自己着想的职业人必备的职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