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明镜轮回
6449400000078

第78章 无法超脱红尘事

一番话,如同冷雪浇头,将连寻从头淋到脚。

冰寒彻骨。

尚未来得及品尝的痴念的红果,此刻,悉数化为心谷里蔓延丛生的尖刺,将她刺得遍体鳞伤。

连寻僵直了身体,抬起脸,任凭茗青慌乱的捡拾碎落在地的瓷片,半晌,只是紧紧的抿着唇。

“小苏子,去将那铜鼎里的熏香换了吧。”

看着小苏子利索的拣去了鼎中的檀香香饼,旋即,铜鼎中的熏雾化作一阵青烟,风止,消弭得无影无踪。

因他喜檀香,所以她只在房里燃檀香。

可如今,檀香过处,已不再是处处留香。

侧过身,瞌上双眼,鼻息处,弥漫的是加入了甘松子的安息香。

淡淡的看向铜鼎,抑制心底的阵阵抽痛,“茗青,他的婚礼,是在七日之后么?”

明明知晓他割舍不下与叶紫苏的感情,明明知晓他不会违背他父亲的生前嘱咐,明明知晓……

茗青见她心底难过却面上强装无事,心里也难过。她本想安慰她,但是一句话就好像堵在了咽喉,总是难以启齿。

迟疑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寻姐姐,不是这样的。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公子是不会欺骗寻姐姐的……”

听得这话,连寻却只是垂下眼睑,“他对我,并没有欺骗。”因为,他根本就不曾许诺。

没有再搭话,连寻的心渐渐冷了。

夕阳落山时,天气转凉。

连寻独自伫立于城壕处的小桥之上。

倏忽的转过脸,一抹月白色的华影,却立在层叠的碧波光影处。

镀金的光影下,迷乱的花雾中,男子恍然如仙。

那碧波上的脉脉流水,衬得男子身上的锦缎更白,玉带更亮,纤尘不染,却泛着淡淡的如同以往的疏离。

“重凡……”连寻有些哑然,见他移步走近,心上泛起苦涩。

莫重凡一双如墨双眸注视着她,那笼罩在夕阳下的的女子,一袭雪纱长裙,静静的站在桥头,眼睑半敛。

说不出的苦涩,缓缓地淌在她清冷如雪的脸上。

抬眸,一声轻叹,“阿寻,其实我……”

其实,他并不愿,不愿如此。

连寻没有再言语,片刻,低垂的眼帘被纤长的眼睫轻覆,簌簌颤动。

转身,绕过他的身侧。

斜斜地,伸出一只素手,拉住了她的胳膊。

“阿寻,你还在怨我么。”

命数,从来就是在人还没有做出选择就将一切安排好。既然,他做出了选择,他就必须承担明朝的误会和磨难。

怨么?连寻在心里不断的问,可是没有任何声音出来回答。不论是她的心还是这个身体的原主人。

缓缓的拉开两人的距离,连寻没有止步,只是向着远处的夕阳,然后与他擦肩而过。

莫重凡回眸,停在半空中的右手却是连空气都抓不住。

微微颔首,苦笑,他来此不就是让她明白、让她死心的么。

从他踏上桥头的那一刻,已然做出了选择。

而将来如何,都与人无尤。

…………

翌日,连寻遣退了一众宫婢,独自,乘坐马车到菩提寺清静。

靠在马车里,想到昨日的相见,一切莫名的情绪都随着那丞相府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烟消云散。

拉下车帘,努力将心中的不快和痛苦埋在心底。闭上眼,吩咐车夫加快赶马的速度。

只有七日而已,只要熬过了这七日,她就可以彻底放开了。

明明知晓到菩提寺是为了避开有关莫重凡的一切,但是,为何离开得越远,心里却更加不安彷徨。

从铭城到菩提寺,一路车马劳顿,打发了同行的侍卫在寺庙僧人的指引下前去歇息,连寻向着正殿走去。

此刻,天黑沉沉地向地面压下来,云幕垂落,一颗颗星辰璀璨生辉,仿佛一抬手就可以触及,一晃眼,却连一丝星辉也无法触摸到。

大殿里,还有僧人正在虔心诵经礼佛。连寻刚想踏进殿门,迎面一个小僧却是行礼拦在了她的身前,“阿弥陀佛,这位女施主,圜悟师叔出行化缘去了。若是女施主要找圜悟师叔,需等两日才可。不如请女施主想在吟风禅院稍等几日?”

连寻回眸,见小僧如此道,于是回礼,“那就麻烦小师父了。”

菩提寺位于南山腹地,所以山里的夜格外寂静。跟着小僧一路穿过几道寺门,然后在一片竹林深处找到了矗立在此的吟风禅院。

再次对引路的小僧回礼,待到小僧的背影消失殆尽之后才缓缓推开那道印上佛印的门扉。

竹林里也是极其安静的,偶然三两声鸟鸣,轻轻的,轻轻的,在山风过处浅浅的安眠。连寻支起纱窗,将窗棂半敞着,半瞌着眼感受鼻息间那一股久违的青草鲜嫩香气。

无意间,眼前浮现出丞相府后院深处的庭院。

也是一览无余的竹,却永远夹杂着湘妃竹的低低呜咽和竹院里弥散的阵阵药香。

听莫重凡说,易清已经离开铭城云游四方去了。所以她才有幸避开他气死人不偿命的毒舌。捧着脑袋,想到的虽然是易清,思绪却是飘向了莫重凡。

暗暗怨恨自己还对他念念不忘,连寻一甩手关上了窗,然后将头深深的埋进锦被里。

深夜,木鱼声渐渐止息。

连寻在无数次辗转反侧之后,最终还是认命的起身。

顺着古道拾级而上,身侧,是幽静的林泉。

绕过了林泉边的摩崖石刻,抬起双眸,凝视着夜幕里的疏星倒映在泉水中,忽明忽暗,衬着清凉的泉水汩汩不绝、潺潺而流。

连寻坐在一旁的青石之上,久久地,在山风的吹拂下,缓缓地瞌上了双眼。

不知不觉,她在万籁俱寂的竹林假山旁伴着虫吟鸟鸣、潺潺流水度过了一夜。

每日,耳畔听得晨钟暮鼓、诵经礼佛声,连寻就这般守在竹林里虚度了几日光阴。

不敢用心思去细数已经过去了几日,在离七日越来越近的情况下,连寻只能选择在偏殿里礼佛。

没有任何人的打搅,这是僧人为她特意安排的一间佛殿。雪白的大理石铺地,殿中央搁置着一座铜鼎。

静静地跪坐在蒲团之上,望着眼前端坐在莲华上的金身佛像,眼眸里的浮光渐渐沉淀。

取了三支线香,用火点燃,然后抬眸。

被金光包裹的金身佛像显现着真身,右手轻托着甘露宝瓶,左手轻施无畏印,面庞慈悲而安详。

冥香为鉴,这冥冥尘世多少苦痛挣扎、困顿沉沦,能否引一木鱼参禅声照亮一方明心?

连寻低眸,跪坐在檀香香雾迷乱中,任由山风吹乱了三千愁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