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飞雁入蜀中
6365900000012

第12章 扇子上的海棠花

晚上,雁铭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在房间里转了无数个圈。绿罗见她心焦如焚,几次劝道:“姑娘暂且宽心,未必会有什么事发生。”她听后频频点头,却依旧在房间里转来转去。

刘封当然早已离开,可孔明再没唤她去书房。她也曾让绿罗到书房前打探,却被管家告知:“军师今日有要事,不许任何人打扰。”

那个人越是毫无动静,雁铭的不安愈发强烈。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她必须去弄个明白。

不顾管家和下人的阻拦,她冲进了他的书房。

看到气冲冲闯进来的雁铭,孔明微微蹙眉,然后对立在门口手足无措的郭怀摆了摆手,示意他先退下。

书房内只剩他们两人的时候,他沉默着。她也没有了刚才的勇气和冲动,也沉默的看着他。这时的房间里变得异常的安静,雁铭甚至感觉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徐徐夜风吹来,青铜灯盏上的火光闪闪烁烁,映射在他们的脸上忽明忽暗,辨不清彼此的眼眸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情感。跳动不安的灯火就像她此时的心情那样摇晃跌宕,也像他左右为难的心境一般。

雁铭探身看到书案上石砚里的墨汁几乎干涸,于是轻手轻脚走过去倒掉残墨,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重新摆在案几上,顺手拿起旁边的小铜壶向石砚里注入少许清水,又捡起旁边那块用了一半的松烟墨轻轻研磨。

他不说话,她也不说话,似乎都在等待对方先开口,又不希望真的道破那难以启齿的问题。

孔明注视着跪坐在书案旁低着头研墨的雁铭,往昔清晰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十一年前,在草庐中那个小女孩儿也时常闹着要帮他研磨,但每次的结果都是他痛惜无奈的看着书案前那些断成数节的墨石。然而一抬头,那双无辜清澈的眸子和一脸天真无忌的笑容,却让他再说不出任何苛责的话语。

此时雁铭沉静的面庞和不疾不徐的动作,令孔明感到像被人一拳一拳的捶打胸口。他暗暗叹了口气,终于打破了沉寂,“主公正在进攻汉中。”

“嗯,我知道。”雁铭依然低头磨着墨,手中没有一丝停顿。平静的回答,平静的等待他的下文。

“汉中十分重要,必须夺下。”他的语气坚决。

“汉中是必争之地,这我知道。”她知道诸葛亮早就想要攻打汉中。只是入主西川后,形式一直很复杂,所以没有腾出手。而今已到不得不攻打的时候了。

“这个关键时候……”他的话忽然哽在喉咙。

“骁勇善战的武将就更重要了。”雁铭替他说完下半句话。

孔明忽然间又沉默了,他用一种陌生的眼神看着她。这种境况他们都很清楚,但她耐住性子,没有疑问也没有质问,平静的说出来,让他有种不好的预感。

雁铭觉得正在研墨的手从没有这样冰凉过,看着墨汁在涡云浮雕环绕的石砚中一点一点晕染,仿佛她的心被一点一点浸透。强忍住眼中打转的泪水,心中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哭。

“刘封他……”

孔明的话还没有说完,雁铭磨着墨的手突兀的停了下来,轻轻地松开站立在石砚中的墨块,腾的站起身向门口走了两步,猛又顿住。

她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坚强,她以为自己可以平静而冷漠的转身离开;她以为自己可以用沉默和背影向他诉说;她以为自己可以答应他任何的要求。但她仅仅走了两步,眼泪就这样不争气的滚落下来。

她咬咬嘴唇,颤声道:“军师可想见雁铭在此血溅五步?”

“你——”惊恐狭住了孔明。书案下他暗暗攥紧了双手。

雁铭慢慢转过身,用陌生的眼神望着他。

风似乎大了,室内的灯火晃动的更加厉害。晦明晦暗的灯火下可以清晰的看到她挂着泪痕的苍白面颊和毅然决绝的双眸。

“雁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咬着嘴唇,声音颤抖而坚决。

孔明仰头阖上双眼,不由的皱紧眉头。雁铭这样的反应不出意料,但他不愿意看到那样决然陌生的眼睛。

深吸了一口气,孔明睁开眼睛认真而坚定的看着她,缓缓说道:“雁铭,我什么都不会答应。”

像是一种承诺,他对她的承诺。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雁铭揪紧抽痛的心在即将窒息的时候,终于舒缓开来,“可是你——”她凝视着他,眼泪再次顺颊而下。

她知道这承诺让他有多为难。

“大战之时刘封还未建功,我想还无妨。”他站起身双手背到身后,踱了几步,“但是若主公亲自开口就不好办了……”

“军师定有良策可救雁铭!”她忍不住插话。她知道他必定会帮她的。

“马良将要返回荆州,我也派关兴去荆州为我送信与关将军……你,与他们同去吧。”

“关兴?他为什么要去荆州?”雁铭开始警觉,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她而转向,关羽会在一年多后丢失荆州而亡,但是关兴却不应该在荆州啊!

“关兴天资过人,日后必成大器。”孔明的声音淡然而平和,但心中却有种说不出的沉闷。他第一次发现,也许发脾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这个缺点——他,没有!

雁铭心中苦笑,这就是他为她安排的出路!依然是冷静而智慧的方式。

“我不打算收下脱尘,恐怕军师还得为我另作谋划。”她的语气平淡而坚决。

孔明垂眸,浅笑一声,忽然觉得心中的沉闷不翼而飞。他从容的拿起案上的羽扇,轻摇了两下,柔声说道:“关兴若与你同去,主公就不会再……”

雁铭看着他那双在夜晚更显深邃的眼睛,心中莫名一暖。原来他早已将一切思虑周详,而且始终尊重她的意愿。

“军师会记着把我召回来吧。”雁铭破涕为笑,用手背轻轻擦拭了一下脸颊。

她知道自己的危机已经解除。虽然刘封在夺取汉中时会立下大功,但他毕竟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他会因不救关羽而自掘坟墓,最终死于诸葛亮的一句话。

现在只需担心自己会不会在荆州呆的太久,更重要的是她一定要把关兴给带回来。这是为了关兴,也是为了他。

“我若军务繁忙一时忘记,你可来书信提醒我。但是字若还写成这样,我就不一定记得喽。”

他的话带着调侃,却像和煦的春天一样暖心。雁铭想把他此刻的笑容、声音都深深的印在脑中。她即将远别,她要带着这样温暖的记忆离开。

“荆州好远呢……”雁铭笑的有些娇媚,又有些意味深长。

“哈哈,再远,能远过天涯海角么?”孔明想到雁铭对她家乡的形容,不禁摇头失笑。

“你知道吗?这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她的面颊开始绯红。

“哦?那是什么?”孔明饶有趣味的问道。

这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雁铭在心里默默的念着这句话,现在的她还没有勇气说出来。转过已经烧得滚烫的脸,狡黠的声音又如往昔,“想知道答案的话,就早点把我叫回来吧。”

孔明点点头,微笑的看着她,“我也提个要求。”

这人还真是何时都要占尽三分上风呀!

“是什么?”她担忧的是他又要留什么作业给她。告别现代的诸类考试,来到古代却依然免不了被他考问,而且这种考试还是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出现。

孔明却没有在这时提出让她担心的要求,而是语重心长的说:“雁铭,你还这样年轻,不要动不动就想到血溅五步。”想到刚才雁铭冷漠决绝的双眸,他不由心悸。

她低头向后捋了捋额前掉下来的碎发,“其实年少青春的时候惨烈一些,也未尝不好。”

晚风稍歇,灯火犹亮。他隐约看到雁铭额头上浅浅的伤痕,“说说理由?”

“等到年老的时候,想想年少时不顾一切的热烈奔放,还可以告诉自己,我的青春没有白过!至少记忆中还有热血的腥甜。”

“嗯,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如果血溅五步了,还会有回忆的机会么?”

雁铭笑笑,“我如果撞了头,溅出几滴血在纸上,我也会永远把它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疼痛也是美好的回忆。我家乡有位才女说:聪明之人把血渍画成桃花扇,愚拙之人就守着血污过一生。”

这是雁铭在一本小说上看到的话,她当时就颇为感慨。无论是血污还是桃花扇,她都要撞一撞才不会后悔!

孔明听了她这样的一通言论,良久没有做声。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对于活泼开朗的雁铭,总会有隐隐的担忧。因为这个女孩儿内心潜在着一种过分的执着和不留退路的决绝。这种情感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绝对是不幸。

也许,他该为她防微杜渐一下。

雁铭十七岁的生日终于来临,她亲手将诸葛乔送来的海棠花栽种在庭前的窗下。此时的她就要暂时远离那个视为亲人、老师、爱慕之人的男子,心中不由的惆怅:那个人看到庭院里的海棠时,能否想起远在荆州的人儿?

“在这儿做什么?”

孔明的声音,惊醒来了坐在树下发呆的雁铭。她回过头,嬉笑着说:“我在欣赏我的杰作啊!”

“我听郭怀言,你自己亲手栽下海棠,想不到雁铭还懂栽种。”他的语气透着赞扬。

雁铭嗤嗤一笑,她知道这个时代的大家闺秀们是绝对不会干这种事。

“是啊,我们好歹也有一个植树节嘛。”

“什么节?”孔明疑惑,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儿嘴里时不时就会说出一些令他费解的话。

“就是我家乡的学堂每年必过的节日。”雁铭想到被学校组织起来浩浩荡荡的去植树的情景,忍不住笑出声来。

“……”

“军师来找我有事?”看到孔明一脸的迷茫,她急忙差开话题。

孔明从身后拿出一个镂花锦盒递到她面前,如星的眼眸中是暖暖的笑意。

雁铭略显疑惑的看着他,“给我的?”

他勾起唇角微笑着点点头。

接过锦盒,满心好奇的打开:一树繁花瞬间跃入眼帘。

“好漂亮的扇子!”她忍不住惊叹。

精致的圆形扇面,雕刻着草叶纹的墨色扇柄,洁白的绢帛上那树嫣红的海棠花绚烂夺目。

“是你亲手画的?”她的心中溢满的期待。

雁铭知道历史上诸葛亮绘画造诣很高,在唐代他的画就被达官显贵高价收藏,只可惜没有流传后世。

“送礼岂能假手他人。”他依旧微笑。

惊喜的笑容久久的挂在脸上,她拿起扇子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似乎怎么也看不够。

“为什么画扇子给我?”指尖摩挲着扇柄上纤细优美的叶纹,心中仍旧疑问。

“怕你撞的太用力。”他笑的似有深意。

“……”雁铭歪着头,不解的看着他。

孔明指着扇子,耐心的说道:“你看扇子上画的是垂丝海棠,这种花花蕾很小,所以你若撞的太用力,血溅的太多,就画不成美丽的花了。”

原来是为了那番桃花扇的理论,这般用心良苦的要她珍惜自己!

凝视着他此刻笑容可掬的面庞,就像一道阳光穿透衣衫灼热着她的心。她仰慕依恋的男子用这样的方式在她心中种下永不凋谢的海棠花……

次日,雁铭怀着忐忑的心情跨上脱尘和孔明挥手告别。

看着她越走越远的背影,孔明不禁有些黯然。打开那封她上马前腼腆羞涩的塞到他手中的信,上面写着: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封信雁铭反复写了很多遍,最后只剩下这一句宋词。她知道孔明是不会知晓数百年后,写下这首词的李清照怀着怎样浓烈的思念之情。她只是希望他能写信给她,至于词中的含义埋在心底就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雁铭回头望着那个看信人越来越小的身影,默默念出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