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像他们一样:激情·团结·执行
618600000010

第10章 优秀的团队离不开领头雁 (1)

【章前小语】

一对雁阵在向南飞的旅途中,头雁的压力是最大的,也是最累的,因为它要用翅膀最先奋力冲破大气层的重重阻力,一直向前飞行,而跟在它后面的第二只、第三只……依次向后,既是气流惯力作用下减弱的结果,更是因为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总是默默抢先承受了最大的负荷。

在工作中,一个团队的领导便是“头雁”,要想在天空中飞得高,飞得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雁群的好坏、凝聚力的大小,“头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头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在一个团队里,“头雁”就是你的领导。有的员工对领导意见满腹,认为领导事事不如自己,可有可无。然而事实上,领导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领导,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在他身上有着我们所没有的特质。具体说来,一个领导首先要在专业上有一手。比如,项目经理,尽管不需要具体开发,但是至少要有开发经验,要非常熟悉甚至精通某一种开发语言、开发工具、数据库等。他们可能不再从事具体的操作,但是,一旦有需要,他们的技能一定不输于大多数高手。

也许就是这些特质使他超越了你,我们要做的就是向领导学习他身上那些优越于你的地方,并学会尊敬他、欣赏他。

每个优秀员工都懂得,领导就是领导,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服从他、信任他,并在这个前提下,理解他的处境,多为他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责任,这也是团队合作必需的积极互动。

刘春和:水电事业的“拼命三郎”

【事迹回放】

刘春和现在是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第一工程处处长,同时他还是“全国水电系统先进生产(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谁也不会想到,他是靠着一双手、一杆秤回收废品起家的。

第一工程处的前身是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算刘春和在内,仅有三个人,没有资金,没有厂房,困难可想而知。从回收公司开始到第一工程处成立,刘春和身先士卒,和员工一起风餐露宿,同甘共苦,使回收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刘春和的父母都是水电职工,因此他对水电建设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在回收公司有了一定的家底后,他就把目光瞄准了水电事业。

1992年7月,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一举夺得黑龙江省莲花水电站主体土建工程全部七个标段合同。刘春和主动请缨,接受了面板堆石坝和拦污栅滑模施工任务。莲花水电站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大坝地处北纬45°附近,是我国在严寒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年平均气温只有3.2摄氏度,绝对最低气温达零下45.2摄氏度。

面对困难,刘春和大胆启用专业技术人员、懂经营善管理的专家和技术工人等各路精英进驻莲花水电站,专门成立了滑模突击队,郑重地从工程指挥部领导手里接过突击队大旗。指挥部的领导告诉他,他们担当的任务是重点项目之一,决不能影响提前发电的工期。刘春和感到了身上的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这位当兵出身的汉子,心里默默地想,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打胜这两个战役。刘春和和他的突击队在莲花工地刮起了一股“旋风”,掀起了大干的热潮,突击队员们连班作业,24小时不下火线,工地上时时处处都会看到刘春和的身影。一次他的“腰突”病犯了,痛得直不起腰来,领导发现了,强令他去卫生所看病,可半个多小时后,他又重新出现在工地上。实在不行,他就在工地上坐一会,令在场的领导和工人十分感动,既心疼他,又不忍心再说他什么。在一次调度会上,指挥部领导说,我们抓工期是对的,但也不能拼命啊,像刘春和那样,今后绝对不行。刘春和把话当成了耳边风,“拼命三郎”的称呼从此在工地传开了。

【职场感言】

公司是一个把有着共同事业目标和合作基础的人们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结合到一起的团队组织。自从有了公司以来,人们的工作就有了固定的归宿,每个工作着的人就和他(她)所在的公司形成了一种长期的固定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使个人规避风险的能力和发展空间得到了双重保证,同时也使公司这个大团队在这两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一个员工要想不断成熟,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是以团队的壮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每一位员工必须认识到,只有我们的团队成长壮大了,我们才能从中收获更多。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为团队做事,帮老板获取成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公司是每一个工作着的人的精神归宿,就好像孤雁需要雁群一样,人人都离不开公司大团队的庇护和提携。一旦我们不能与团队保持一致的步调,我们便将“危险”倍增,成为没有庇护的孤雁。

面对无处不在的压力,我们不能头晕目眩,而要清醒地选择与公司一起成长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与我们自身的利益得到有力的保障。

所以愈是明智的人就愈加珍惜公司给予自己的一切,当然这其中并不仅仅是薪金和福利的因素,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比任何人都更加强烈。当然,公司也不会亏待这些忠于公司并能够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优秀人才。

【劳动者语录】

公司的发展是我们团队努力的结果,并不是因为我个人因素。——刘春和

王雪莹:精品站的“女舵手”

【事迹回放】

1998年,从沈阳化工学院毕业的王雪莹被分配到了“三老四严”的发源地——采油一厂三矿。

为了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她主动申请倒夜班,而且,经常下了夜班也不休息,拿着岗位流程图,从一根根复杂交错的管线开始学起。实习两个月后,她就能独立顶岗了,一年后又担任了小队技术员。

2004年,她被评为厂“巾帼岗位明星标兵”。2005年,王雪莹遇到了新的“挑战”——她被调到中十六联合站担任党支部书记。

中十六联是大庆油田1997年建成投产的,主要功能是把进站的油、气、水混合物进行分离,把处理后合格的原油、天然气、污水外输,设计日处理液量3.5万吨,是油田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联合站。是中石油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

中十六联还有上升空间吗?还能有发展吗?到任后,王雪莹不断地琢磨、思考这些问题。通过讨论思考,大家在比较中统一了认识:永远做油田精品。

王雪莹带领大伙积极发挥岗位员工“一岗多技”、“一专多能”的优势,探索联合站“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整合关联岗位,减少人员配备。目前,中十六联人员总数已从建站初期的108人减少到74人。

74个人,74颗心。怎样才能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王雪莹感到,团队的力量来自于团队精神,来自于文化的凝聚。

工作中,她经常组织大家讲会战传统小故事,讲身边的好人好事,每个月出一期队报,每天早会上唱队歌,还开通了午间小广播,开展了“精品示范岗”、“学习型员工”评比活动。在建站十周年的时候,她筹划开展了“庆建站十年、展望再十年”系列活动,评选“十大功臣”,选“精品示范区”、举办消防安全演练、召开趣味运动会,还把从十六联调走的人都请回来参加主题队会,吃顿团圆饭,照张全家福……坚定了干部员工永做精品的决心。

面对原油持续稳产,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形势,王雪莹又和大伙总结提炼了“管理精雕细刻、技术精益求精、操作精工细作、经营精打细算、队伍精明强干”的“五精”理念,确立了设备管理“十字化”、环境管理清洁化、节能管理精细化、资料管理全准化、内务管理军事化、岗位操作标准化的“六化”目标,推行了“5S”安全操作“后退五步法”、“重要操作唱票制”等管理办法,努力打造安全型、节约型、清洁型联合站。仅去年一年,中十六联就节约水、电、气和材料费价值47万元。

【职场感言】

美国作家韦伯斯特说:“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一个分工明确、精诚合作的企业可以让无数平凡的员工像“米格-25战斗机”一样,以最优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产生最强大的战斗力。在这样的格局当中,单兵作战、打小算盘的行为是绝对与企业不相容的。因此,员工融入团队当中,不仅是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让企业更好地前进、让自己得以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就招聘员工而言,我们有一套很严格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团队精神。”微软中国研发的张湘辉博士说,“如果一个人是天才,但其团队精神比较差,这样的人我们不要。中国IT业有很多年轻聪明的人才,但团队精神不够,所以每个简单的程序都能编得很好,但编大型程序就不行了。微软开发WindowsXP时有500名工程师奋斗了2年,有5000万行编码。软件开发需要协调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人员共同奋斗,缺乏领军型的人才,缺乏合作精神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一个不懂得合作的员工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反而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等待他的只能是黯然离去。张湘辉博士的这段话应该引起每一位职场中人的警醒与重视!

【劳动者语录】

中十六联一路走过来,靠的就是继承发扬大庆精神和会战传统,这是我们的建站之魂、队伍之魂、发展之魂。——王雪莹

肖刚:维修班的好班长

【事迹回放】

肖刚,新疆油田公司油气储运公司彩南站维修班班长,自1995年7月从塔西南长输队调至油气储运公司从事压缩机维护工作。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开启了他闪亮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示了新一代石油工人的勃勃生机和崭新面貌。

1996年6月,成立不久的彩南站安装了三台美国C00PER公司进口的压缩机。面对机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精密度强的现状,肖刚深感肩头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为了能熟练掌握机器的性能,他同压缩机专家摸爬滚打,吃住在一起。从机组的基础浇铸造安装,他虚心请教,并随身携带记录本,随时记录机组的各项安装尺寸和调试参数。投入运行后,为了摸清每台机组的“脾气”,他整天守护着机组,时而给机组加油,时而调整各缸的参数,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照顾着压缩机。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针对三台机组的各类故障对症下药,并于第二年就可以带领维修班员工对压缩机进行全面的一、二级保养,独立承担起压缩机的各类修理工作。每年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维修费用30多万元,肖刚也被大家喻为维修压缩机的“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