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最棒的员工(修订版)
613800000029

第29章 做到最棒,方不可替代(3)

许多人由于对自己的人生还不确定,常常三心二意的,不知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设定目标是首先要做的功课,然后就是坚忍执著地前行。途中当然应该停下来检视一下成果,但变来变去的人,多半是一事无成。如果你不停地变换工作,你在任何行业永远都只是一个新手。因为你不停地变换工作,就是在使自己不停地适应新的工作,你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去提高你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的水平高低对于员工在这个行业中的成长道路具有关键作用。可以说专业技能是实现个人成长的敲门砖,无论你是普通职员,还是一个建筑工程师,都要以这块敲门砖来打开通往成长道路的大门。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专业技能之本而空谈发展之路,专业技能决定了你的价值,成为所在领域顶级的专家是你的必由之路。

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

——爱因斯坦

企业的员工可以分为三种:不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将工作做得很好的人,以及不但自己优秀,还能带动周围人优秀并为企业创造无限价值的人。第一种人终将被企业淘汰,第二种人是受企业欢迎的人,第三种人是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我们不但要受企业欢迎,更要拉着企业奔跑。

通用电气的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说:

每年,我们都要求每一家GE公司为他们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分类排序,其基本构想就是强迫我们每个公司的领导对他们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

他们必须区分出:在他们的组织中,他们认为哪些人是属于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大头的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

如果他们的管理团队有20个人,那么我们就想知道,20%最好的四个和10%最差的两个都是谁——包括姓名、职位和薪金待遇。表现最差的员工通常都必须走人。

韦尔奇把员工分为A、B、C三类:

A类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激情满怀、思想开阔、富有远见。他们不仅自身充满活力,而且有能力帮助和带动自己周围的人。他们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使企业经营充满情趣。

B类员工是公司的主体,也是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B类员工的水平。我们希望他们每天都能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A类,经理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进入A类。

C类员工是指那些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更多的是打击别人,而不是激励;是使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实现。你不能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尽管我们要花费资源把他们安置到其他地方去。

A类员工又被称为24小时员工。这个称呼并不是指他们真的一天干24小时,或是执行坐班纪律的模范,而是他们的用心——他们将自己的喜忧与公司的荣衰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时时挂念着公司运营中的问题。你看办公楼里一盏盏深夜亮着的灯,就是他们辛勤的身影。他们就是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主动找事做的员工是最优秀的员工,只有他们才能够自动自发地把任何工作做到最好。

这类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引以为荣,所做的事情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范畴并提供特别的服务。他们并不是因为希望立即获得回报才这样做,他们知道自己会在今后得到相应的利益。

这类员工不怕付出,对于他们来说,付出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还有可能得到更多。其实,得到或得不到,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们的付出纯属自觉自愿。他们甚至不在乎能否得到回报,全力以赴地工作只是他们的一种优秀品质而已。

B类员工是100%完成任务的员工,也就是受企业欢迎的人。

钢铁大王卡内基说:“一般人只投入25%的精力和能力在工作上。如果有人愿意投入50%以上的能力,那可是值得全世界的人向他们脱帽敬礼。至于100%全心投入工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可真是找不出几个。”

从卡内基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能100%完成任务的员工,是相当可贵的。但是,他们与那类主动找事做的员工相比仍稍逊一筹。

受企业欢迎的人与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有两大区别:

其一,与主动找事做的员工比起来,他们对经营业绩的贡献要低许多。

其二,他们在敬业度上有差距。有的员工赞同组织或团队的价值和使命,但对自身工作要求缺乏准确的理解。

这样的工作状态,稍不留神就会坠入平庸的深谷。

对于C类员工,智慧家约翰·史都嘉·米勒宣称,工人无法适应工作,是“社会最大的损失之一”。世界上最不快乐的人,也就是憎恨他们日常工作的“产业工人”。

对于韦尔奇而言,他是这样对待三类员工的:

A类员工得到的奖励应当是B类的2~3倍。对B类员工,每年也要确认他们的贡献,并提高工资。至于C类,则是什么奖励也得不到。

每一次评比之后,我们会给予A类员工大量的股票期权。60%到70%的B类员工也会得到股票期权,尽管并不是每一个B类员工都能得到这种奖励。

失去A类员工是一种损失。一定要热爱他们,拥抱他们,亲吻他们,而不要失去他们。每一次失去A类员工之后,我们都要做事后检讨,并一定要追究造成这些损失的管理层的责任。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则应作出最明智的选择:不只做受企业欢迎的人,更要做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拉着企业奔跑是一种使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呼唤有更多的拉着企业奔跑的人诞生;拉着企业奔跑是一种精神,那是一种更主动、更敬业、更专注的精神;拉着企业奔跑是一种职业素养,是一种将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的品质。

拉着企业奔跑的人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他们自己也能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他们不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且能够树立自己的职业品牌,成就常青的职业。

我们要做受企业欢迎的人,更要做拉着企业奔跑的人,这是观念层次的上升,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大海航行靠舵手。每一名员工都是企业之船的舵手,都左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只知道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用业绩推动公司的发展还不够,真正优秀的员工应当将公司的兴亡发展担于一身,主动去做公司发展需要的事,用自己的行动拉着企业奔跑。

测试小天地:测测你是否具备成功人士的特点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兼讲师哈利·勒文生研究现代社会中成功者的品质与能力,这里从他的研究中归纳了二十四项无论是哪种成功人士均需具备的一些特点,请读者自测一下:

(1)你相信你能获得名气与财富吗?

(2)你有充分的决心与动机实现心愿吗?

(3)你是否试过跟别人多谈快乐的事,就会真的快乐起来吗?

(4)你是否有足够的热忱提高工作效率?

(5)你能证明婚姻美满可反映领导能力的高明吗?

(6)你是否容易不满现状而设法改善?

(7)你一周有三个晚上不休息,继续工作,是否反而更快乐,更有成就?

(8)你能设立一个在一年内为单位添几件大设备的特定目标吗?

(9)你遇到困难时,是否会有兴奋刺激的感觉?

(10)你的目标是否明确,而且是否按部就班地去实践,去努力奋斗?

(11)你知道你羡慕的某个人为什么那么有吸引力吗?

(12)你认为你在把债务还清后才会快乐吗?

(13)你观察任何事物时,是否训练自己深入观察的能力?

(14)你是否有抽象思考的能力?

(15)能否从各种不同性质的来源与经验中取得资料,重新组合来解决问题?

(16)当一个庞大的计划变更时,你能忍受强烈的困惑吗?

(17)看到单位和事业的成功,你会获得极大的满足而不计较是谁的功劳吗?

(18)你善于察言观色,体会别人的感受吗?

(19)你和领导阶层或同事是否有成熟和谐的关系,并因此认为没有反抗争辩的必要?但你是否也不认为你是个“好先生”?

(20)你是否一切依靠自己也欢迎资助,批评和其他人的合作,而不会感到受到威胁?

(21)在公共场合,你是否能应付自如,能对个人或人群悠然自在地谈话?

(22)你是否随时准备工作,有高度的充沛的工作精力,很少力不从心?

(23)你是否很有幽默感,而且能用它来消除紧张?

(24)你是否能完成一件工作,即使困难再大也能充满信心坚持完成?

答案与评析:

每个“是”代表1分,如果你答对20分以上,表示你已经小有成功,但仍需努力。

如果你答对16分以上,表示你还有成功的机会,对于没有得分的问题,要再花时间想想为什么没得分,为什么它们是决定你成功的因素之一,你又如何训练改进。禅宗指引人们要随缘欢喜,随缘成长,随缘培养智慧,走出成功人生。生命是自己的事情,你只有靠自己,不能靠别人,更不能模仿别人。你是唯一知道自己心中激荡的是什么的人。你知道什么能使你微笑,什么能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至于你个人所认为的胜利是什么,那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一切你所希冀的胜利与成功都是“值得的”。我们要根据自己手中所拥有的颜料去描绘绚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