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612900000003

第3章 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2)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蒙牛选择的第一个重点市场,不是家门口的首府呼和浩特,也不是附近的首都北京,而是需要辗转3300公里才能将货送达售点的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深圳叱咤风云的经销商乌日娜,起步时却不知道“分销”为何物,但她愣是成长为蒙牛经销商中的“三大闯将”之一。我们来听听她本人在接受《蒙牛内幕》作者张治国采访时叙述的酸甜苦辣:

1999年4月29日或30日,乌日娜给杨文俊及牛根生打电话,决定开始做牛奶。

那时市场不太好,伊利在深圳没几天就失败了。乌日娜对牛根生说:“相信我吧,我一定干好。”

5月8日,牛根生和杨文俊拎着十几箱牛奶来到深圳,到先行人(孙先红)广告公司落脚。大家一起在市场上买了各种品牌的牛奶,进行盲测,结果每个人都感觉蒙牛是最好的。大家充满了信心。

一个月后,乌日娜穿着皮鞋将所有商场走了一遍,一说内蒙古的产品,都不要。说,我们老板就喝澳牛,喝保利,内蒙古的牛奶不喝。

万事开头难,没有促销费,乌日娜自己做T恤衫,登报纸广告,印DM单,穿蒙古袍促销……

沃尔玛当时就要1件小奶,1件大奶。第三次,要了3件。没有送货车,乌日娜就坐公共汽车送,骑自行车送。

一天走十件八件货。第一批10吨牛奶,乌日娜没卖出去。但不想让大家对她失去信心,又进了第二批货,20吨。

困难接踵而至,乌日娜咬牙坚持。由于是先赊货,后付钱,十几个分销商,有两家欠了八九万元,始终没给钱。有个被辞掉的分销商还开车撞乌日娜的房门。

刚开始做促销时缺乏经验,用低工资雇佣的促销员,卷走了货款,住宅小区内做促销丢得更多。7、8月间,深圳下大雨,箱底都开始长毛,又损失了一批货;又累又气之间,乌日娜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做了直肠息肉的手术,不久,又查出了糖尿病;南方雨水多,在外跑业务,鞋里常浸水,结果脚趾变了形,得了类风湿;9月份,乌日娜父亲去世,她又被台风堵在机场……

但乌日娜没有被困难打倒,她从失败中做总结,找教训,第一年下来,300万的合同,她完成了600万。第二年,合同一下就订了3600万。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听了这样的消息,本来应该在呼市治疗脚疾的乌日娜,当日就赶回了深圳。当时,原先的一批骨干听了这样的合同,都走了,只留下了一个人。

但这一年下来,乌日娜把“天书”做成了“地书”,3600万的数字也不是什么神话!

乌日娜用全力以赴的精神将深圳战役演绎成了传奇。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才会化被动为主动,才会以强大的自信挑战自我,突破原有的极限,创造奇迹。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会选择“尽力而为”,并自认为已经“相当不错”了,至少比逃避问题的人值得称赞,实际上,当他在说“尽力而为”时,已经在为一个坏的结果作打算,他封闭了自己的智慧源泉,不再为解决问题去努力找方法,即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也有借口可找:我尽力了。这些人表面敬业,实则是一群懒惰者。他们懒得思考、懒得实践、懒得总结、懒得创新,最后,也就懒得解决问题。我们不太相信这些人在职场中能够得到重用,能够得到展示才华的平台。最终,这些曾经“尽力而为”的人也难免沦于平庸。

而真正的奔向卓越,则要“全力以赴”。在问题面前主动开启智慧,主动寻找方法,找到能够用到的所有力量,包括他人的帮助,为了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地前进。这样的人才是职场上的精英,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卓越人士。

若想成为职场上的卓越人士,只做到“尽力而为”是不够的,你必须全力以赴。

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俗话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我国古书《易经》上也说:“穷则变,变则通。”的确,天无绝人之路,遇到问题时,只要肯找方法,上天总会给有心人一个解决问题从而取得成功的机会。

在蒙牛集团,有这样一副对联:“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一种无所畏惧的信念,也是一种工作的指导方针。牛根生说:“在一个单位,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只要有着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在工作中,随时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但只要心智不老、精神不滑坡,唤起新的勇气,开启充满智慧的头脑,相信,方法一定比问题多。

相信大家对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仍然记忆犹新,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SARS”病毒的恐慌,也是一种对我国的企业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虽然炎炎夏季来临,但冰激凌市场似乎依然冻结在“冰点”。不必说“吃冰激凌不利于预防‘非典’”的传言,也不必说店铺纷纷关门,单论大街上锐减的人流,对于随意消费、冲动购买型的产品冰激凌来说,命运多舛就是注定的。2003年4月下半月,冰激凌整体销量急剧下滑。一些小厂相继关停。但自古“危机”具有两面性,对退缩者而言是坟墓,对进取者而言是天堂。乱“市”出英雄,旧的市场格局每动乱一次,行业格局就调整一次。蒙牛却在此期间打了一场胜利的营销仗。它在三个方面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措施。

第一,转移阵地,开辟“第二渠道”。

食品一旦走出工厂,最基本的营销法则就是到“嘴多”、“胃多”的地方去。

既然“非典”把人们逼到了社区,那么,社区就是最佳的“卖场”。

阵地变了,策略跟着变。蒙牛冰激凌紧急调整部署,在社区发展经销商、发展零售点。同时,改换包装形式,根据人们在“非典”期间不愿打开包装而愿整箱购买的现状,发展家庭装、组合装。结果领先一步,“抢位”成功。

许多社区都打出了“不让‘非典’进社区”的口号,蒙牛冰激凌何以出入社区?两个字:中转。到了小区门口,打个电话到里面,只交流货,不交流人。

第二,密播广告,强化“品牌经营”。

进入5月份,冰激凌市场委靡不振,许多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广告的强势品牌不愿再做“守望者”,纷纷撤片。连2002年销量第一的某冰激凌品牌,大概也不堪重负,同样撤下了在央视播放的广告。

销量第二的蒙牛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撤广告,甚至加大了播出密度,如在央视一套《走向共和》每晚三集剧前(这是央视一套第一次采取三集连播方式),蒙牛冰激凌广告与液体奶广告双双雄飞,集集不落,各出现三次,气势逼人;同时在全国15家卫视联播中也加大了播出密度。为什么这样做?因为“非典”将人们堵在家里,电视成为联系外界的主要窗口,正是品牌传播的好机会。如果别人都撤了广告,那又平添了一样好处:品牌的相互干扰减少了。

第三,众志成城,采取“播种行动”。

时任蒙牛冰激凌销售部长的赵全生说,“非典”到来,有的冰激凌品牌选择了放弃,业务员放假的放假,观望的观望。蒙牛的营销队伍却选择了“播种”,戴上口罩,主动出击。 在产品结构调整上,放弃三类,淡化二类,主攻一类。由于目标集中,聚焦收效,“随变”、“绿色心情”、“顶呱呱”等产品,随着“你变我也变”、“绿色好心情”、“健康顶呱呱”的宣传主题,一路畅销。

有无相生,长短相形,祸福相依。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全国市场一会儿这里燃起一团火,一会儿那里燃起一团火,众人拾柴火焰高,“冰点”化作“沸点”,蒙牛冰激凌5月份的销量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工厂所有机器满负荷运转,仍然供不应求,一再断货。6月份销势更猛。

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会打开。没有过不去的坎,除非你自己不愿过去。面对问题,只是沮丧地待在屋子里,便会有禁锢的感觉,自然找不到新的出路。不妨离开屋子,享受一下新鲜的空气、阳光,你的心情会豁然开朗,精神为之振奋,走出困境,你将会有积极的想法、果敢的行动。

联邦快递成立之初,尽管弗雷德·史密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融资,但公司仍然频频陷入资金短缺的尴尬境地。有一段时间,联邦快递必须撑过一个季度才能获得资金,是坚守公司,与公司存亡与共呢,还是抽身离去?这是横亘在所有联邦快递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验。

令人吃惊的是,月底时,员工们仍收到了装有工资卡的信封。惊讶的联邦快递人打开信封,发现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

“请不要兑现,因为工资卡里没有钱。不过,沉住气。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公司肯定能成功。

弗雷德·史密斯”

当时,除了极少数人离开公司外。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和公司坚守在一起。为了支付员工的工资,弗雷德甚至坐飞机到拉斯维加斯赌场赌博,用几百美元赢回了2.7万美元。最终,就像我们看到的,联邦快递不但度过了困难时期,而且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人的一生总会遭遇许多意外的困难与失败。对许多人来说,挫折并不足惧,可怕的是你在心理上被彻底打败了,而又未能体会真正的“教训”,反而一再重蹈覆辙,最后落得无可救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