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板不在,自动自发
612100000029

第29章 附录:五大总裁成功的职场启示(2)

朱江洪总经理经过考虑,也为了平衡大家的情绪,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划出财务部的一部分归董明珠管,也就是说,董明珠可以得到人员、职能和收款这部分的权力。机会来之不易,董明珠慎重对待,心想务必利用好这难得的权力开创格力经营工作的新局面。她和有关同事一起建立了一套循环监督机制:计划受财务监督;财务受开票员监督;开票员受电脑统管监督;电脑统管受计划监督。

制度建立了,关键就看能不能真正实行。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仍然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果。很多企业都有非常完美的规章制度,有的企业甚至不惜巨资请国外大型咨询公司帮忙设计制度,但最后仍难逃走下坡路的结局,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好的制度没有得到有力的执行。不能坚守原则,太会变通,让很多企业无法很好地贯彻规章制度,以至于企业虽然确立了一个清晰的愿景,却总是事与愿违,无法实现。

董明珠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所以当她强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破坏以上机制”的时候,了解她的人都明白,谁敢破坏这个制度,谁就要倒霉了。

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很快,一个合理的网络便形成了:财务说有钱才能发货,发货后开票员记账,开票单再输入电脑。这样财务往来多少钱都可以清清楚楚反映在账上,每天都可以从账上看到有多少钱,发了多少货。这样一来,董明珠随时都可以掌握格力的销售情况,任何业务员、经销商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钻空子了。

这当中最困难的是当天清账。以前就因为做不到当天清账,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董明珠要求,经营部无论多晚都要当天清账,绝不能让当天的账过夜。一段时间以后,经营部的同事们就养成了习惯,当天的工作没完成,不管多晚都不会回家。

据董明珠介绍,自1995年5月以后,财务就再也没出现过混乱,也再没有应收款收不上来的现象。

在拖欠货款成风的今天,董明珠创造了一个“奇迹”。然而,就像董明珠所说,她能够创造这个“奇迹”,其实很简单:不交钱不发货,只要认真坚持下来,就不会发生拖欠现象。

坚持原则,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成功道理。可是,难就难在能否对原则一贯坚持。让一个人做一件好事非常容易,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偶尔也会行善。可要是让一个人一辈子都做好事,那就非常难了。所以,古代能够成为圣人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刻,或者他的智商比别人高;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是因为他能够在任何情况、任何环境下都坚持自己的理念,并锲而不舍地身体力行。

董明珠坚持原则,她获得了成功,既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又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作为一名职场人士,当你面对原则性问题时,是不是也能够像董明珠一样坚守原则呢?如果你能,那成功离你就不远了。

王永庆:用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使敬业成为一种习惯

2008年10月15日的一则新闻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素有台湾“经营之神”之称的王永庆先生,在睡梦中离开人世,得年92岁。王永庆先生的一生一直都很传奇,他的成功经历是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必定要学习和领悟的。

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15岁小学毕业就外出工作,经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最后创办了台塑企业,如今的台塑在台湾石化界及整个企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永庆用他的成功证明,工作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使命,是人类幸福和欢乐的源泉,它和所有有价值的事情一样,值得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人们对工作的信仰是敬业精神的源头。只有敬畏自己的工作,信仰自己的工作,你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具有神圣感和使命感,你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

当你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你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15岁,王永庆刚刚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当时嘉义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和隔壁的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砾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挑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最终成为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用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使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使敬业成为生活本身,这就是王永庆成功的秘密。

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与孔子所说的“执事敬”、朱熹说的“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是一样的道理。

王永庆的成功就源于敬业,敬业是其事业成功的基石。敬爱并重视自己的职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为之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即使付出更多的代价也心甘情愿,并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做到善始善终。这样才能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为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拥有多高的聪明才智,掌握多少知识技能,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出色的成绩,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

敬业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敬业的人不会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而是尽力做好每项工作。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一件细小的事情做好了,或许不能立即显示成就,但如果做错了,却有可能功亏一篑。他们绝不轻视工作,绝不马马虎虎,绝不敷衍了事,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最好。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往往就在这里。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佳,不会轻率疏忽,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庄子·养生主》中有“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不仅迅速、快捷地解牛,而且他在解牛过程中,动作出神入化,技术精湛绝伦。这种“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技艺,不敬业的人是无法练就的。

敬业先要乐业。乐业就是热爱本职工作,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谈何敬业?相反,一个员工一旦爱上自己的职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工作,一定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方杰:善于学习身边的智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名员工若想要获得成功,第一步,就是要向自己的老板学习,不是因为他是老板,而是因为他优秀——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老板应该倍感庆幸。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崇拜的对象。我们愿意崇拜和学习那些离我们遥远的伟人,却往往忽略了身边的智者,这一点在工作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也许是出于嫉妒,也许是由于利益的冲突,我们忽视了那些每天都在督促我们工作的老板和上司——那些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他们之所以成为管理我们的“牧羊人”,必然有我们所不具备的优势。聪明人应该时刻研究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作为一名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提升,才有可能在自己独立创业时做得更好。

要知道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一定有许多我们所不具备的特质。

在一趟行驶中的火车上两个职员在谈论自己的老板。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说:“老板简直是一个白痴,什么也不懂,要不是和科克公司总裁攀上了关系,公司早就破产了。”

不用了解这两个职员的老板如何,他们所在公司经营状况如何,但通过这段对话可以发现:成功看起来往往是偶然的,但是在这种偶然背后,隐藏了许多艰苦的努力和智慧。他们所议论的那位老板,是如何攀上科克公司总裁的,又是如何获得这位总裁赏识的,却不为人所了解。也许这种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正是老板的高明之处。然而,被嫉妒和怨恨蒙住了双眼的员工往往视而不见。

其实老板对于员工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都曾不惜代价为某些能力比自己杰出的成功人士工作,寻找种种借口和他们共处,目的就是为了能多向他们学习。注意留心老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你就会发现,他们有着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你能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做得更好,你就有机会获得晋升。

杭州奥普电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方杰当初就是一个善于向老板学习的人。早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方杰就有意识地到澳大利亚最大的灯具公司“LIGHTUP”公司打工。当时他还不懂商业谈判,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学会谈判的本领。他知道他当时的老板是一个谈判高手。

每当有机会与老板一起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方杰总是在口袋里偷偷揣上一个微型录音机。他将老板与对方的谈判内容一句句地录了下来,然后再回家偷偷地听,揣摩、学习,看看老板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对方是怎样提问,老板又是怎样回答的。

方杰就这样努力学习着,几年以后也成了一个商业谈判的高手。最后,老板退休了,把位子让给了他。到了1996年,方杰差不多已经成了澳洲身价最高的职业经理人。后来,他想回国自己创业,方杰的奥普浴霸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做成的。

方杰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他的成功,就是在努力为老板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后,最终为自己赢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