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只要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使自己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这段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是俞敏洪在《赢在中国》节目上给一位选手做的点评,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树草理论”。要做就选择做一棵树,而并非一棵草,但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并不容易,需要经历无数的风雨、挫折。同样,作为一个人,无论经过多少磨难,只要你有着树的精神,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俞敏洪个人的生活触角虽不复杂,却很丰富。农村18年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北京大学11年学习、教书的历程,是他从极度自卑中寻找自尊的过程;创办新东方的十几年,是一个艰苦奋斗的立业过程。
英语培训是教育行业中具有明显产业化特征的组成部分,它具备充分条件:从20世纪90年代的“出国热”,到后来人们在职称、晋升、学习中对英语的多样化需求,以及中国加入WTO等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英语培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据统计,2007年我国有5万多家外语培训机构,他们演化出繁花似锦般的教学手段,让传统英语教育产生分工,产品链逐渐建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主导产业。俞敏洪顺势而为,创办新东方。他本人也并非未卜先知,他总是依靠“比别人多做一点,比别人做好一点”的朴素创新思维往前推进,造就了新东方从1993年9个学生到2004年80万学生的奇迹,从夫妻店到4000多名员工的发展,从无名小卒到如今中国唯一拿到美国教育投资的民办学校的跨越。
奋斗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每一次努力往往面对的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俞敏洪却说:绝望是大山,希望是石头,但是只要你能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有了希望。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就成为新东方著名的校训,是“新东方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要周游一下的梦想,但大多数人只是想想,接下来就以“没有那么多钱”为借口,将梦想封存了。俞敏洪则不同,他就曾经带着远游的梦想和100元钱独自出发,走到庐山,为一个旅馆打扫院子求得一夜安居;走到九华山,他凭自己插秧的技能挣得10元钱,然后继续上路。“只要你努力追求,总有办法做到,人的真正能力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地拿自己的能力交换财富。”他的信念就是世界是为你而存在的,要努力把它放在心中。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精神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人生的梦想,但拥有梦想容易,难的却是实现梦想的那一步步坚持的过程。
李书福:“偏执”、“抠门”造就财富之星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依靠他的“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成就了他的汽车梦,而他的“偏执”和“抠门儿”造就了他的财富卓绝。
对于李书福的成功可能会有很多我们外人根本看不到的原因,但如果总结李书福创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最起码有两条:一是敢为天下先;二是认准了就不放弃。“少谈点金钱,多谈点精神。”这是李书福的一句名言。这句话高度总结了他成功的经验。为天下之先,说来容易,横看世间人,你一生有几次敢为天下先?李书福能走到今天,与他“偏执”的性格关系密切。李书福每次做出吉利集团重大转折性的决定后,会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就是所谓的认准了不放弃。当然,认准不放弃,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认准了,然后就去追求。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格鲁夫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李书福的性格正好应了那句话,他的性格注定要让他走得更远。在早期的创业经历中,偏执的性格屡次使他与退缩绝缘。在逐渐做大的过程中,他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放弃,他却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继续冒险,从一个个完全陌生的产业里掘取机会。由于他选择忘记失败,我们无法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但是他倔强的性格却在这些不断的尝试中显露无遗。
有一点是李书福经历中最重要的,那就是他知道自己只能做实业。这是他在海南用损失数千万元的财产换来的惨痛经历。海南那一场房地产风潮,除了产生了一大批房产巨头之外,还为中国意外地塑造了一个坚定的实业家。从造冰箱到造建材,再到造摩托,再到造汽车……真正成就他汽车梦想的,是他抓住灵感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认准了就不放弃”,李书福坚韧执著地、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一路走了下来。
李书福不仅有着“汽车狂人”的别号,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汽车疯子”,其直率敢为的性格早已为外界所熟知,然而,李书福的“抠门”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作为一个有着7000多名员工的汽车公司的董事长,李书福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可以说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款”,但若不是事先认识,根本就没办法将他与富豪联系在一起。
一般人会认为陪董事长出差是个美差,所有条件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吉利这反而成了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出外工作,李书福爱去茶楼谈点事,去茶楼当然得喝茶,但李书福从来不点茶水和饮料,总是来杯免费的白开水,留给陪同人员的只有尴尬:不点饮料,茶楼不可能都喝白开水;点茶水吧,老板都没花钱,这可不是谁埋单的问题。
有一次,一位员工随李书福去北京办事,跑了一大圈,走了很多地方,到晌午时,大家都饥肠辘辘,按照李书福的惯例,挑了一家小面馆,一人要了一碗面条,风卷残云之后一结账,两碗面条30元!李书福便很不满:“你们价格太高了吧,一碗面也就值3块钱,你们卖15元,简直是暴利!”
不仅自己“抠门”,李书福还常以此告诫员工: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我们的原始资本积累都来源于血汗劳动,勤俭节约是应该的。不能好了伤疤就忘了疼,有了点钱就忘了本。
李书福解释道,如果我每天山珍海味地大吃大喝,中国有句老话叫“上行下效”,既然老总一顿饭可以吃个几千元,作为中层干部,一顿饭吃个几百元应该不是问题,如此演绎下去,吉利集团不就成了滋生腐败的摇篮?这并非危言耸听,李书福的带头“抠门”塑造了一种讲究节约的企业文化,因为即使再大的企业,如果不讲求节约,很快就会垮掉。
提起三株口服液,曾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株公司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销售额提高了64倍,达到80亿元,打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保健品帝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直达各地村镇。总裁吴炳新曾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拥有15万员工的庞然大物就轰然倒下,令多少企业界的人士为之叹息。
当然,三株公司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员工不拘“小节”,缺乏节约意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三株公司的浪费问题十分严重,一个员工在浪费,所有的员工都跟着浪费,积少成多,滴水汇海。有的子公司70%的广告费都被浪费掉了;有的子公司一年的电话费竟然高达39万,招待费高达50万。更令人惊讶的是,公司出现危机时,有些员工竟然纷纷携款而逃!三株公司的员工对企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最终使偌大的一个公司轰然倒下了。
节约的都是利润,吉利一直倡导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反对汽车暴利。李书福认为在生活方面节约点,这些费用没有转移到汽车成本上,汽车价格就下来了。人们往往都只看到了成功人士风光无限的表象,却没有仔细挖掘其为此都付出了什么,靠着怎样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正是坚韧和可贵的节约精神成就了今天的李书福,同样的,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也许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你。
董明珠:“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坚持原则也是负责任
坚持原则不仅仅是衡量一个员工是否忠诚的尺子,更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在工作和生活中,只有坚持原则的人才有可能赢得别人的信赖,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大凡事业上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就是一个为了原则可以“六亲不认”的人。
1994年年底,董明珠受命于企业危难之际,出任格力经营部部长。无论从个人的利益还是从个人的性格来说,董明珠都无意做官。她接受这个烫手的职位,完全是出于责任感。她要向自己挑战,为企业,为信任她、支持她的那些人做出点事来。
任经营部部长不久,董明珠就做出了一个有违常理的决定:找朱江洪总经理要财权。要财权是因为经营部和财务部的关系密切。经营部要求经销商先付款后发货,但客户究竟在公司账上有没有钱,有多少钱只有财务部才清楚。一些客户打了货款到格力拿不到货,一些客户没钱拿到了货。有时经营部要发货了,开票员问这人有没有打钱过来,财务那边总是说:“我们也不清楚,要查账才知道。”这样,无论经营部如何负责,财务部不配合,也是事倍功半,经营部的工作难以正常运转。长此下去,只怕又要重蹈格力以前的管理状况——职责不清,工作混乱。这是董明珠难以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