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落实背后的落实
611900000024

第24章

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客服部收到一封客户抱怨信,上面是这样写的:

“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我们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激凌来当我们的饭后甜点。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你们庞帝雅克车后,在我去买冰激凌的这段路程上,问题就发生了。每当我买的冰激凌是香草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他的口味冰激凌,车子就发动得很顺利。为什么?……”

很快,客服部派出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写信的人时,对方刚好用完晚餐,准备去买今天的冰激凌。于是,工程师一个箭步跨上车。结果,买好香草冰激凌回到车上后,车子果然又发不动了。

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

第一晚,巧克力冰激凌,车子没事。

第二晚,草莓冰激凌,车子没事。

第三晚,香草冰激凌,车子发动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工程师忙了好多天,依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工程师有点气馁,不知是不是该放弃,转而接受退车的现实。

神圣的职业使命感使工程师安静下来,开始研究从开始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不久,工程师发现,买香草冰激凌所花的时间比买其他口味的冰激凌要少。因为,香草冰激凌是所有冰激凌中最畅销的,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的拿取,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店的前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时就会发不动呢?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苹冰激凌的关系,工程师很快地发现了问题:应该是“蒸汽锁”。买其他口味的冰激凌由于花费时间较多,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时间较短,引擎太熟以致还无法让“蒸汽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在这个事件中,购买香草冰激凌有错吗?但购买香草冰激凌确实和汽车故障存在着逻辑关系。问题的症结在一个小小的“蒸汽锁”上,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而且这个细节被细心的工程师发现了,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很多时候,人们被问题的假象所蒙蔽,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症结,常常被问题牵着走。结果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次做对事情,避免落实中瞎折腾

给企业造成严重浪费的行为,就是员工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一次不能把事情做对,浪费了企业太多的资源,是落实中的瞎折腾。

企业中,每一名员工的目标都应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如何做才能达到“对”这个标准。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但师傅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着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想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师傅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因此,要想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对的,如果徒弟第一次就把拿什么样的工具以及在什么地方都问清楚,那他也就不需要浪费第一次去找寻工具的时间。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不折腾”的时候,会议全场发出会心的笑声。人们对“不折腾”一词的会意,证明我们都理解“不折腾”一词的深刻内涵,不再“折腾”俨然已经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作为俚语,“折腾”指翻来覆去、无事生非等。不折腾就是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斯“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对是最好的经营之道!

一位著名企业家曾经说过:“给企业造成严重浪费的行为,就是员工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确,如果第一次不能把事情做对,瞎折腾,便会浪费了企业的资源。

1933年,松下准备自主研发有巨大市场前景的小马达。

松下幸之助委任一个非常优秀的研发人员中尾担任新产品研发部部长。

中尾接到任务后,带着部下买来的通用电气生产的小马达,着迷地进行拆卸与研究。

有一天,松下幸之助正好经过中尾的实验室,看到中尾如此认真地工作,松下不但没有表扬他,却狠狠地批评了中尾:“你是我最器重的研究型人才,可是你的管理才能我实在不敢恭维。现在,瓮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了,研究项目日益增多,你即使一天干48小时,无论如何完不成那么多工作。所以,作为研究部长,你的主要职责就是制造10个,甚至100个像你这样擅长研究的人。”

在松下看来,中层应当做中层的事,而不是身为经理却干技术人员的活。如果这种思维不转变,中尾虽然可以把电机研发出来,但是,松下就永远做不成大公司,只能小折腾,瞎折腾。

中尾依照松下的指导去做,松下公司不仅研究出了开放型的三相诱导型电动机,而且还挤垮了日本最大的电动机生产厂家——百川电机。

中尾的工作是制造擅长研究的人,而不是亲自去做研究,也就没有尽一个中层的本分是瞎折腾。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本分的工作中去,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干正事”是“不折腾”的唯一选择,无论组织还是个人,我们都应该把“干正事”作为自己的目标导向,将“不折腾”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只要专心发展,“不折腾”,最终一定会干出成果。

所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名优秀员工必须做到的,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节约方法。每一名员工都应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办事准则。在很多人的工作经历中,也许都发生过工作越忙越乱,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在一团忙乱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错误。结果,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忙着创造价值,而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改正错误。只有明白了这这点,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执行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战斗力。

做好才叫落实:避免做了而没做好

做事和做成事是两回事,做事只是基础,只有将事做成,你的工作才算真正完成了、落实到位了。

一个仅仅满足于60分的人,是不可能达到80分的,甚至连60分也达不到;而一个以100分为目标的人,往往能够拿到最好的成绩。只满足于把事情做对而不思进取的人,会将工作做得越来越差;若将目标定在把事情做好并精益求精,则可以获得卓越的业绩。

老板对小张越来越不满意了。可究竟为什么,连老板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小张每次都能把他交代的事情做对,却不能让他完全满意。

有一次,有个重要的客户从新疆过来,老板自然要好好地招待一番,便让小张帮忙查一下北京主要宾馆的情况,。

小张接到任务就忙开了。半天之后,小张给老板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二十多家宾馆的众多信息,包括宾馆等级、地理位置、服务质量,等等。

老板看到这封邮件就起皱了眉头,显然,他不是很满意。他希望看到的是简洁明了的说明,最好会有一些小张的建议,例如,哪家宾馆的新疆菜做得好,或哪家的服务会比较适合这位客户。但这些内容都没有看到。

但老板又不好指责小张,因为小张确实将老板交代的工作做了,而且已经做对了。可小张并没有把工作做好。

工作中有许多小张式的人,他们会对老板交代的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并且不会发生方向上的偏差,把事情做对。然而,他们还欠缺一点主动性和变通能力,不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事情做好。

做事并不难,人人都在做,难的是将事做成。做事和做成事是两回事,做事只是基础,而只有将事做成,你的工作才算真正完成了。

“做对了,才叫做了”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人在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只是满足于“做”却不重视是否把事情做好了。所以,表面看起来,他们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穷忙、瞎忙。

“做了”与“做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上的区别。前面只是走形式,甚至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做工作,绝对不能满足于“做了”这一点。满足于“做了”,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自欺欺人。既有可能将自己麻痹,也有可能使公司疏忽乃至麻痹。于是,该有的效率出不来,没有想到的陷阱和危机却不期而至。

一位出版社的编辑从不惹是生非,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工作上也很少出错。但半年前,她被辞退了。其父为此事闹到单位:“我女儿也没犯什么错误,怎么就不让干了呢?”

没犯错误不是上岗的充分条件,因为在“没犯错误”之前还有“表现良好”,在“表现良好”之前还有“表现优秀”。社会最先选择的自然是“表现优秀”的人,而“没犯错误”的人只能被社会抛弃。

有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有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这个年轻人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搞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年轻人。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年轻人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年轻人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从此以后他在工作中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

对于职业人士来说,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实现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工作的时候,抱着“无论做什么,都要以最好的为目标”的态度。如果你在工作中只是以做到“合格”为标准,那么你绝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职业人士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不会满足于一般的工作表现,要做就做最好,要成为老板不可或缺的左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