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落实背后的落实
611900000021

第21章

立即行动,拒绝拖延就是立刻落实

迈克尔·戴尔认为,在问题背后强调理由,是世界上最没有影响力的语言。立刻行动是一种落实习惯,这是高效落实者的品质,那些无法有效落实工作的人往往是由于不能立即行动。

我们很多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拖延工作。“这件事往后拖一拖吧!”拖延的人总是习惯这样安慰自己。

立刻行动是一种落实习惯,这是高效落实者的品质,那些无法有效落实工作的人往往是由于不能立即行动。

一个员工周三接到老板的任务:在本周之内起草一份销售计划书,这对于策划出身的他来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

第一天,手头上其他工作本来可以结束,但他想:“反正有时间,明天做完再动手也不迟。”

第二天,因为有些突发事件耽误了一上午,到下午下班前才勉强将原有工作完成。

第三天,刚准备动手做,同事工作上遇到困难,为同事解决问题耽误了一上午,下午也没心情做。因为明天就是周末,他想:“周末两天怎么也能做个差不多,不急。”

结果,第四天一帮朋友搞了个聚会,整整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一直睡到次日中午。起来后,头还晕得厉害,他吃了几片药,又躺下休息了。

第六天上班后,在例会上,老板问他完成任务没,他不敢说没做,撒谎说差不多了,只是有些数据需要核实,明天就能交上去。

开完例会,他立刻动手做,这时才发现这个计划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涉及许多他不熟悉的领域,而且还需要许多实证数据作支持,别说一天,就是三天也未必能完成。想到这儿,他的大脑一片混乱。

很多员工总是无限期地拖延工作,以至于到最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问题,完不成老板交代的任务。而优秀的员工一旦接到任务,就会立刻积极地行动起来。

迈克尔·戴尔认为,在问题背后强调理由,是世界上最没有影响力的语言。拒绝拖延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无论你是公司的高层主管还是基层员工;无论你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大事还是小事,都应立即行动起来,绝不能拖延。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二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难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对于Bit系统,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成为博士后,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个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科莱特和盖茨的对照告诉我们,工作不能拖延需要立刻落实,立即去做。好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有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后悔莫及。唯有按照既定计划去执行的人,才能真正的落实。其实,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一以贯之地去执行他的决心、并立即去做,而也只有这少数人才是最后的成功者。

拖延永远是一件痛苦而又得不偿失的事情:把今日的事情拖延到明日去做,实际上是很不合算的。有些事情在一开始做会感到快乐、有趣,如果拖延了几个星期再去做,便感到痛苦、艰辛了。灵感往往转瞬即逝,所以应该及时抓住,要趁热打铁,立即行动。

不找借口,寻找借口就是放弃落实

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你便不再主动关心工作,最终放弃落实。

郭为是一个不找借口,认真落实的员工。郭为任联想公关部经理时,正逢国家科技进步奖揭晓,联想汉卡获二等奖。从所创经济效益和实现的产值来看,联想汉卡都达到了一等奖的要求,因此柳传志对郭为说:“想办法把二等奖变为一等奖。”

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实现的任务。评奖结果公布在《人民日报》上,可以说已成定局。但是郭为必须把它改变,他发现了那5%的希望——如果在专家组50名专家中有10人联名要求复议,就可以召开大会复议;如果有三分之二的专家同意,则可改变评奖结果。如何把这5%的希望变为100%的现实?郭为设计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公关方案:不能直接对专家提出复议的要求,首先要在外界给予专家影响——通过新闻媒体连篇累牍宣传联想汉卡——在找专家之前,专家们已经对汉卡有了一定了解,各个新闻媒体对联想汉卡的赞赏使他们对自己过去的判断产生疑问。恰在这时,郭为极为诚恳地登门拜访,拜访的目的也很简单:请您光临我们公司,再一次请您对汉卡给予指导。这时,专家们对联想汉卡已有了更多的好感,在这样的心情下,他们自然而然地发现了汉卡许多优秀的地方。郭为耐心而有节奏地努力着,终于有10位专家答应联名提请复议,并最终使联想汉卡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果郭为寻找借口,联想就失去了将二等奖改为一等奖的可能。不找借口,是一名员工高度负责、勇于落实的表现。在职场中,分到同样的任务,处于类似的情境,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败得一塌糊涂。这并非二者的智力或运气有多大的差别,而是有些人把找方法的时间用来寻找借口,有些人把找借口的时间用来落实。

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任务”的念头容易得多。所以,如果一个人存心拖延逃避,总能找出理由。

找借口的习惯是工作中的一味慢性毒药。一方面,工作会拖沓,以致落实没有效率;另一方面,事情一旦出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作为挡箭牌,以掩盖自己的过失,或换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谅。长此以往,借口成了习惯,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争取成功了。

一个被下属的“借口”搞得不胜其烦的经理在办公室里贴上了这样的标语:“这里是‘无借口区’。”他宣布,9月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人:“在本月,我们只解决问题,我们不找借口。”

这时,一个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到的货迟到了,经理说:“的确如此,下次再也不会发生了。”随后他安抚顾客,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他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理由。

后来,这位顾客向公司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在解决问题时他得到的出色服务。

顾客说,没有听到千篇一律的辩解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鲜,他赞赏公司的“无借口”运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运动。

“拒绝借口”应该成为所有员工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尽自己努力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不找借口,行动起来,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做好、做到位才是落实效率高的好员工。

IBM集团的前总裁托玛士·沃森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最不喜欢听到属下在接受任务时说‘NO’,而只爱听他们说‘YES’。每当有工作要交给属下处理时,我都希望属下愉快地接受,然后说一句‘OK!我一定会尽快办好,’或者说‘OK!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敢于冒险,惧怕风险就是逃避落实

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惧怕风险的习惯更容易让你丧失落实的机会。

哥伦布如不航海探险,能发现新大陆吗?达尔文不亲身探险,搜集资料,能完成巨著《进化论》吗?股市风云中,没有接受挑战的行动,能获得巨额财富吗?“险中有夷,危中有利。”

在商业社会中,到处充满着竞争,充满着挑战。一个企业,若想在这波涛汹涌的商潮中自由穿梭,就得有冒险的习惯。在不确定环境中,人的冒险精神是最为难能可贵的资源。

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冒险的人。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冒险总比墨守成规让你更有机会出头。

以生产“长江音响”一度闻名于湖北乃至全国的武汉无线电厂“垮了”,其主业至今已停产多时。昔日的厂房现已挂起了10多家服装公司、广告公司等租赁场地企业的牌子。耐人寻味的是,这家企业垮台前没有一分钱负债,而且还有知名品牌、有设备、有场地、有人员,尤其是还有多达8000 万元的闲置资金。有人说,“长江音响”是抱着“金山”沉没的。

曾拥有上亿元固定资产、2000千名左右职工的武汉无线电厂是武汉市骨干企业之一,有过数年的辉煌:生产的“长江音响”在1986年至1996年跻身全国名牌音响之列;1987年获得国家最高质量奖;1992年至1996年连续荣获“金桥奖”;近年,在全国300多家电子音响生产企业中,武汉无线电厂主要经济指标跃居第五位。经过多年积累,该厂不仅没有动用一分钱贷款,还有8000万元“闲钱”。

对于这笔资金,有人主张上VCD项目,但领导决策时被否决。后又拟与浙江一家企业合资生产寻呼机,因多人反对,被迫取消。由于对新产品开发“看不准”,投资决策时犹豫不决,8000万元放在银行闲置三年。随着“长江音响”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全厂2000职工“坐吃山空”,不到三年时间,这8000万元存款就因为买断工龄被花光。职工说,原以为仅凭这8000万元每月100万元利息,工厂不生产大家工资可照拿,没想到企业垮起来这样快。

长江音响在机会面前犹犹豫豫,畏前畏后。对于VCD的项目风险大不敢上,合资计划也泡汤,没有抓住机会发展。

现代社会之商战,风险无处不在,企业管理者如果不敢冒险,也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员工如果胆小怕事,就不可能有效落实。风险中肯定有困难,但困难中蕴藏着巨大机会的种子。

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风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把所有潜在的机会都丢掉了。风险中孕育着机会,敢于正视风险、敢于冒险,那无疑就更容易抓住成功的落实机会。

吉姆·伯克晋升为约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发研制一种儿童所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新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

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们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罗伯特·伍德·约翰森总裁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我们公司就需要你这种有冒险精神的人,这样公司才有发展的机会。”

数年之后,伯克本人成了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然牢记着总裁罗伯特的那句话。

老板鼓励伯克鼓励试验与冒险,也最终成就了伯克。有希望,就一定有失望的危险,冒险就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不冒险,只求稳妥,便会变得犹豫不决,白白错失良机。

我们应善于发现错误,更应善于学习错误。产品的竞争博弈过程,是一个庞大的时间与空间链,不仅有质量、价格、服务及效用、地域等有形竞争,更有观念、情感、文化、民俗等无形较量;有潜在的变故,更有突发的事件,谁都不能保证在这样一个时空中不犯错误。

落实型员工不要害怕冒险、不要害怕失败,重要的是从冒险中把握机遇,从错误学习经验,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懂得节约,铺张浪费就是偏离落实

节约一分钱,等于为公司赚了一分钱。不该浪费的一分也不能浪费,铺张浪费就是在落实中发生了偏离。

一个式世纪以前,在美国正兴起一股石油开采热,一个雄心勃勃的小伙子来到了采油区。开始时,他只找到一份简单枯燥的工作——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当石油罐从输送带移动至旋转台上时,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这份工作只要服从命令、重复操作就行了,连小孩子都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