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588400000059

第59章 主持人的节目语言应用(7)

这里谈的主要是主持人的直接经验,当然生活范围宽广无比,任何主持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但是他(她)可以多方面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细心观察生活,注意学习领会别人的经验,当自己没有某方面的体验时,就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触类旁通,让它为主持节目服务。总之,见多识广、博闻强记对主持人主持生活服务类节目非常重要,它使主持人个人能力得到扩展,个人魅力得以提升,同时也让节目内容更迎合观众需求,更有说服力。

主持人个人魅力主要表现在平实亲切的话语,深厚的生活底蕴和娴熟的生活技能等几个方面。主持人丰富的知识和合适的动作美也是体现魅力的重要方面。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拥有良好的气质对主持人来说,是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主持人某些外在条件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化妆和训练来加以弥补和调整,惟独学识的苍白,是什么高明的包装手段都无法掩饰的。

专访节目的语言应用一、主持人专访及其特点

1主持人专访的界定

专访是指主持人对事先约定好的专题进行采访。不同于现场采访,它在时间上并不紧迫,一般事前约定,从容采访,且谈话内容比较自由,延伸性较强。比如,同是一位主持人,他在体育比赛现场进行采访,无论赛前、赛中或赛后对运动员和教练的采访时间上受很大的限制不说,而且采访往往是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匆匆进行的,与专门约请对方的、专题的采访显然是有区别的;其次,现场采访属于鲜活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强调新闻的时效性,而专访是信息量较大、视野更宽广、开掘更深透、议论色彩更浓的采访;再次,现场采访一般以片断的形式成为节目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为新闻报道而做,而专访往往是以完整的谈话过程成为独立的一次节目,占有独立的播出时间;最后,主持人专访这种节目形态实际上脱胎于记者专访,两者之间具有一定沿革关系。

专访这种节目形式,既可以独立构成一次完整的节目也可以成为一次板块型主持人栏目。如《焦点访谈》常采用专访形式,邀请政府官员或专家学者到演播室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有时这种专访还与相关的其他采访按事物的逻辑顺序穿插编排,运用起来十分灵活。《东方之子》的人物专访则作为固定的子栏目在《东方时空》中出现。在国外,主持人专访的栏目比较多,一般译为“访谈节目”,如CNN的著名主持人拉里·金的《拉里·金现场访谈》、BBC的资深主持人蒂姆·萨巴斯蒂安的《新闻人物访谈》。专访这种节目形式本身无固定属性,往往既可被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所采用,也可用于社教、文艺、体育、经济类等主持人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时间》、《五环夜话》,《十二演播室》、《半边天》、《综艺走廊》等栏目也常采用专访形式。

吴郁教授在《主持人语言艺术》中给出了主持人专访的定义:主持人专访是主持人与专门的采访对象就一定的主题在特定场景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可能受国外相应节目翻译的影响,人们通常也给专访冠以宽泛的概念——访谈,不过从更规范、更严谨的角度看,从分类研究的角度看,“访谈”是个大概念,它包括了主持人专访和主持人谈话两种节目形态。

专访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应太过死板,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所谓需要特定的场景,那不过是种形式,只要是适合的,有利于访谈进行的场所,无论是演播室还是对象的工作场所,访谈都可以在那里进行。不过应注意一次谈话的环境一般是同一的,(有时虽是流动的,比如在采访对象下乡过程中所做的专访,但其必须是典型的,合乎逻辑的)以便于保证谈话过程的连贯完整和真实自然,受众听到、看到的谈话是专一的,这是以谈话为主的专访节目与其他穿插有采访片断的专题节目的区别所在。广播电台的专访节目往往由比较纯粹的谈话过程构成,电视人物专访节目有时也适当运用反映人物生活、工作特点的画面,以使信息更加丰富。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先进的通讯技术给广播电视插上了神奇的翅膀。我们看到,在最具魅力的直播专访中,主持人可以在演播室、直播间与访谈对象做面对面的谈话,也可以通过电视将远程嘉宾的谈话引入现场,尤其是采用卫星异地传输和双视窗、多视窗技术,使主持人在演播室与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访谈对象进行同步的“面对面”地访谈,观众看到的是主持人及各位嘉宾“面对自己”的谈话,这是其他媒体都无法企及的。当前,国外一些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的电视台常采用这种节目形态。时空距离在现代电视媒体面前已不是无法克服的阻隔,对受众来说,电视媒体技术的进步使其魅力越来越大,对主持人来说,新的电视媒体主体形式对个人的访谈驾驭能力则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主持人专访的特点

(1)受众参与意识强

真实记录、“原生态传播”的访谈,受众在感受到真切的现场感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被调动起来,由“局外人”的收听和收看,变成“局内人”的深层次参与,积极思考,思想深入到所讨论的问题之中。有时节目还采用开放形式给受众留有一点儿提问时间,受众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信箱直接参与进来,向主持人或嘉宾提出问题,经导播选择后适当穿插到节目当中,但节目仍以专访为主体,跟主持人组织受众讨论为主的谈话节目是不同的。

(2)互动交流的诱惑

首先,专访是人际间的一种交流,是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产物。访谈正是人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依靠有声语言符号来传达,说话人的语气、口吻、态度、情感活灵活现,电视专访则更是使谈话双方的表情、动作、神态尽收眼底,相互间的反应、细微的表情变化都是无法修饰的,它们伴随着有声语言传达出更为丰富和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并不局限于语言内容的概念信息、情感信息、功能信息,甚至还包含主持人及访谈对象的人格信息,这种“原汁原味”的本性是使主持人专访格外得到受众青睐的重要原因。另外,主持人不同于记者,其职业角色更贴近受众,同时又具有个性化的色彩。主持人在专访中的提问往往是从单个人的角度,有促膝谈心的自然以及平等交流的自由,富于人情味,因而能使对方迅速进入交流的状态与主题。主持人专访不必要求像新闻那样客观,主持人也不是发问机器,他往往扮演着一个善于激发对方谈话欲望的伙伴的角色。从语言上讲,主持人不应只用提问句式,偶尔用聊天的口语会更加增入主持人与观众的亲和力。

(3)主持人风格鲜明

专访过程其实是主持人个人经验与能力的一种体现。那种“背台词”式的提问会使访谈对象对主持人的谈话资格产生怀疑,会削弱访谈对象的谈话兴趣,因而难以使谈话深入下去,而如果录制中间叫停往往会破坏谈话人的情绪,其访谈气氛和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因此,仅仅仰仗天生丽质及倚赖“包装”的主持人,在专访中就可能捉襟见肘,穷于应付。传播学研究中关于劝服与态度改变的研究成果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信息来源的信誉是影响信息的重要因素。信息来源需要具备权威性、专业性、知名度高、重要性等特征,这样由他发出的讯息,其信誉就高,其效果就好。……有时个人特质与受众接近的人反而可信度高,这取决于所传播的内容。

”专访的信源信誉,一方面来自专访对象,一方面来自主持人。那些思想和知识实力丰富并且对自己职业角色把握得恰到好处的主持人,在专访中,其个性魅力不仅能获得访谈对象的好感,有利于访谈的进行,而且也必然得到受众的好评,与节目相映成辉,成为提高节目收视率、收听率的关键因素。像方宏进在《焦点访谈》中对政府官员的专访,睿智沉稳、从容大气;白岩松在《东方之子》中的专访直率深刻、机智犀利;水均益对国际政界要人的专访机敏轻松、富于朝气;张越在《半边天》里与男嘉宾的侃谈唇枪舌剑、聪慧幽默……个性鲜明、富有魅力的主持人给专访注入了活力,观众议论起他们来,主持人的生动形象历历在目,语言的机巧也令人兴趣盎然。以上这些主持人虽然个人特点各不相同,但由于均表现出浓厚的个人魅力而得到了观众的认同。

(4)平民主义倾向

访谈的内容实际上都是面对观众并为观众服务的,所以,考虑观众的接受习惯和水平很重要。这就要求传递信息的深度与广度都应大于受众的原有信息占有,即访谈的内容不能陈词滥调,否则专访的传播信息功能就会丧失。如何使受众对专访产生兴趣、引起关注,如何方便受众对比较深奥的新信息的理解,是主持人在专访中必须考虑和设法解决的。因此,主持人专访在谈话的目的性、有序性、时间性、艺术性上都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5)过程的真实性

采访从本质上来说只是整个节目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是采集素材,调查研究。广播和电视的主持人专访这种节目形式,其采访过程不经过文字符号的转化加工,而直播的专访更是不能更改,不能剪接,是真实客观的谈话过程的同步播出,“过程”即“结果”(节目成品);即便是录制播出的专访节目,为了有正常的谈话状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后期编辑的麻烦,一般都按直播状态进行,谈话是以节目成品形式一次完成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采访谈话过程即节目本身是主持节目、完成节目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主持人在专访中的交谈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随意闲谈,不能松散、无序,主持人要有编辑意识,能控制访谈的主题、结构、节奏、气氛、时间。

二、主持人专访技巧

1态度真诚,待人亲切

主持人不是演员,不是文艺工作者,而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他是以个人身份和鲜明的个性直接面对受众的,他的背后是强有力的传媒——广播电台、电视台。他是“台”的标志,节目的代表。他要吸引受众并取得受众的信任,必须以诚待人、态度真诚、谦虚诚恳、推心置腹、令人可亲可信,决不可虚伪或夸张。这是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修养。

第一,广播电视是舆论工具,作为现代传播代表的节目主持人要说真话,传播的内容要客观、公正、翔实。传播者的真诚是赢得受众信赖的先决条件。受众因为信任而相信传播的内容。

主持人的真诚和待人亲切还表现在主持节目过程中,要有理解受众、对受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节目中去。倪萍的成功就是得力于她的真诚和亲切热情,她将一片真诚奉献给观众,观众则以深深的挚爱回报。她的主持不矫揉造作、不媚不俗,笑得真诚、侃得自然,举止得体。倪萍说得好:“做一个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我注意首先理解观众的心理要求,带领观众加入节目,使他们边欣赏节目,边参与节目。我不能停留在自然、朴实、大方上。只有不重复自己,观众才会一如既往地喜欢你。其次,要有丰富的知识。演员靠创造角色,靠台词、剧本,进入角色的内心境界即可,但主持人不同。面对观众,不知临场出现哪些意料不到的情况: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字,甚至你的内心世界,都毫无遮拦地袒露给电视观众。观众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真诚微笑的倪萍,更需要一个知识面广、头脑灵活、素质好、修养高的倪萍。再次,各地电视节目主持人纷纷脱颖而出,竞争激烈。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寻找一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主持人之路。”为了节目,为了观众,倪萍付出了一片真诚和爱心,自然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信任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