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变通
567900000014

第14章 找对方法,变通做对事(1)

方法胜于蛮干

同样是在工作,有些人只懂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成就也不大。而聪明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才智的作用,将工作做到最完美。

人们常说:一件事需要三分的苦干加七分的巧干才能完美。意思就是说工作中要注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巧妙的方法化解困难,胜于一味地蛮干。善于变通的员工接到工作任务后并不是立即去操作,而是仔细思考,努力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前有一个奇异的小村庄,村庄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艾德和比尔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知道一定的竞争力既有益于保持价格低廉,又能确保水的供应,必要时还可以互相补充。

艾德立即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1公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水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庄,再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必须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到钱。

然而,有件事却令村庄里的人感到有些意外:比尔获得合同后就奇怪地消失了。这令艾德更为兴奋,因为没人跟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送水钱。

比尔究竟去了哪里呢?原来,比尔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和他们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几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比尔的公司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抗腐蚀输水管道。

在隆重的贯通典礼上,比尔宣布他的水比艾德的水更干净,因为比尔知道有许多人抱怨艾德的水中有灰尘。比尔还宣称,他能够每天24小时、一星期7天不间断地为村民提供用水,而艾德却只能在工作日里送水,因为他在周末同样需要休息。同时比尔还宣布,对这种质量更高、供应更为可靠的水,他收取的价格却比艾德的低75%。于是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并立刻要求从比尔的管道上接水龙头。

此时,比尔又在想,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他制定了新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的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的水,而所有的这些钱最后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而艾德为了和比尔竞争,不得不加大劳动强度,为雇员支付更高的工资,但他仍是在用桶运水。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中。

这就是目前财经领域较为流行的“管道—水桶”理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用水桶来工作,效果可以立竿见影,但如果你停止了工作,不再提起水桶,也就不会有水被运到村子,自然钱也是赚不到的了。如果选择修筑一个管道,前期投入的时间和资金也许会比较大,但是,管道修成以后便可以将水源不断地运送到村庄。

从比尔和艾德的不同境遇就可以看出,能否选择一个好的方法,往往决定了你的工作是轻松还是辛苦,事业之路走得是远还是近,最后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

同样是在工作,有些人只懂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聪明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才智的作用,将工作做到最完美。同样是在解决难题,思想老化的人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着手边的工作,没有创意的工作让人生乏味无比。相反会动脑子的人会借着问题,将工作上升到更高效的层面,自己也可“一劳永逸”。

阅读思考题:

1在接到工作任务时,你是立刻着手进行,还是先思考,列出行动计划和方案?

2想一想你的工作模式,你是在提水桶还是挖管道?以后是否会有什么改变?

“此路不通”就换方法

一个卓越的人,必是一个注重寻找方法的人。当他发现一条路不通或太挤时,就能够及时转换思路,改变方法,寻找一条更为通畅的路。

当你走在路上,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这时车前突然出现一块警示牌,上书四个大字:此路不通!这时你会怎么办?

有人选择仍走这条路过去,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结果可想而知,已言明“此路不通”,那个人只能在碰了钉子后灰溜溜地调转车头,返回。这种人在工作中常常因“一根筋”思想而多次碰壁,消耗了时间和体能,却无法将工作效率提高一丁点,结果做了许多无用功。

有人选择驻足观望。不再向前走因为“此路不通”,却也不调头,想法有二:一是认为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再回头有不甘且尚存侥幸心理;二是想如果回头了其他的路也不通怎么办?结果驻足良久也未能前进一步。这种人在工作中常常会因懦弱和优柔寡断而丧失机会,业绩没有进展不说,还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还有另一类人,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调转车头,去寻找另外一条路。也许会再次碰壁,但他们仍会不断地进行尝试,直到找到那条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这种人是工作中真正的勇者与智者,他们懂得变通,直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

“此路不通”就换条路,“这个方法不行”就换个方法,应该成为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理念。

管理大师彼得斯在写出风靡全球的《追求卓越》一书之前,曾在麦肯锡顾问公司担任顾问,他属于那种有独立见解的人,因此,在公司里有段时间属于非主流派人物。后来,他改变方法,决定由外而内建立自己的信誉。其具体做法是:对一些员工不太愿意去的外地,主动去了解情况,并和有关人士接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获得新资讯,而且,仅仅一句“我实地看过了,并且就在昨天”就能增加自己说话的分量,在公司里树立自己的扎实的形象与信誉。

有了这样到外界去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意识,他就拥有了其他员工不具备的优势。还使他的书更有新鲜感和权威性,更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

某地由于一些工厂排放污水,使很多河流污染严重,以至于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威胁,环保部门每天都要接待数十位满腹牢骚的居民。环保部门联合有关当局决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考虑对排污水的工厂进行罚款,但罚款之后污水仍会排到河流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条路,行不通。

有人建议立法强令排污工厂在厂内设置污水处理设备。本以为问题可以彻底解决了,却在法令颁布之后发现污水仍不断地排到河流中。而且,有些工厂为了掩人耳目,对排污乔装打扮,从外面不能看到有什么破绽,可污水却一刻不停地在流。这条路,仍行不通。

之后,当地有关部门立刻转变方法,采用著名思维学家德·波诺提出的设想:立一项法律——工厂的水源输入口,必须建立在它自身污水输出口的下游。

看起来这是个匪夷所思的想法,但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促使工厂进行自律:假如自己排出的是污水,输入的也将是污水,这样一来,能不采取措施净化输出的污水吗?

此路不通就换方法。正是遵循了这个信条,才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卓越的人,必是一个注重寻找方法的人。当他发现一条路不通或太挤时,就能够及时转换思路,改变方法,寻找一条更为通畅的路。工作中也是如此。一个优秀的员工必是一个善于变换思路和方法的员工,他不会固守一种思路,也不会迷信一种方法,他会审时度势,适时突破,在变化中迅速拿出新的应对方案。他相信,方法总会有的,只是自己还没有想到。

阅读思考题:

1当你用一种方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时,你会怎么做?

2你的工作经历中有没有通过改变工作方法突破困境的情况?那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做的?

采用迂回战术取得业绩突破

有时候,就得特别强调退。能进,也能退,这才是一种完整的智慧。必要的退,恰恰是为了更好的进。

遇到困难与问题,应该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一种很好的精神。然而,具体解决难题的过程,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一味地往前冲,撞了南墙也不懂得回头。

有时候,就得特别强调退。能进,也能退,这才是一种完整的智慧。必要的退,恰恰是为了更好的进。

《伊索寓言》中便讲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智慧小故事。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在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这个穷人深谙“以退为进”的智慧。他首先提出了最低的要求,之后一步一步向前进,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日本著名风景区热海市有一家名为新赤尾的观光馆。在1979年,该旅馆接待观光游客15万人,营业额为29亿元,利润超过3亿日元。这个业绩在日本同类型旅馆中是没人能与其相提并论的。

新赤尾旅馆的老板赤尾藏之助,是一位“和常识唱反调的经营者”。他在经营策略上采取“退”的形式却在效益上得到了“进”的突破。

其突出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尽量延长游客每天的住宿时间。

传统的观念认为,缩短每天每位游客的住房时间,可以充分提高客房使用率而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但赤尾藏之助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宣布——凡是住进新赤尾旅馆的游客,每日进房时间为上午8点钟,退房时间为次日上午10点钟。这样,游客花24小时的住宿费,便可享受26小时的服务。这种做法表面上是增大了旅馆的工作量,影响了收益,实际上却吸引了大批游客,使该旅馆不管是在淡季还是在旺季,生意都很兴隆。

第二,适当控制人数,优先向全家旅行的游客服务。

一般的旅馆老板认为,旅馆客房应该全部满员。所以,各家观光旅馆,大多数愿意为人数较多的团体游客服务,而把人数较少的全家外出旅游的游客放在次要地位,为此,许多旅馆常常不惜折价招徕团体游客,以保证客房的高住客率。

对此,赤尾藏之助不以为然。他的观点是:游客们到风景区观光旅游,是为了尽情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旅馆的安逸舒适的生活。如果旅馆内因客满而时时人声鼎沸,势必破坏那种宁静、安逸的气氛,影响游客的兴致。他们最容易破坏旅馆的气氛,并且为他们服务,旅馆往往还必须折价。

因此,新赤尾旅馆并不像其他旅馆一样,千方百计地吸引团体游客,即使接待,也尽量控制人数。

反之,对于全家旅游,特别是新婚旅行的游客,新赤尾则非常热情,不论是客房安排,还是餐厅进食,服务员都会优先安排,周到服务。贯彻优待家庭游客思想的结果,使新赤尾旅馆能始终保持一种优雅、静谧的气氛,反过来又为旅馆吸引了更多的游人。

第三,为顾客提供一些免费服务。

通常,观光旅馆的经营者认为,游客既然外出观光游览,一定是不会在乎几个钱的。因而游客住进店,样样服务都收费。

而赤尾藏之助的做法却与众不同:在新赤尾旅馆,游客们可以免费享受到诸如早餐、咖啡、温泉浴后享用的橘子水、打乒乓球及玩麻将等服务。这些免费提供的服务项目,虽然微不足道,但却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有利于招徕更多的游客。

正是由于赤尾藏之助能打破常规,在经营上采用了奇特的招数,采取了“退一步”的策略,才使得新赤尾旅馆不仅能同任何对手竞争而且一直充满生机,取得了进三步的结果。

在工作中,员工要正确处理退与进的关系。退,即让步,是躲避锋芒、摆脱劣势的手段,是用来赢得进的积极行动。

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进道若退”,就是主张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也无论是胜利后的退还是失败后的退,只要“退”仅是手段,而不是最后目的,只要有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退”又何尝不是上策呢?

阅读思考题:

1谈谈你对“退一步,进三步”的理解,它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现?

2在你开展业务时,有没有过采取迂回战术解决问题的案例?比如,遇到一位难以说服的客户时你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