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变通
567900000013

第13章 思路决定出路,变通突破困境(3)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人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率先取得了成功,也有人因种种失误经受着痛苦,实际上,失败是孕育成功的必备条件。当我们陷入人生的黯淡困境时,请唤起新的勇气,相信失败中的我们一定能找到变通的方法克服困难。

一天夜里,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万木庄园”,这座庄园的主人迈克陷入了一筹莫展中。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痛苦万分,闭门不出,茶饭不思。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见他还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孩子,庄园变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呢?”

在外祖母的劝说下,迈克决定出去转转。他一个人走出庄园,漫无目的地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让迈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急忙兴冲冲地向家中走去。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迈克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然后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里。

很快,木炭就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初具规模了。

几年以后,“万木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间没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去寻找出路。不让心智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才不会无路可走。

在遇到困难时,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新思路突破困境,才能更好地驾驭困难。只要有敢想敢拼的精神,就没有无法解决的问题。

罗宾以前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的皮鞋厂,只有十几个雇工。

他很清楚自己的工厂规模小,要挣到大钱是很困难的。资本少,规模小,人力资源又不够,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能和强大的同行相抗衡。

那么,该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

在款式上下工夫。只要自己能够翻出新花样、新款式,不断变换、不断创新,就可以为自己打开一条新的出路。

随后,他立即召集工厂的十几个工人开了个皮鞋款式改革会议,并要求他们各尽所能地设计新款的鞋样。

罗宾还特设了一个奖励办法:凡设计出的样式被公司采用者,可得到1 000美元的奖励;若是通过改良被采用的,奖励500美元;即使没被采用,但别具匠心的仍可获得100美元的奖励。

号召很快就被响应,没过多久,被采纳的3款鞋样便试行生产了。

第一批生产出的产品,被送往各大城市进行推销。

顾客都很欣赏这些款式新颖的皮鞋,这些皮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抢购一空。

两个星期后,罗宾的工厂便收到了2 700多份订单,这使得工人们开始加班加点。生意越做越大,公司也在原来的规模上,扩充成为有18家分厂的规模庞大的工厂了。

没过多久,危机又出现了,当皮鞋工厂一多起来,做皮鞋的技工便显得供不应求了。没有工人,工厂将难以维持,这是最令罗宾头疼的事了。他接了不少订单,但如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不上货,那么他将赔偿巨额的违约金。

罗宾为此煞费脑筋。

他召集18家皮鞋工厂的工人开了一次会议。他坚信,3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协力,定能把问题解决。

罗宾把没有工人的难题告知大家,并宣布谁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会有奖励。

会场陷入了寂静,人们都在埋头苦想。

过了片刻,一个不起眼的小伙子举起了右手,在罗宾应允后,他站起来发言:

“罗宾先生,没有工人,我们可以用机器来造皮鞋。”

罗宾还未表态,底下就有人嘲讽说:“小伙子,用什么机器造鞋呀?你能给我们造台这样的机器吗?”

那小伙子听了,怯生生地坐回了原位。

这时罗宾却走到了他的身旁,然后挽着他的手把他拉到了主席台上,朗声向大家宣布:

“诸位,这小伙子说得很对,虽然他还造不出这种机器,但这个想法很重要,很有用处。只要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问题肯定会很快解决的。

“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把思维局限于一定的框架之中,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创新。现在,我宣布这个小伙子可获得500美元奖金。”

通过4个多月的大量研究和实验,罗宾的皮鞋工厂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已经被机器取代了。

所以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会转个弯,把它作为一生的转折点,选择新的目标或探求新的方法,把失败作为成功的新起点。

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珍惜失败的经验,他们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寻找新的方法,反败为胜,获得更大的胜利;后者一旦遭遇失败的打击就坠入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每天闷闷不乐、自怨自艾,直至自我毁灭。

阅读思考题:

1在遇到困难时,你是垂头丧气,还是及时转变心态,重整旗鼓?

2工作的失败带给你的影响更多的是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或收获吗?谈一谈并与大家分享。

在变化中粉碎困难

不通则变,一心求变的人要知道,变的极限是毁。用到思维上就是不破不立。学会变通地去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在变化中粉碎困难,我们定能做到无往不利。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化本身,所以我们应当学会适应变化。尤其是职场中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培养以变化应万变的理念,勇于面对变化带来的困难,才能做到卓越和高效。

在一次培训课上,企业界的精英们正襟危坐,等着听管理教授关于企业运营的报告。门开了,教授走进来,矮胖的身材圆圆的脸,左手提着个大提包,右手擎着个胀得圆鼓鼓的气球。精英们很奇怪,但还是有人立即拿出笔和本子,准备记下教授精辟的分析和坦诚的忠告。

“噢,不,不,你们不用记,只要用眼睛看就足够了,我的报告将非常简单。”教授说道。

教授从包里拿出一只开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指着气球对大家说:“谁能告诉我怎样把这只气球装到瓶子里去?当然,你不能这样,嘭!”教授滑稽地做了个气球爆炸的姿势。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教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终于,一位精明的女士说:“我想,也许可以改变它的形状……”

“改变它的形状?嗯,很好,你可以为我们演示一下吗?”

“当然。”女士走到台上,拿起气球小心翼翼地捏弄。她想利用橡胶柔软可塑的特点,把气球一点点塞到瓶子里。但这远远不像她想的那么简单,很快她发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于是她放下手里的气球,道:“很遗憾,我承认我的想法行不通。”

“还有人要试试吗?”

无人响应。

“那么好吧,我来试一下。”教授道。他拿起气球,三下两下便解开气球嘴上的绳子,“嗤”的一声,气球变成了一个软耷耷的小袋子。

教授把这个小袋子塞到瓶子里,只留下吹气的口儿在外面,然后用嘴巴衔住,用力吹气。很快,气球鼓起来,胀满在瓶子里,教授再用绳子把气球的嘴儿给扎紧。“瞧,我改变了一下方法,问题迎刃而解了。”教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教授转过身,拿起笔在写字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变”字,说道:“当你遇到一个难题,解决它很困难时,那么你可以改变一下你的方法。”他指着自己的脑袋,“思想的改变,现在你们知道它有多么重要了。这就是我今天要说明的。”

精英们开始交头接耳,一些人脸上露出顽皮的笑意。教授按下双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现在,我们做第二个游戏。”他的目光将众人扫视一遍,指着一个戴眼镜的男子说:“这位先生,你愿意配合我完成这个游戏吗?”

“愿意。”戴眼镜的男子走到台上。

教授说:“现在请你用这只瓶子做出5个动作,什么动作都可以,但不能重复。好,现在请开始。”

男子拿起瓶子,放下瓶子,扳倒瓶子,竖起瓶子,移动瓶子,5个动作瞬间就完成了。教授点点头,道:“请你再做5个,但不要与刚才做过的重复。”

男子又很轻易地完成了。

“请再做5个。”

等到教授第五次发出同样的指令时,男子已经满头大汗、狼狈不堪。教授第六次说出“请再做5个”时,男子突然大吼一声:“不,我宁愿摔了这瓶子也不要再让它折磨我的神经了。”

精英们笑了,教授也笑了,他面向大家,说道:“你们看到了,变有多难,连续不断地变几乎使这位亲爱的先生发疯了。可你们比我还清楚商战中变有多重要。我知道那时你们就是发疯也要选择变,因为不变比发疯还要糟糕,那意味着死亡。”

现在,精英们对这场别开生面的报告品出点味道来了,他们微笑地互相交换着目光。

停了片刻,教授又开口了:“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他从包里拿出一只新瓶子放到台上,指着那只装着气球的瓶子说:“谁能把它放到这只新瓶子里去?”

精英们看到这只新瓶子并没有原来那个瓶子大,直接装进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这样简单的问题难不住头脑机敏的精英们,一个高个子的中年男人走过去,拿起瓶子用力向地上掷去,瓶子碎了,中年人拾起一块块残片装入新瓶子。

教授点头表示称许,精英们对中年人采取的办法并没有感到意外。

这时教授说:“先生们、女士们,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改变瓶子的状态就能完成,我想你们大家都想到了这个答案,但实际上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项改变最大的极限是什么。瞧!”教授举起手中的瓶子,“就是这样,最大的极限是完全改变旧有状态,彻底打碎它。”

教授看着他的听众,补充道:“彻底的改变需要很大的决心,如果有一点点留恋,就不能够真的打碎。你们知道,打碎了它就是毁了它,再没有什么力量能把它恢复得和从前一模一样。所以当你下决心要打碎某个事物时,你应当再一次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会后悔?”

讲台下面鸦雀无声,精英们琢磨着教授话中的深意。教授收拾好自己的包,说:“感谢在座的诸位,我的报告结束了。”然后他飘然而去。

不通则变,一心求变的人要知道,变的极限是毁。用到思维上就是不破不立。

学会变通地去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在变化中粉碎困难,我们定能做到无往不利。

阅读思考题:

1你是不是一个害怕变化的人?生活节奏的变化、生活范围的变化、工作内容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会给你带来哪些影响?

2在最近一次工作任务中,有没有需要你自己发生变化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果有,你的反应是什么?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