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环球东宋帝国
5672000000059

第59章 庆元新宋街

59庆元新宋街

宋朝立国之初,历代皇帝便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系列诏令,直接促进了商业大潮兴旺,制造业,商业,海运业高速发展,让这个不抑商的王朝经济走向了封建王朝的巅峰,而陆青《新学》则进一步扩大了宋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时人勇于出海,敢于探索,又经流求拓荒,往来庆远的船舶日益增多,此地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如今各行各业极为兴盛,造纸,冶铁,丝织工坊遍地开花,大有产业燎原之势。

早在流求开荒之前,庆元商坊已突破了城墙限制,熙熙攘攘的街道坊间延展到城郊十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实乃生意隆兴之地,至如今,这庆元产业更是壮观,随着江南雇工收入日渐富足,社会上流通供买卖产品种类日益丰盛,这海外出口量与日俱增,工厂越来越庞大,出城二十里,田间,河道边,山脚处处不乏工坊,世人无不喟叹世间万物沧桑巨变,实乃不曾料也。

古往今来,这有利益的地方,总是衍生出无数的行业,这工厂星罗棋布,建厂的商贾多了起来,甚至出现了专门为人家盖房建厂的商行,从选址,布局,风水,到装饰各个环节均能代办。如今庆元府城门之一“望京门”已经被这城郊四起的工坊包围,那块题为“明山”的匾依然挂在庆元城门之上,赫然见证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巨变,当地衙门为了方便征收商税,鼓励出海贸易,不仅在庆元老城广设客栈商旅驿馆,一年之前还在海边地质牢固之地,海水较深之岸边,规划了新街道。

这沿海一带,原非商贾必争的买卖之地,实乃荒芜之地,沙田,盐碱地,无法种植粮产,只能落荒。而如今来往船舶多了起来则在这海边铺就了一条新街,庆元府号召巨商富贾,许以此街黄金地段屋舍,集资所建,不仅仅整平了大道,还花费巨资由那数十里外地里运来石板,由那能工巧匠仔细铺设,建成后,宽二十余丈,长三百丈,谓之庆元新宋街,此路之东是诸多海港码头,此路以西则是巍峨商铺。此街布局,一则便于商贾洋商贸易买卖,二则为了便于市舶司征收各种商税,至如今,建成已有一年之多,各家巨商早已在此开设门市,为彰显这庆元经济之繁荣,百姓之安居乐业,文化之昌隆兴盛,此处屋舍皆是统一规划,楼层多为二到四层,亭台楼阁遍布其间,红墙绿瓦,雕栏画栋,在这新宋街正中好位置,有长洲商行,万里商行,瓷王等知名字号牌匾,此等巨商所辖产业极多,雇人无数。

南洋海商,络绎不绝,来此谈生意买卖,人来人往好生热闹,熙熙攘攘,一片繁华,这岸边有沿岸码头,运送海商沿河去庆元城,而岸上新宋街人力车比比皆是,凡是有不识路的商贾,只需买一份庆元商业地图,向那蹬车的小厮指明所到之地,那蹬车的小厮便熟练的将人载到所在之处,这一来一往亦花不多少铜钱。

“如今这庆元府比绍兴还要昌盛,足以见我这宋朝民间繁华兴隆”长洲商学院院长魏居正谈笑道,如今岁数五十又三,思维却极其敏捷之人,头戴着倾城倾国阁牌的一件圆帽,正坐在一辆长洲产人力车,穿梭在新宋街。

在他旁边是长洲商行陆青,如今陆青面容之上多了这个时代的沉淀印记,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沉稳而来。

陆青放眼望去,这人力车由北往南而去,其左手这边是雄伟壮观的店铺商行,右手这边是停泊有数百贸易船的港口,这些商人有些来自镰仓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有些来自漠北的蒙古,也有来自占城、真腊、三佛齐的商人,使者,亦有来自大食、大秦、波斯之人,甚至还有那白达、麻嘉之人,陆青竟不禁感慨万千,心底念道,这人生有如梦一场,想到自己几年前因那场意外来到这里,面对这个陌生环境,曾有过多少的抵触与忧虑,那阵子,忙于长洲事物之余,纵然自己千方百计想要回到未来,只是这时空科学远非他知识水平所能认识的程度,面对时空谁都无能无力,种种莫名恐惧与不安时时涌上心头,而如今这宋朝,这个远比历史文献记载的还要兴盛发达的朝代,社会出现了不同于封建时代的缓缓变化,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不曾出现的变化,出现在了宋朝末年,而他的出现恰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他那一系列破天荒举动的影响之下,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可以说他是极其幸运的,他不仅成功的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了,而且切实的影响了这个时代,就算此时此刻自己突然从这个时代消失掉,这股趋势已经形成,纵然蒙古要灭亡宋朝,也要付出比真正历史上更长的时间和代价,这历史的河流滚滚,究竟会走向何方?这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还能吞并这个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吗?

“二位客官,听你口音,像是绍兴人士,来这庆元,去长洲商行,可是去那谈买卖生意。那长洲商行可了不得了,每月皆有神奇物件在售卖,小的听说那长洲商行下面一个机械行,新出了一种小型永动机,将来是要用在绍兴连接庆元之间的轨道车上,”蹬车的小厮似乎非常善谈,毕竟做这个载客行业,每日所接触之人极多,让他能够察言观色,多数情况下能揣摩出此人来历。

“小兄弟可真是好耳力,我们确实是从那绍兴府来,去那长洲商行处理些买卖上的事情”陆青笑道,更为吃惊的是,他自己还没不知道要把蒸汽机用在轨道车一事,这小厮竟然先行知道了,也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流言蜚语,不过也反映出这民间高手多着呢,每出一物,总是有人能为你想到他的用途,是啊,这人也多,六七千万人口,这人才辈出,若是将来这读书识字之人多了起来,这能人智士更是比比皆是,想必像那李大智一类的才华之人也不在少数。

“既然你也听说轨道车要用永动机,你觉得这京城到庆元之间的轨道车修的修不得?”魏居正捋了捋胡须,颇有兴致的问道,他倒是想知道这民众对这永动机,也就是蒸汽机车是否认可。

“若是这轨道车修好,连通京城临安,绍兴府,再往东到我这庆元,每日来这庆元之人必然要多上许多,那由南洋来的客商,便可以在这庆远府新宋街登陆,坐那轨道车去临安,客来客往,我们这行生意也要再好上几倍”这小厮越说越是来劲,极其憧憬,一边还在对着横穿街道的行人吆喝:“小心来车了!”

两名用扁担抬着木箱的汉子有说有笑,穿过新宋街,向海边走去,那箱子里必定刚在这对面商铺所购之物,要出口到海外。

蹬车的小厮正停车催那汉子抓紧过去,此时来往人群中一个年前俊秀的小生冲上前来:“客官,昨日新宋街新到的海货,机不可失。”话罢,两张传单丢给了陆青和魏居正。

“这是何物?”陆青问道。

“想必是哪个店家推销生意的炒作之招,都是当年跟李大智那厮学的,”魏居正说道。

“这是昨日南洋商人运来的货物清单,玛瑙,象牙,香料,还有许多船棉花,你们快看,那边,那些大船就是这批海商的。”蹬车小厮对这一带商业行情倒是很熟悉,手指海岸,那边有大船十多艘,就是在这新宋街附近数百艘船舶里也算是有规模的船队。

原来这来往庆元的海商渐渐多了起来,这印刷坊亦在新宋街租了摊位,其卖点就是,专门为新到大宋的南洋商人,印制产品名目,再由专人负责在这一代分发,广为宣传,便可让自己的产品宣扬出去。宋朝造纸业发达,如今又引入了工厂生产的模式,这原来极其昂贵的人造手工品,如今皆能批量生产,这纸墨之类的文书用品也是价格低廉,印刷多了,每五张只需一文钱。

在魏居正与陆青所乘坐的车子后面,还跟随着其他两辆车子,各坐了两人,除了两名带行李的伙计单独在一辆车子之外,和董铁匠同车之人便是在长洲商学院教授《新学》的赵妙菱,这女子十分聪慧,原本只是长洲商学院学生,但其思维敏捷,极其喜好《新学》一书,凡是有不懂之处,便去那长洲商行直接找自称最熟读《新学》之人,长洲品牌行管事薛文轩请教,再到后来,见那薛文轩也已不如她,又去找陆青请教,努力专研,久之久之,,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把大多数《新学》能家抛在了身后,只一两年光景,便读懂了《新学》。

这新学涉及面较广,但是多是陆青根据自己所知写的部分基础科学常识,大部分比较笼统,要是真的让陆青编写每一个学科更为详细内容,他还真难写出来,二十一世科学分类细致,有多少科学大家,终其一生也不过在某个学科的某个分支取得了一点突破便能获得诺贝尔奖,足以见得科学分工之细,基本上不会有人样样精通,毕竟诞生亚里士多德那种熟知各种学科通才的时代早已经是历史,更何况陆青并非所谓的大科学家,若是在现代,也就是一个普通之人。只是这造化弄人,把他弄来这宋时代,于是他只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略有保留的写下来,让宋人自己去阅读,去了解,虽然在更多领域他无法提供更多的深入性的知识,但是这些基础知识也足够被宋人惊为天书了。比如,他知道,伴随着冶金业的发展与金属工艺创新,伴随着宋人对大气压的认识等等,宋人可以造出蒸汽机,于是他可以直接提出蒸汽机这个产物来,于是这蒸汽科学的发展便有了目标。而对于一个不知道蒸汽机是何物的时代,人们无论如何也不具有这个优势,都不知道会出现蒸汽机这个产物,又怎么向这个方向努力,往往让科学发展出现许多的弯路。他有所保留的部分,有的是电脑之类的宋人科技水准和思维难以理解的科学,有的就是一些武器之类的危险品等等,总之,他是有所保留的,也许社会发展后,他会在有生之年再创作一本《新学2》,但那不是现在。

赵妙菱如此聪敏,长洲商学院又如此缺少先生,便顾不得其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所谓的教书先生,这轰动了绍兴乃至于临安,就连当朝宰相大人还说要亲眼见见这是何等聪慧的女子,竟然成了长洲商学院的教书之人,而一些临安的报纸甚至将其与本朝李清照相比,谓之,文学之李清照,新学之赵妙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