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环球东宋帝国
5672000000058

第58章 新江南

58新江南

岁月如斯,这一晃就端平三年了,流求岛三王一战,也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如今流求亦非旧日荒岛,放眼望去,棉田,桑树,水稻等比比皆是,各地皆有农田千万亩,这来往之人,或商贾,或农夫杂役,也有那赏风之客,熙熙攘攘,好一片大好山河,这经营桑田之人一旦多了起来,于是渐渐在这自然之中形成了村落,零星的点缀在万亩田间,其中稍具规模者,设有出海码头,有如东宋港,砖墙房屋之间,平整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此处商品供大宋各地就行买卖,那些甩着长袖的宋人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砍价谈生意,不亦乐乎。

离开这居住之地,在离此不远处,约莫百丈之外,片片作坊亦成规模,如火如荼,一片兴隆,就算是那夜间,亦有灯火通明者。如今这作坊亦换了说法,时人称之为工厂,这工厂里所产之物不是为了做工之人自给自足而用,而是被那商贾定了货,大量运往岛外出售而用,此去来回,皆可获利。

那熟读经书史书之人,也为之惊叹,作诗曰:芳菲草木青苔道,端平三年闲人少,此处坊间轰隆隆,处处苍穹烟火高,说的就是那生产场面的兴盛,那烟火自然就是指那新出现的神器,长洲机械行独家所产蒸汽机,就像被神仙点了咒语一般转个不停,见这边吞入无数黑石矿

那边便动个不停。那上岁数的老翁老妇还以为是妖神作怪,口里念念有词,竟如此神奇,若是这铁怪物没有黑石吃,该不会吃人活吧。

这自古以来,农夫失地,便只能沦落佃农,不说旱年,就算那丰年,扣去了数层苛捐,所剩寥寥无几,勉强果腹,而如今这世道,有些佃农种田按月领薪竟然比那县太爷帐面上的收入还要高,非但不再有挨饿一说,那生活里吃的用的,虽比不上达官富人,但也是琳琅满目。古来皆是,这用工的人少,做工的人多,于是时常僧多粥少,而如今这开垦琉球也罢,建设工厂也罢,就是难以招到闲人,这人力不足,这水利大作坊大纺车便频频出现在工厂之内辅助人力,一些资金强劲的商行甚至购买了长洲机械行的工用蒸汽机,便可以远离河流建厂,吞吐着烟火,轰隆隆,好生壮观。

这利用当地棉田生产出来的产品,如各种棉布,少量直接制成衣帽服饰,出口南洋,多数出口到庆远府等地进行二次加工,另由临安,庆远,泉州等地出口到海外。再如丝绸,瓷器,机械,农具也多有所产,多销往大宋内地,南洋,日本,蒙古境内。

东宋港此处未设有大宋朝廷的市舶机构,免予课税,越来越多的海商由此运输货物出海,如今才两年多的光景,便已经熙熙攘攘,若是十年八年的,这港口定会更加的兴隆。

再回到两年前,说一下三王之战,毛海与倭人在三王地火并,双方损失惨重,之后又陆陆续续抵达一批后续力量,据说双方人数已多达千余人,各个都是在江湖滚打久了,是个能征善战之辈,号称就算是自幼接受军事训练的北方蒙古骑兵都未必能平定他们这两股海上势力,屡屡侵扰中原沿海,如今在这宝藏之地血拼,自然是各不相让。

东宋李海自然也不敢冒进,只能静观事变。双方由天黑战斗到天明,有天明战斗到天黑,直到第三日凌晨,双方才突然消失,留下数百尸体,引来狼群在此处觅食,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取走了那几箱子金银之物,不过这坊间流传,是那毛海获胜了,事实上从最近南洋海上频频出现宋人海盗一事也大概可以得知,可能真的是毛海拿走了那批财富,并之后的两年里,用那批资金组建了一只舰队,主要活动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一代。直到数年之后,发生了万里商行一只庞大海外舰队被毛海所袭击一事,震惊了整个大宋王朝,甚至连革新后的新日本海军舰队也对此海盗闻之胆寒,人们才确定毛海取走了那批财富,形成了颇具实力的海盗团伙,不但靠掠夺为生,还时常从附近岛屿之上贩卖土人到麻逸种植农作物牟利。

如今流求熙熙攘攘,但是这若是与绍兴比,自然要差上一个档次,绍兴是长洲商行总行原所在地,经济发达,总是新思维爆发之处,发展尤为迅速,比这绍兴还要繁华的除了北面的皇都临安城,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那就是长洲商行新总行所在地,庆元府,如今的庆远府因毗邻港湾,又有长洲商、万里商行等大商行的存在,周边各国来大宋进货的船队停靠在港口,繁华兴盛,各种新的产业层出不穷,其中蒸汽机的使用率也是江南最高,如今的蒸汽机因体型巨大,消耗的煤炭量也是极其巨大,于是这庆元府一带是宋朝进口蒙古煤炭的最重要地区。

要说这煤炭消耗,除了蒸汽机出现的原因以外,还要说下钢材的消耗,各地新式作坊犹如雨后春笋在江南各地陆续出现,原本只需木材制作的机械纺车,如今为了提高效率,也为了应付日夜不息的生产操作,已经出现了全部精铁打造的纺车、车床,另外受到《巧机关》栏目的影响,每一期过后,这社会上总是能够出现一批新的行业,也一定程度的增加了对生铁的消耗量,随着制铁业的繁荣,工艺创新层出不穷,在绍兴一些生铁冶炼厂甚至出现了合金。

冶铁业需要人手众多,煤炭消耗之巨远超历史所有,只是这南方缺少运转的大型铁矿和煤矿,于是江南民间又将目光投向了北国,如徐州,那里原来便有一处大型铁场,亦或者河南府,那里亦多有煤矿,只是如今此地被蒙人占领,宋朝商人便需花了高价从那蒙古购买,用大型平底船,沙船,走运河,亦或者沿着海岸运输到江南。

蒙古诸王认为统治和征服世界是合乎“长生天的意志”,蒙古所需,只需拿来即可,若是垂涎江南土地,想要拥有丝绸,瓷器,只管兼并之,但是这蒙古目前没有吞并大宋这个强大国家的实力,对于强大的国家,自然要与其通商,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就像蒙古曾经对花刺子模帝国所做的那样,花刺子模帝国是一个新成立的政治集团,虽然宗主沙统治权很脆弱,但由于它承受了阿拉伯和波斯的辉煌文化,国家面积广大,故令蒙古人对它产生错觉,成吉思汗也将花剌子模的势力估计过高,故寻求和它建立最友好的外交和商业关系。只是后来经过花剌子模帝国杀了成吉思汗的商队一事,蒙古才意识到其实力远非想象的强大,于是便起兵三年灭了花剌子模帝国,占领了其国土。

如今的宋朝是真正强大的国家,这个偏暗江南的国家竟然有着六七千万人口,可谓各行各业人才辈出,经济繁荣,朝廷开明,武器先进,蒙古只靠铁骑是难以一口吞并宋朝,见那通商又可以获利颇丰,于是便临时打赢这方面的交易。

虽说表面上与大宋友好,但实际上暗地里蒙古诸王会却已经下定决心要灭宋,如今金国所在的中原,西夏,高丽,以及塞外的回鹘诸国都已经臣服于蒙古,只差一个宋,等待蒙古此次西征之后,便要发动对宋的试探性进攻,但是在开战之前,这丝毫不影响江南一批大商行的崛起,并不影响大宋从蒙古购买煤炭,宋商也完全可以将产品卖到蒙古草原。起初这只是煤炭生铁贸易,久而久之,包括蒙古羊毛也成为了江南所需,这两大大国之间的交易便频繁起来。

强大蒙古灭了金朝以后,宋军并未北上,历史上并未发生端平入洛一事,如今的中原在经历了蒙古铁骑蹂躏之后,残垣断壁,处处荒凉,去那中原通商之人,见这绵连千里之土地,无不叹息,要是用来种植作物,就能极大程度的解决江南作坊原料不足之困境,可惜这土地在蒙人手中,一时却无用武之地,于是朝廷中拥有产业的大员、民间颇有资本的商贾,收复故国思绪蔓延的儒家人士等等之人收复故土之情再次燃烧起来,退一步来说,就算不能出兵,若是能从那蒙古贵族手里将那中原之地租了下来种植作物,也是可以接受的。